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58章

挽明-第5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在文震孟看来,等同于背叛师门了。且刘宗周的慎独一说,讲的是内省的功夫,本身就对心学不感冒的文震孟,对刘宗周的主张就更不以为然了。

    看着舅父毫无顾忌的把刘宗周当成了伪君子来批判,姚希孟便知道,今后东林要多事了。

    对于文震孟突如其来的指责,饶是一向讲究慎独的刘宗周也气的发抖。他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根本没有理睬文震孟,而是向着崇祯拜倒后说道:“臣之上疏,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今有小人作祟,颠倒黑白,曲解臣意。臣甘愿去职回乡,以表清白。”

    文震孟前几日被崇祯拒绝作为帝师,自感颜面无光,这两天心里憋着一股邪火。刚刚崇祯又对刘宗周超出规格的礼遇,让文震孟以为,崇祯是在等刘宗周进京担任自己的老师。

    原本文震孟并没有想过要当崇祯的老师,不过倪元璐等人说通了他的外甥姚希孟,几人一起劝说下,他才勉为其难的答应。这不是他觉得崇祯不够格当他的学生,而是文震孟觉得他自己的家世和学问都是上上之选,再加上又是大魁天下的状元身份,实在没必要去抢这个帝师的位子。

    文震孟担心会被世人讥笑为趋炎附势之徒,因此刚开始一口回绝了这个提议。但是当崇祯拒绝了他作为老师的提议之后,原本无所谓的文震孟,反而对帝师的位子在意起来了。

    文震孟想知道,崇祯究竟属意谁来当他的老师,文震孟可不认为大明还有多少人的才学高过他的。崇祯对他和刘宗周两人天壤之别的态度,让本身就不服气刘宗周的文震孟,顿时失去了暂时的理智。

    他借着批评李夔龍的机会,一下脱口而出,直接把矛头对向了刘宗周。其实批评完后,文震孟就有些后悔了,这样对一个东林党人似乎有些不妥,也许会被阉党看笑话。

    但是刘宗周接下来无视文震孟的姿态,并指责他是小人的言论,让文震孟心中的几许悔意,顿时不翼而飞了。

    文震孟同样不甘示弱的,向崇祯说道:“臣之心天日可鉴,但凡有半点私心,臣甘愿自请回乡。某人心中若是无鬼,何必以求去来威胁君上?”

    “你…”刘宗周这下终于转头,和文震孟怒目相向了。如果不是在朝会上,这位道学先生恐怕真要和文震孟论个对错出来了。

    崇祯看着两个斗气的大臣,一时也有些头大如斗了。他可没想到,他不过是走了几步路,扶起一个人,就把看似铁板一块的东林党给拆分了。

    “这是阉党太弱,还是自己太强了呢?”朱由检心里暗暗的对自己吐槽道。虽然朱由检乐于见到东林党四分五裂,但并不表示他愿意让这两位东林大臣回家去。

    两位互相对立的大臣都回去了,朝中的东林党人岂不是又是铁板一块了。再说了,东林党内像这两位有所坚持的人已经不多了,绝大部分都是蝇营狗苟之辈。

    对于那些没有底线,也没有政治操守的东林文人,朱由检也是万分头疼的。但是今天大明的教育权都掌握在这些无耻文人手中,就算朱由检再怎么厌恶,也要捏着鼻子用他们。

    有刘宗周和文震孟两位东林领袖在,起码可以让这些文官们收敛一些。否则让崇祯整天和这些文官吵架,那他就什么事都别干了。

    朱由检正想着有谁来打个岔,好让他把两位斗气的东林领袖先哄住。但是除了刘宗周喘着粗气的声音,朝会上现在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人掺和进这两位东林领袖的争执中去。

    朱由检飞快的打量了一眼四周,发觉阉党是眉开眼笑的在边上幸灾乐祸,而东林党人则是忧心忡忡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他们不管支持谁,都代表着东林的分裂,这可不是党人们愿意看到的。

    朱由检眼角余光看到了跪在一边的李夔龍,虽然李夔龍头向着地面,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但是不用朱由检细想,他也知道李夔龍心里一定在偷着乐。

    “右副都御史你可知罪吗?”李夔龍正开心两名东林党大臣自己狗咬狗,自从魏忠贤离京之后,东林党控制的言官就不停的在攻击他,想要把持整个朝廷言路。忽然之间,一个有些变声的少年嗓音突然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崇祯突如其来的质问,不仅让其他还在关注着两名陷入僵局的东林党人的官员们诧异,就连李夔龍也被弄得张口结舌,不知道陛下现在突然对自己发难是什么意思。

    等待崇祯裁决的刘宗周和文震孟,听到的居然不是崇祯最后的决断,反而是崇祯对李夔龍的责难。这让两位原本憋着心气,想要迫使崇祯从两人中做出选择的东林领袖,现在顿时有些茫然了。

    朱由检没有再给其他人思索的时间,继续抬高声音训斥道:“都是右副都御史你往日行为不端,导致别人对你缺乏信任。看看,就是因为你,让蕺山先生和文太常动了意气。我算是知道这科道官们为什么整天只热衷于党争了,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你说说,你是不是有罪?”

