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53章

挽明-第15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卿何必如此着急,门御史和后派出的三位御史,什么消息都没有传回来,怎么能够擅动刀兵?要是砍杀了暴民也就算了,可是砍杀了义民之后,谁来担当这个责任呢?既然各位大臣如此忧虑,那么黄首辅,你下令当初担保的官员们,再派出4人前去安抚义民去吧。”

    朱由检语气温和,但是在场的大臣们却感觉有些寒意了。对于这些闻香教的变民来说,门陈新等几位御史都未必能活下来,现在又要派人前往,无疑是让这些官员去送死。

    文震孟有些激动的拦住了,想要离去了崇祯面前说道:“陛下,如今各处传来的消息都已经证明,这是闻香教乱民起事。现在不派出军队平乱,反而让官员前去安抚,陛下难道不怕让闻香教乱民做大,扰乱京畿,而令京师动荡吗?”

    朱由检停下了脚步,看着文震孟,语气冷酷的说道:“这还真是奇怪了,之前你们口口声声声称,这是因为田尔耕荼毒地方,导致地方义民愤而反抗,现在田尔耕等人都还在京城等待三法司审讯呢?

    现在文卿又改口说这些人是闻香教的乱民,文卿如此反复无常,这是把自己当成赵高了呢?还是把朕当成了胡亥?朕常听人说大忠似奸,大伪似真,这倒还真是见识了。”

    崇祯毫不客气的训斥文震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以试图操控皇帝的权臣赵高相比,这让一些想要支持文震孟的官员都无法再出声了。

    他们这时再出声帮腔,无疑是做实了和文震孟结党,想要操控皇帝的罪证。

    虽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崇祯一时的气话,但是被崇祯如此训斥,这文震孟的名声算是彻底毁了。

    当着这么多举子的面,被比拟为权臣赵高,文震孟不由感觉到热血往头上涌去。

    同僚保持距离的疏远举动,殿内各地举子看来的诧异的目光,和绕过他继续前行的皇帝,终于让本身有些偏激的文震孟失去了理智。

    朱由检正往前行的时候,身后突然穿来了一声巨响,接着是一阵慌乱的惊呼声。

    他转身看去,却发觉文震孟满头血污的昏倒在柱子边上,几名举子和内侍正在他身边观察着。

    一名内侍向崇祯描述道,刚刚文震孟起身后,一言不发向着边上的柱子撞去,意欲寻死。

    站在柱子边上的内侍不由自主的伸手推了一把,因此没有酿成惨剧。

    听说文震孟还有气息之后,朱由检松了口气,随即心中升起了更深的厌恶之意。

    “文文起这是打算给朕带上刻薄寡恩的帽子吗?果然是不可救药,都楞着干嘛?去把太医院的御医叫来,朕可没兴趣戴上一顶这样的帽子。”

    在崇祯的训斥声中,一名内侍顿时飞快的跑了出去,朱由检吩咐了一名太监照看文震孟,就毫不停留的转身离去了。

    黄立极等人面面相窥,他们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文震孟虽然没有死成,但是就算是活下来之后,他也没有脸面在留在朝中了。

    这位十次会试不中,最后才大魁天下的状元,却简单的就被崇祯逼进了绝境。

    相比起崇祯对文震孟的批评,当初魏忠贤对文震孟的八十廷杖责罚,简直就是温柔细雨了。

    几名跟在文震孟身后反对新政的官员,看到文震孟的下场,不免有些萧瑟,心中不由升起了求去之意。

    黄立极等几位阁臣,看到这一幕,则心头一寒。崇祯今日的行为不仅仅是在打击反对新政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在警告他们。

    要是他们还是同现在这样三心二意,在皇帝和朝臣之间摇摆不定,只想要得到新政实施后的好处,却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话,显然崇祯是不会再继续容忍他们的了。

    文震孟在嘉乐殿的碰柱事件之后,有十多名官员感觉风头不妙,纷纷提出了致仕的上疏,宫内都一一照准了。

    被斥为赵高之流的文震孟,对于东林党的声誉打击很大,京畿一带遭受了闻香教乱民荼毒的民众,则对于包庇闻香教的文震孟、门陈新等人咒骂不已。

    大明时报以文震孟、门陈新等人的奏章为顺义民变洗地,在闻香教暴乱扩展到相邻地区之后,自觉被欺骗了的京畿民众更是对于这些官员怨声载道。 

第206章 第一次开会的海盗们() 
朱由检返回乾清宫不久,吕琦就前来汇报,吏部尚书徐光启请求接见。

    吩咐了吕琦带徐光启进入上书房之后,朱由检让吕琦上午膳,邀请徐光启一起共进午膳。

    徐光启已经稍稍习惯了,和崇祯这种颇为自在的交流方式。原本一直遵守的“食不语,寝不言”的习惯,徐光启也不得不放弃了。

    徐光启思考了半天之后,向崇祯请求道:“陛下,借着闻香教叛乱的事打击新政的反对者,这不是正道啊。朝中官员有目共睹,终究会明白陛下今天在做什么。

    臣怕百年之后,陛下之名将会因此而毁于众口啊。臣希望陛下将此事交给老臣,老臣一定竭尽所能,说服文文起等人不再反对新政,也可避免朝中再起政争…”

    朱由检放下了碗筷,从王承恩手中接过了一杯清水漱口之后,才对着徐光启说道:“徐先生真的有信心能说服文文起这些人?或者说,徐先生真的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说服这些无所事事的官员吗?

