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238章

挽明-第23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他们都是外地而来的客兵,除了一部分军官把家眷接到了本地,或是同当地的辽人通婚之外,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家乡。辽东战事已经超过了10年,这里的应募时间最长的老兵,也在7年以上了。

    对于他们来说,思念家乡的亲人,也是非常沉重的一种情绪。因此当听说能够拿一笔退役金返乡时,这些客兵的情绪顿时变得积极了起来。

    有些老兵甚至觉得,先拿了遣散费回乡,到时再去应募朝廷的招兵文告,还能再拿上一笔安家费用,真是何乐而不为。

    对于朝廷这种复原军人政策感到不满的,主要还是各级的军官们,手下士兵人数的减少,无疑是削减了他们冒领军饷的份额。而且出于对建奴入侵的恐惧,他们也不愿意放这些士兵回家。

    不过杨镐这次出关主要目的就是同后金议和,因此这些军官们不能拿建奴入侵的借口去对抗复原兵士的政策。

    且主事的杨镐在辽东呆过相当长的时间,对于辽东主军的将领有足够的威慑力。

    辽西将门的首领祖大寿没能出现在宁远,让杨镐已经相当不满了。祖大弼虽然在军中被称为祖二疯子,但是对于杨镐这样的文官重臣却不敢发疯。

    这位文人大帅杨镐当初兵败萨尔浒的时候,都敢毫不犹豫的斩杀了两名先逃的总兵,谁知道自己跳出来反对,会不会被他拿来祭旗呢。

    没有了辽西本地将门的支持,这些客军的军官也只能默然接受了,杨镐在整军会议上述说的几条政策。

    此外满桂带回来的家丁养廉银分配政策,也消除了这些军官心中最后的反抗情绪。

    事实上在裁军、清屯、禁耕这一系列整军政策下,受损失最大的还是辽西将门。

    裁军不过是减少了他们克扣粮饷的机会,但是辽东主军和客军相比,待遇就差多了。

    辽东主军月饷不过是五钱,月粮虽然有五斗,但是辽东主军来自于本地卫所,按照规定军粮必须由卫所提供,不足部分才会由户部补足。

    相比起那些把持着粮饷发放的户粮通判和胥吏们,卫所的军官显然更为贪婪。

    如果说户粮通判还能发下七成,那么卫所军官发放的月粮大约是一半以下。

    毕竟户粮通判这些官吏还有忌讳克扣的太狠,会闹起兵变。但是卫所军官可一点都不怕这些军士,毕竟他们的家人都在自己管制之下。

    没有那个军士会和掌握自己一家命运的卫所军官过不去,最多也就是逃亡而已。

    现在朝廷清理关外屯田,并禁止宁远以北地区进行屯田耕种。但是宁远附近及宁锦之间大片的肥沃土地,基本上都是辽西将门的产业,这一政策无疑等于直接指向了,隐隐成型的辽西军官地主集团。

    不过朝廷提出的这些政策,却得到了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外地将领的支持。对于这些将领的反对,以祖大弼为首的辽西将门心知肚明是为了什么。

    广宁之败后,在熊廷弼的意气用事下,关外之地已经完全丢给了努尔哈赤。

    不过显然当时的努尔哈赤神智还很清楚,知道人口单薄的后金还吞不下整个关外之地,因此选择了收缩战术。

    孙承宗出关复土,以满桂、袁崇焕等人功劳最大。宁远附近的田地复垦,就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

    但是后金的威胁一去,逃亡的辽西将门返回之后,就开始联合辽西士绅夺取这些土地。

    辽西将门同辽西士绅认为这些土地应该还给辽人,然后以辽人守辽土,不应该让这些客军霸占这些田地。

    当然他们口中的辽人绝不会是指那些逃亡的平民百姓,以辽人守辽土这个口号的确非常感人。但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更为感人的就是,在这个口号下把国家花费了大量钱财恢复的土地,转移到自己名下。

    在这瓜分田地的盛宴中,满桂、尤世禄、朱梅等客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西将门把大片的肥沃土地划给自己。

    但是当建奴真的开始进攻的时候,龟缩在宁远城内的辽西将领,连城门都不愿意出。坐视后金军从容的围攻锦州城,到了最后还是满桂带兵出击,让后金意识到锦州并不是没有援兵的。

    这些客军将领早就对于这些辽西将门感到不满了,现在能够让他们受到损失,为什么不支持朝廷呢。

    在这种主客军互相牵制的状况下,辽东军的整编终于开始了。首批复原的军人有1739人,其中客军人数为786人。

    根据崇祯亲自制定的复员政策,每个军人发给一张复原军人证书外,还应该发给相当于一年军饷的退役金18两。

    当然为了减少银两的来回搬运,和某些军士领取了退役金后再次混入到军队中去。退役金发放的是纸币,每名士兵23元4毛钱。

    而小旗则是40元,总旗80元,百户120元,小旗以上者还可以安排在家乡的官府内担任胥吏或是低阶官员。

    第一批复原的军士虽然对于离开军队很高兴,但是对于朝廷所发的纸币有些不信任,他们直接把纸币当成不值钱的大明宝钞了。

    没有背景的普通士兵打算自认倒霉,而那些复原的低阶武官就不干了,他们围着主持发放复原费用的孙云鹤低声下气的哀求着,希望能够拿半价折换银两。

    魏忠贤被崇祯赶出京后,孙云鹤在京城中处处装孙子,好不容易才挨到重新起复。

    大过年的,还要跑到关外这等苦寒之地做事,已经让他够郁闷的了。

    且皇帝设置的钱粮发放监督制度,让他虽然是主事者也不敢伸手,唯恐被人告密被皇帝问罪。

    且纸币不是银两,不能靠改变成色或是克扣数量来贪污。按照崇祯的要求,退役士兵的优待条件也早就公布出去了,孙云鹤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去赌没人告状。

