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68章

挽明-第56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刚刚都建议将两红旗、镶蓝旗的对明贸易收归国有,虽然是出自公心,但是如果我们这边刚刚将对明贸易收归国有,明人就切断了贸易活动,那我们该怎么办?到时我们不仅没有得到对明贸易的好处,反而要承担三旗族人的埋怨,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黄台吉的询问,让满汉官员都陷入了沉默,的确如汗王所言,他们一直考虑的都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却忘记了明国还能切断贸易活动这件事。

    作为文馆属员的领袖,达海此时不得不站出来向黄台吉恳求道:“奴才等见识浅薄,不能思虑周详,汗王明见万里,还请不吝提点一二。”

    看着房间内的满汉官员齐齐向自己请教,黄台吉不仅没有感到不耐烦,反而有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满足感。和大政殿上派系林立的官员相比,同文馆的官员们待在一起,才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位真正的汗王,而不是竭力维持国内权力平衡的四大贝勒之一。

    黄台吉只是轻松了片刻,便恢复了正常语调说道:“在劝说两红旗、镶蓝旗将对明贸易的厚利交给国家之前,我们总是先要了解明人的态度。

    说起来,此次出征明国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便是我们对于明国的情报掌握的不够。高副将、马、范两位参将,你们原本都是辽东的生员,虽然现在归顺了我后金,但是从前的师长同窗总有回到明国的吧。

    我希望你们能够同这些师长同窗恢复联系,如果能够通过他们和明国内地的士子乡绅联系上,那就更好。从他们口中多多了解明国朝廷的动向,特别是那位少年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要一一记录下来。高副将你负责将这些人提供的消息汇总起来,马、范两位参将协助你,每15日提交一份文档给我查阅。”

    高鸿中、马国柱、范文程三人心中顿时一凛,知道这是黄台吉不满于他们的情报搜集工作了。一直以来,对于明军的情报收集,都是他们这些汉官进行负责的,毕竟他们大多出身于辽东大户,同辽西将门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联系。

    此次出征明国,对于蓟州边关和辽西镇军队的驻守情报,便是他们联合明军降将,从辽西镇中获取的消息。这原本是他们这些汉人向黄台吉证明,他们对于后金国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却成了一次失败的证明。

    他们三人立刻拱手行礼回道:“回汗王,奴才等一定会好好收集明国的情报,绝不会再发生此次出征时出现的意外了。”

    黄台吉这才将头转向达海说道:“和三旗交易的商号不是叫做四海商行吗?达海你去同四海商行的管事交流一下,看看这家商行背后的股东是什么人,能不能为我们所用。

    张家口那几家替我们销售人参、貂皮等辽东特产的商人,现在大多被明国官府抓走了,我们存在那些山西商人手中的货款,估计也很难拿回来了。现在的局势是,我们需要另外一条往明国内地销售货物的渠道,否则我们出售的货物数量就会被明国官府所掌握。

    如果明国官府对于我们出售的货物了如指掌,那么我们出售货物所得到的货款,自然也会被明国官府所掌握。那么我们到时候,要怎么使用这些货款在明国购买各项物资呢?

    所以在明面的贸易渠道之外,我们还需要一条不被明国官府所知道的销货路线。明国的商人向来注重于私利,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有所动摇。从明国逃过来的范永斗等人,他们对于那些明国商人也许更为了解一些,你可以让他们协助你。

    只要四海商行愿意同我后金保持贸易关系,并愿意替我们私下销售辽东物产和收购一些明国的违禁物资,那么我愿意以后金大汗的名义向他们做出保证,他们在后金国进行的贸易活动,不会受到任何的阻扰。”

    达海点头应承道:“奴才一定会完成汗王的嘱咐,说服那些明国商人成为我后金的臂助。不过奴才担心,若是直接去联系那些明国商人,恐怕会引起大贝勒和二贝勒的不满,是不是应当向两位贝勒打个招呼?”

    黄台吉闻言后不由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会才说道:“不必了,就算先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也还是会有所不满,说不定还会试图左右那些明国商人,让我们无法知道明国商人心里的真正想法。

    我身为后金大汗,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后金国的利益,就算事后被两位兄长埋怨上几句,也是理所应当之事。你还是尽快同四海商行的商人们接触接触,只有先明白了他们和明国朝廷的意思,才能决定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黄台吉刚刚对达海交代完同四海商行进行接触的事情,正考虑着怎么讲述下一件事的时候,一直注视着他神情的宁完我,此时突然出列上前对他行礼说道:“回汗王,奴才想要向汗王进言,还请汗王准许。”

    黄台吉只是一愣,便点了点头让宁完我说下去。得到准许的宁完我略显紧张的深呼吸了一次,方才开口对黄台吉说道:“汗王,奴才以为,今日我后金国最重要的不是经济上面临的困难,也不是我国三面受困的不利局势。当今我国最为重要的问题,乃是国政不能统一,政出多门的乱局。

    自古以来,凡是开创一代之王朝者,莫不是事权一统,令由己出之王者。汗王雄才伟略,每定一策,必有所成。我国上下之士无不欣喜相从,乐于为汗王所驱使。

    然而今日我国之朝堂之上,却有人不顾上下尊卑,要和汗王一同治理国政,先不说他们思虑所得无法同汗王之明见相提并论,便是他们这种擅权之行径,也没有守住对于汗王的人臣之礼。

    奴才以为,既然君臣名分已定,上下尊卑之序也当遵守。否则令出多门让下面的官吏无所适从之外,也会极大的损害我后金国的声誉。因此奴才恳请汗王拨乱反正,清除朝中之乱局,废除四大…”