    徐先生你要管理皇家科学院,筹备大明新的天文观测台,制定度量衡标准,翻译西洋书籍,还要过问吏部和燕京大学的事务。而文文起这些人,每天除了指责别人的缺点,高谈阔论道德仁义之外,他们还会做什么?

    我只所以一直不允许你陷入朝堂分歧的争论,就是不想徐先生你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上。徐先生你是整个新政的执行者,至于如何推动新政前进这种事情还是交给我来处理吧。”

    徐光启沉默了,这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他所做的事情已经超过了,以往一年所能做的事情的工作量。

    这种每天忙的停不下脚步的生活,不仅没有让他感觉疲惫,反而让这位65岁的老人感觉精力充沛了起来。

    徐光启知道,这不是因为他的办事能力突然增强了,而是以往扯他后腿的力量突然减弱了。

    吏部尚书这个官职,让他办起事来无往而不利,不管是哪个部门的官员,都不愿意拿自己的官帽去交换抵制,那些不符合旧规则的新事物。

    崇祯和内阁推行的新政主张,又把徐光启等人挡在了身后,让那些反对新事物的官员,把矛头对向了内阁。

    但是这一次,这些反对新事物官员的联手反击,却让内阁沉默了,崇祯只有撕破脸皮,自己跳上了前台。

    徐光启思前想后了许久,还是觉得这样下去对于崇祯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老臣已经风烛残年,去见先帝也没多少日子。陛下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这种得罪人的事还是交给老臣,更为适合一些。”

    朱由检微笑着说道,“徐先生的好意,朕心领了。不过正因为如此,所以徐先生宝贵的时间就更不能轻易浪费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分工合作,冲锋陷阵这种事,还是交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吧…”

    在朱由检的劝说之下,徐光启终于还是被说服了,对于接下来朝堂上发生的事,依旧保持袖手旁观。

    当日下午,嘉乐殿的血迹尚未清理干净,郑芝龙等十八芝海盗首领,许心素等福建海商,还有因为三大殿欠款而不得不成为北方海外贸易代表的商人们,共计62名代表,正式在嘉乐殿的会场内见面开会了。

    朱由检站上了主席台,主席台分为高低两个位置,高一些的位置配着一张高背椅,低一些的只有一张较小的桌子,无椅子。

    朱由检坐到了高背椅上,看了眼面前的空荡荡的桌子,然后向着下方看去。

    扇形的座位呈左右对称的形态,座位中间是一条通往殿门的通道。

    台阶式样的座位分为三层,每一侧的座位可以容纳45人,下方的座位足以坐上90人。

    当初卢九德答应给十八芝10个代表名额,但是上京的却足足有22人。

    朱由检不但认可了这10名代表,其他12人同样给了代表的名义。郑芝龙等22人,就坐在朱由检左手侧台阶座位的高处。

    许心素等12名闽南海商,则坐在了朱由检右手侧台阶座位的高处,和郑芝龙等人遥遥相对。

    从进入殿内开始,许心素和郑芝龙两边的人就充满了敌意。这两年的争斗,让双方都死伤了不少亲朋故旧,因此这冤仇并不是这么容易化解的。

    从福建到天津的路上,双方就险些冲突过几次。现在双方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就有些忍不住火气了。不过当崇祯走进会场之后,他们总算是暂时别开了目光。

    在两侧较低的座位上,则是一群被崇祯强拉来的商人,这些人对海外贸易一无所知。虽然知道海外贸易利润惊人,但是风险也大的惊人,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干自己熟悉的内陆贸易。

    不过有长芦盐场这个诱饵,这些商人还是免为其难的给崇祯这个外贸商行注了资,当然是用三大殿的欠债,这些商人大约有25人。

    还有5人则是宫内太监的亲戚,是代表宫内直接参与外贸生意的代表。

    朱由检扫视了左右两侧的代表之后,就伸手取过了桌子上放着的木槌,敲了敲桌子上的木垫块。

    看着场内安静下来之后,朱由检才开口说道:“朕很高兴能看到大家坐在一起,商议对于海外贸易的相关事宜。朕以为给大明的海外贸易竖立一个规则,对于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好处的。

    海外贸易利润丰厚,但是风险同样巨大。朕希望制定海外贸易的规则,就是希望大明的商人在海外进行贸易时,可以进行有序的竞争,以减少风险,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朱由检停顿的时候,李魁奇好奇的开口问道:“陛下,这有序竞争是什么意思?”

    “有序竞争的意思就是,不能以恶意的价格去挤兑别人的生意。比如这位代表已经和某个荷兰商人谈好了一担生丝150两银子的价格,但是另外一位代表向这个荷兰商人提出140两每担生丝的价格,这就是恶意竞争。

    又或者,你得知了另外一位代表抢夺了你的生意,你纠集了人手在海上打劫了他的商船,这也是无序竞争。请诸位好好想想,这种竞争只会削弱我们大明商人的力量,却给了那些外洋商人可趁之机不是吗?”

    朱由检的话倒是让许心素等商人很是认可,对于郑芝龙等海盗则说服力不大。

    对十八芝来说,海上的规则就是力胜者王,弱小的海商被打劫在他们看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是保证这些海盗商人独占贸易航线的不二法门。

    刘鹏忍不住反对道:“陛下,海上的规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限制了竞争,那么东西洋每年可以贩卖的货物数量就这么多,没道理我们要让那些弱小的海商强占了我们该有的利润啊。”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个规则并无错误,但是你觉得自己是大鱼还是小鱼呢?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明的商船可以抵达比印度洋还要遥远的距离,但是今日大明商船可去的地方却只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