    眼睁睁的看着一大笔钱从他手上经过,他却只能望而兴叹,这就加深了他心里的烦躁。

    这些低阶武官居然还敢找上门来闹事,顿时让他愤怒了,他顿时对着这些武官劈头劈脸的开骂了:“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泼贼淫囚…”

    对于这位脾气恶劣的锦衣百户大人的怒骂,这些低阶武官头一低就承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要求,还是紧紧的跟随着孙云鹤要求换银子。

    对这些武官来说,只要能拿回一些银子,被上官骂上几句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他们的生涯里,被上官责骂,被文官羞辱已经习以为常了。

    在他们看来,骂几句又不会死人,但是如果能拿回些银子,今后可是能够救命的。再说了这位锦衣卫武官骂人的语言也就这么来回两句,一点都不如他们的上官和那些文官骂的狠毒刻薄。

    对于这些他眼中的边军兵痞,孙云鹤头上青筋暴露,感觉自己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如果不是他这个办事处的人手不足,他早就命人把这群兵痞赶出自己的院子了。

    正当孙云鹤的情绪在失控的边缘时,锦衣百户张体乾从院外走了进来。

    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的张体乾,看到院子里这么多人站着,不由也吃了一惊。

    “诸位围着孙百户做什么?难道想要闹事不成?”

    “我们不是来闹事的。”

    “我们是来要钱的。”

    “我们替朝廷戍守边疆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怎么能拿几张纸片就打发了我们呢?”

    在院内众位武官七嘴八舌的抗议下,张体乾大致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他同孙云鹤分工不同,孙云鹤主持复原,而他负责在辽东军中建立军法官系统,因此最近的日子他都在各营中找人谈话,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宅子里了。

    听完了这些武官的诉苦之后,张体乾顿时把脸拉下来说道:“别吵了,你们这是成何体统。老实说,如果不是陛下的恩典,你们能返回家中和家人团聚去?

    我大明对军士虽然有抚恤制度,但是可没有什么退役金发放的制度。而且你们这些人平日里克扣了下面军士的粮饷。拿去花天酒地,现在却对陛下的退役金说三道四,难不成是想要造反?

    你们现在拿的比那些普通军士高得多的退役金,回到乡里还能补上官缺,这样还不满足,你们究竟想要怎么样?” 

第3章 聚源当铺() 
院子内的十多位武官一时鸦雀无声,众人推搡了一名百户出来,同张体乾对话。

    “张百户,这实在不是我等故意闹事。陛下对我等将士加恩远超往昔,我们又非草木,焉能毫无所觉。

    就算没有这个退役金,我等也不应该对两位大人有所抱怨。实在是我等众人大部分已经在此地成家,现在要拖家带口的返回故里,总是需要一些路费…”

    孙云鹤顿时不耐烦的打断了这位百户的话说道:“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们,只要你们抵达通州就能兑换了,这纸币也能缴纳驿站的使用费用…”

    张体乾突然打断了同伴的话,对着刚刚的百户说道:“那么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站在人群里的总旗张思顺有些愤愤的说道:“要是到了通州又不能兑换,难不成我们还要再回来吗?”

    被众人推选出来的高百户顿时对他训斥道:“你给我闭嘴。两位大人,我等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够折半发放就成,难道两位大人真的要赶尽杀绝吗?”

    听着这位高百户话中语带威胁的意思,张体乾眉头不由微微一挑,他制止了孙云鹤无谓的发怒,微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各位总要给我们两人一点时间商议吧。”

    高百户看了看左右同僚的脸色,终于点着头说:“既然张百户如此说,那么我等明日再来拜访。”

    目送这群军官出了院子后,孙云鹤有些气急败坏的对着张体乾说道:“你是不是喝多了?不过是一群泼汉撒泼,难不成他们还真敢闹事?不怕朝廷砍了他们的脑袋…”

    虽然从前孙云鹤地位比自己高的多,但是现在张体乾自觉两人在崇祯面前都是平等的,要不是整军一事需要通力合作,他才懒得理这位性格暴躁的同僚。

    他有些没好气的对着孙云鹤说道:“难道你就不怕陛下砍了我们的脑袋?”

    “陛下为何要砍我们的脑袋,我们对陛下忠心耿耿,难道也是错误?”孙云鹤一愣之后,顿时大怒的说道。

    张体乾撇了同僚一眼后说道:“陛下让我们来这里,是协助几位大人整编辽东军的。要是激起了兵变,中断了整军的行动,你觉得陛下会饶过我们吗?”

    孙云鹤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好半天才小声的问道:“你说陛下发纸币,不发银两,是不是真像他们说道,就是为了先把人哄出关外,然后在拖延不认账呢?”

    对于孙云鹤的这个问题,张体乾也难以回答,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清楚。但是按照以往老朱家的脾性,拿纸钞换真金白银是有的,但是要拿真金白银出来换纸钞,这可真是有些难说。

    看着张体乾沉思不答,孙云鹤又皱着眉头抱怨了起来,“就算我们认可这些人说的,拿纸币折半,我们也拿不出这许多银子啊。明天他们要真来了,我们该怎么应付啊?”

    张体乾说道:“都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能把把这第一批人先弄回乡下去,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