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378章

挽明-第37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参谋部起初是以孙承宗的门生故吏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新机构,它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为了整合五军都督府对各地卫所军队的统一管理权力,并架空了京城勋贵和将门充斥的五军都督府。

    由于受到损失的是勋贵和武官集团的权益,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非常支持总参谋部的工作的。在不少官员眼中,孙承宗起码是文官集团的一份子,总参谋部的成立等于在朝中驱逐了勋贵武将集团最后的存在,让文官们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政,这是一件好事。

    就在他们还在积极的支持总参谋部对于五军都督府的夺权行动时,因为兵部发生的几件贪污案,总参谋部立刻转身对付起了兵部,从兵部手中夺取了不少权力,并以军令和军政分离的借口,把边军的后勤供应先抢到了手里。

    边军的后勤供应,一向掌握在兵部派出的兵备道手里。兵备道出现于洪熙年间,在正德、嘉靖年间开始在地方大肆设置,并以为常设机构。各地兵备道根据职责不同,也有兵备、兵巡、巡海三种称呼,以各省按察司官员出任这一职务,不过兵备道的设置和裁革皆由兵部负责,因此兵备道算是兵部在地方的分支机构。

    兵备道的权力很是繁杂,监察权、司法权、军事职权之外,就算是地方民务有时也可过问。当然,兵备道最为主要的职责还是:分理军务,操练卫所军队和地方民快,缉捕盗贼镇压民乱,管理卫所兵马、钱粮和屯田,巡视江湖防御等。

    总的来说,一个兵备道就等于一个小小的都督府。总参谋部在各地建立都督府,首先剥夺的,便是这些兵备道的权力。一旦失去了兵备道的职官,这些按察司官员也就失去了自己手中最大的一块权力。

    因此对抗总参谋部最为积极的,便是这些地方上的兵备道。总参谋部制定出来的卫所改制、编练新军和建立地方军队后勤系统的计划,往往刚到地方就被这些兵备道使出了浑身解数抵挡了下来,无法落实下去。

    去年丰镇一役,凭借着大明军队少有的胜利,总参谋部一举拔掉了大同、宣府等地的兵备道,建立了自己的后勤管理体系。但是大明其他地方的卫所将领和兵备道官员,也就是老实了一些,但却依然在暗中抵制总参谋部下达的命令。

    在这样的时刻,如果能够击败大明最为险恶的敌人,也是被各地明军看做野战无敌的女真大军,那么总参谋部颁发的命令才能让这些卫所将领们感到敬畏。

    不管大明的军队再怎么腐化,军队的本质决定了,谁的武力强横,谁在军中就有最大的话语权。那些兵备道不过是依仗着朝廷体制,才能对各地卫军呼来喝去,他们依然还是游离在军队体系之外的官员。

    一旦这些兵备道的身后失去了朝廷的威严,卫所军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些没有实力的文官们。当这些兵备道试图利用卫所军来对抗总参谋部的命令时,他们便已经失去了自己身上最强有力的权力象征。

    这也是为什么,当崇祯殉国,北京沦陷之后,几乎一夜之间,大明各地的卫所将领就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头子,再也不愿意听从文官们的指令了。因为从这一天开始,这些文官身上就失去了朝廷法理和这些卫所军听命效忠的理由。

    比如现在对于总参谋部的命令,各地卫所将领不是上书叫苦,就是走关系找门路,想要拖延几日再说。还没有那个卫所将领胆子大到,要煽动手下军户反抗朝廷命令的。

    这些卫所将领大多是世袭武官,数百年来的承平岁月,也让这些武官家族同地方士绅、京中勋贵们,结起了深厚的姻亲关系。他们在下面搞这种小动作,总参谋部也不好过于蛮干。

    只有总参谋部在女真人身上显露出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武力,这些卫所将领们才会有所敬畏,不会再想些有的没的。

    因此军议一开始,总参谋部的各位参谋们积极性就相当高昂。他们很快就制定了一个,动员山西、北直隶、山东、辽西、宣大五地军民的参战计划。

    计划以遵化城…三屯营…迁西为第一道防线,蓟州…玉田…丰润…迁安为第二道防线。三河、唐山、秦皇岛为三个后勤基地,动员10万7千军力参战,辽西镇、蓟州镇和京畿新军为作战主力。 

第579章 左良玉() 
茅元仪最终补充道:“后金如果能够破关而入,必然会士气大振。毕竟这还是奴兵第一次深入我大明内地,是老奴在世时都没能做到的事。

    而关内兵一向弱于关外兵,即便是经过了去年总参谋部和兵部对京营、蓟州镇、辽西镇进行了整顿,我军也未必能够同锐气正盛的奴兵进行野战。

    因此臣以为,应当疏散遵化附近的百姓,实施坚壁清野的策略,然后以遵化城…三屯营…迁西城为核心消磨奴兵的士气,我大军在外围牵制,迫使奴兵不能全力攻城。

    待到奴兵师老兵疲之后,再从蓟州、迁安两地出兵反击,则就算到时不能把奴兵全部留下,也必能大挫奴兵之锐气。”

    对于总参谋部拟定的作战计划,崇祯并没有多大的意见,他也同意了由孙承宗再次担任战时大本营副统帅,主持前方同后金作战的计划,而他自己坐镇京师以为后援。

    决定了作战的方略之后,朱由检随即又补充道:“让昌镇总兵带兵前往密云,以防范后金派少量部队从密云附近的长城关口突破,以抄掠我蓟州防线后方。

    另外派人通知宣大都督府,让袁崇焕、曹文诏挑出一只骑兵部队,准备对关门36部的驻牧区域进行扫荡。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样,把喜峰口长城以北到辽东龙山…小凌河一带的所有部族都给我迁移出去。

