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01章

挽明-第50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同明国的谈判,此刻就连黄台吉也失去了兴趣。黄台吉此前倒是希望能够同明国展开一场真正的和平谈判。除了为后金撤退争取时间之后,他也希望能够借助这场和谈给这次伐明之战画上一个结局。

    他兴致冲冲的邀请蒙古各部跟随他入关伐明,结果刚开始破关而入时势如破竹,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都很兴奋。但是到了现在,却东西两路接连受挫,虽然损失最大的还是蒙古各部和兀鲁特蒙古旗,可是对于黄台吉来说,这场他发起的伐明战争,已经有变成虎头蛇尾之举了。

    如果后金军以这种灰头土脑的方式撤出关内,对于黄台吉来说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达到出征的目的,反而打击了他在后金国内及蒙古附庸部族的威望。

    然而不管黄台吉再这么不甘心,他也很清楚想要在这场战争中扳回劣势的机会已经不大,除非明军的统帅脑子发热连续犯错,那么后金军还有翻转战局的机会,不过现在看起来,这个机会极其渺茫。

    无法在战场上扳回劣势,但如果可以在谈判中挽回一些颜面,那么倒也勉强可以掩盖这场战争中后金军挫败的事实。

    只要明军派出同后金谈判使者地位相当的人员同他们进行谈判,不管谈出了什么结果,都算是证实了,后金同明国是地位相等的国家,就如同历史上的辽宋一般。

    不过明国皇帝居然让杜度来担任明国的使者,而杜度居然为了明国皇帝的一点恩惠接受了,这场谈判显然无法继续下去了,继续下去只能成为后金国的笑柄。

    简单的同杜度交谈了几句之后,黄台吉便以双方提出的条件相差太远,暂时中止了同明国的谈判。当然这也不是因为杜度担任明国使者一个缘由,多尔衮带回的交换女真俘虏条款,同样是黄台吉无法接受的。

    拿逃人家属交换女真俘虏,黄台吉还可以接受,但是崇祯提出要拿孙得功家族去交换这些女真俘虏,就难以让他难以接受了。

    孙得功是广宁之战中最大的功臣,没有他出卖了明军,后金军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取得广宁之战的胜利。但是对于明国来说,孙得功必然是广宁之战中最大的罪臣。明国皇帝要求后金送孙得功全族回去,显然不是为了奖励他。

    如果孙得功全族回国之后就被明国皇帝处死,那么今后明军将领谁还敢再投降后金,为后金国出力呢?但是如果拒绝了明国皇帝的提议,无疑就等于是抛弃了那些被明军俘虏的女真将士。

    现在明人手中的女真俘虏大多为两白旗,黄台吉如果当众拒绝了明人交换俘虏的条件,不但会令两白旗对他彻底失望,也会引起其他女真亲贵的不满。毕竟在这些女真人眼中,100个汉人的性命也及不上1个女真人的性命。

    而明人手中现在足足有100多位女真俘虏,黄台吉同样不敢轻易放弃近两个牛录的女真将士的性命。否则后金国内女真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将会再次激化。

    自他登基之后,就一直试图提升后金国内投降汉人的政治地位,试图将这一庞大的族群变成后金国的根基,成为对外抗击明国,对内牵制女真八旗的重要力量。黄台吉的做法自然不是毫无反对者的,起码一直跟随努尔哈赤的老人们便不赞成。

    在努尔哈赤实施的治理汉人政策下,除了那些被屠戮的汉人之外,剩下的汉人都成为了女真亲贵们的奴隶,为这些女真亲贵们耕种田地,制作各种消费用品。

    黄台吉登基后,便一直限制女真亲贵们蓄养汉人奴隶的数量,又不断的将奴隶变成自由民,并对他们的生命财产进行保护。另外还在后金的朝堂上提升汉官的权力,让他们成为了他在朝堂上的喉舌。

    只不过黄台吉手段高明,用的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手段,虽然女真亲贵们都对汉官的地位提升感到不舒服,不过因为汉官地位的提升极为缓慢,并没有威胁到女真亲贵们的地位,因此他们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黄台吉的政策。

    但是此次俘虏交换的事件,却直接将后金国女真人同汉人的矛盾暴露了出来。不管黄台吉选择哪一方,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他便干脆中止了谈判,把交换俘虏的问题先拖延了下去。

    当然,面对多尔衮及两白旗将领的请求,黄台吉并没有说实话,他对着多尔衮等人避重就轻的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撤出关内去,避免被大雪封锁在关内。

    至于交换俘虏一事,明国皇帝要求的交换人选都不在军中,只有我们返回辽东之后才能进行交换。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答应的太早,不如先磨一磨明人的性子,说不定等我们回辽东之后,明人还会作出一些让步。

    孙得功毕竟是有功之臣,我们就算保不住他本人,总要试着保一保他的家人,否则今后汉人中谁还会替我们后金国通风报信?而且我们要是答应了太早,以明人不善保守秘密的毛病,说不定我们还没到辽东,孙得功就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

    他要是畏罪自杀或是带着家人逃亡了,我们到时又该拿什么去交换那些被俘的将士呢?”

    多尔衮同身边的两白旗将领交换了眼神之后,便以退为进的说道:“汗主,在三屯营城时,我已经见过了被俘的两白旗将士,也已经向那些将士们承诺过,会尽快将他们交换回去。既然我军现在要中止谈判,那么派人回覆明人时,要怎么对那些被俘将士告知这个事情呢?”

