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182章

挽明-第182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支取钱银就是了。”

    孙掌柜顿时收住了眼泪,从地上一咕噜爬了起来,他对着身后畏畏缩缩的两名伙计喊道:“还不快去拿纸笔来,没听到官爷的吩咐吗?”

    孙掌柜这才小心翼翼的伺候在袁信身边,半信半疑的问道:“将军大人说的可是真的?这户部看了大人写欠条,真能给钱?”

    袁信皱着眉头,不耐烦的看着这个猥琐的老头,鼻子里哼了一声,就算是回答了。

    孙掌柜心下立刻盘算了起来,他这间店铺因为地理位置不好,这些棉布、绸缎大部分都是前年的存货,有一些还被雨水浸湿,成了卖不出去的次货。

    现在京营的军士奉皇帝之命征用自家的货物,显然已经无可挽回,他便想着能不能借此捞一些好处。

    孙掌柜满面堆笑的对着袁信说道:“将军大人,小人也是小本经营,大人一会记录账目的时候,是不是加上一些损耗?这些是小人孝敬大人的茶水钱。”

    袁信看了看手中4、5两碎银子,脸色依旧没有好看多少,他语气不善的说道:“这茶水钱,还真是只够喝茶的,本官就为这点银子替你担上关系,你这奸商也未免太过小瞧本官了吧?”

    看着袁信并没有把银子丢回来,孙掌柜顿时松了一口气,他马上说道:“这增加的损耗,小人情愿和大人对半,只要银钱到手,就给大人送去。”

    袁信看了看四周,似乎没人注意这里,他才冷冽的说道:“三七分成,西直门北草场胡同第三家…”

    接近午时一刻时,参加祭祀的京营将士们终于都扎上了标记和分到了武器。

    三个营的士兵分别由施洪谟、袁信、刘果芳三人带领,而满桂手下的骑兵则每50人为一队,武学的学生和京营的军官们混编了起来,准备收拢那些投降的乱兵。

    施洪谟、袁信两营进入宣武门后,一营往宣武门大街往北,一营经过西面的刑部大街沿着金城坊往北,把城内的乱兵由南往北挤压到京城西北角。

    而刘果芳则率人从长安街往东,绕过皇城往北,去支援戎政府,然后再沿着顺天府大街往西,把乱兵由东往西赶。

    双方在西北面会合,最后把西北角落里聚集的乱兵再赶出城外去。

    而满桂手下的辽东骑兵,则以50人为一队,对大街上或是坊内聚集在一起,意图反抗的叛军团伙进行镇压。

    这场兵变事实上就是一个闹剧,抚宁侯等勋贵用来号召这些士兵参加兵变的口号,废除新政恢复旧制什么的,对这些士兵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凝聚力。

    新政也好旧制也罢,对这些士兵来说,只要按时发饷就行。当他们在城内抢够了财物之后,立刻就失去了继续参与兵变的热情,只想着回去把抢到手的财物保存起来。

    当他们听到对面有人高喊,皇帝口谕:申时之前归营的士兵,既往不咎的命令后,一些已经心满意足的士兵,就开始带着财物偷偷出城归营了。

    当朱由检在满桂手下一队骑兵的护卫下,出现在接近于护国寺的太平仓时,一伙200余人的乱兵正肩挑手提的,从附近人家抢来的箱笼,正好同崇祯等人在胡同口对上了。

    当这些乱兵出现时,朱由检还吓了一跳,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主动命令身边的骑兵冲锋呢,还是先退出这条狭窄的胡同再说。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群乱兵看到了他之后,一小部分人立刻向后逃亡了,还有更多人则立刻跪在了地上,向他跪拜求饶了起来。

    无命越过了崇祯半个马头,紧紧的抓住了崇祯坐骑的缰绳,生怕皇帝的坐骑受惊,窜到对面的乱兵中去。

    带队的骑将左辅拦在了崇祯身前,侧着身子小声说道:“陛下,这处胡同道路狭窄,地形对骑兵不利。不如陛下随着无命后退,卑职在此为陛下断后。”

    朱由检坐在马上从人缝中观察了下,这些趴在地上头都不敢抬起的乱兵,就对着身边的护卫说道:“去个人问问他们,他们有没有听朕的谕令,他们现在是想去哪?”

