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621章

挽明-第621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如妃殿下再接受了从果阿等地商人的效忠之后,将会在近日启程北上。大致行程是坐船到上海,然后再转新建成的上海…镇江铁路,然后再乘坐船只经运河返回京城。”

    朱由检有些漫不经心的看了眼墙角的的坐钟,这才懒散的回道:“替朕写封信嘱咐伊莎贝拉,告诉她,路上一定要小心,不必急着赶路。这个季节,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差不多已经消停下来了,但也不能不加以提防。

    时间也差不多了,王承恩带上文思院制作的那几件玩意,朕要去看看女儿和儿子,其他事情待下午再说。”

    在杜度向皇帝汇报之后的第三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时,一名社会调查部的人员从锦州赶回了京城,他带来的消息证实了爱尔礼等人所说的,后金国内爆发了一次针对阿敏的政治斗争,而这场斗争的结局是阿敏惨败。

    七月二十九日,四海商行在沈阳城内的一名伙计抵达了京城,这位真实身份是锦衣卫的伙计,给崇祯带来了更为详尽的消息。

    七月初,汉官马国柱在后金朝会时突然弹劾阿敏,说他平日行为跋扈,不把大汗和其他女真亲贵放在眼中。更是在去年三大贝勒征明之际,留守沈阳的阿敏不仅在面见群臣时南向而坐,而且还强令朝臣对他行跪拜之礼,这显然是逾越了君臣的分际,是有不轨之心。

    汉官马国柱对阿敏的弹劾,很快便得到了其他汉官和亲黄台吉的女真贵族的支持。而且因为军务在外奔波的莽古尔泰的缺席,和正红旗旗主代善的沉默,使得阿敏在朝堂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很快大汗黄台吉便当众宣布,让阿敏闭门思过三日,等待朝廷的处罚决定。代善选择了支持黄台吉的决定。这一幕让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到之后,便有嗅觉敏锐的女真亲贵认为,大贝勒和大汗再度和好,目标显然是指向了阿敏贝勒。

    阿敏被赶出大政殿后,心里虽然恼火,但也没想过黄台吉会真的对他下手,因为他受到的处分不过是闭门思过三天而已。

    但是就在他返回府内时,黄台吉已经再次下令,让岳乐负责沈阳城内的治安工作,并顺势控制住了沈阳各处城门的保卫工作。

    而就在阿敏被赶回家思过的那三天,关于阿敏的罪状就在朝会上一条一条的抛将了出来。误以为这是大汗黄台吉和大贝勒代善联手对付二贝勒阿敏的阴谋,一群急着洗白自己,并向黄台吉和代善表明立场的女真亲贵,也同样参与了对于阿敏的弹劾。

    这样一来,原本只是一项闭门思过的小处分,在阿敏结束了三天的禁闭生活之后,他才发觉事情有些失控,他已经在朝堂上变成了一个心怀不轨,图谋汗位的十恶不赦的罪犯了。

    意识到不妙的阿敏原本想要离开沈阳城,但是岳乐已经封锁了沈阳各处城门,使得阿敏四处碰壁后只能绝望的返回了府内,然后安静的等待着黄台吉对于他的处置。

    黄台吉听了阿敏这些罪状后大怒,召八旗诸贝勒一起共议阿敏之罪。最后认定阿敏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罪行。诸贝勒廷议阿敏死罪,不过被黄台吉改为了幽禁,并夺去了阿敏和镶蓝旗的大批财产,仅给阿敏留下庄子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一些私人财产归阿敏弟弟济尔哈朗所有。阿敏的六个儿子,除了逃亡的爱尔礼被通缉外,其他五人尚未成年,因此不予追究。

    至于阿敏府中的宋献策,因为善于占卜被代善强行接回了自己的府内,现在尚未联系上。另外,在阿敏被圈禁于府内时,有商人范永斗自称代表后金大汗,要求和四海商行重新商议,关于商行同镶蓝旗签订的贸易协议。

    而营口也已经被黄台吉派人接收,虽然营口的贸易尚未受到影响,但黄台吉派出的这位代表很是蛮横,他威胁四海商行在沈阳的掌柜,如果不能按照他的要求重新洽商贸易协议,那么营口这处贸易港口也许会被封闭。

    听完了这名锦衣卫密探带回的消息,朱由检想了许久,才向他发问道:“那么他提出了什么条件?”

