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10章

挽明-第110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名老妇拄着一根木棍,口中还咬牙切齿的嘟囔着:“张英,张英在那?我老婆子要告你…”

    “虽然只是一个疯婆子,但也好过没人上来。”鲁山先是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安慰自己说道。

    鲁山对着边上的两名京营军士小声吩咐了几句,这两名士兵便上前把那名瞎眼老妇带到了张英面前。

    那名之前和张英有过口角的的年轻士兵,还特意拿老妇的右手触碰了张英的身体,并低头在老妇耳边小声说道:“这就是你要找的张英。”

    张英感觉莫名其妙,这个瞎眼老妇他根本就不认识,难道有自己的仇人想要陷害自己?

    但是刚刚的10棍子,已经让他明白,现在在皇庄究竟是谁做主。

    虽然这个瞎眼老妇的手又黑又皱,看起来就像是包了一层皮的骷髅一样,但是张英在没有得到身边士兵的允许下,也不敢推开老妇的手。

    张英勉强抽了抽脸上的肌肉,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对着瞎眼老妇低声下气的说道:“这位婆子,你是不是认错人了。这皇庄之内叫张英的可不止我一个,而且我从前好像都没有见过你,你找我要做什么呢?今天可是锦衣卫的爷爷们问案,你要是无故冤枉人,可是要受罚的,我看你的身子骨也禁不起几棍啊。”

    瞎眼老妇从手碰到张英的身体之后,就一直在颤抖。但是听了张英这番话之后,却终于止住了颤抖。

    “你不认识我?你居然不认识我!你去年腊月抢走了我的孙女,又害死了我的乖孙子和好儿媳妇。现在你居然说不认识我。我是村子东面槐树底下严婆子,我孙女叫严槐花,我孙子叫严浩,我儿媳妇叫严柳氏…”

    瞎眼老妇颠三倒四,絮絮叨叨的说着家人的遭遇,张英听了这才把眼前这个披头散发的瞎眼老妇,和去年的严婆子的印象对应起来。

    听着严婆子的控诉,张英反而变得怡然不惧了,他转头对着身后的锦衣卫总旗鲁山喊道:“大人,这是村子里远近闻名的疯婆子,她说的全是疯话啊,请大人明察。”

    鲁山看着这个场面有些踌躇,如果这老妇只是瞎眼自然没问题,但是看起来神智的确有些不清,说话经常的重复。

    鲁山思索了一会,便对着人群喊道:“这位老妇说的可是实情?如果有人能证明,请上前来。”

    张英恶狠狠的盯着人群前排的庄客,想用他往日在村子里的恶名,吓住这些懦弱的庄客们。

    鲁山喊了三遍,都没有人站出来。他也只能摇着头吩咐道:“把这位老妇带到一边去吧,张英你可以回去了。”

    被两名军士架走的严婆子,突然发起了疯来,她咬了抓住她的军士的手,挣脱出了两名军士控制。然后凭借着记忆,一头向张英站的地方撞了过来。

    张英虽然被打了10棍,现在还有些难以行动,只能勉强站着。但是瞎眼的严婆子毫无方向感,很快冲偏了方向,一头撞到了边上的木柱子上。顿时血流满面,昏了过去。

    鲁山摇了摇头,吩咐军士把人抬走时。人群中突然有几个声音先后响了起来。

    “我能证明,去年腊月十五晚上,张英几兄弟在自家门口打伤了浩哥儿,然后又把他丢在了浩哥儿的家门口。”

    “我是严婆子家的邻居,去年腊月初九,张英、张勇、张雄三兄弟,冲进严婆子家带走了她的孙女,说拿人抵债。天晓得,严婆子不过借了四斗粮食,还了八斗居然还没还完…”

    几个庄客,你一言我一语,顿时揭穿了张英和严婆子家的恩怨。

    而这不过是开头,借着严婆子家的悲惨遭遇,这些庄客们开始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张英几兄弟在皇庄内作恶的事,被一件件的数落了出来。随着声讨声,人群开始不断的向前涌去了。

