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644章

挽明-第644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你做好选择了么?”

    天秀尼沉默了半天后,才终于出声回道:“陛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呢?日本国不闻刀兵之声也差不多有15年了,而父子兄弟互相残杀的乱世也结束快40余年了。

    余只是丰臣家苟活于世的一名孤女,生平对日本百姓未加有一丝一毫之恩惠,又岂能为了丰臣家的一己之私,而置鄙邦百姓于乱世之中,让他们父子兄弟之间白刃相向。余自幼念佛,岂敢做此等大恶之事。

    此外,余虽见识浅薄,但也有良言劝谏陛下。日本虽小,但也有千万之口,昔日蒙古大军远渡重洋而来,也被我国所击退。大明虽强,也未必强于昔日的蒙元。陛下身为大明天子,也当知道在德不在险的道理啊。”

    看着这个试图用儒家思想来劝谏自己的女子,朱由检也是有些茫然无语的感觉。他思索了许久,突然看着矮几上的插花说道:“这花**中的花插的不错,不过你可知插花的要点是什么吗?”

    天秀尼的思绪顿时被打断了,她迟疑了好一会才对着崇祯回道:“余对于插花一道并不擅长,不过昔日千利休大师倒是说过,插花的好坏在于生气,生气来自于插花人的精神,与盛花器具的好坏并无什么关系,余以为这是至理名言。”

    原本只是想要打个岔,然后继续说服天秀尼的崇祯,听到这段话也不仅为之点了点头,突然之间他心里就有些意兴阑珊了起来。在他的计划中,丰臣千代姬的作用并非不可取代,既然对方的态度如此坚决,他也没兴趣再继续欺负这样一个女子。

    朱由检把玩着手上的茶碗许久,终于举起一口饮尽茶汤,然后下了决心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今后就安心在这里住下吧,这里的风景想来也不会差于东庆寺了。”

    天秀尼并没有立刻回应崇祯的善意,她迟疑了片刻,才轻轻的问道:“那么日本呢?日本的将来会如何?”

    朱由检抬头看着外面模模糊糊的风景,思考了许久才说道:“也许会变成地狱吧,既然没有丰臣氏在战后出面收拾残局,那么这场战争便只有将德川氏连根拔起了。否则日本国内的倒幕大名不会安心,朕也一样不会安心。”

    天秀尼的眼皮跳了跳,她奇怪的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击败幕府,并把幕府连根拔起呢?”

    朱由检的视线转移到了她的身上,抽动了下嘴角说道:“你猜的不对,不是朕击败了幕府,而是德川氏竖敌太多,自己埋葬了自己而已。这种军国之事,没的扰乱了师傅的清修,你还是不知为好。”

    看着朱由检坐势欲起,天秀尼急急说道:“陛下何以对日本如此愤恨,非要亡日本而后快。鄙邦不过是孤悬海外的撮尔小国,物产贫瘠,又多地震火山,和大明相比就是富翁和乞丐的区别。这世上哪有富豪提着万贯家私去打劫乞丐的,这打赢了大明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朱由检停下了起身的动作,双眼注视着天秀尼义正言辞的说道:“朕身为大明天子,就是诸夏之宗长,就有维护华夏文明向四方传播的职责。

    教训日本,不是为了让大明得到什么好处,而是阻止日本以闭关锁国的方式,拒绝华夏文明的熏陶,从而回到蛮夷化的状态。

    或者,你以为日本已经脱离了华夏文明的序列,真的把自己当成蛮夷中的一员了吗?至于朕个人,对于这个时代日本并没有什么恶感。相反,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还是有那么一点兴趣的。

    比如你们那位织田信长,我就觉得不错,能够打出桶狭间这样的战役,也可算是一代人杰了。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咏出这样句子的人物,真是值得一见啊。

    而千代姬小姐的祖父,从一介商贩起步,一直做到日本天下人的位置,这样的人物,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对日本并没有什么怨恨。”

    崇祯多变的态度,让天秀尼的脑子有些混乱,她楞了许久才有些无力的说道:“幕府什么时候下达过闭关锁国的政令了?陛下是不是受人蒙蔽了?就算,就算幕府下达过这样的政令,也不代表日本成为蛮夷中的一员了啊。”

    朱由检歪了歪头,突然笑了笑说道:“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千代姬小姐又何必为了这些凡尘俗务而烦恼,坏了自己的清净心。我看,咱们的谈话还是到这里结束吧。”

    天秀尼咬了咬嘴唇,终于向崇祯低头说道:“如果,余愿意成为陛下所希望的丰臣千代,日本的将来又会有什么不同?”

    朱由检挺直了身体,一字一句的说道:“那要看,你和日本究竟对大明有多少用处了。

    朕刚刚已经说过了,朕对于日本并没有什么怨恨,在这个新时代冉冉开启的时候,朕只在乎中国今日之地位是否能够保持下去,而不是关注日本的未来会如何。

    日本的未来,那将取决于你们现在、明日和今后的选择。”

    天秀尼有些不明所以的重复了一声,“新时代?”