    我不管他们采用什么办法,这片区域都要在两个月内,变成让建奴无法获得补给的无人区。

    另外通知陕西、宣大地区的边军将领做好防备,警惕林丹汗趁着后金军队入侵我大明的时机,来一次趁火打劫。”

    茅元仪踌躇了一下,才说道:“蒙古人向来重小利而轻大义,既然陛下担心林丹汗这段时间会有所异动,不如派出使者直接邀请林丹汗出兵抄掠关门36部,并以市赏犒劳之,臣以为林丹汗一定会动心的。”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才回道:“这件事朕会让柳敬亭去办理,原本朕有些担忧,邀请林丹汗抄掠关门36部,会不会引起顺义王他们的反感,让关门36部彻底投靠后金。

    不过现在还是以击退后金军队为主要任务,其他问题留待日后再说。只要林丹汗能够出兵,那么我大明西北防线也就安定下来了。”

    这场军事会议召开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后金军队没有叩关而入的确切消息传来,现在也只能制定一个大致的作战方略。不过会后,总参谋部的各位参谋们便纷纷忙碌了起来,他们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一样,开始自我运转了起来。

    这里不再需要上位者拿出具体命令,他们才能做事。有人开始筹划粮食和军用物资的配给路线,有人开始研究各地驻军的调拨顺序和行军路线,还有人开始复制北直隶北部地区的详细地图,以分发给诸位参谋。

    而茅元仪及几位参谋将会在下午出发,为战时大本营打前站,在蓟州城设立一个前线指挥部,接管前线诸军的作战指挥工作。

    京畿都督府下辖六个正规师,二个新兵师。这次将会派出左良玉的一个车骑师,和一个炮兵团,跟随茅元仪等人前往蓟州,以稳定蓟州城的防御。

    左良玉率领的京畿第4师自然不必说,在经过了半年多的整训和换装外,这只从辽东调入京畿都督府的车骑营,已经完全今非昔比了。

    左良玉此前在辽东担任这只车骑营都司时,吃空额还算吃的比较有良心,因此一营兵马倒是还有半数正额兵丁。当然这也同他并不是辽西将门出身,做事不敢太过肆无忌惮,也有一定关系。

    从外地调到京畿地区的军队又叫班军,老实说这是一件非常苦的差事。光是让军士自己负责往来的路费,到了京城之后还要打点上官,才能获得给养,就足以让一名军士倾家荡产了。

    是以,听说要从辽西调入京畿,左良玉麾下的辽人起码跑了三分之一,只有一些没有门路又过于老实的军士,听天由命的跟着左良玉调到了京畿都督府名下。

    忧心忡忡的左良玉,原本还想走走侯恂的门路,不过到了京城之后,他就发觉这趟入京班军倒是不用怎么四处奔跑了。总参谋部派人点检了他的人马之后,不但调拨了一批军士补充了营中的缺额,还给车骑营进行了换装。

    遇到这种意外的好事,左良玉自然是兴高采烈的很,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总参谋部如此优待他们,是要调他们这只军队出关去打蒙古人。

    营中的军士虽然有些不满,他们是辽西镇的人,却要去替宣大的边军出征,但是看着朝廷不仅给他们更换了装备,还补发了半年的军饷,这些辽东将士决定还是要效忠一回皇帝。

    丰镇一仗,虽然让这只车骑营损失了不少人马,但是回到京畿之后,京畿都督府依然还是在第一时间补充了营中损失的空额,并对伤亡者做了抚恤。

    朝廷给予这只辽东军队的优待,使得这只军队很快便默认了,自己被纳入到京畿都督府编制的事实。

    车骑营的将士本就是从辽东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老兵,在获得了总参谋部不遗余力的整训换装之后,左良玉的车骑营很快就成了吴怀骑兵部队以下的京畿第一武力。

    看着自己率领的部队开始不断强盛起来,甚至不亚于那些将门子弟身边的家丁,让左良玉顿时有些心高气傲了起来。觉得自己可以依靠这只武力,在辽东战场上博出一个爵位来了。

    不过他得意的时间也没多久,很快车骑营就被分为两部,分别组建了两个定额5400人的车骑师。虽然看起来他掌握的兵力更多了,但是左良玉却心知,这不是什么好事。

    他从辽东带来的一千多旧部,真正的亲信也就2、30人。两次扩充部队之后,这些人很快就淹没在了,两个师上万人的部队中去了。

    以往在辽东,军中同僚提起他的部队时,都会说:左营如何如何。但是现在,就连他的直辖下属,也是一口一个第4师如何如何。

    左良玉对此甚为忧伤,他心里很清楚,虽然他手上的这只部队远比过去强大的多,但却再也不是他的左营了。

    就连从前整天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亲信部将,上了几天军校的培训班之后,在他面前也是一口一个孙校长如何如何,茅教官如何如何,陛下如何如何。

    他们这种小人得志的嘴脸,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曾经上过几天军校一般。

    左良玉站在营外心中如此想着的时候,营外开辟出来的黑色煤渣路上,远远的掀起了一阵尘土。

    左良玉立刻站直了身体,很快从尘土中跑出了几名骑士,茅元仪一马当先的跑在前面。

    茅元仪刚刚在兵营外拉住缰绳,就看到一名肤色白皙,身材高大的武官迎了上来,满面堆笑的拉住了他的缰绳。

    “茅教官你可来了,学生接到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就等待您的大驾光临了。”

    茅元仪一边下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