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73章

挽明-第57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在确定了要将陕西士绅侵占的土地退回给灾民的目标同时,我们也需要制定一个如何让士绅退回土地的计划。”朱由检对着黄立极坦白的说着心里的想法,这让包括黄立极在内的阁臣们都感到有些放松和惊奇。

    皇帝没有一棒子将这些陕西乡绅打死,算是让他们松了口气。毕竟他们致仕之后同样也是地方上的乡绅。要是因为买了几块灾民的土地,就要被朝廷重重处罚,他们心里也还是有些同情的。

    而让他们感到惊奇的是,皇帝居然这么快想到了一个计划,想让那些士绅乖乖退出土地。这在他们看来,基本上是属于无解的难题。虽然士绅阶层在大明,都属于读过书的精英人士,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喜爱钱财。

    老实说,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视财如命品格低下的劣绅,在地方上才是主流。以朝廷的强权压制下去,说不定这些劣绅还会顾忌一二,不得不退还土地出来。如果朝廷想要和他们讲大道理,十之**是得不到回应的。

    而这还是因为,这次的事件是发生在陕西这个比较贫穷的西北地区,朝廷的权力在当地还有一定的威信,而地方上的乡绅势力也不大,所以内阁敢于使用强制力对付那些地方士绅。若是这事发生在江南地区,黄立极恐怕就不敢拿出这种态度了。

    因此当皇帝提出要不搞一刀切的处置方式后,内阁的诸位阁臣顿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想要听一听,皇帝究竟是一时的异想天开,还是真的胸有成竹。

    比如黄立极听完之后,便立即向皇帝追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初步计划了么?还请说出来让臣等学习一二,臣等现在除了强制乡绅退回土地的办法外,可真是有些一筹莫展了。”

    朱由检先是在心里理了理想法,才张口说道:“那好,朕就先给各位先生来个抛砖引玉,请先生们听完之后,也讨论一下,这方案还有没有差错。

    不过在说方案之前,朕要先说一说,朝廷在这次事件中想要打击的对象是谁。本次冲突事件的起因,还是在于陕西地方士绅侵占地方外出流亡灾民的土地引起的。没有这个缘由,就算王自用和高迎祥两人能力再出众,也不会有乱民跟从他们起事,他们也就只能做个山大王而已。

    所以,明面上陕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王自用和高迎祥煽动灾民暴乱,各地乱民纷纷响应,大有糜烂全省,并殃及邻省的危险。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乱民,不过是返乡的灾民因为耕地被夺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农民团体。只要朝廷开出的方子能够让他们消气,又能够替他们逃回自家的田地,那么这些乱民就会自动散去。而没有了乱民的呼应,王自用和高迎祥不过就是两个势力大一些的山贼团体而已,只要地方官军用心一些,就能将他们擒拿下来了。

    所以,在解决叛军之前,我们就要先解决各地灾民的问题。而想要解决各地灾民的耕地问题,就是要先解决当地乡绅侵占土地的问题。

    而想要解决当地乡绅侵占土地的问题,我们就要先弄清楚当地的乡绅对于朝廷的态度究竟是什么?以朕看来,这些乡绅的态度不过有三。

    第一类是亲近朝廷的乡绅势力,虽然他们也侵占了土地,但是却并不是出于巧取豪夺,是在灾民无法在本地存活下去时,用低廉的价格收购了这些外逃灾民的田地;

    第二类是心中只看重自己利益的乡绅势力,他们侵占的大多数土地,都不是来自于灾民的出售,而是同基层官吏勾结,将这些土地划到了自己的名下;

    第三类是观望朝廷做法的中立乡绅,他们虽然侵占了灾民的田地,但是心里却并没有那么确定,他们这么做是不是符合朝廷的律法,因此他们的态度,将会随着朝廷的政策和执行能力而发生变化。

    朝廷派出的官员,要亲近第一类乡绅,拉拢第三类乡绅,但是要坚决的打压第二类乡绅。但不管是如何亲近和拉拢,我们在没收和处罚的手段之外,总是需要给第一、三类乡绅找出一条退路,方才可以让他们靠拢朝廷。

    所以朕昨日同三家银行的代表商议之后,决定在陕西实施一项农田水利基金的措施。我们将陕西各地所有有争议的土地进行计算折价,当灾民拿回土地之后,交出土地的乡绅就能拿到一份相等价值的水利债券。

    这份水利债券并不能兑换本金,但是持有债券的人员每年可从银行获得5的年金,债券的存继期限为99年,期满之后债券就予以作废,债券可以通过银行进行转让。而这份债券的收益保证,将来自于陕西的地方水资源税收。

    债券发行之后,任何人或团体不得擅自利用陕西水利设施收费,违者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于5…10倍的罚款。水资源税收将会在秋后一次性收取,春耕时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用水费用。

    鉴于目前陕西的水利修建状况,该项基金的上限将初步定于一千万元。诸位先生以为,这个方案可行吗?”

    其他人还没有想明白崇祯刚刚说的方案中的可行性,郭允厚已经敏感的对着崇祯询问道:“陛下,虽然这个水利债券不必偿还本金,但是99年的存继期,每年支付5的年金,这也差不多要达到本金五倍的偿还了,这个条件是不是过于优厚了?而且陕西的水资源税收真的能够按期收取上来么?银行也愿意为此做出担保?”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郭先生说的不错,99年的存继期,将会让持有债券的人士获得将近五倍的回报。从这一点来说,朝廷无疑是吃亏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么高的回报率,又如何能够消灭那些乡绅的怨气,从而服从于朝廷的命令呢?

