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75章

挽明-第575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厅内挤挤挨挨的人群,很快便向着外面走了出去,一些还嫌热闹不够大的士人,纷纷喊着要去河房将其他考生也喊了来,一起去讨个公道回来。

    把众人情绪煽动起来之后,吴昌时到是没有冲到最前面去,而是混在了人群之中走掉了。

    听到了这些士人要去闹事,杨廷枢是最先感到害怕的人,今晚的宴席是他和几位友人做的东,在这场宴席上闹出了这等事情来,不管结局是什么,他都要背上一个黑锅了。

    张溥虽然同样脸色发白,但是好歹还是保持了镇静,看着厅内留下的十来位复社骨干,他不由开口说道:“各位同志,今晚之事必然不会轻描淡写的结束。

    这吴来之毕竟是我复社同志,他今日做的事情,必然是要算到我复社头上。本科南京乡试必然是要出大事了,两位主考官恐怕也要受到无妄之灾,对于这件事,你们可想到什么应对的策略了吗?”

    不待其他人出声,呆坐在一旁的夏曰瑚,却突然面如土色的说道:“不好,孙师危险了,来之兄误了我复社啊。”

    夏曰瑚口中所言的孙师,正是本科的副主考官孙肇兴,听到他说起这个名字,杨廷枢和张溥等几位复社领袖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作为一项考试,科举的监考措施虽然已经发展的非常严密了,但是考生的作弊手段却也更是防不胜防。

    对于普通考生来说,想要作弊无非就是携带小抄而已。稍稍有些身家的考生,则会试着去购买考题。有些背景的考生,则会去收买考官,在试卷上书写暗语,让考官挑中自己。

    不过这些手段都算是等而下之的作弊手法,真正高明的作弊手段,让主考官通过个人的行文风格来判断出考生的身份,而这样的考生一般都是颇有名气的才子,这样即便是取中了他,也没有人会感到怀疑。

    孙肇兴和复社成员夏曰瑚私交甚好,这次乡试又是复社成立之后的第一次乡试,为了打响复社的名气,让复社成为江南士人心向往之的文社,张溥便提出要在今年的乡试和明年的会试上,让复社的名字名闻天下。

    而想要让复社的名字闻名天下,那么几位复社领袖自然就不能名落孙山了。虽然张溥等人对于自己的才能很有自信,但是对于能不能中举,他们也同样没有必定的把握。

    因此,在张溥的授意下,杨廷枢、张溥、陈子龙等复社领袖的文字,就通过夏曰瑚转交给了孙肇兴,好提高他们几人的录取概率。

    虽然,张溥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舞弊手段,但是一旦本科乡试被传出有舞弊的行为,天知道吴昌时丢出的这块石头,会不会落到他们的头上。

    当复社几位领袖在富乐院中对坐无言的时候,跟着士子队伍离开富乐院游行的吴昌时,看着街上越来越庞大的队伍,终于有些吃不准事态的发展,悄悄脱离了队伍,返回了自己借住的河房内。

    他刚刚走进自己居住的院子,却发现自己的房间内却亮着灯,这顿时让还有些醉意的他清醒了过来。

    吴昌时先走到了院子一旁的水井,打了一盆水洗了一把脸。虽然这个季节的南京,白日里已经颇有些热度了。但是这打上来的井水,还是有些冰冷的感觉,冷水覆在额头上之后,吴昌时终于完全冷静了下来。

    他这才用袖子擦了擦脸,向着自己居住的堂前平静的走了过去。小小的堂屋之内,只放着一张八仙桌和数把交椅。

    当吴昌时走进去的时候,正看到一位做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坐在一支明亮的烛台前看着书。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只是上前屈身行礼后,恭敬的说道:“属下吴昌时,参见百户大人。”

    锦衣百户白何存这才似乎被惊醒了一般,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抬头看着他,满面堆笑着说道:“吴朋友太客气了,咱们还是按朋友关系称呼吧。

    在这里,你才是主人,我不过是一个不速之客而已。主人未归,而我却不请自入,吴兄不会见怪吧?”

    吴昌时丝毫没有不满的说道:“白兄客气了,白兄到我这里,就和到了家里没区别,还请白兄随意一些好了。我这就去叫人沏壶茶来,陪白兄说话。”

    白何存却笑眯眯的叫住了他说道:“不用这么客气,我马上就要离开了。而且吴兄你今晚也忙的很,想来是没空陪我喝茶了。”

    吴昌时心里顿时一跳,脸色有些僵硬的说道:“我今晚其实有些不胜酒力,若是白兄离开了,我也就先歇息去了,并没有什么可忙的…”

    白河存立刻打断了他说道:“吴兄莫不是在说笑,你今晚点起了偌大的火头,整个南京今晚都要彻夜难眠了,你如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吴昌时的嘴角抽动了下,勉为其难的做出了一个笑容说道:“白兄说笑了,我今晚可什么也没做…”

    “我可不是说笑,难道你以为,我们锦衣卫在复社中,只有你这一位朋友么?”白河存打断了他,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

    吴昌时顿时如同呆若木鸡的站立在堂前,不知道如何应对眼下的局面。 

第72章 烈士陵园之前() 
沉默了半响之后,吴昌时才对着白河存试探着问道:“那么百户大人现在希望我做什么?”

    白河存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才小声在他耳边说道:“自然是请你去将这场大戏唱到底了,现在这些士子虽然上街了,不过只是凭借着酒劲和群胆在闹事。

    一旦他们酒醒了,又或是有威望足够高的人出来劝说,说不定游行队伍就要散去了。做事半途而废,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也不是我们锦衣卫的作风。

    再说了,今晚士子上街游行,本就是出于你的煽动。但是事情闹起来了,你却退缩了,明日传扬出去,你在复社和士林之中又要怎么立足呢?

