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194章

挽明-第1194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种飞来横祸,阳曲王自然是难以服气的,只不过有秦王和韩王的先例在前,他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了这个现实。福王也是因此对于阳曲王有所同情,即便这位郡王今日有些口不择言,他也希望能够和平的化解阳曲王对崇祯的小小冒犯。

    不过崇祯显然并不这么想,听到福王的话语后,他便干脆带着些许醉意借题发挥道:“叔父说的不错,这一笔的确是写不出两个朱字。早上不也是有人对朕说了么,这大明的天下终究还是姓朱的。所以啊,这宗室成员更应该为天下人做个榜样,承担起维护大明利益的责任起来。

    比如像靖江王和庆王那样,主动前往祖国的边疆去开拓建设。又或者如唐王那样,为了维护大明的利益,在蛮夷之邦辛勤谋划。朕以为,宗室成员,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宗室子弟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要整天在胭脂水粉中荒废生命才是。

    所以朕打算,过了元宵之后,就派遣宗室子弟前往靖江国、印度大陆看看,一来可以去了解下海外风物;二来也可学习下靖江王、唐王是如何办事的。这样今后你们前往九黎州经营自己的土地时,也不至于束手无措,让海外臣民小看了去,诸位叔伯以为如何?”

    听了崇祯这番话语,坐在下方的一众宗室都一脸惊呆的看向了上方的皇帝。在座的宗室谁不知道,靖江王和庆王被移封,完全是属于被自愿。若不是皇帝派唐王去逼迫,谁愿意抛弃经营了上百年的封国,跑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异域外邦从头来过。至于唐王,自从皇帝替他报仇之后,就成为了皇帝最为忠诚的宗藩,只要皇帝下了命令,天涯海角他都是会去的。

    可是在座的宗室同他们不一样啊,他们可不愿意离开繁华的京城,除非是让他们返回自己原来的封国作威作福,让他们跑去穷乡僻壤的海外边疆开拓建设,这显然是要了他们的性命了。

    不过他们的沉默显然阻止不了崇祯的继续发挥,朱由检见众人不愿出声回应自己的问话,便毫不留情的向几位年长的藩王点名问道:“福王、瑞王、惠王…几位叔父,你们对于朕的想法可有什么补充吗?”

    福王朱常洵心中已经反应了过来,崇祯这是开始对早上的意外事件进行反击了,他虽然同情阳曲王的遭遇,但并不打算要把自己和对方捆绑在一起,毕竟对方和自己的关系也算不得亲近。而且他很明白,自己反正是不可能被发配到海外去的。

    因此只是稍稍犹豫了片刻,便出声向崇祯说道:“陛下说的话还是极有道理的,如今这些年轻的宗室子弟不求上进,整日在市井厮混,除了败坏宗室名声之外,对大明,对他们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的确是应该加以管束,免得损坏了陛下对亲族的友爱之情…”

    福王的表态很快奠定了一个基调,殿内的几位藩王也陆续出声表示了支持,而那些郡王在这样的场合下,也只有唯唯喏喏的附和了。也只有年纪较轻的晋王朱审烜,虽然出声附和了皇帝的建议,但他还是有些委婉的指出。

    “…陛下提出这样的建议,乃是出于对于亲族的关心。可是不少宗室自幼居住在内陆,不要说大海,他们就来大一点的湖泊都未必见识过。如果让他们这些人这么贸然的出海,臣担心他们会受不了海上风浪的颠簸,到时候有人因此而生病的话,那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所以臣以为,这个派遣的宗室成员,最好还是慎重的研究一下…”

    朱由检一边听着,一边玩弄着手中半满的酒杯,他看着杯中残酒转出的漩涡,若有所思的说道:“晋王果然是心思缜密啊,你刚刚说的都很好。派遣宗室成员前往海外游历,的确是应该对他们的生活有所保障。

    不过我太祖高皇帝昔日不过是皇觉寺内一小僧,历经千难万险方才开创我大明万里江山,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生死难关。而永乐皇帝为了江山社稷,五次亲征草原,每次对阵北元都是身先士卒,又何尝计较过自身的安危。

    我辈子孙坐享祖先开创下的基业,难道连坐个船都要瞻前顾后吗?阳曲王你来说一说,你怕不怕这海上风浪?”

    听到皇帝突如其来的问话,阳曲王下意识的站了起来,差点将面前的案几给打翻了去,不过他迅速出手按住了案几,可也是发出了极大的声响,这使得众人将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众目睽睽之下,此时的阳曲王却已经没有了早上向崇祯发问时的勇气。就算他再怎么莽撞,这一刻也明白了过来,皇帝给他挖了好大一个坑。

    不管心中如何懊恼后悔,在崇祯的逼问下,阳曲王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回道:“臣自然是不畏惧的…”

第804章 京华烟云十四() 
朱由检默默的注视了一会起身回话的阳曲王,看到对方此时虽然脸上挂满了幽怨,却始终不敢抬头同自己的目光对视,终于微微哂笑着说道:“不愧是身上流着太祖血脉的,起码还没丢了咱们姓朱的面子。”

    说到这里,朱由检方才移动了视线,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后继续说道:“这宗室子弟就应该向阳曲王学习,主动站出来为国分忧。朕以为,咱们既然享用了百姓的供奉,自然也当为国家出力。

    那些贪生怕死,坏我朱氏一族门风的宗室成员,朕也绝不轻饶。朕以为列祖列宗也是不会乐于看到,有这么一群混吃等死庸碌无能的子孙的。若非今日阳曲王提醒了朕,朕还差点疏忽了往日对于宗室亲族的看护。

    朕虽是大明天子,可也是朱氏一族的族长,过去对于宗室方面的事务关注不够,这是朕犯了错误。可是自今日之后,朕一定会好好的关注诸位,决不能让你们有行差踏错的机会…”