    以一千万为上限,每年支付的年金总额约为50万元,再加上15万元的地方税金收取费用,10万元的银行手续费用,每年陕西地方的水资源税收约为75万元。10年之内,这个数字大约是收取不足的。但是10年之后,陕西水利设施基本完成的话,这个数目应当没有问题。

    对于银行来说,他们最多在前10…20年内亏损一些,但是之后便能获得持续的盈利。我昨晚同三家银行的代表进行过研讨,三位银行代表都表示愿意为此项基金债券作出担保,因此在银行方面,各位可以不必担心了。”

    虽然崇祯解决了这个方案中资金方面的问题,但是黄立极还是有些迟疑不决。在他看来,皇帝一项又一项的资金解决方案,都是拿未来的钱填补今天的缺口,虽然这种方式的确是缓解了今天的矛盾,但是未来的欠债又该如何填补回去呢。

    犹豫再三之后,黄立极还是向崇祯提出了这个问题。朱由检看了一眼其他人,发觉大多数阁臣也同样为此深感忧虑。

    朱由检思考了许久之后,终于对着众人说道:“是的,这的确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用未来的钱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但是你们要问我,未来的钱应当如何去还上,这我还真是无法向各位保证。

    不过有一些事我倒是可以向各位确定,如果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随着大明经济重新恢复活力,我们便有足够的税收偿还这些债务。即便是一时难以偿还,我们也还可以再借一笔新债偿还旧债。这就是民间所谓的,拆东墙补西墙是也。

    但如果我们走错了道路,在那些债主要求我们偿还债务之前,这个国家必定已经先行崩溃了。到了那个时候,难道我们还需要为这些债务头疼么?”

    虽然皇帝给出的答案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但是包括黄立极在内的阁臣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答案并不是不可接受。我死后,谁还管身后是否洪水滔天呢?

    会议室内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黄立极终于打破了沉默说道:“臣以为,陛下的方案还是可行的。起码我们可以将陕西现在的民变压制下去,至于今后的问题,不妨今后再去解决吧…” 

第70章 吴昌时的怒火() 
再次来到宫中的崔呈秀,对于崇祯召见他的目的颇为意外,他听完了皇帝的吩咐之后,不由下意识的询问道:“陛下此前不是要求臣,暂时在中央官校内安静的待上一段时间么?何以现在又要臣前往陕西,处理这件极为麻烦的事情呢?”

    朱由检对着他微微颔首后说道:“因为现在和当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原本朕是想让你在中央官校内待上两、三年,培养出两三届新晋官员,稍稍有些班底之后,再推行耕者有其田的计划,这样比较稳妥一些。

    但是陕西民变的突然爆发,朝廷急需一位有资历的大臣前去抚慰弹压地方。当然在朕看来,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在推行耕者有其田计划之前,你可以先熟悉一下同这些乡绅打交道的经历。”

    看着崔呈秀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朱由检不由提醒道:“从这些乡绅手中夺取土地,他们的态度可不同于有求于你的时候。单个的乡绅在你面前也许会瑟瑟发抖,但是集结成一个团体的乡绅阶层,他们可不是能够轻视的力量。

    天启年间,江南士绅敢于煽动民众围攻锦衣卫和税监。难道你以为,当你推动耕者有其田计划时,这些士绅就不敢对付你了么?所以,你可以将这次的任务当做一次测试,如果你连陕西一地的士绅都对付不了,今后又怎么能够对付整个北方士绅的压力呢?”

    崔呈秀顿时醒悟了过来,认真的对着崇祯回道:“臣倒是一时想岔了,多谢陛下提点。臣此去陕西,一定会尽量稳妥的解决这次事端,不会让陛下有所失望的。”

    朱由检却摇着头说道:“既然朕让你前往陕西,那么这次陕西的事件必然是要解决的。但是你此去陕西,除了解决这件事之外,朕觉得还可以借此考察一下,有能力的官员和青年学会的成员,以为将来计划的臂助。”

    崔呈秀想了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此次前往陕西,从中央官校中挑选一批官员,跟着臣一起下去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你这次前往陕西,不要同整个陕西士绅一起谈判,而是要一个县一个县的去谈,多带点人手前去,不是什么坏事。”

    崔呈秀思考了许久之后,终于再次说道:“陛下的心思,臣已经明白了。不过臣还有一件事想要向陛下请教,陕西的乡绅臣自认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对于那些宗室,臣又应当以什么态度去应对呢?”

    对于崔呈秀的问题,朱由检显然有些不以为意,他摆了摆手说道:“你此行不必担心什么宗室问题,当年抵达陕西的时候,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宗室问题了…”

    崔呈秀带着颇为疑虑但又有着些许兴奋的心情离开了宫内,而当他离去之后,朱由检也对着王承恩询问道:“昨日朕对新军将领授衔之后,宫外可有什么反响么?”

    王承恩放下了手中文件后,直起身子对着皇帝回道:“宫外倒是有些议论的声音,主要还是对于孙先生获封元帅感到不满,认为这个官职所拥有的权力还是太大了些,不是人臣应当接受的。而且孙先生居然没有推辞,也有损君子的品格。”

    朱由检撇了撇嘴说道:“都是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伪君子,不用理会他们这些闲言冷语。让孙之獬在大明时报上多刊登一些陕西方面的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