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27章

挽明-第527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希望银行可以成为户部下属的一个半官方机构,而不再是一个寻常的商号。如果说他们创建银行时,不过是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以赢得皇帝的信任,从而获得皇权的保护。

    那么两年过去之后,这些沉浸于商海多年的商人们已经意识到,他们所创建的这个银行并不是一个单纯向皇帝报效钱财的玩意,而是一个不断吞噬金钱,也能不断创造更多金钱的摇钱树。

    如果能够让银行在他们手中传承下去,是足以让他们的后代吃上数代乃至数十代的百世基业。正因为看到了银行业的光明前景,因此包括汪逢元在内的银行股东们,都希望银行能够发展成一个能够保护自己不被权力掠夺的强大机构。

    还有什么比一个被朝廷需求却又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机构,更能保护他们这些人的财产不受到权力所威胁呢。

    汪逢元、常万春、胡广元这些最先醒悟过来的商人们,选择了支持皇帝推动的这场改革,而他们的付出也终于得到了一个初步的回报。

    崇祯愿意以投资回报的形式给予他们战争红利,他们听到这句话时的心情,远比崇祯讲述给予他们战争红利的内容时更为开心不已,因为这是一种新规则建立的开始。

    而朱由检并没有注意到三人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一边思索一边自顾说了下去,“…过去两年时间里,朕相信你们对于银行这个行业,也算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了。

    而从去年初开始实施的黄金和白银比兑交易,想来大家也算是对什么货币有一个基本认识了。朕这里还有一份《国民财富…对国民财富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是过去一年里朕让上百名学者、调查人员对北方各省进行调查后编写的一份经济论述著作。

    当然,这还是初稿,其中的错误和疏漏之处还有不少,不过我们的学者们还在继续调查研究,下一个版本会更完善一些。如果你们看过之后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将问题写下来交给吕琦,到时他会安排学者们和你们探讨这些问题。”

    汪逢元、常万春、胡广元三人接过了王承恩递给他们的书籍,下意识的翻看了几页。

    朱由检看着三人的举动,不由笑着说道:“你们可以带回去慢慢翻看,朕想要告诉你们的是,货币并不是财富,而是财富的计价工具。

    真正的财富是农民在田地里种植的作物,工人在作坊里生产的手工业品,而不是黄金、白银、铜钱和纸币。

    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生意的商号,你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搞明白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你们只是把货币当做了简单的兑换游戏,那么对银行也好,对大明也好,都是一个灾难。

    当然,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我国上至王公下至百姓,都把黄金和白银当做了财富,而对于货币的本质毫无了解。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在大明发行纸币必须要有黄金、白银作为储备金。

    因为如果无法让百姓相信,我们发行的纸币可以自由兑换到黄金或是白银,纸币的信用就会破产,银行就会遭到挤兑,大明元就会变成第二个大明宝钞。

    但是我们应当拥有这样一种预见,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所创造的财富增长速度迟早会超过我们所拥有的贵金属累积速度,那么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以白银还是黄金为储备发行的纸币数量,是无法应付市场的需求的。

    一旦市场上出现了钱荒,那么钱贵而物贱,必然会极大的打击百姓对于生产的积极性,钱荒的危害性,你们也应当很清楚,朕也就不再诉说了。

    因此,脱离贵金属发行纸币,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同大明财富创造价值相当的纸币规模,这就是银行同户部的任务。银行虽然不是朝廷的分支机构,但是银行是不可能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普通商号。朕说的这些,你们可明白?”

    汪逢元、常万春、胡广元互相对视了一眼,方才起身对着皇帝说道:“陛下讲的甚是透彻,臣等虽然愚钝,但也听明白了大部分。”

    朱由检对着三人点了点头,才继续说道:“你们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好,银行在大明必须要遵守朝廷制定的规则,你们有提出意见的权力,但是没有违法的权力。这算是朕给你们的提前忠告,希望你们能够记在心里。

    接下来,朕便告诉你们,朕打算给你们的红利是什么。在我大明国境之内,为了保护大明的社会稳定,所以纸币的发行必须要遵守严格的储备金制度。

    但是在我大明国境之外,那里的人民并不受朕的保护,他们的文明开化程度也有高有低,因此对于贵金属货币论并不是那么的坚持。

    所以朕准许三大银行在海外发行无储备金的纸币,当然想要让这些纸币获得当地人的认可,一是需要纸币能够买到我大明的物产;二是需要我大明朝廷在政治上的保证。

    因此,三家银行应当同户部、内务府一起成立一家新的银行,专门用作海外贸易结算,利润分配你们回去后自己同户部、内务府商议,朕就不多说了。

    朕想要说的是,你们能够推广货币的第一批国家都有那些,比如朝鲜、琉球、泰国、柬埔寨、西域及外蒙古地区…” 

第14章 造船计划() 
听完了崇祯所说的那些地区之后,常万春和汪逢元心里一动,但是都没说什么,较为年轻的胡广元则有些着急的向崇祯询问道:“陛下,这关外内蒙古地区和插汉部,是不是也照此处理?”

