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604章

挽明-第604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的活路只有往南,留在这里就是死路一条。”

    高迎祥顿时大怒道:“现在关中各地缙绅招募团练以自保,又有杨鹤居中调度指挥西安诸军,我们往南冲就等于是陷入了各地缙绅所建立的堡寨的包围圈。不拔除掉这些堡寨,我们就内外皆敌;若是要一个个拔除这些堡寨,那么我们就要累死在这些堡寨之下,到时官兵闻讯而来,我们岂不是成了瓮中之鳖了吗?”

    就在紫金梁几人和高迎祥还在争吵的时候,另一路义军首领不粘泥张存孟却站起来大声喊道:“都别吵了,其实我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众位义军首领顿时安静了下来,转头看向了不粘泥,紫金梁立刻心急的嚷嚷道:“张兄弟,你有什么好主意就早点说出来啊,现在大家都是一条船的人,难道你还想撇下大家伙走独木桥不成?”

    张存孟起身先是对着房内的众人抱拳四方见礼后,这才清了清喉咙说道:“王大哥就不要笑话我了,我自己是愚笨的很,哪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不过我派往河东打探消息的探子,倒是给我带来了一个消息。

    我寻思着,既然现在大家都想不出办法,那就不如请大家一起参详参详,这到底是不是一条活路。”

    张存孟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张折叠保存的很好的文告,他举着这份文告继续说道:“我派出的那位探子过河之后就被官兵抓了去,不过官兵倒也没对他怎么样,只是有几名官员分别提审了他。

    其中有一位就是山西巡抚洪大人,这位洪大人询问了几句之后,就决定将这名探子放回来,并让他带着这份文告交给我等,你们中谁会念字的,不妨读出来让大家一起听听。”

    文告在几位首领手中传阅了一番,并无一人愿意出来献丑,终于有人聪明了起来,起身走出了房间,从外面提溜了一名担任义军师爷的老童生进来,让这位老童生给大家念了一遍文告的内容。

    文告是用大白话写的,因此在座的首领们一听便明白了,山西的这位洪巡抚在文告中只说了一件事,便是劝说他们向自己投降,他愿意比照此前投顺朝廷的王嘉胤、神一魁兄弟等义军首领安置他们。

    王嘉胤、神一魁兄弟等早期起事的流民军首领,在被杨鹤招降之后,便被安置到了南方去做官了。虽然有一小部分首领并不愿意离开故乡,但是大多数流民军首领都还是欢天喜地的去南方上任去了。

    比起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的西北地区,传说中粮丰民阜的南方地区,在这些义军首领心中就如同天堂一般。听到这封招降他们的文告,顿时有人便心动了起来。

    高迎祥看到连一向对官府没什么好感的紫金梁在听了文告之后,也露出了犹豫不决的神色,他立时便起身向着众人怒喝道:“你们是猪油蒙了心了吗?这官府说的话就能信了?都说王嘉胤、神一魁兄弟他们在南方任官,连带着家人都能吃香喝辣的。但是你们之中谁曾见过他们的真实状况了?

    所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跑到千里之外做个芝麻小官,自家的出身又不好,又少了乡党的帮衬,难道强龙还能压的住低头蛇不成。就算大家想要被官府招安,那也要在本乡本土的官位。这戏文里说的好,锦衣不能夜行,富贵必要还乡啊。”

    高迎祥的话语倒是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不少人纷纷点头称是。不过不粘泥却并不认同,他起身反驳高迎祥道:“高大哥说的自然是大家心里都想要的,但是现在我们处于劣势,而官军处于优势。

    时间拖的越长,我们可供选择的余地可就越小。今日我劝各位兄弟向官府低头,可不是就真要大家当什么顺民。

    接受了官府的招安之后,这些官军自然就会散去。如果大家对于官府的条件不满意,到时候大家再聚首起事便是了。咱们现在要的,便是先过了眼前这关。”

