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21章

挽明-第12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上书房内,朱由检刚刚坐下想要小歇一会时,王承恩从门外走了进来,上前来有些犹豫的不知道要不要开口汇报。

    “呵,怎么了,有什么事就说吧。”朱由检看到王承恩有些为难的表情,他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后说道。

    王承恩不再犹豫了,开口汇报道:“是卢九德他们从南方返京了,微臣正犹豫,要不要等陛下休息一会再汇报呢?”

    朱由检的睡意顿时不翼而飞了,他兴奋的站了起来,对着王承恩说道:“不必了,让卢九德、连善祥还有那个叫李晨芳的试百户,一起来见朕吧,朕要听听他们南下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在朱由检的催促下,王承恩很快带着三人返回了上书房。朱由检走到了卢九德、连善祥、李晨芳面前仔细看了看三人的神色。

    然后在李晨芳面前停了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的打趣道:“这外出了一趟,个子都似乎长高了一些了,身体好像也壮实了,不错,不错,这外出公干辛苦不辛苦啊?”

    李晨芳红着脸有些激动的回答道:“多谢陛下关心,小臣一点都不辛苦。”

    朱由检和三人都一一抚慰了几句,才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说道:“你们谁先说说,这次南下都带回了什么海外新奇物种呢?”

    连善祥斜着眼睛看了看,身边因为皇帝的亲*问,还颇为兴奋的李晨芳,想着要给这位子侄一个表现的机会,就拱手对着崇祯说道。

    “试百户李晨芳对这些海外新奇物种比较熟悉,不如让他向陛下详细汇报吧。”

    朱由检看了一眼连善祥,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那么李百户你慢慢说来吧。”

    李晨芳虽然不是第一次在崇祯面前汇报,但是之前不过都是些无足轻重的琐事,汇报内容也很简单。

    这次却是皇帝关心的一个重要任务,他自然有些紧张了起来。一开始他说的有些颠三倒四,但是随着崇祯的鼓励之后,开始慢慢释去了紧张,把心思全用在了他所感兴趣的那些新奇的物种上了。

    “…番薯又称为山芋,福建长乐人陈振龙于万历21年从吕宋带回,这种作物地面以上的藤蔓可以长至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生长。

    番薯藤嫩者可食用,老的可以作为青饲料喂养大牲畜。地下部分的块根有圆形、椭圆形几种形状,果实的颜色分为红、白、紫三种。

    南方种植四个月后就能收获,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在八闽推广种植,以解时荒。番薯不与小麦水稻争田,一亩更可收获一二车,可谓本小而利大。

    但是番薯留种畏湿畏冻,小臣听携薯种而来的老农说,这薯种恐怕难以在北方越冬,需要来年春日从南方再度取种,如果每年都需要去南方取种,恐怕此物非但不能惠及农户,反而会有违农时,有害于农。”

    连善祥偷偷看着这个有些不知轻重的子侄,很想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寻求番邦物种,乃是陛下一力主持,他这子侄却在这上头给陛下泼凉水,还真是不够聪明的。

    朱由检倒没有连善祥想的这么小心眼,他只是沉思了一会就说道:“上林苑监嘉蔬署莳艺瓜菜,他们不是在冬天也能培养出蔬菜的吗?连善祥你让上林苑监嘉蔬署和种薯农人商议薯种越冬之法,以朕看来,薯种在北方越冬,非得挖地窖不可。

    你让这些农人多试验一些越冬方法,朕允许你们失败。今年不行,那就明年再来,朕相信总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吗?办法总是会比问题多的。

    你可以告诉他们,凡是能解决薯种越冬问题,奖励纹银百两,此外,有官职在身的官升一级,无官职在身的可以录入皇家农科院。番薯这事就这么办了,李晨芳你继续说下一项吧。”

    从崇祯口中爆出这么一句粗俗的用语,顿时让房间内除了李晨芳之外的其他人感到震惊,但是李晨芳好似恍然味觉的向下继续说道。

    “是陛下,八闽还有一种从西洋而来的作物,曰土豆,也称为洋芋。但是此物产量不及番薯,且喜寒不耐热,需种植于高山之巅方有收获。

    若是种在平地,则果实不长,但是其花开白色或蓝紫色,甚为美丽,八闽富商常种于庭院作为观赏。不过这土豆若是发芽,或是颜色变绿之后,就不可食用,食之必上吐下泻。

    此外还有南瓜…辣椒…向日葵…这些都是可吃的作物。最后是番茄和淡巴菰,前者果实灿烂若红锦,可以观赏,而后者用来吸食,可以御寒镇痛。”李晨芳一五一十毫无避讳的,把从南方找到并携带回京的作物都报了一遍。

    听完了这些作物的汇报之后,朱由检总算松了口气,有了马铃薯和番薯、加上早就引入的玉米,那么北方农户就不必在小麦、水稻上较劲了。

    明末这个小冰河期的鼎鼎大名,就算是他这个不怎么关心历史的工科生都早有所闻了。其实在这个时间段,黄河以北地区种植水稻和小麦,欠收绝收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马铃薯、番薯、玉米这三种作物,是让大明北方民众挺过这个小冰河期最好的粮食作物。其实最适合北方的还是马铃薯和玉米,前者耐寒耐贫瘠,而后者耐旱耐贫瘠。

    朱由检随后吩咐道:“李晨芳,你把带上来的作物种子、种植方式分成两份,一份交给上林苑监嘉蔬署,另一份交给魏良卿。你带上来的农人,让魏良卿收录进农科院去。告诉他们,让他们仔细培育,记录栽种的方式,谁培育的作物更丰产,朕就好好的奖励他。”

    李晨芳神色振奋的回答道:“小臣,一定会好好完成陛下的命令。”

    朱由检又转头对着王承恩说道:“王伴伴,这次南下诸人皆是有功之人,都予以嘉赏一级。卢九德、连善祥、赏银50两,李晨芳赏银30两,其他人等赏20两。至于随船北上而来,教授种植经验的农人,每人给15两安家费。”

    王承恩点头应是,朱由检这才对着李晨芳继续说道:“你这趟出京,离家时日也很久了,朕今天也不留你了,你这就早点回去看望母亲去吧。”

    崇祯亲切的语气,让李晨芳眼角有些发红,他赶紧拜伏在地上向崇祯行了一个大礼之后,才感谢着告退离去。

    李晨芳离去之后,朱由检便说道:“那些海盗怎么样?他们对于招抚的都是些什么反应?”