    如果说之前众人对于阳曲王还有几分同情和关注,可随着崇祯话语的落下,其他宗室却顿时生起了闷气来。这些气恼情绪少数是向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去的,但更多的情绪则是对着阳曲王而去。

    本来么,今日不过是在京宗室成员前来拜会皇帝的日子,因此今日同皇帝会面的基调就是一个欢庆祥和,大家在一起坐一坐,也算是联络了感情了。可是阳曲王这二愣子,早上在崇祯面前却打破了默认的规则,非要提起什么公务来,扫了皇帝的面子不说,还破坏了在京宗室试图同皇帝继续保有亲密关系的打算。

    就像勋贵官僚可以瞧不起普通地主和平民一般,宗藩自然也可以瞧不起勋贵官僚,当然在皇帝眼中,他们同样也是什么都不是。就好比崇祯想要废除秦、韩两藩国,也就这么废除了;崇祯想要把靖江国移封到湄公河入海口,也就移封了。

    在绝对的皇权下面,哪怕他们身上同样流着朱元璋的血脉,可皇帝如果想要动他们,其实和动一个普通平民没什么区别。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开国初年,诸藩手中不仅无兵,还时刻被本地官员监视着。

    由是他们如果想要过上舒服日子,同样也还是需要获得皇权的庇护的。能够被迁移到京城而不是赶去其他地方居住,这些宗室的地位已经算是比其他宗室高上了一个等级。而能够获得皇帝的邀请入宫,同皇帝一起享受亲友待遇的宗室,那在京城中也是被人高看一等的,毕竟他们获得了面见皇帝的权力。

    大明人口此时已经超过了2亿,但是能够面见崇祯并说上两句的又有几人?因此这些在京宗室虽然失去了地方上的大部分土地,可是他们的地位却比过去高出了许多,起码京城官员就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因此这些在京宗室虽然在私下里怪话不少,但是却并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毕竟他们现在在京城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比较舒服的,因为那些外地商人入京想要办什么事,开始渐渐找到了他们这些宗室的门上,有他们向内务府发话,可比找其他门路快捷的多,毕竟在理论上他们也是内务府那些太监们的主子不是。

    然而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仅仅因为阳曲王在皇帝面前的多嘴,就要被赶去海外受苦去了,这真是飞来横祸啊。要说大家还能心平气和的接受,那就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了。到了这一刻,他们倒是又开始怀念起眼下的这种宁静日子了。

    只不过大家虽然都不乐意接受皇帝的提议,可还真没人敢站出来硬顶崇祯。这些年来,这位年轻皇帝的独断专行和冷酷无情,众人还是一一记在心中的。阳曲王早上不过是为河南宗室亲族抱怨了几句,这下午宴席还没结束,崇祯已经翻脸要把阳曲王放逐海外去了。这一刻他们要是站起来说些什么,恐怕还不知道有什么下场呢。

    而就在这些宗室还在暗暗埋怨阳曲王今日多事的时候,朱由检却毫不手软的继续说道:“刚刚晋王给朕拾遗补缺,朕也觉得他说的正确。

    将宗室子弟送往海外边疆历练,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不是让他们去受苦送死的。因此这一次带着这些宗室子弟出海的,必须是一个机敏能干,还要具有一定地位能镇压得住场面的。朕觉得晋王就不错,诸位叔父可有什么建议吗?若是有人自告奋勇,朕就更高兴了。”

    “臣,臣惶恐,臣不过是一愚钝之辈,宗室内才能远超臣者不知凡几,臣实在不敢担此大任,若是辜负了陛下的期望,那就罪莫大焉了。还请陛下另选贤能为好。”晋王一时后悔莫及,早知道他之前就不去反对崇祯选人出海的提议了。

    然而朱由检却顺口问道:“奥,想不到晋王如此谦逊,这倒是证明了朕没有看错人啊。不过既然你说宗室内还有比你更为适合担任这个带队出海的,你且不妨推荐一二,朕正觉得一个人领队出去未免有些照顾不周,若是有个二、三老成之人带队,倒是更能照顾这些第一次出海航行的宗室子弟,诸位叔父觉得意下如何?”

    这一下几位藩王终于扛不住了,为了避免被晋王拉下去,他们不由纷纷称赞起了晋王的品行和才能,似乎这个带宗室子弟出海游历的任务换了别人就要出大问题了。当福王终于下决心表态支持晋王带队出海之后,晋王也只能脸色苍白的闭上了嘴,恶狠狠的看了一眼这些落井下石的宗藩,当然他心中最为痛恨的,还是自己背后那个弄出事端来的阳曲王。

    朱由检于是顺势起身说道:“好,今日也算是尽兴了,大家也就散了吧。晋王回去后好好准备一下,各位叔伯兄弟若是觉得有什么出色的宗室子弟该出去历练历练的,就直接向晋王推荐好了,若是有人想要毛遂自荐,那就更好了。”

    朱由检说完之后便毫不留恋的离去了,众人赶紧起身恭送,不过此时离去的崇祯倒是脚步稳稳当当的,丝毫看不出喝多了的样子。

    待到皇帝离开之后,殿内的宗室成员们也三三两两的在内宦的引导下离开了昆明池。不过相比起早上他们入宫时的轻松自在,此时众人的脚步都显然有些沉重。跟在父亲身后的福王世子朱由崧,安静的倾听着几位叔父和父亲对于今日之事的讨论,显然几位叔父对于自己那位皇帝堂弟今日的做法还是有所不满的。

    不过对于这几位叔父现在的做法,朱由崧却是有些瞧不起的。这几位叔父刚刚不敢反抗皇帝的意见,现在却在自己父亲面前抱怨,显然是想要撺掇自己的父亲去试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