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318章

挽明-第31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崇祯的亲自审批下,帆船前方高耸的船首楼被拆除了,原本拥有二层结构的船尾楼,也被拆除了一层。船上的24门火炮,则被更换了其中八门口径过小的火炮。经过了这些变更之后,这艘船自然就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

    爱德蒙·唐泰斯原本甚为反对这样的盲目修改,毕竟中国人并不熟悉远洋航海的风险,而西班牙大帆船却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有着丰富的航行成功经验。更何况,现在的海战依然还是以跳帮战术为主,虽然德雷克率领的英国海军用火炮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但是并没有改变欧洲各国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

    荷兰的几位海军名将,依然使用着古老的跳帮战术同西班牙舰队、英国舰队和海盗船队进行作战,并屡屡取胜,牢牢的控制着共和国的外海,这也是西班牙人始终无法收复低地地区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名荷兰人,爱德蒙·唐泰斯是荷兰海军现在推崇的近战混战派的支持者。所谓近战混战派,就是主张战斗中随时选择有利时机,允许分舰队指挥官或军舰指挥官率领舰只离开编队,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集中攻击敌方的部分军舰,来赢得海战的胜利。

    混战派认为,己方船只要尽可能的接近敌方船只,在近距离下以2…3只船只的炮灰对地方单舰进行集火攻击,摧毁了敌舰的士气之后,便立刻展开跳帮作战,彻底夺取敌船。

    爱德蒙·唐泰斯所主张的混战战术,同朱由检一直提倡的,海战中必须从头到尾保持战斗队形的主张相反。但是朱由检并没有立即否决这种方式,毕竟他对于海战的了解,只是存在于历史和书籍之中,而爱德蒙·唐泰斯却是真正的从海战中成长起来的实战指挥者。

    经过同爱德蒙·唐泰斯的数次沟通,还有总参谋部成员的数次讨论之后。朱由检终于了解了,现在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为何要如此推崇近战混战战术了。

    一是现在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都不足,编队战术将会浪费己方大多数火炮的射击。而火炮的威力不足,使得光用火炮进行攻击,并不能使得敌船失去战斗力。只有在火炮打击了几轮之后,进行跳帮肉搏战,才能彻底的消灭一只船只的抵抗能力。

    二是涉及到战利品的关系。海军是一只昂贵的兵种,光凭借国家发放的微薄俸禄,是无法挽留住那些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的,毕竟商船的酬劳要比海军高的多。只有在战争中能够获得战利品,才能让这些船长水手乐于被国家所驱使。

    就算不计算船上装载的货物,光是一艘船只本身也起码价值数万荷兰盾。因此与其把一艘船只击沉,倒不如把俘获的船只奖赏给有功之人,使得海军将士乐于参与战争。

    更何况,现在的远洋航海就是一场冒险,即便是欧洲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们,也常常因为远洋航行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而亡故。如果船长和水手没有直接面对死亡的勇气,那么大明就无法培育出真正的远洋航海家。

    爱德蒙·唐泰斯的理由终于说服了朱由检一半,还有另一半则是因为他了解,随着时间的变化,火炮制作技术的上升,近战混战战术必然是要消亡的。海盗式样的战术,必然要让位给拥有充足后勤补给的编队战术。

    不过在这之前,倒是不妨让海军的士官生们了解下,欧洲人对于海战的理解。虽然朱由检在教学上对于混战战术表现了一些让步,但是在海军的发展目标上面,却依然坚持着走正规化的道路。

    比如对于“圣胡安号”的改造,朱由检支持了整改方案,坚决的去除了西班牙帆船上用于支援甲板战的船首楼,和降低了船尾楼的高度。

    虽然这起先让爱德蒙·唐泰斯很是沮丧,但是经过了这次出航之后,他终于意识到了这样修改后的好处。这艘帆船现在看上去是低矮了一些,但是在航行中却表现出了更快的速度,和更为稳定的适航性能。

    如果不是那些士官生和中国水手还不习惯于软帆,爱德蒙·唐泰斯认为,从天津直接开往日本长崎,航程可以压缩在12…14天之内。从长崎到海参崴7、8天就足够了。如果是顺风的话,时间还能再缩短。 

第507章 郑和号的收获() 
“郑和号”的排水量约为560吨,如果按照战时编制,每吨位配备一人,那么“郑和号”可以载500多人。

    如果是和平时期的编制,那么平均每4吨配1人,可以配备140多人。但是按照荷兰商船的标准,就是629吨每人,预计配备90余人。

    不过现在作为海军训练舰,“郑和号”上的人员配置了150人,差不多是4吨一人。其中海军实习的士官生占了差不多一半,约70人。

    而原“圣胡安号”留用的人员大约为35人,其中大半是东南亚土著。剩下的45人便是从天津水师中抽调的人员。

    虽然“郑和号”经过改造后,设置了不少滑轮组以帮助收放帆布。但是爱德蒙·唐泰斯还是觉得,爬桅杆是一名水手和士官生的基本技能。

    因此在出航后,他坚持把那些滑轮组都拆除了下来,让士官生同水手编成一组,命令他们每日攀爬桅杆,清理甲板。

    爱德蒙·唐泰斯的举动,让士官生和中国水手大为不满,在他们看来,有简便安全的滑轮组不用,非要他们在颠簸的航行中攀爬桅杆,这是一种迫害。

    但是随船出发的海军教官,选择支持了爱德蒙·唐泰斯的命令,这才使得士官生和水手们没有在船上爆发,针对这名荷兰人的叛乱。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攀爬桅杆的风险之大,很快便教育了这些士官生们,让他们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畏惧出海航行。

