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143章

挽明-第114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中国的文字记载和教育传承一脉相承,千年未曾断绝,因此即便是今人也能够对秦汉时期的事娓娓道来。但这些所谓的今人可不是普通人,而是家学渊博的文人士子之流。

    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出现之前,普通人连断句都断不好,更别提直接去阅读中国古代的那些典籍了。也就是崇祯上台之后,不仅大力推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并借助编撰大国兴衰史的机会,令翰林院开始将各历史典籍翻译成加了标点符号的白话文简读本,方才使得这些原本只有士绅名流方能解读的历史典籍开始向民间扩散。

    但是,读史依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风潮,就算是这些军校毕业生们,能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还是极为浅薄的。多数人只知道本朝的旧事,少数人能够了解唐宋故事,再往上去的历史也就寥寥无几的人能够知道了。

    在周三畏身边的这些军官中,也只有跟着夏允彝身边读过几年书的李定国,不由懵懵懂懂的回了周三畏一句,“可是那个克段于鄢的郑伯?”

    周三畏甚为欣赏的看了李定国一眼,方才点头说道:“不错,这位郑伯就是郑庄公。你既然知道克段于鄢这个故事,不如就把这个故事同大家说一说,反正现在时间还早的很。”

    李定国犹豫了一下,也不推辞,就组织着语言将脑海中所记得的那个故事复述了出来,说完之后,他向着周三畏拱手说道:“不知下官说的对不对?还请参谋长指教。”

    周三畏看了看其他人后,方才点头说道:“故事的内容是没错的,不过还少了一段话。

    历史书上记载,郑庄公的亲信看庄公段与其母姜氏沆瀣一气谋图作乱时,曾经劝说庄公先发制人,但是庄公却对亲信回道: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今日我们面临的局势也和庄公面临的局面没有什么区别,是的,现在大同城内几乎人人皆知道姜瓖和大同士绅将要谋反,但是对于大同城外的将士和百姓,乃至各地的士绅来说,姜瓖等人的罪行却并未显露。

    此刻我们先发制人,固然可以轻易平息这场兵变,但是在外面那些人看来,这也许就变成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举动,哪怕平息了这场兵变,也是无法令天下人信服的。

    但是等待姜瓖正式起兵之后,我们再行镇压平乱,虽然对于大同城来说有些损失,但是却可以明正典刑,令天下士绅百姓再无言可以为其分辨。”

    说到这里,周三畏不由停了下来,扫了这些后辈下属一眼,方才借着说道:“我们虽然是军人,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把军事手段当做了解决一切问题的万宝灵丹。

    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所谓的战争,无非就是除了武力手段之外,其他手段已经无法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

    那么反过来说,只要还有其他手段可用,我们就不能轻易动用武力。或者说,在我们动用武力之前,我们要动用一切手段把敌人削弱到最弱小的状况。

    我希望各位记住,武力解决虽然是解决问题最为彻底的一种方式,但是武力解决也就意味着大量资源的消耗和暴力的破坏,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进程。

    身为大明军队的领导者,我们必须尽量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因为就算是再强大的宝刀宝剑,在连续不断的搏斗中也会断折,军队又何尝不是如此?”

    看着身边这些军官们陷入了沉思之中,周三畏也是感到志得意满。这些年轻的军官们,将会是未来他执掌丰大都督府最为可靠的基石,所以他才会如此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想法传输出去。

    大明陆军军官学校,现在已经成为了军中势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派系,对于那些盘踞在军中的非军校势力,这一派系内部自然是非常团结的。毕竟这些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们,他们的晋升顶点就在陆军的大脑参谋部内。

    而参谋部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消除地方军阀和军中所谓的将门勋贵派系,从而彻底掌握住大明的武装力量。正因为这一派系的目的如此明确,而他们的晋升空间又比地方派系的军官们大的多,也就造成了军校生们在军中势力的急剧扩大,从而引起了地方派系的不满。

    比如像杨振威这些原来的边军旧势力,之所以对军队改革怨气满腹。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在军校生的排挤下,他们不仅失去了上升空间,甚至还在进一步被边缘化。

    对于这些在军中干了大半辈子的军官们来说,这些上了几年军校的年轻军官,一到地方就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说,还处处获得了优待,升的也比自己快的多,这自然就感觉到了不公平。

    而且除了蓟州、辽西、东江等前线军镇之外,像大同这类已经内地化的军镇,正被参谋部大量的裁军和专业。地方守备军规模的缩小,对于这些旧军官们来说就是一个噩耗,这不仅意味着他们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断缩小,甚至于连目前这个位置都有可能被参谋部裁撤掉。

    这些从军十几数十年的旧军官们,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军中的生活,一旦离开了这个团体,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下去。总不能让他们回家当农民去吧?