    昏迷在地上的严婆子,身边围上了几个少年。替严婆子止住血之后,被称作石头的少年突然从地面上捡起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块,然后转身向着张英走去。

    张英看着群情汹涌的庄客们对着自己围过来,虽然让他的脸色有些发白,但是他还是不相信,这些平日里被自己呼来喝去的庄客们敢在锦衣卫面前做些什么。

    他正强制镇定的时候,突然脑袋上就挨了一下,一名少年拿着一块石头充满仇恨的向他的脑袋挥舞着。张英下意识的伸出手挡住了少年,正准备抓住少年丢出去的时候,却被这少年紧紧的咬住了手。

    于此同时,被少年石头的行为导致情绪有些失控的庄客们,突然有人在人群里喊了一声:“打死这个王八蛋。”庄客们的怒火顿时烧毁了理智,不少人突破了几名军士的拦阻,上前围住了张英开始殴打。 

第153章 皇庄改制四() 
如果说之前几名庄客因为看到一名老妇受伤,而终于忍耐不住的站出来,让田尔耕觉得事情正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的话,那么当近千庄客失去控制,和军士对峙起来,想要上前殴打张英的时候,田尔耕的第一感觉不是欣慰而是恐惧。

    天启六年,魏忠贤借苏杭织造太监李实的上疏,下令将周顺昌下镇抚司狱,锦衣卫派人协助东厂前往逮捕,但是激起了苏州人的义愤,当时城乡数万人齐集,围住了抓捕周孙昌的东厂缇骑,两名东厂的缇骑被当众打死。

    当时身为锦衣卫都督的田尔耕自然是听说过这件事的,但是他当日不过是觉得,这些东厂缇骑在抓捕的时候处置失当,因此激起了民变。

    对于所谓的数万人齐集鼓噪,导致东厂缇骑惊慌失措跪地求饶的丑态,田尔耕是半信半疑的。

    对于见惯了缙绅百姓在锦衣卫面前唯唯诺诺,二、三缇骑就能让京城人人低头回避的田尔耕来说,缇骑面前居然敢有人鼓噪,简直就像个笑话。

    而今天,这不足千人的庄客鼓噪起来的场面,终于让他知道,为什么当初东厂缇骑在苏州会惊慌失措到跪地求饶了。

    看着黑压压的人头如同洪水一般,淹没了穿着红色服饰的锦衣卫和青色服饰的京营士兵。看着这个场面,田尔耕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史书上说起王朝某年的农民起义,场面大的往往注了一句“一夫倡乱,万夫景从”。

    这不到千人的鼓噪场面,就已经让田尔耕觉得,他和手下的士兵就像是一艘暴风雨中快要沉没的小船一样,“万夫景从”的场面简直让他不敢想象。

    生长在权威和秩序之下的田尔耕,在从小受到的教育中,权力是来自于朝廷的恩赐和用圣人经典构筑起来的伦常秩序。

    因此作为统治秩序下的受益者,田尔耕从来都是憎恨那些敢于挑战统治秩序的民变的。

    然而他从未了解过,这些可以挑战统治秩序的民变,究竟蕴藏着何等的力量。

    但是今天,在他面前,一场几近于失控的民变似乎就要爆发了。当这些庄客们不再畏惧他们身上代表着朝廷的官服时,田尔耕忽然发觉,他所依仗的代表朝廷的权力消失之后,他也只是一个无能为力的常人。

    完全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田尔耕,在这一刻完全不知所措,只能既惊恐又畏惧的看着,台下这些声势越来越大庄客们。

    当田尔耕在台上两股战战,连话都说不出的时候。台下和周边的锦衣卫、京营士兵,同样对着这群开始情绪高昂起来的庄客们恐惧莫名。

    锦衣卫、京营士兵本就多年不上战场,锦衣卫还算镇静,因为他们平时还参加一些京城缉拿盗贼的活动,对于这种群体对抗性行为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但是京营军士平日不是守护权贵势要的门庭,就是被这些权贵势要们驱使,修建自家的庭院。要不然就是被朝廷征发,修建京城的道路和城墙,可以说这些军士更像是一群薪水低微的苦力,他们根本就没有面对这种场面的经验。

