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001章

挽明-第100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由是什么而已。

    战场之上的挫折不过是寻常事,我军的确损失了一点兵力,但这并不足以左右整场战争的胜负,现在就想要让我们放下武器,你未免也太过自大了。叶尔羌汗国的壮丁超过20万,你区区一个安集延城又有多少人口?

    我倒是要奉劝一句阁下,好好对待我国的俘虏,不要糟践我国战士的尸体,则我国大军打下安集延城时,还会保持对于真神的敬畏,否则”

    马守应突然就住了口,只是发出了几声冷笑。但是他话语中的威胁之意,让海达尔身边的近卫骑士们都听出来了,这让他们目露凶光的盯住了马守应和他身后的几名亲卫,有两人甚至将手按在了兵刃上,似乎想要出手将这名可恶的叶尔羌将领留下来。

    近卫骑士的举动让马守应的亲兵也戒备了起来,双方之间的气氛顿时剑拔弩张了起来,似乎下一刻就要动手一般。不过海达尔一言不发的注视着神态轻松的马守应,愈发怀疑起试图激怒自己的马守应在大营中布置了什么陷阱。

    而马守应的话语也让他听进去了几分,安集延城倾尽全力也就能够拼凑起4千骑兵,剩下的都是没有作战经验的平民。他手中这只武力,差不多已经是安集延常备武力的三分之二,巴布尔昨日的失败已经让安集延城失去了八分之一的力量,如果他进攻叶尔羌大营再有什么损失,哪怕打下了这座大营也是得不偿失。

    正如对方所言,安集延毕竟只是布哈拉汗国的一座边城,这是叶尔羌汗国同布哈拉汗国之间的战争,不是安集延同叶尔羌汗国之间的战争。如果安集延的实力消耗在对阵叶尔羌汗国的作战上,最高兴的是谁?恐怕首先是浩罕城的伯克,他们少了一个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对手;其次便是布哈拉的王公大臣,一场战争能够消灭两个眼中钉,他们如何能够不开心。

    海达尔反复思量之后,终于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气氛说道:“你的胆量真是让人惊讶,只不过叶尔羌人的勇气都跑到你的嘴上去了吗?我昨天可没能看到那些叶尔羌人有攻下安集延城的勇武,他们逃跑的速度倒是赶得上阿赖山上的兔子了。

    不过有句话你倒是说的不错,死者的尸体不应当被羞辱,即便我们要继续进行战斗,也应该让那些勇士的尸体返回他们家人的怀抱。

    我以真神的名字发誓,如果你愿意把昨日我军阵亡者的尸体归还给我们,那么我也会将沙赫。巴兹伯克的尸体归还给你们。并且,在我攻下了这座大营后,凡是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人员,都将获得我的宽恕”

    对于海达尔的这个提议,马守应倒是正中下怀,但是他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要求对方将所有战死者的尸体一并送还。两人谈判了足足一个小时,方才决定以沙赫。巴兹伯克及其他阵亡的叶尔羌贵族的尸体交换那些被烧死的近卫骑士的尸体。

    返回了阵中的海达尔,一边下令部下准备进行交换尸体;一边又命令部下寻找当地的村民,打探营中的地形和通往村子后方的小路。

    至于返回营中的马守应,除了再次迎来了众人的欢呼声后,便进一步安排人手修建营中的防御设施,以防止对方在尸体交换完成之后发动猛然的突袭。

    安顿好了手上的事务后,马守应也是一阵的疲惫不堪。作为一名陕西边兵,他对于大明朝廷并没有什么好感。朝廷拖欠军饷,官员克扣钱粮,让陕西边军一度拖欠军饷高达十个月,底层士兵因此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又有谁不痛恨这样的朝廷呢?

    更别提,在陕西边军不停拖欠军饷时,朝廷还在陕西这样受灾严重的地方征收辽饷,更是激起了底层军民的愤怒。大家都是卫国戍边,凭什么辽西军能够拿全饷,还屡屡战败,他们因为保卫了陕西的边境无事,倒是要被拖欠军饷。

    如果不是崇祯元年开始,新皇对边军的积欠进行大规模清理,挽回了不少边军的心。恐怕崇祯三年陕西流民起义就不是那么小的规模了,正因为看到希望的边军在朝廷的安抚下被稳定住了,高迎祥、王二等人的起义最终才被朝廷官军给剿灭了。

    马守应是少数脱离边军参加起义的士兵,但是高迎祥等人的失败被杀,让他意识到大明的气数还未尽,因此便选择服从朝廷命令迁居到河湟谷地。而他因为办事干练且口才甚好,加上有着宗教的背景,被上官所青睐挑中,从一名受监视居住的垦荒人员变成了派往叶尔羌汗国的间谍商人。

    应该来说,马守应一开始并没有放下对于朝廷的怨恨。但是离开了国境之后,他就不得不将这份怨恨暂且放下了。因为在国境之外,他不管身处何地都是一个外人,没有朝廷的支持他早就被那些埃米尔吃的连骨头都不剩下了。

    而等他在叶尔羌汗国初步掌握了一点力量之后,就更是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帮助,好让他在叶尔羌汗国掌握更大的权势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对于朝廷的怨恨反而渐渐消失,心中生起了对于朝廷的亲近心思。

    攻打布哈拉汗国的战争,这不仅仅是叶尔羌汗国和大明想要的战争,也同样是他马守应想要的战争。只有在这样的战争中,他才能够越过那些埃米尔,真正在叶尔羌汗国扎下根来。

    用生命挣扎出来的光明前途,他又怎么能够放弃呢。马守应的拖延战术并没有让他失望,在两军交换完尸体之后,后军终于在这日午后赶到了。

    听到叶尔羌大营中爆发出来的欢呼声,海达尔终于意识到自己似乎错过了什么。不过他比弟弟可识时务的多,意识到叶尔羌援军抵达后,他便下令撤退,放弃了进攻叶尔羌军大营的打算。