    如果没有这些被俘的将士,后金中止谈判自然不必告知明人,但是现在有这么多女真蒙古俘虏在明人手中,即便要中止谈判,他们也不能就这么粗暴的中断。

    黄台吉看了看众人的神情,便知道大家都对交换俘虏一事甚为关心,而想要找一个人去通知明人中止谈判,又不能激怒明人,显然也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人选。

    他目光巡视了众人一圈后,终于将目光固定在了杜度身上,“我想,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杜度去解决吧。既然他能替明国出任使者,想必也能很好的向明国皇帝传达我们的意思,而不至于让明人对我们产生误解,最终让明人对我们的将士下手。而杜度想必也能解去,被俘将士对我们这个决定的疑虑…”

    在黄台吉的引导下,很快这个麻烦就落在了杜度头上。杜度倒是很清楚,黄台吉交给他的这个任务,完全不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显然他已经被当成了谈判出现问题时背黑锅的人选了。

    不提杜度的心里有多么纠结,后金军中的其他女真亲贵最终还是接受了黄台吉的主张。比起在明人手中的那些俘虏,他们自己的安危显然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就连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将领,也没有在交换俘虏的事情上继续纠缠下去了。

    当遵化东面的黄台吉带着最后的数千军队向着遵化大营撤退时,石门峡东出口的明军大营内,此刻也正召开着一场激烈争论的军事会议。

    在大营正中的牛皮大帐内,数十名明军将领正围坐在一起讨论作战事宜,西路明军的统帅,战时大本营的幕僚长,总参谋部参谋总长孙承宗一脸肃然的听着下方众人的争论。

    他的左手就坐的是袁崇焕、茅元仪等总参谋部成员或是新军将领,而他的右边则是保镇总兵曹鸣雷、洛阳知府孙传庭、大名知府卢象升等勤王军将领。

    袁崇焕和贵英恰攻下马兰口之后,便顺势从马兰口入关,连续攻下了附近的几座堡寨,打通了同西路明军主力的联系。同关外难以行动和难以补给的地形相比,袁崇焕很快便说通了贵英恰,率领军队向关内西路明军主力靠拢,只留下了千余人马沿着长城搜索36部部族的行踪。

    十二月六日,西路明军击退了后金主力的进攻之后,孙传庭也带着精心挑出的5000河南新军主力抵达了石门口。

    有了袁崇焕和孙传庭等人马的加入,西路明军大营的驻扎兵力很快便超过了4万,而对面的后金军队在六日的进攻失败之后,也失去了对明军大营进攻的**。

    在这种两军对峙的局面形成之后,袁崇焕、茅元仪等人都坚持继续固守下去,毕竟这有皇帝的命令作为背书,只要守住了大营,他们就不会有过错。

    但是孙传庭、卢象升两人在同后金军对峙了数日之后,便开始向孙承宗建议,要求出兵进攻对面的后金军队。

    刚开始双方的争执还有所克制,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双方的争论便激烈了起来,这才迫使孙承宗不得不召开了今天的会议,打算讨论出一个决定出来。 

第727章 明军的出击() 
虽然各地赶来的勤王军比孙传庭、卢象升两人官职更高的武将不是没有,但是他们两人却是勤王军中品阶最高的文官。虽然从总参谋部成立以来,武人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但那也主要集中京畿和几个被整改的边镇之中。

    对于大明的其他地区来说,这种风气的变革还不是十分明显明显,而孙传庭、卢象升两人虽然是文官,但治军能力却也比这些武将们要强的多,一路行来自然也就得到了勤王军的军心。

    在这种状况之下,虽然勤王军中有比两人品阶更高的武将,但也依然还是变成了以孙传庭、卢象升两人为主的局面。

    而同卢象升相比,孙传庭率领的河南新军,在勤王军中军容可谓是最为整备的,甚至可以说同经历过防御战洗礼的新军不分上下,因此也最得孙承宗看重。

    孙承宗抵达前线之后,数次前出观望后金军的动向,认为后金军虽然依旧保持着对明军大营的封锁包围之势,但事实上不过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而已。他甚至猜测,对面被封锁的严严实实的后金大营之中,实际上并无多少兵力,因此明军应当主动出击,试探下对面后金军队的虚实。

    袁崇焕和茅元仪却反对孙承宗的冒险主张,他们认为后金军六天前发起了一次进攻之后,就退回按兵不动,这显然不符合后金军过往的表现。既然后金军没有选择直接退兵,显然便隐藏了某些阴谋。

    在这个形势之下,如果没有彻底弄清楚后金军的动向便贸然出击,一旦被后金军挫败了锐气,不仅无法呼应皇帝所在的东路军,还违背了皇帝命令西路军坚守的命令。因此他们坚持主张不能出击,而是应当等待皇帝的新命令下达之后,再做打算。

    听完了袁崇焕等人的主张之后,卢象升粗暴的打断了另一位想要发言的参谋,看着孙承宗一脸迫切的说道:“孙学士,下官以为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动一动。陛下在东路刚刚打了一个大胜仗,显然是抓住了后金东路空虚的机会。

    因此,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便是,必须要将对面的后金主力吸引在这里,而不是任由他们自由行动。要是后金主力真的在我们眼皮底下调去了东面,给陛下造成了什么损害,我们岂不是成了最大的罪人。”

    看着孙承宗默然不语,孙传庭也跟着说道:“卢知府说的同下官想的差不多,固守大营的确要紧,但是陛下的安危却更为重要。

    现在去向陛下请求改变坚守大营的作战策略,起码也要四、五天时间。要是在这个时间内,后金的主力真的被调走了,而我们数万大军却坐视不动,事后要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就算是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