    当庄客鼓噪起来的时候,锦衣卫还算勉强撑住了,拦在了庄客之前。京营士兵们不是悄悄退缩,就是束手束脚的不敢动作,生怕这群有些失去理智的庄客把怨恨发泄到自己身上。

    而且锦衣卫、京营士兵此次出京,接到的命令并不是平叛,自然也没有带什么重型武器,只是带了一些短刀而已。当京营士兵退缩时,区区几十人的锦衣卫自然是左支右绌,更是无法弹压住庄客突如其来的躁动了。

    到了此时,不管是锦衣卫还是京营士兵,都开始频频向台上的田尔耕望去,希望能得到下一步的指示。

    然而田尔耕两眼发愣,站在台上什么指示都没发出来,这让台下的军士们更是心中无底,手上的动作也是越来越小了。

    眼看着庄客们就要冲破锦衣卫、京营军士拦截的防线,一场大乱就要酿成之际,拿着一个铜锣站在台边的崔应元终于忍耐不住了。

    田尔耕被贬官之后,言官们同样没忘记他这位魏忠贤五虎成员之一。

    比起田尔耕只是构陷士大夫,一心追求权力不同。出身市井的崔应元,对于财货也热衷非常,因此他侵夺没有背景的商人资产的案子相当多。

    崇祯能忍受一个和士大夫夺权的锦衣都督田尔耕,但是对于崔应元这种毫无底线的官员,却丝毫没有容忍的心思。

    没有了崇祯的阻扰,崔应元和五虎的另外二人孙云鹤、杨寰,立刻被送入大理寺问罪。

    大理寺经过审讯之后,认为应当遣戍边疆。当时有些东林党人表示量刑过轻,认为应当处死。朱由检当时觉得不对,这崔应元、孙云鹤、杨寰等人要是死罪,那么在他们之上的魏忠贤几人又应当如何处置呢。

    思索再三之后,朱由检下令革除三人一切职务,没收赃款,但是保留了锦衣卫的军籍。让东林党人无法借着对三人的审判,继续扩大对阉党成员的攻击。

    这杨寰是田尔耕的心腹,田尔耕孤注一掷向崇祯投诚,获得了一个复起的机会之后,自然不会忘记拉上杨寰一把。

    在五虎之中,崔应元和杨寰最为意气相投。从杨寰那里,崔应元听说了田尔耕得到陛下的应允,重新有了复起的机会,便死皮赖脸的找上了田尔耕,全然忘却了他当日在锦衣卫,带头背叛田尔耕的过往。

    有杨寰从中说项,再加上崔应元言道,“如今东林势大,我等再不抱团取暖,恐怕来日真要死无葬身之所”云云,终于让田尔耕重新接纳了崔应元。

    虽然如此,但崔应元此时已经不是那个,在锦衣卫可以和田尔耕稍稍抗衡的指挥使,而只是一个最底层的锦衣军士。再加上又不受田尔耕待见,因此只得了一个开道清场的活计。

    然而从小在市井打滚的崔应元非但没有恼怒,反而整天跑前忙后的,干的有滋有味的,对此田尔耕也只能由他去了。

    今日召开庄客聚会,崔应元的任务就是敲着铜锣召集庄客,和在台上按照需要敲锣静场。

    当庄客们情绪爆发,试图冲破台下军士的拦阻,直接对这些庄头、伴当进行报复,会场眼看就要失去秩序,酿成一场大乱的时候,崔应元顿时觉得,这正是自己上位的好时候。

    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田尔耕身边,小声的对站立原地发呆的田尔耕提醒道:“田都督,都督大人,现在你怎么也要下个命令,这可不是发呆的时候。在拖延下去,恐怕下面的军士们就要溃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