    接下来的战争,将会取决于布哈拉大军能否在叶尔羌军攻下安集延城前抵达了。        

第577章 安集 延四() 
海达尔虽然撤退了,但是马守应却没有出营追击,他趁着安集延人撤退的机会,开始了对于叶尔羌军的整顿。

    虽然叶尔羌汗向大明表示了臣服,也邀请了大明朝廷派人前来整顿叶尔羌的行政机构和军队组成。但表面上叶尔羌汗国却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因此此种行政和军事的变革并没有全面的深入下去,埃米尔们在行政和军队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话语权。

    但是随着沙赫。巴兹伯克和一大批和他一起出战的埃米尔的死亡,使得这只出征布哈拉汗国的军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这些远征军中的叶尔羌士兵们,从来没打过这么残酷的战争。叶尔羌汗国内部虽然有着东、西部领主之间的冲突,但是这种内部战争中,士兵的伤亡其实并不大,只要战场上局势不利他们就可以投降,对面军队的将领也很乐意接受投降,或是把他们变成自己的农奴,或是将他们补充进仆从军去。

    归根结底,大家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且大多数人的宗教信仰也相同,因此很容易就能消化变成自己的力量。

    但是对于安集延人来说,叶尔羌人是不折不扣的外人,哪怕大家信仰的是同一个宗教,也不能改变叶尔羌人是来强占他们土地的事实。在这样的情绪下,安集延兵对于叶尔羌人也就毫不手软,很少会去俘虏活人了。

    在安集延人的屠杀下,叶尔羌军很快就两级分化了,以埃米尔为首的军事首领们被安集延人的残暴吓跑了胆,纷纷打起了退堂鼓。而底层的叶尔羌兵们,因为同乡或家人被杀,开始变得坚强起来,想要为死难者复仇。

    马守应便是利用了底层士兵们的复仇意愿,加上沙赫。巴兹伯克死后他身为这只军队统帅的优势,把这只军队的指挥权彻底的从埃米尔们手中夺了过来。

    叶尔羌大营的守军加上刚刚抵达的后军和陆续归来的残兵,营中的人马很快便恢复到了五千六、七百的数量。这样规模的军队攻打安集延城大约还不足,但是防守大营却已经绰绰有余。

    马守应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后,又借口天气炎热战死者的尸体不易保存,加上克雷奇汗需要知道沙赫。巴兹伯克等人的死亡,好给他们继续派遣援军和指示,因此便命令营中的埃米尔们带着沙赫。巴兹伯克等人的尸体返回喀什噶尔报信,并求援。

    马守应的强势,士兵们的倾向,加上安集延人的凶残,使得这些埃米尔们虽然口上激烈反对,但是在马守应下达命令之后,他们还是毫无延迟的踏上了归程。

    待到营中的埃米尔们大多被打发走之后,马守应便按照明军的营军制,将这只叶尔羌军分成了七营,每营人数在700…900之间。每营又分为五队,每队又分为五哨,每哨又分为五棚。一棚为6…10人,棚内兄弟必须同吃同住,以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了解,避免再出现战场上逃亡的状况。

    这新编的七营,人数有多有少,战力也有高有低,因此马守应又将之分为左右两翼。战斗力强的四营人马编为左翼,他自己亲自带领。战斗力较弱的三营人马则编为右翼,由跟随沙赫。巴兹伯克出战却能全身而退的埃米尔亚拉格带领。

    马守应侦查到海达尔退到距离大营西北约六十里的村子休息了十天,也没能等到自己出击而再次向安集延撤退后,便和亚拉格商议,由他带领右翼三营出兵,扫荡大营百里以内的村子,将他们迁移到大营后方看管起来。

    如此一来,既能够从这些村子里获得足够的物资,也能断绝安集延从本地区继续获得情报和人手,从而让安集延变成聋子和瞎子。

    在亚拉格三营人马出发扫荡的时候,马守应也加紧了对于手中四营人马的训练,将这只业余的军队变成在战场上能够听从指挥的军队。

    应该来说,这对于马守应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任务,毕竟在他手下有着大量明军边军出身的亲卫,还有二十多名隐藏了身份的明军低阶军官。

    而摒弃了埃米尔们在军中的职务之后,这些空缺出来的军官职务除了被马守应用来安插自己人之外,还提拔了一大批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士兵,这一举动使得他对于远征军的整编行动得到了底层士兵们的支持。毕竟在过去,这些低级军官的职位可轮不到平民来担任。

    马守应的策略很快就对战局造成了影响,乌兹根地区的村子里虽然也有一些能够作战的牧民,但是面对有组织的军队依然是不够看的。

    在亚拉格率队屠灭了两个不肯搬迁的村子之后,这一地区剩下的村子便不敢再试图抵抗这些叶尔羌人,遵照着军队的命令带着家人和粮食财物迁移到了叶尔羌大营的东面,生生在安集延和叶尔羌大营之间造成了一片近百里的无人区。

    再无法获得安集延的庇护下,乌兹根地区终于向自己的新主人表示了臣服。这一地区129个村子中,有89个村子向叶尔羌大营派出了使者和粮车,表示愿意归降叶尔羌汗国,只求对方不要摧毁自己的家园。

    而剩下的村子不是遵照叶尔羌军的命令搬迁了,就是干脆整村人一起逃往了安集延,想要等待战争结束后再返回。

    至于安集延伯克,对于叶尔羌军的无耻行径也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失去了当地村民提供的情报之后,安集延对于乌兹根地区的叶尔羌军行动就难以掌握了。

    叶尔羌军分散成百余人的规模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