    “住口。”宁完我正亢奋的满面通红的向黄台吉劝谏时,却突然听到了一声怒斥。看着眉头倒竖,怒气冲冲起身向他走来的黄台吉,宁完我的身体颤抖了下,便像一根被风吹折了的芦苇跪到在了地上。

    黄台吉走进宁完我身边后,便抬起脚往他肩膀上踹了过去,直接将宁完我踢了一个跟头之后,方才用手指着他斥责道:“好大胆的狗奴才,四大贝勒共理朝政,乃是本汗同三位大贝勒登基前的约定。

    我国现在局势如此艰难,你如何敢在私下诋毁三位大贝勒,挑衅本汗和三位大贝勒的关系,简直就是不知死活。来人,给他拖下去责打十鞭子,再罚他三个月的俸禄,看他下次还敢不敢口出狂言?”

    宁完我被两名从门外走入的侍卫架着拖了出去,他并没有进行挣扎,也没有呼喊什么冤枉,这让房间里显得有些异常的安静。

    不一会门外便传来了鞭子抽动空气的声音,在宁完我不时响起的低哼声中,黄台吉终于恢复了平静。他看了一眼因为这场变故而若有所思的满汉官员们,这才冷峻的警告道:“我待尔等一向宽厚,但并不代表尔等可以妄议亲贵,诋毁本汗同三位大贝勒的手足之情。宁完我今日之狂言,尔等不可学之。否则,莫怪本汗重重惩处于你等。

    当然,本汗一向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处置完之后,宁完我狂言之事就不必再提。尔等有什么进言,还是应当如实向本汗说来,不必有所顾虑…” 

第64章 宋献策的担忧() 
建州女真虽然建立了一个国家,但是后金国的制度却并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来。女真人对于蒙人、汉人也许还会提防一二,不会将八旗内部的事务流传出去。但是女真人对女真人自己,还没有养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习惯。

    文馆虽然处于汗王宫内,但就算是黄台吉的后宫有些什么风吹草动,一些八旗亲贵在闲谈时也会不经意的流传出来了,因此关于宁完我被鞭打的消息,不到傍晚就已经传到了几位贝勒的耳中去了。

    当日晚间,宋献策从阿敏长子爱尔礼那里听到了宁完我被鞭打的消息后,便匆匆前去求见阿敏。听到宋献策谈及宁完我的事,阿敏心情甚是愉快的回道:“不错,四贝勒的确命人鞭打了那个汉人奴才,要我说还是处罚的轻了些,居然在四贝勒勉强妄议撤除四大贝勒共治之政,真应该活活打死这个奴才才对。”

    宋献策赶紧对着阿敏回道:“贝勒爷,你这是不是太乐观了些?学生总觉得这里面味道不对啊,汗王对于宁完我处罚如此之轻,岂不是等于在鼓励其他人继续上书吗?”

    因为听到黄台吉责罚宁完我的消息,晚上多喝了几杯的阿敏,酒意还没有完全散去,此时听到宋献策的进言,顿时有些不高兴的回道:“宋先生,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小鸡肚肠了些。

    我们女真人和你们汉人不同,肚子里没有这么多歪心思。黄台吉虽然常常玩弄些计谋,但是当众说出来的话,还从来没有食言过。

    他既然当众责罚了宁完我,就表明现下并没有取消四大贝勒共治之政的打算。既然他没有这个打算,就暂时不会向我动手。就算代善还是听他的,三贝勒也不会赞成的,这两票对两票,他凭什么治我的罪?”

    看着阿敏信心满满的样子,宋献策顿时有些糊涂了,虽然他在沈阳也待了一年多,但是真正得到阿敏信任,进入到阿敏身边的决策圈子,也不过是大半年的时间。对于八旗内部的平衡关系,还处于学习之中。

    像阿敏此前这样,将一国之君拒之门外,且要问罪于三大贝勒的举动,如果是在明国,阿敏不是立即起兵造反,就等着回城后的黄台吉对他进行清算好了。

    然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阿敏认输投降的举动居然被黄台吉所接纳了,让担心受到牵连的他,白白担心了这么久。女真人这种虽然已经建国但是缺乏制度的政治,让习惯了大明官僚体制的宋献策有些拿捏不准了。

    不过出于一位谋士的责任,宋献策还是尽力向阿敏劝说道:“贝勒爷,也许大汗在登基之前的确是说到做到的好汉子,但是他如今既然已经登上了汗王的宝座,未必还会像过去那样言出必行。

    称孤道寡之人说的话,可信但也不可全信。汗王回城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他没有向贝勒爷问此前被拒城外之责,但是他也没有公开说过,不予追究这件事啊?

    而且前些日子城中流传着数件对于贝勒爷不利的传闻,加上近日宁完我向汗王劝谏一事,学生以为,会不会是有人在造势?想要找借口打压贝勒爷你。”

    阿敏不以为意的回道:“哪都是些什么传闻?不过是一群刚刚当了几天小官的迂腐书生乱嚼舌头。说什么四贝勒出征的时候,我在大政殿内南向而坐,听取各官的汇报,犹如汗王一般。

    这不是废话么?我四大贝勒共治朝政,上殿之时共向而坐,不排位次,这是四贝勒登基当日定下的规矩。就算他们三人都在沈阳,我们四人也都是南向而坐,听取各贝勒、满汉官员的奏报,如何我一人在家就坐不的了?

    宋先生不必太过忧虑,我后金国说话算数的还是各旗的大小贝勒,这等刚刚脱离了奴才身份的酸秀才,就算是叫嚷的再厉害,也损不了我身上的一根寒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