    卢九德顿时开口说道:“这十八芝虽然号称是一个团伙,但是以下臣看来,其实并不是一条心。十八芝的首领郑芝龙面貌姣好如妇人,性格也并不暴虐,和其他海盗首领并不类似,对朝廷态度也较其他首领恭顺。

    臣到是觉得,这郑芝龙到更像是被这些海盗推选出来的幌子,这海盗真正的首领,到更像是隐藏在其身后的,不肯入京的刘香老,下臣重来没看到过的李国助,还有此次一起入京的潘必正等几名海商。”

    朱由检并没有被卢九德的话所迷惑,被欧洲人称作东亚海上之王的尼古拉一官,怎么可能是一个傀儡。

    这只能说明,现在的郑芝龙还没有完全掌控十八芝这个海盗集团,但是因此就选择支持郑芝龙去对付其他海盗团伙,那无疑是把老虎当猫养了。

    朱由检对于卢九德的说法不置可否,他转移话题问道:“郑芝龙等十八芝首领,你安置在什么地方了?”

    卢九德赶紧回复道:“在隆福寺附近,那里有一营京军,下臣以为,就算这些海盗有什么异动,也不至于引起京城异动。” 

第167章 卢九德的汇报() 
“这些海盗虽然愿意接受招抚,但是长久在海上漂泊,未免有些不受拘束的性子。有京营在边上照应着,不让他们骚扰京城居民,固然是善策。

    但是既然我们邀请他们入京议事,做事也不能过于小家子气了。做事大方一些,不要去限制别人的出行,想去哪转悠都可以随意。

    卢九德、连善祥你们两人,可以代表朕,尽一尽地主之谊,带他们去京城各处景点走走看看,参观一下么。他们如果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能满足的尽量满足。

    不过有一点,你们一定要保证,不许上京的这些人出现不明不白的伤亡,连善祥你一定要做好这些人的安全保护工作,明白了吗?”

    卢九德和连善祥赶紧行礼,接受了崇祯的命令。朱由检停顿了下,又再度问起:“那么福建总兵俞咨皋、水师把总许心素等人又安置在何处?”

    “下臣将他们安置在了,东江米巷玉河桥西街北的南会同馆内。”卢九德迅速的回复道。

    “很好,今天且让他们休息一日。明日下午末时二刻,你领俞咨皋、许心素两人去五军都督府。朕明日巡视都督府,正好见见他们。”朱由检迅速下了一个决断。

    这上书房召见武将多有不便,且这许心素的官职又太小,按照规矩让他进宫的话,手续就太繁琐了。朱由检决定还在都督府巧遇两人,更为简单一些。

    朱由检正想让卢九德先去通知俞咨皋、许心素两人,顺便代他去赐宴郑芝龙等人,以安抚这些刚到京城,未必不惶惶不安的海盗首领们。

    卢九德突然再次行礼汇报道:“陛下,下臣还有两事想要禀报。”朱由检手虚虚一抬,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下臣按照陛下的吩咐,亲自前往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的大员港观察,这些红毛番人果然如陛下所猜测一般心怀不轨,在一鲲鯓上修建了一座城堡的雏形,此城堡虽然还没完成,但是规模已见雄伟。下臣已经和红毛番人交涉过,要求他们停下筑城的工作了。”

    卢九德怕崇祯不理解这一鲲鯓是什么所在,顺口还解释了一句,“这大员港台江内海上有七个海上沙洲,岛上土人称之为七鲲鯓,这一鲲鯓乃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沙洲。”

    朱由检敲击着桌子,若有所思的说道:“现在还没完成吗?这些红毛番人最为狡猾,就算是口上答应了,日后也一定会反悔。台湾孤悬海外,监管困难,等到下次再去,恐怕这些番人已经把城堡建成了。”

    对于崇祯的自言自语,卢九德、连善祥不敢接话,两人看着书房地面的地毯沉默着。

    朱由检眼珠子转了转,就转开了话题说道:“算了,这事反正也是鞭长莫及,暂且先放一放好了。还有一件是什么事?”

    卢九德继续说道:“这红毛番人在台湾所设立的地方官员,曰台湾长官,现在担任的是一位叫什么彼得。纳茨的番人。不过下臣抵达时,其人并不在,曰去日本公干去了。

    下臣返京时,带回了番人彼得。纳茨的副手比尔。此人性格虽然粗鲁,但是心思倒也还淳朴。在返京的海上航程中,下臣和比尔聊天时,倒是从他嘴中了解了不少这所谓东印度公司内部的事情。”

    朱由检顿时被卢九德的话引起了兴趣,随即身体向前倾了倾,一只手支撑着椅子的扶手说道:“说说看,这个叫比尔的番人,他都对你说了些什么事?”

    看到崇祯被自己的话引起了兴趣,卢九德心里顿时欣慰极了,不枉他忍受着番人身上的狐臭味道,和那个粗俗的比尔套了这么多天的近乎。

    “这些荷兰番人向来台湾进行贸易的日本商人课征一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