    左辅顿时策马上前对着这些乱兵喝道,很快一名老兵就抖抖索索的向他说了些什么。

    左辅勒马回来之后,就对着崇祯说道:“陛下,这些乱兵说,他们正是听了陛下的谕令,正准备回营。”

    朱由检顿时打定了注意,“命令他们靠左,让开道路,等我们过去之后,再继续归营。”

    左辅答应了一声,再次回到了乱兵面前,确认了这些乱兵并没有反抗的想法之后,这次他的表情就放松多了。

    乱兵们除了因为搞不清左右而慌乱了一阵之后,对于代表皇帝下令的左辅,简直恭顺的像一头绵羊一样。

    乱兵队列中几个因为搞不清方向而团团转的军士,在挨了左辅的几鞭子之后,不仅仅没有愤怒和反抗,反而对着孤身一人在他们面前呵斥他们的左辅,变得更加敬畏了起来。

    包围朱由检的这队骑兵顿时分成了两列,一列隔开了皇帝同这些乱兵之间的距离,另一列刚好一前一后保护住了他。

    朱由检在骑兵的簇拥下,走过了这条胡同。一人之隔的乱兵们和他擦肩而过。

    看着这些脸上麻木不仁,手中却依旧紧紧抱着绸缎衣物的乱兵们,朱由检脑子里只闪过了一个念头,决不能让这些士兵上战场。因为这些人未必会去和敌人拼命,但是对于自己国家的平民纵抢起来可没什么顾忌的。

    一旦让这样的乱兵见了血,那么他们心中最后一点对于朝廷的敬畏也就烟消云散了。从此军纪和朝廷威严都约束不了他们了,除非是一只武力更强,行事更为残暴的军队,比如后金军队。

    2个时辰之后,除了京城西北角外,其他各坊都恢复了宁静。除了平乱军进入河槽西坊时,一群青皮混混因为杀人洗劫还放火,被尤世威下令当街斩首之后,基本上各处都没有遇到上规模的抵抗。

    有这么几队乱兵,因为舍不得抛弃抢来的大件家具,想要呼唤同伴抵御平乱军的进攻,结果很快就被满桂的骑兵以刀背砍击驱散了。

    皇帝的归营谕令,加上平乱军中相识友人的劝说,大队大队的乱兵开始撤离京城,不再听从那些煽动他们闹事的总旗、百户们了。

    看着大势已去,听命于勋贵煽动兵变的数名营中副将,顿时知晓不妙。他们立刻带着早已经准备好的细软趁乱出城,连大营都没有回去。

    而受这几名副将主使的二十多位总旗、百户们,失去了指令之后,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想要继续煽动,士兵们摆明不会再服从于他们了,想要就此罢手,又害怕被事后算账。毕竟抛头露面公开煽动京营士兵的,都是他们这些中下级军官。

    有几名脑子最为灵活的军官,立刻返回家中收拾了一些财物就逃亡去了。

    还有一些军官觉得抛不下自己的家人,干脆心一横也跟着士兵回营去了,希望能够逃过一劫。

    还有一些军官,则完全没感觉危险,他们以为京营的士兵兵变虽然失败了,但是数万京营士兵冲击京城的事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朝廷要是想要追究责任,难道不怕迫反京营军士吗?