    不粘泥的主张虽然扭转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高迎祥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就算是这样,我们也要挑一个合适的对象谈招安的事,山西巡抚我们都不清楚他的为人如何,倒是陕西巡抚杨鹤为人宽厚守信,不如派人去西安找一找杨鹤谈一谈招安的事。”

    紫金梁终于站了出来,打断了高迎祥的话语说道:“杨老大人来我陕西之后,倒是做了不少好事,救活了我陕西不少乡党。欺骗他,未免有损我等的声名,既然大家都认为是一时之计,那又何必舍近求远。我赞成不粘泥兄弟的主张,大家也别犹豫了,今日就把这事定下来,都说说,你们到底支持谁的主张吧。”

    有了紫金梁的一锤定音,大部分首领都选择了不粘泥的主张,决定和山西巡抚商议招安的事宜。高迎祥看到大势已去,也不得不顺从了众人的意思。

    被洪承畴释放回来的那名哨探,带着义军首领们写就的书信前往了东北面的蒲州。三日后,洪承畴带着五百亲兵来到了澄城西面的洛水河边扎营,邀请驻扎在澄城的流民军首领前来进行对话。

    洪承畴在会谈中展现出来的谈吐风度,让一干义军首领甚为心折,也获得了这些首领的信任。双方交谈了整整三日,终于敲定了招安流民大军的细节。

    于是洪承畴同首领们约定,五月二十五日清晨,义军出澄城正式向他投降。敲定了投降的仪式之后,洪承畴也高兴的表示,要在二十四日晚间宴请义军首领。

    这么多日来,流民军首领都没有发觉官军的营地有什么异常,而且洪承畴身边也只带了几百人,这些首领们对于洪承畴戒心总算是降到了最低。想到他们明日被招安后,还要做对方一段时间的下属,因此流民军中的各路首领都参加了这一晚的宴请,他们为了表示对洪承畴的尊重,赴宴时也只带了500士兵。

    酒过三巡之后,洪承畴借口更衣离开了酒席。随后,在附近埋伏的贺人龙、艾万年两将,各率本部杀入了大营,被麻痹了的流民军首领无一走脱,他们携带的亲卫也大多被官军所屠戮。

    收拾了大营之后,洪承畴便命令贺人龙、艾万年两军连夜发起了对于澄城的进攻,完全没有防备的流民军,再加上失去了约束军队的首领们,使得数万流民军毫无战斗力,几乎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数千官军攻破了城池。

    洪承畴采用了欺诈的战术,以极为悬殊的兵力比取得了一场大胜,但是贺人龙、艾万年两军糟糕的军纪,也让澄城遭遇了比被流民军攻占还要巨大的摧残。在攻打澄城的战役中,流民军将士和普通百姓差不多有2万人被夺取了性命。

    而确定了流民军大败,分成小股部队出城四处逃窜,再无复起的迹象后,洪承畴毫不犹豫的将俘获的31名首领,包括高迎祥、紫金梁、不粘泥在内,全部加以斩首之刑,首级也悬挂在了澄城四座城门之上,以震慑流民。这样的霹雳手段,顿时让白水和西面黄河之间的区域安静了下来。 

第106章 关于子女的教育() 
农历五月的京城,白天已经颇为炎热了,不过晚上的气候倒也还算凉爽。和皇后周玉凤温存过后,颇有些发汗的朱由检搂着通体清凉软滑的周玉凤,正享受着难得的安逸。

    躺在他怀中的周玉凤稍稍安静了一会,待到脸上有些发烫的感觉慢慢散去,她依偎着朱由检小声的说道:“陛下…”

    朱由检闭着眼睛打断了她,无赖的说道:“叫夫君,整天被人叫陛下、陛下的,实在是有些无趣。要是连在床上也要被叫陛下,我就感觉自己还在上朝一般,这也太可怕了。”