    短短100多天的航行,当“郑和号”返回天津港的时候,船上人员的伤亡率已经达到了10。4人死亡,3人失踪,3人重伤,5人轻伤。

    从桅杆上摔下来的伤亡事故达到了8起,占据了伤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剩下的7人,两人是因为食物中毒,1人是前往船头方便时落海,还有三人则是在攻打库页岛北部一处土著人聚集的河谷时,不慎被土著人的弓箭所伤。

    船只平常航行时的人员损耗率,几乎是战时的4倍。在爱德蒙·唐泰斯看来,这次航行中这些士官生的表现,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比起欧洲各国培养航海人才的船舱侍童制度,这些士官生的航海技能,大约也就同船上待了2年的侍童差不多。

    不过他同时也承认,把一名侍童培养成可用的航海专业人员,大约需要花费8…10年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也不能保证,这些侍童都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船长。

    毕竟侍童的个人天赋和教导他们的船长个人水准,决定着这些侍童们究竟能不能成材。

    而这些中国海军士官生们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起点却比侍童们高多了。虽然他们没有出过海,但是对于航海知识却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船舱侍童制度的成材率,大约也就是十分之二、三。因此爱德蒙·唐泰斯觉得,经过这次航行后,还愿意从事航海的士官生能留下三分之一,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经过了这次试航,爱德蒙·唐泰斯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皇帝陛下不愿意听从他的建议,修建一只大舰队,从荷兰人手中夺取香料群岛的意见了。

    中国的海军还没有习惯于离开自己的海岸线航行,离开中国越远,离开陆地越远,他们就会产生恐慌的情绪。这个时候不要说战斗力了,就是不发生叛乱都是值得庆幸的事。

    这同样也让爱德蒙·唐泰斯感到很惊讶,因为中国官军同中国南方的海盗,简直是两个物种。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像是西班牙人同荷兰人的区别那样大。

    中国的官军是如此依赖于陆地,而中国海盗在海上则毫无畏惧,即便是公司的船只,有时也不得不认可这些中国海盗在某个海域的特殊权力。

    在他看来,中国南北地方的差异如此之大,居然还能维系在一个帝国之内,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爱德蒙·唐泰斯对于本次出海航行的思索,并没有干扰到前来接收“郑和号”运输物资的管事的喜悦心情。

    “郑和号”这次除了送人前往朝鲜,和北上试航行之外,还携带了近三百吨的物资,用于济州岛港口的建设,及日本、库页岛、东北滨海地区的贸易。

    这些物资的种类,主要是食盐、铁器、棉布、靴子、镜子等日用品。这些物资在日本、朝鲜和库页岛、东北滨海区都很好销售,特别是后两个地区,基本上从大陆带去什么货物,这些土著都想要。

    唯一能够限制销售货物数额的,不是这些土著的消费**,而是他们的消费能力。

    原本在库页岛南部,每年4、5月有一个小小的交易集会。从东北滨海区跨海而来的土著,岛上的土著,加上一些日本商人,在这里交换各自携来的物资。

    但是在今年,这个小型的贸易交流会被打破了。中国船只带来的大量廉价日用品,迅速击垮了那些小本经营的日本商人,让他们的货物根本无法卖出。

    而东北滨海区的土著和库页岛南部的土著,他们能够用于和中国人进行交换的物资,主要还是各式皮毛,还有一部分黄金。库页岛上有着储量不小的山金,在夏季雨水的冲刷下,会沿着溪流汇聚到山下的河流中去。

    这些土著也是在日本人的教授下,才了解了黄金的价值。但是现在,这些黄金就成了中国商人的囊中之物。

    同数量不多的黄金相比,让四海商行最为中意的,还是库页岛丰富的毛皮兽和渔业资源。

    就在库页岛南方的海湾内,鲸鱼群几乎随处可见。当船队向着库页岛南方港口前进时,领航员需要注意的不是固定不动的礁石群,而是海湾内成群活动的鲸鱼。

    而靠近海湾的海岸礁石上,则栖息着成千上万的海狗、海狮、海兔、海豹。不管是爱德蒙·唐泰斯还是那些中国船员们,当他们看到这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时,感觉自己似乎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

    库页岛的气候虽然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岛上的局面却并不缺乏食物来源,不管是河流中各种丰富的鲑鱼,还是淡水鱼中最大个头的鳇鱼,又或者是山林中的蘑菇、松子,或是各种野生动物,加上这些海边的皮毛兽和鲸鱼,都是岛上土著取之不尽的食物宝库。

    事实上,不少从山东招募来的水手,上了岛之后就有些不想离去了。船队从山东招募来的水手,不是盐丁就是渔户,这些人在山东时辛勤了一年,都未必能填饱肚子,陡然之间看到了这样富饶的地方,自然就生起了定居的念头。

    库页岛本地土著狩猎,还是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的,狩猎和捕鱼都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限度。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一年积攒下来的皮毛,也不是东北滨海区土著和日本商人能够换走的。

    虽然去年一艘中国船只来过此地,换走了不少皮毛,还约定开春后还会过来。但是本地土著并没有放在心上,他们并不认为那些来自远方的中国商人,能够换走他们家中积攒了数十年的皮毛。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