    “回陛下,他要求:原先和阿敏签订的贸易协议,要全部转到他的名下;他还要求对营口的贸易进行征税,税率是十一。阿敏欠四海贸易商行的款项,他不负担。但我们还没有支付给阿敏的货款,要如数转交给他。最后,四海贸易商行同阿敏签订的大豆贸易协议要作出更改,大豆的交易价格要从四毛五分一石上升到五毛三分一石,大豆的交付数量将会降低到不超过50万石。”

    朱由检顿时被激怒了,他说了句脏话之后,迅速说道:“他是把大明当案板上的肉,想怎么割就怎么割了吗?”

    崇祯的愤怒,顿时让房内的几人紧紧的把头低了下去,似乎有人用手按住了他们的脖子一样,让他们一动也不敢动。

    朱由检闭着眼睛调解着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才以较为平静的语气继续问道:“后金国内现在的粮价如何?他们的大豆今年长势又怎么样?”

    那名锦衣卫想了许久,才开口回道:“沈阳的粮价4、5月份最高,是当时锦州粮价的一倍。不过五月下旬,从朝鲜运来了一批粮食,让沈阳的粮价下跌了不少,但也比锦州粮价高了3成。

    今年河西之地的熟田都开发了出来,加上气候也算不错,因此大豆的长势极好。以小的估计,平均每亩一石半是跑不了的。小人以为,一旦这些大豆成熟,恐怕沈阳的粮价就能跌到关内粮价的水准。”

    朱由检不由追问了一声:“四海商行之前和阿敏签订的协议,是不是按照每亩一石大豆的产量,保底收购150万石?”

    “是的陛下。”

    朱由检想许久,便对这位锦衣卫说道:“很好,你这差事办的还是妥当的,你先下去将刚刚对朕说的内容详细写下来,然后回家休息几日,过几日再回沈阳去。”

    “是,陛下。”

    这名锦衣卫一走,朱由检便对着王承恩吩咐道:“把他带回来的消息和杜度汇报的内容,整理出一份交给总参谋部,下午我要和总参谋部商议关于如何应对后金国内政局的变化。另外,替我通知户部郭尚书和三家银行在京城的负责人,明日早上在主敬殿内,我要见到他们…” 

第126章 商人们的登场() 
在一名中年太监的带领下,田弘遇和四海贸易公司的另一位执行董事战战兢兢的从文华殿院落的侧门进入了大明权力的中心。田弘遇虽然不是第一次进入皇宫,这文华殿的格局和其他宫内的院落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此处的守卫数量多了一些而已。

    但是不知怎的,行走在这被两侧绿荫遮蔽下的青石小路上,田弘遇总感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他的两只手心都攥着一手的汗水。而和他同行的另一名江姓董事,表现的比他还要不堪,跟在他身后连头也不敢抬,就像是一只紧跟着鸭妈妈的小鸭子。

    好不容易他们终于走到了主敬殿的入口出,领路的太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满面堆笑的对着田弘遇说道:“田国丈,请您二位在此稍候,且待我进入殿内通报一声。”

    老于世故的田弘遇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抓着这位太监的右手紧紧握了握,口中说道:“多亏了公公的照应,不知公公怎么称呼呢?”