    周玉凤不由莞尔一笑,随即顺着崇祯的意思,有些谨慎的说道:“夫君,妾身有件事不知当不当向陛下提及。”

    朱由检也不睁眼,就这么懒洋洋的回道:“有什么你就说呗,就算是再来一次,夫君也是还可以的,不过先要让我喘口气。”

    周玉凤脸上原本褪下去的红晕,再次浮现了出来,连耳朵根都有些微微发红了,她一手掐着崇祯腰间的软肉,一边羞恼的说道:“谁跟你说这些了…”

    两人之间顿时小小的打闹了一番,朱由检睁开眼睛制住了周玉凤反抗自己的手足后,才讨饶的说道:“是我错了,大家都别动手了,好好说话还不行吗。你说说吧,究竟想跟我说什么事啊。”

    周玉凤这才放松了身体,平复了呼吸之后,才对着崇祯说道:“上次妾身向陛下恳请,请陛下给妾身幼时的恩师一个复起的机会,陛下可还记得吗?”

    朱由检思索了片刻,便点了点头说道:“我记得,就是当初你家在苏州时的邻居陈仁钖是么。我不是和你说过,念在他曾经教过你几年书的情分上,先让他上京来和朕见见面,待我了解了他的学问人品之后,再做安排么。怎么他可是抵达京城了?”

    周玉凤马上从崇祯怀里坐了起来说道:“恩师接到了妾身让父亲发出的信件之后,并没有上京,倒是回寄了一封信件,信件里说:他身体不适,不能上京为陛下效力了。但是却愿意为陛下举荐一位正人君子。”

    朱由检翻了个身,侧着头看着周玉凤,脸色不变的问道:“奥,你这位恩师想要举荐谁啊?”

    周玉凤低着头说道:“是文震孟,文先生。妾身并不欲理会朝中之事,但是昔日妾身受老师之恩惠实在不小,所以妾身不得不向陛下分说一二,以尽师生之情。”

    朱由检的脸色虽然未变,但是心里却颇为不舒服,这文震孟居然能够将路子走到皇后这边,果然不愧是苏州名士。不过他也很清楚,文震孟向来自诩为正人君子,就算走枕边风也不会留下任何手脚。若是他这边追究下去,这事一定是弟子亲朋瞒着他的所为,最终不过是让那个陈仁钖背黑锅。

    但是陈仁钖倒是的确对周玉凤有不小的恩惠,此前皇后向他求情的时候,他便让人查了查周家和陈家的关系。最后发觉,周玉凤小时在家中其实并不受父亲待见,周玉凤是周奎的填房丁氏所出,而丁氏却是被周奎所骗娶的,成亲的时候两人相差30岁。

    周奎原本是牙行出身,因为伙计殴死农夫而被迫逃往苏州,转而从事药铺生意,家境自然也就一落千丈了。新鲜劲过了之后,周奎对于丁氏也就视若平常,让她在家中干着奴婢的活计,连带着周玉凤也没什么享受的,就连玉凤这个大名还是选秀时才起的。

    在周玉凤五、六岁时,她帮忙母亲丁氏在后院种植菜蔬,被相邻的“无梦园”主人陈仁钖瞥见,陈仁钖见这位女童可爱伶俐,因此上门找到周奎说要收周玉凤为女弟子。

    虽然周奎一生都在市井中打滚,没有什么见识,但是在察言观色上却是颇有几分本事。陈仁钖虽然只是一名举人,但是出身豪富。不管是他本人看上了自己的女儿,又或是想要为自己的小儿子选择婚配,都可以让他接着陈家的名头在苏州真正立足。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陈仁钖的请求,也开始对丁氏母女转变了态度。

    周玉凤在“无梦园”从六岁读到了十二岁,不仅学习了《女则》《女戒》《女史箴》《女孝经》等女子应当学习的学问,陈仁钖还把自己最为喜欢的《资治通鉴》教授了给她。不管陈仁钖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能够让现在的周玉凤出现在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