    朱由检先看了看虽然低着头但却竖起耳朵紧张倾听的两位老狐狸,这才对着热切的注视着自己的胡广元说道:“纳入大明管制的内蒙古地区和察哈尔部区域…蒙古人基本也不认什么金银,他们拿到了朝廷赏赐的金银不是用于购买我大明的日用物资,便是布施给寺庙,很少存储起来。

    所以,在蒙古人中发行纸币,重要的不是能够兑换到金银,而是要保证他们能够购买到我大明生产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等生活用品。

    内蒙古诸部和其他地区不同,这些部族同我汉人相处日久,比其他地区的族群更受我汉人文化的影响,他们迟早是要归于我大明的治下的。所以在这些地区推动纸币的货币化,不能拿他们当做外人来对待。

    我们当然需要在这些地方推行纸币货币化的行动,但是要注意方式,不要到最后让蒙古诸部把纸币当成我大明剥削他们的一种手段。

    在蒙古诸部中推行纸币货币化,是朝廷实施关内外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基础,而朝廷之所以要实施关内外经济一体化政策,目的就是要让蒙古诸部的经济融入到大明的经济生活中去,从而推动蒙古诸部和我大明融合为一体。

    这是朝廷对蒙古诸部所追求的政治目标,三大银行作为大明的一份子,也应当围绕这个政治目标去服务。只要你们始终记得,维护了大明的利益就是维护了三大银行的利益,也就等于维护了你们自己的利益。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足够让你们自由去驰骋。但是,如果三大银行无法得到大明的庇护,那么不管你们聚敛起多大的财富,最终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崇祯的话语还没有落下,汪逢元和常万春已经反应迅速的回道:“陛下的金玉良言,臣等一定铭记在心。”胡广元稍稍慢了半拍,便赶紧加入到了两人中去了。

    虽然他们三人没有经历过后世资本主义时代的金融生活,但是经过了这两年的经历,也算是对银行的业务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崇祯说要给予他们的战争红利,他们自然很清楚这份红利有多大。

    脱离了贵金属为储备金的纸币,纯粹就是提供了印刷的白条给商人进行交易,然后从中收取铸币税而已。纸币发行的规模越大,获得的收益就会越高。

    用印刷的纸币去收购海外各国的物资或是贵金属,然后再用大明的物产去回收这些纸币,这么一进一出之间,银行就能坐收利益。而银行投入的,不过是一些纸片而已。

    当汪逢元、常万春、胡广元三人走出乾清宫时,一向把彼此当做对手的三人,却显得有些亲近了起来。沉不住气的胡广元小声的对着两人说道:“两位老前辈,出宫之后不如由小弟做东,咱们一起找个地方聊一聊。

    陛下既然有了这个意思,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免得到时户部、内务府找咱们去商谈时,咱们闹出互相扯后腿的事来。”

    常万春不动声色的看着汪逢元,一副以他为马首是瞻的样子。汪逢元看了看常万春,又看了看胡广元,心中思量了一会,便笑着说道:“也好,既然大家要合作建立一个新银行,有些事还是说开了为好。陛下刚刚不是也说过了,这个世界很大,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也许连大明都走不出去…”

    上书房内,汪逢元三人离去之后,朱由检起身看了看时间之后,便不经意的向王承恩问道:“祖大寿这两天都在做什么?”

    王承恩想了想说道:“祖总兵到了京城之后,便托人四处物色房子,并去拜见了几位相熟的官员。臣询问了相关人员,并没有什么异常。”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朕也是昏了头了,回京之后倒是忘记替祖将军安排住房了。你替朕安排一下,找一座离皇宫较近,环境不错,适合久居的府邸赏赐给祖将军。奥,顺便再找一座小一点的,安排给杜度。

    杜度大约也快到京城了,到了之后安排太医去看看他的伤势,他刚刚归顺我朝,在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府邸里要是有什么缺的就给他补上,走内务府的帐。别让他觉得被冷落了,伤了新附者的心就不好了。”

    王承恩立刻回道:“是的,陛下。臣一定会安排妥当,不让祖将军和杜度心生埋怨的。另外,总理衙门的冯铨和大明时报的孙之獬都想要求见陛下。”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先让孙之獬进见,朕同冯学士有不少事情要谈,就第二个见好了。”

    孙之獬进了上书房之后,就对着崇祯涕泪交加的哭泣了起来,这让崇祯顿时有些纳闷了起来,他下意识的问道:“孙卿何故如此?难道是有人欺负你了?”

    孙之獬涕泪交加的伏在地上哭诉道:“臣是恨自己无能,不能为君父分忧,区区辽东建奴来犯,还要陛下亲身犯险,实在是无颜以对陛下啊。”

    王承恩和吕琦不由自主的看了孙之獬一眼,心中大为鄙夷此人的作风,完全没有士大夫的风骨,比他们这些太监还要像天子的家奴。

    如果不是知道孙之獬日后的行径,朱由检差点就被他唱作俱佳的表演给感动了。朱由检这时候倒是有些明白,为什么领导都喜欢小人在身边了。有这样识趣的部下,谁还耐烦给自己甩脸子的人才啊。

    “呵呵,孙卿…呵呵,孙卿,你还真是让朕不知说你什么好。起来说话吧,要是传了出去,恐怕就有言官要弹劾你了。”

    在崇祯的示意下,王承恩老大不情愿的让小太监给孙之獬递上了一块热毛巾,让他好好的擦上一把脸。

    放下了毛巾之后,孙之獬临危襟坐在皇帝的赐座上,等待着崇祯的训话。朱由检看着他恢复了正常之后,便开口说道:“正好你今天过来,就算你不来,朕也打算明后天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