    李夔龍虽然能力是差了些,但是察言观色可是一把好手。他马上就听出了,崇祯拿他做伐,这是为了转移视线,想要为两位东林领袖解围呢。

    虽然李夔龍非常想让东林党人就这么内斗下去,最好来个四分五裂,今后朝堂上就不会出现,东林党人成团结伙的批斗他们这些阉党余孽了。

    但是李夔龍一向是一个以上意为己意,靠着没有原则的附和魏忠贤而平步青云的。平日里对着魏忠贤都只能唯唯诺诺,现在对着比魏忠贤更粗的大腿,他就更不敢有丝毫的忤逆了。

    好不容易才抱住崇祯大腿的李夔龍,自然是不敢反对崇祯的意思的。于是他满嘴苦涩的回答道:“臣有罪,臣以往行为不捡,使得陛下今日为难,臣愿听凭陛下处置。” 

第89章 惩前毖后() 
听到李夔龍自承有罪,一直想着要替刘宗周解围,又不愿意被崇祯清理科道的倪元璐,心思陡然一动。

    他踏前半步,口中说道:“臣…”朱由检训斥李夔龍的时候,一直在小心观察着文官队列,他批李夔龍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不是真想把李夔龍拿下。

    大明的科道官出了名的难缠,像李夔龍这种身居高位,且还能对皇帝俯首帖耳的言官可不多。

    行政权力本身就已经被文官集团垄断了,现在要是连舆论阵地都被文官控制了,那么他可真要被关在宫城内当种马了。

    是以虽然李夔龍能力差了点,又背着一个阉党余孽的骂名,但是朱由检还是死活都要维护着他,坚决不让东林党人把他弹劾掉,把持整个朝廷言路。

    看着这些日子整天带头弹劾阉党的一名东林官员出列,朱由检迅速的接下李夔龍的话头说道:“知道自己错了,那证明你还有救。犯错误不可怕,人孰无错呢?犯了错误死不悔改,才是真的思想有问题。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那么这次清理科道的事就要秉持公心,要是还是和以往一样,玩打击异己,维护亲友的把戏,我就和你老账新账一起算,你明白了吗?”

    李夔龍原本以为,崇祯为了转移视线,打算要打压自己了。没想到崇祯只是骂了几句,还是没动他半根毫毛,连清理科道的事都没夺走。

    他顿时大喜过望,这骂几句就能继续保住自己的官职,李夔龍实在是太乐意了。他又不是东林党人,动不动就把节气挂在嘴边,要是被皇帝批上两句,就来个挂冠辞职什么的。

    李夔龍生平最欣赏的就是北宋邓绾说的那句,“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崇祯不痛不痒的骂了几句,不但没削去他的官职,而且听这意思,连之前他阿附魏忠贤的事,都被崇祯借这个机会洗白了,他顿时连连叩谢,打着包票要忠于国事。

    朱由检这才抬头看向跨出半步,现在正进退两难的翰林院编修倪元璐询问道:“倪编修,你刚刚想说什么来着?”

    倪元璐咬了咬牙,还是出列向着崇祯跪谏道:“昔日忠贤得势,李南安就依附忠贤,口称义父;今日忠贤失势,李南安就上疏弹劾忠贤为逆。如此反复无常之小人,岂可整顿朝廷言路。臣以为科道官虽有不是,但是不过是一些和李南安交好的党羽坏了风气,陛下要整顿科道,不如另选贤人,免得适得其反,堵塞朝廷言路。且左都御史房素中尚在,陛下何以用李南安主事?”

    朱由检摆手打断了倪元璐的发言说道:“这世界上哪有完人?夫子都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一介寒士,从童生到进士,起码也要历经十数寒暑,有些人甚至终生不能入仕。

    仅仅是犯了些许小错,就要把别人打上一辈子的烙印,让这十几年寒窗苦读化为泡影,这恐怕有违夫子的仁恕之道吧?

    在则,我大明优待读书人,从一介生员开始就免丁免粮,大明百姓花了如许多钱粮,才养活了天下这许多官员,仅仅因为意见不合,就相互之间要喊打喊杀的,你把大明百姓的辛苦可放在心上了吗?

    古人云: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前有错误的一定要揭发,不要讲情面,但要以公心去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

    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应该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抓住不放,一定要把人整倒、整死。

    至于左都御史房素中,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让左都御史清理科道,那么谁来监督管理朝中的官员呢?”

    朱由检为了挡住东林党人继续紧逼,干脆抛出了主席团结党内同志时著名的论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其实并没有这句话。惩前毖后虽然化自《诗经·周讼(颂)·小毖》,但是在主席加上治病救人这后四个字之前,惩前毖后不过是指自己要汲取之前的教训,不要重踏复辙,这是自律用的。

    但是加上了后面四个字后,就变自己为他人,由小我的追求升华为大众的拯救。立意顿时高升了起来,正是治病救人这后四个字,一下就把视野从平地上升到了道德高峰。

    倪元璐攻击阉党的立足点就在于,他是为了百姓和大明的江山在和阉党战斗,阉党在他眼中已经虚拟化为一个敌人的符号。东林党人不管是从前打击齐、楚、浙党,还是和阉党战斗,首先就是把对方和自己的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是祸害大明和守卫大明的矛盾。

    在他们眼里只有东林党人才配当大明百姓的代表,其他人敢反对东林党人的,就是在反对大明百姓。

    而朱由检今日这一说,无疑是否定了东林党人代表大明百姓的说法。他的话语中无意间,就取消掉了东林给自己加上的正义光环。

    以往这些官员们之所以一对上东林党人就束手缚脚,就是因为他们找不准自己的定位。

    东林党说自己代表民众,当然这个民众应该打上引号,因为东林眼中的民众,实际上只是各地的缙绅和地主阶层。

    其他非东林的官员虽说也应该是属于缙绅和地主的代表,但是东林党人不认可他们代表的是民众,掌握了舆论的东林党人硬生生的把这些地主缙绅开除出了本阶级,这让这些官员们很彷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