    在这种法不责众的心理下,这些军官也若无其事的跑回了北郊大营。

    申时初,朱由检终于站上了德胜门的城楼,这时城内的大部分乱兵已经被驱出城外了。

    在德胜门的城楼上,王在晋、满桂、徐应元、孙承宗、俞咨皋等平乱将领都围在了崇祯面前。

    正坐在连善祥取来的一把椅子上,朱由检听完了几位大臣和将领的报告。

    王在晋建议道:“陛下,现在城内乱兵已然不多,臣请关闭九门,肃清城内的奸党。然后派遣一位重臣坐镇北郊大营,以防今晚这些奸党再度串联图谋不轨。”

    孙承宗听了之后,顿时上前主动申请道:“陛下,老臣愿意入北郊大营,安抚营中众军,以免京畿之地再起波澜。” 

第242章 善后() 
朱由检对着孙承宗笑了笑说道:“孙先生乃是国之柱石,岂能亲赴险地。再说了九城之内,尚需要孙先生这样熟悉兵事的重臣调度坐镇,焉能轻举妄动。”

    安抚过了孙承宗之后,朱由检才拉下脸来对着徐应元说道:“徐应元,朕让你提督九门,你就是这么给朕守门的吗?”

    原本还想继续劝谏的孙承宗、王在晋两人顿时住口了,这京城九门乃干系着京城安危的重中之重,京营乱军居然能够一拥而入,可见京城九门门禁已经松弛到什么地步了。

    不管是于公于私,孙承宗、王在晋都希望能够就此整顿京城九门的门禁管理,让这些管理各门的内官们收敛一些。

    徐应元几乎在崇祯的话音刚落,就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了。凭借着魏忠贤送给他的内宦录,他在宫内笼络了不少失势的内宦。在宫内隐隐有同王承恩、王德化分庭抗礼的意思了。

    他可没想到,刚刚当上这个提督九门的差事没多久,就背上了这么一个大坑。

    “陛、陛下,微臣死罪,不敢推脱。”徐应元知道现在不管怎么辩白,都只会加重崇祯对自己的不满,倒不如老实认罪,让崇祯先平息怒火再说。

    来之前,锦衣卫已经把京城九门的情况向崇祯做了汇报。因此

    朱由检倒也清楚,这京城九门的门禁松弛并不是自徐应元开始的。不过这些内官敢放乱兵入城,显然是宫内有人对自己的新政不满了。

    “死罪就先寄着,你这提督九门的差事先交卸了吧。”

    “臣遵旨。多谢陛下洪恩,饶臣一命。”徐应元顿时连续磕了好几个响头,心里顿时有如逃出生天一般的喜悦。

    朱由检冷眼看了一会,才继续说道:“连善祥派一队锦衣卫给他,德胜门、西直门两个内官敢同时丢下守门之责,难道是会是一时想不开吗?

    宫内到底是谁在勾结外臣,徐应元你给朕查清楚了,要是查不出来,那就两件事一起算。”

    徐应元的心脏顿时收缩了一下,崇祯的话语并不激烈,但是徐应元却听出了,崇祯似乎已经把对他的旧情一次性用尽了,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处置了徐应元之后,朱由检才重新对着边上的大臣们继续平淡的说道:“皇城提督四门暂且由吕琦掌管,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今日起撤除所有内官。

    王在晋、俞咨皋暂时掌管这京城九门,中军都督府把京城九门锁钥铜牌上交给戎政府,无王在晋、俞咨皋两人同意,京城内外一兵一卒不可出入。”

    王在晋、俞咨皋两人顿时上前一步,接受了崇祯的命令。朱由检这才转向孙承宗继续说道:“孙先生,朕要求你这几日同黄首辅坐镇京城,一是坐镇中枢,有人既然敢在京营搞事,必然还有其他后手,黄首辅对军事上不太熟悉,你且协助他一二。”

    孙承宗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接受了这个坐镇中枢的命令。如果真如崇祯所料,这事还有后手,那么朝堂上对关内外诸军没有比他更为熟悉的人了,出了什么事还真是只有他才能参谋一二。

    朱由检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站了起来,这才开口说道:“连善祥,你督促巡警局、顺天府各属官安抚好京城各坊受灾百姓,核实各家受灾百姓的损失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