    在两人握手的时候,这名太监明显感到手里多了一个荷包,虽然荷包里面轻飘飘的,但是他却知道,里面肯定不会是空的。不过他赶紧把荷包塞回了田弘遇的手里,口中惶恐的说道:“不敢,不敢,我姓赵,国丈叫一声小赵就好。我这就进去通传,两位稍候。”

    看着转身走上台阶的赵公公,田弘遇捏着手中送不出去的荷包,倒是若有所思了起来。他年轻时在陕西经商,积攒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接着又多方钻营在扬州谋得了一个武职,当他偶然从友人处听说,天启帝要在民间挑选秀女,又花了极大的精力,把自己的女儿送入了宫内,想为自己谋一个皇亲的身份。

    此前事事如意的他却未曾料到,他的这次投机倒是蚀了本,因为天启帝不是为自己挑选美人,而是为自己的弟弟挑选妻妾,皇帝的女人和藩王的女人,那个地位就差的太远了。

    可他还没懊恼多久,年轻的天启帝居然落水生病去世了,那个原本应该只有藩王命的朱由检,居然登上了大明皇帝的宝座。这个时候,田弘遇的懊恼反而更大了,因为他差一步就成为了大明皇后的父亲。

    好在他的女儿比皇后争气,先生下了一名皇子,这让他的内心又有了些蠢蠢欲动。自从女儿生下皇子之后,不管是宫内还是宫外,别人对于他都更为尊重和亲热了,这让前半生一直对人点头哈腰的他,总是能从那些他原本需要仰视的人那里得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让他觉得,他的人生总算是没白活。

    很快他就从感慨中恢复了正常,现在坐在帝位上的那个人还年轻的很,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而葬送了自己,田弘遇的眼神恢复了清澈之后,他发觉自己刚刚的紧张感也不翼而飞了。

    赵太监进入殿内通报的时候,朱由检已经在和三家银行的代表、户部尚书及相关官员进行讨论了。

    他听了通报后,便对着赵太监吩咐道:“让他们先在外面等一等,朕先讨论完几个问题,再招呼他们进来。”

    朱由检回了赵太监一句,便收回目光看着面前郭允厚等人说道:“刚刚王承恩念的情报大家都听明白了吧?昨日下午,朕也就这件事和总参谋部开了一个会。

    根据总参谋部的讨论结果,他们认为:黄台吉收拾了阿敏之后,除了要尽快消除阿敏对镶蓝旗的控制力,他也要重新树立自己在国内英明大汗的形象。

    毕竟阿敏不是普通贝勒,他不但是后金开国的功臣,也是爱新觉罗·穆尔哈齐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更是继努尔哈赤之后,控制后金政局的四大贝勒之一。如果黄台吉去年入关大获全胜,那么凭借着迫使朝鲜结盟,林丹汗西迁,和破我大明边关的三大功绩,他的声望自然远远超出其他三大贝勒,处置阿敏也就不会掀起什么风浪来。

    但是现在么,黄台吉在国内的声望还不够稳固,而阿敏和我们达成了贸易协议之后,为镶蓝旗的部众谋得了不小的好处。因此,不管其他人怎么看,镶蓝旗的人对于阿敏被圈禁一事肯定是不满的。

    自努尔哈赤起兵反我大明开始,后金的基业就是建立在一场又一场的军事胜利上的。因此,黄台吉想要压制镶蓝旗的不满,并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得到一场军事上的胜利。

    朝鲜王国已经向后金屈服,北面黑龙江中下游的少数民族虽然投靠了我大明,但是那里毕竟是苦寒之地,道路艰险难行,后勤补给不便,因此用兵数量不能太多。黄台吉想来也不放心,自己带着少量精兵出击,而将沈阳交给其他两大贝勒数月之久。

    因此,后金若是想要发起战争,目标不是我大明,就是现在河套地区的林丹汗。也只有在大明和蒙古人身上获得的胜利,才能让黄台吉真正获得国内女真亲贵们的敬重。

    林丹汗的事先不管,朕召集户部官员和你们三家银行的代表来此,就是想要问你们一句,若是后金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