    而对于参谋部来说,有能力的中下阶军官早就已经被他们挑选进军校学习去了,剩下的这些旧军官们不是不值得拉拢的无能之辈,就是代价太高不值得拉拢。

    严格的来说,这些军校毕业生们除了忠君爱国这点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支撑点外,根据他们的出身的不同,也是有着各自的述求的。

    军中低阶军官和有功将士出身的军校生们,他们的述求比较简单一些,追随皇帝陛下建功立业,好让自己出人头地而已。

    至于那些从社会上考入军校的人士,心思就比较复杂了。有的人是希望借此出人头地,有的人是真的想要从军捍卫祖国,有的人则是希望能够保卫自己的家业等。

    既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述求,自然也就形成了军校毕业生内部的各个派系。孙承宗坐镇参谋部时,各个派系之间还能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但是随着孙承宗的退位,袁崇焕的调职海外,参谋部内部的格局就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改变,再无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能够压制住军中各个派系。为了赢得话语权,各个派系自然就希望有所表现了。

    调任丰大都督府的周三畏,自然想要借着这次兵变来树立自己在此地的权威,所以才会放手给姜瓖去发动部下作乱。当然这点小心思,也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了。

    

第742章 芸芸众生相四() 
就在周三畏等军官在大同都督府内严阵以待等待叛军的发动时,大同总兵府的二堂内,姜瓖正坐卧不安的围着堂前的空地不停的转着圈子。

    越是临近发动兵变的时间,他的心里就越觉的不安,总有这么一股冲动,想要出声叫停一切行动,把外面等候的那群兵将都赶回军营睡觉去。

    在一旁等候他发号施令的姜琳和杨振威两人,看着堂上点的红烛都下去了一寸多,于是两人不由忍不住催促了起来,“大帅,时间不早了,您该出去对大家下令了。”

    姜瓖停下了脚步,有些茫然的看着两人问道:“咱们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我总觉得这事办的有些急了…”

    杨振威听后直翻白眼,此时局势紧张,他也没有平日里那么讲究上下尊卑之分了,于是上前跨了一步,双眼直直的盯着这位上司的面孔沉声说道:“这开弓哪有回头箭的,事已至此,大帅若是不能尽快出去鼓动众人开始行事,大帅难道就不怕他们在总兵府内闹出什么事端来吗?

    而且若是外面的人心散了,他们干脆在城内劫掠一通就跑路,这罪名难道不还是您担待着吗?”

    姜琳也顺势劝说道:“是啊二弟,有光已经去西门领着吴、何两位将军入城了,就算你这里停手了,朝廷也不可能放过你的。咱们还是搏一搏,也许还就博出一条活路来了…”

    听着两人如此劝说,姜瓖终于抬头看着上空的屋梁,口中喃喃的说道:“罢了,罢了,这就出去吧。”

    因为光线昏暗的缘故,姜瓖始终没能看清屋梁上空那些被光线隐藏起来的,精美木雕。他反而觉得在哪黑暗的背后,似乎正藏着一头猛兽,正随时想要将他抓起吞噬下去。

    姜瓖小声嘟囔了一句,便低头转身向着外间走去了。想要控制一座大同这样的雄城,所要控制的地方无法就是:城门、粮仓、武器库和都督府、巡抚衙门等要点而已。

    姜瓖决定让部下和城外来的援军去控制四门,他亲自领兵去攻打巡抚衙门,姜琳和杨振威则带兵围攻都督府,再留下一些亲信和幕僚守卫总兵府。

    巡抚衙门和都督府正是城内忠于朝廷力量的两处中枢头脑,如果这两处头脑能够被他们控制住了,其他地方也就可以传书而定了。甚至于城外的野战军也将会因为失去指挥,而不得不等待来自丰镇或是宣府的命令,从而给他们留出足够整备城防的时间。

    杨振威拟定的计划无疑是可行的,所以姜瓖基本也就按照这个计划布置了下去。甚至于为了加快攻下都督府的效率,他还令姜琳协助杨振威进攻都督府,使得这路人马几乎达到了2000余人,是他手中掌握兵力的近三分之一。

    根据姜瓖的了解,都督府的守备力量,也就是一个步兵营加一个炮兵连,加上其他人员也就千人出头的规模。之所以都督府的守备兵力会有这个数目,因为大同的武器库就在都督府边上,这个武器库也归都督府一起管理。

    以两倍多的兵力进攻都督府,姜瓖还生怕不够,特意调拨了2门500斤的佛郎机炮给他们。

    都督府靠近城北,是一幢背北面南的四进院子。和总兵府和巡抚衙门不同,这座后来才改建的都督府并不是直接同横街相连的,而是通过一条五、六十米长的巷道连接到南面的横街上的。

    这条巷道并不狭小,足可容纳四辆四轮马车或是20名步兵共同前进,巷道两侧是条石和灰砖砌筑的一人半高的墙体,靠墙的一排平顶的建筑,这些平顶以水泥钢筋浇筑而成,因此卫兵可以直接在屋顶上监视巷内的情形。

    巷道西面的大院就是大同的武器库,而巷道东面的大院就是驻军休息的军营。巷道走到尽头就豁然开朗,这是一个南北长80步,而东西宽约200步的小广场。广场北、东、西三面就是都督府、军营、武器库,三座大院的正门。

    可以说,当初修建都督府时,这里就是作为一个城内坚守的据点来设计的,因此这里的建筑格局汲取了许多西方殖民村落的设计理念。

    姜琳和杨振威并不是第一次来都督府。但是他们之前可没看到过,一个全副武装起来的都督府是什么模样。杨振威和姜琳来之前到是商量过,先以士兵请愿的名义把那位周参谋长哄骗出来,然后再劫持此人往里冲。

    接下来就乘着都督府群龙无首的状态,一口气把武器库和都督府都控制住,然后将这些都督府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