    我锦衣卫虽然名声不怎么好听,但也不会养什么废人。所以,你继续上街鼓动那些士子,最好能够收揽这些士人的人心,然后把矛头主要指向金陵大学和主考官之间的关系就行。”

    吴昌时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他迟疑了许久才回道:“可是金陵大学不是陛下亲自下令开办的吗?我若是将矛头指向金陵大学,会不会引的陛下发怒?”

    白河存顿时呵呵的笑了起来,数息后方才停下嘲讽的说道:“你现在倒是想起陛下来了,怎么之前在旧院内说的如此慷慨激昂啊?”

    “属下只是一时糊涂,糊涂了…”吴昌时赶紧伏低做小的为自己分辨了起来。

    白河存对着他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好了,这次也算是被你撞到了。下一次你再干这样的事,还是先向我汇报一声,否则我也未必能帮你扛这个责任。

    金陵大学虽然是陛下下令,以南京国子监为基础进行变革的大学,但是负责这所大学教育的官员,却亲近东林党人、当地士绅和本地书院出身的学生。

    陛下设立金陵大学,那是为了推广徐尚书等人提倡的新学,可不是给东林党人和书院子弟集结整合,然后成为一个对抗朝廷的基地的。

    更何况,南京乃是两京之一,是朝廷统领南方各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按照道理,南京原本应该对北京亦步亦趋,事事紧跟朝廷的步伐,拥护朝廷颁发的政策,并将之推行于南方各省才对。

    然而今日,南京除了秦淮风月名闻天下之外,其他方面都是一潭死水,完全没有任何让人耳目一新之处。

    南京所设六部官吏,不是将南京视为了养老之所在,就是成了江南士绅反对朝廷所颁行政策的舆论喉舌,简直是不知所谓啊。

    你这次煽动士子闹事,不管最后板子落在谁的头上,对于朝廷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我锦衣卫,说不得也能趁着这个机会重新梳理下南方的分支,正可谓一举数得啊。”

    吴昌时的口中顿时有些发苦,他这才发觉自己今晚挑起的事端,倒是让他成为了别人手中的一杆枪。这一枪下去不管刺中什么,握枪杆子的人都是赚到了,而他却要小心自己不要刺到铁板上去,碰个枪折人亡的下场。

    看着吴昌时犹犹豫豫的样子,白河存这才语气缓和的安慰了他几句,“你也不必太过于忧心,现在京城有五、六千赶考的士子,落榜的士子高达近五千人,这些士子心里难道会没有怨气?才怪。我看他们,那是没有找到发泄的机会。

    只要有人从中煽动,最少也会有半数士子参与游行。这么多读书种子上街要求一个公道,就算是陛下面对此事,也要有个三思而后行了。

    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今晚的事件,而被朝廷问责。而且你在游行队伍中表现出色的话,对于你在复社中的声望会也有所提高的。

    这复社的社首,也未必就不会轮到你的头上…”

    白河存的话语终于让吴昌时心里舒畅了一些。他稍稍退后了些,拉开距离后对着白河存行礼作揖说道:“学生谨遵百户大人的命令,百户大人果然是学识不凡,刚刚所言,都是字字珠玑啊,来之深感佩服。”

    白河存却摇了摇头对他回道:“我刚刚说的,可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乃是在京城锦衣卫学校中培训所得,今日也是一时有感而发而已。

    好了,我该传达的内容也传达完毕了,剩下的事情就该你自己去安排了。我便在你隔壁的蔡家河房居住,每日下午4…6时,你都可以过来找我…”

    白河存从吴昌时的寓居的河房内出来时,便有一位身穿青衣的仆役迎了上来,对着他小声的说道:“老爷,我们的轿子在那边柳树下面,请老爷跟我走吧,接下来是回寓所去吗?”

    让开了几位匆忙向贡院赶去的士子,白河存才有空暇对着自己的仆役说道:“不,先去镇守太监府,和曹公公打个招呼,免得到时候被人说,我们失了礼数…”

    崇祯三年四月十二日上午,正是万里无云风和日丽的一个好天气。在北京西郊西山山前的一座小山上,数千大明军人站在了褒忠护国寺前的广场上。

    这处原本作为宫内老年宦官墓地的无名小山,现在已经完全大变样了。山上的杂树已经被清理一空,围绕着褒忠护国寺外墙种满了成排的松柏,再往外便是一排排的公墓区。

    此次新军作战阵亡的将士,除了一小部分人员之外,大多安葬在了,护国寺外这处新建的烈士陵墓内了。

    在今次烈士陵墓落成之后,朱由检便带着总参谋部和军中的部分将士前来祭拜了。

    祭拜仪式完成之后,站在陵园门前台阶上的朱由检回过身来,对着下面站立的将士们,语气沉重的说道:“今日,我们前来祭拜这些为国牺牲的英烈,不仅仅是为了悼念烈士们的牺牲,更要铭记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

    为了守护祖国,为了保护家人,为了让大明百姓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会躺在这里的原因。

    如果有一天,我们忘记了这些,就无疑等于背叛了躺在这里的战友。”

    朱由检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抬头看了看远处蔚蓝色的天空,沉思了片刻后,才继续开口说道:“我,大明皇帝朱由检,请诸位英烈在天之灵和诸君以为见证。

    我,朱由检今日在此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