    看着一脸问号的天秀尼,朱由检也意识到自己似乎说漏嘴了,他伸手遮在口前,含含糊糊的回道:“你只要静下心来观察,日子久了,自然会明白朕说的意思。”

    天秀尼良久没有动作,最后叹了口气,双手交叉向着崇祯缓缓拜倒说道:“妾身丰臣千代参见大明皇帝陛下,惟愿陛下万寿无疆。”

    天秀尼这么快转变态度,倒是让朱由检有些诧异起来了,他不禁再次询问道:“你真的下决心了?这可是不能反悔的决定啊。”

    丰臣千代额头紧贴着地板,吐字清晰的回答道:“妾身虽然一心想要清修,但我佛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丰臣家当日为天下人时,也曾享用过天下百姓之供奉,今日百姓有难,妾身又岂能独善其身。”

    朱由检的右手轻轻拍着大腿,反倒是有些犹豫起来了。他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拥有丰臣血脉的傀儡,丰臣千代的个性似乎有些要强了。

    不过他很快就打消了这种担忧,毕竟她只是一个女子,不管是在大明还是日本,再优秀的女子都是难以出头的,更何况她也很难回去日本了。

    朱由检突然拍了拍手,守在门外的吕琦顿时走了进来,崇祯从他手中拿过了一张地图摊开在面前的矮几上,然后对着天秀尼说道:“既然你愿意配合大明行事,那么就先证明一下自己的诚意吧。

    朕听说,当日丰臣家掌握着全日本金山的开采,想来你对这些金山位置总有一些耳闻,朕想请你标注下地址,如果能够注明金矿的年产量就更好了。”

    在朱由检说话的时候,吕琦已经从外面取过了磨好的笔墨,放在了丰臣千代姬的面前。

    丰臣千代看着面前的日本列岛地图,也不由有些惊吓到了。虽然内陆部分还有大片大片的空白,但是日本列岛的海岸线却大致描绘出来了,有些地方甚至比幕府收藏的地图更为细致。

    她对着地图发了一小会呆,终于还是拿起了毛笔在图上填写了起来。大约一刻钟后,丰臣千代终于放下了毛笔,对着崇祯说道:“陛下,这七、八处金山就是妾身还记得的名字,不过年代久远,妾身也不清楚它们还有多少黄金出产。

    只有这处位居海岛的佐渡金山,不仅有黄金还有白银出产,直到现在还是幕府的财源之一,为幕府名下黄金出产最多的金山。据说:每年黄金不少于100贯目、白银不少于1万贯目…”

    离开了菊香台之后,朱由检将手中的日本金山图交给了边上的吕琦,并吩咐道:“多复制几份,另外,在天津找个景色雅致的地方,给朕建一座高楼,名字就叫春帆楼…” 

第153章 海军参谋本部成立() 
武英殿所在院落内的东北角,有一排廊房,原是用来摆放器具杂物的,不过因为海军参谋本部的成立,这处廊房就被清理了出来,作为海军参谋本部使用了。

    和陆军总参谋部占据的东配殿相比,这处廊房看起来就有些寒酸简陋了。但是因为此处并不算武英殿内的主要建筑,因此倒是可以让海军参谋本部大肆改动内部格局,而不必担忧犯了什么禁忌。

    在总理衙门提供装修经费的报销之后,短短三个月时间,这处廊房内的11个房间倒是大变样了。除了原本的棉纸窗格替换为玻璃窗外,房内的墙面、地面和家具也全部进行了替换,这让廊房内的空间看起来扩大了不少,采光也比从前好了许多。

    站在地图室兼会议室功能的三联通间内,新任的海军参谋部本部部长俞咨皋,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房间,脸上的抬头纹都舒展开了。显然他对于廊房的改造装修效果,还是极为满意的。

    不过当他看到南面墙上挂着的那幅字,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的抽动了下嘴角,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别处,装作自己看不到这幅字。

    让俞咨皋视而不见的那幅字,其实是崇祯书写的一句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上,危险亦来自海上。”

    俞咨皋嗤之以鼻的不是崇祯的书法差强人意,而是这句话后面注明了原主乃是郑和。虽说武臣和太监一样被文官们瞧不起,而大明的武臣对太监俯首帖耳也是常态,但是这不代表一位太监的话语可以成为海军参谋本部创立时的第一条箴言。

    不过海军和海军参谋本部毕竟处于草创阶段,海军的底蕴比起陆军来要差的太多,拉着郑和名头,凭借着这位三宝太监七下西洋的奇功,海军勉强还能抗衡下来自于陆军总参谋部的压力,俞咨皋等人还是捏着鼻子认可了皇帝的意思。

    毕竟陆军总参谋部对海军参谋部本部的成立,一直持不赞成的态度,认为这是亢官之制。不少陆军参谋们都认为,海军那点事务,陆军总参谋部可以随手处理了,没必要再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这是徒费钱粮。

    没有什么功绩的海军,一艘4、5百吨战舰一年耗费的费用,就相当于一个步兵团,而据说这还是皇帝心目中最低等的战舰,这样的吞金怪兽自然不会让陆军将领们看的顺眼了。

    因此俞咨皋一直努力着,希望能够在第一次召开的海军参谋本部会议上,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表明他们不是吃干饭的废物。

    随着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张燮带着一批刚毕业的学员走进房间,海军参谋本部的成员总算是全员到齐了。俞咨皋和张燮打了个招呼,又数了数人数,便打算出门看看皇帝是否已经抵达了。

    他刚刚走到门口,便眼尖的看到崇祯已经出现在了门前小路的尽头,俞咨皋一边回头招呼部下出门迎驾,一边忙不迭小跑了出去,向着皇帝远远的迎了上去。

    和俞咨皋相比,张燮的表现要矜持的多,即便是听到了皇帝到来的消息,也只是带着学生们站在了门外等候。

    将近两年的海军军校执教生涯,让原本一身文人习气的张燮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过去,他恐怕是难以同俞咨皋这样的武人坐在一起谈论什么事务的,毕竟在文人眼中,出谋划策乃是他们的责任,而武人只要照着他们的谋划去执行就是了。

    即便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