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689章

挽明-第689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双方这种融洽的气氛,在林丹汗、绰克图台吉抵达张家口关外后就荡然无存了。朱由检站在长城上观望着,在关下立阵的蒙古骑兵,不由对着身后的贵英恰嘲笑道:“你们汗王邀请朕会面的方式,还真是特别啊。”

    贵英恰脸色通红,只能支支吾吾的说道:“大汗只是想要向陛下展示一下察哈尔部的实力,让陛下知道和察哈尔部结盟并不吃亏。如果陛下有所担心,那就不如在关门处设下大帐,大家在大帐内会面,也免得互相猜忌而出现问题。”

    朱由检看了看边上脸色难看的两位小王子,在看到关外排列的骑兵大队人马之后,两位小王子就觉得有些难堪,一只沉默着没有说话了。

    朱由检把视线又转向了城墙上的官兵,看着他们一脸紧张的神情,不由大声的笑了笑说道:“朕请大汗和绰克图台吉过来会盟,乃是为了大明和蒙古之间的和平友好可以永远的持续下去,大家守望相助一起对付那些共同的敌人。

    大明和蒙古都是中国之人,岂能因为过往的一些旧事而继续敌对下去,既然林丹汗和绰克图台吉答应了朕的邀请来到此地,难道朕还不能挪动脚步去见见他们不成?蒙古人也是我中国之子民,朕的安全又有什么可担忧的。

    额哲、阿尔斯兰你们两个去替朕打个前站,告诉你们的父亲,朕沐浴更衣之后就前往营中和他们会面。董副将你准备一批酒菜一起送去,算是朕替这些蒙古将士们接风洗尘了。”

    额哲、阿尔斯兰、董副将都齐齐答应了一声,然后赶紧下城去准备了。待到这些人走远之后,贵英恰终于忍不住对准备下城的崇祯询问道:“陛下真的要去城外的大营和汗王相见么?”

    朱由检打量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说道:“怎么,有你这个蒙古第一勇士在,还保护不了朕的安全?”

    贵英恰马上回道:“不会,汗王并没有图谋陛下的意思,还请陛下明鉴。”

    朱由检想了想,不由压低声音问道:“如果汗王真有这个意思,将军打算怎么办?”

    贵英恰犹豫了半天,才吞吞吐吐的说道:“如果汗王命令外臣攻打大明的边关,外臣自当照办。但如果汗王想要骗陛下入营,外臣一定不会让汗王作出这等自毁名誉的事来的。”

    朱由检顿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将军果然是个厚道人,草原上有勇气的莽夫比比皆是,但是如将军这样的致诚君子可不多。好,有你这句保证,朕还有什么可怕的。”

    朱由检说完之后便下了城楼,返回参将府去沐浴更衣去了。对于皇帝的冒险,不管是海兰珠还是吴怀等将领都是不赞成的,虽然张家口的明军比城外的蒙古骑兵多的多,距离此地30里外,还有一只监视这只蒙古军队的明军骑兵队伍。

    但是如果皇帝自己走入了林丹汗的大营之内,这些军队可都指望不上了。朱由检对此却毫不在意,他对着劝谏自己的众人说道:“这世界上做事哪有不冒风险就能成功的,大明和蒙古左翼的这次会盟,将会决定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究竟能不能互相信任对方。

    如果朕和林丹汗一样,不敢把人身安全交给蒙古人来护卫,那些蒙古部族的首领又怎么会相信,大明确实想要把他们当做自己人,而不是利用他们来消灭大明的敌人呢?朕去见林丹汗,不是光光为了取信于察哈尔部,而是为了告诉蒙古诸部,在朕的眼中,他们和关内的汉人百姓一样,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要能够让蒙古诸部对我大明推心置腹,则漠南、漠北,乃至西域、中亚,都将会成为中国之土地,区区一个后金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206章 来自蒙古骑兵的欢呼声() 
朱由检谢绝了吴怀随行的请求,也拒绝了带着大队人马前去的建议,只是带着两个贴身侍卫就想要出发。不过他还没有走出府邸就被海兰珠拦了下来,海兰珠坚持要同皇帝一起前往,她对崇祯说道:“陛下对于我蒙古风俗一无所知,对于蒙古的语言又所知甚少,如果没有臣妾的陪同,陛下难道真的能听懂大汗和那些台吉们的交谈吗?

    柳先生虽然也算是大明少有的了解蒙古事务之人了,但是他真的知道察哈尔诸部台吉、那颜之间的关系和来历吗?臣妾虽然只是一个妇孺,但毕竟是科尔沁部的宰桑之女,对于这些台吉和那颜之间的关系还是有所了解的。有臣妾在陛下身边,或可为陛下一尽绵薄之力。”

    海兰珠的话语说服了在场的官吏,朱由检沉吟了片刻后说道:“也好,你我夫妇同心,陪朕走一趟也没什么问题。”

    示意随从替海兰珠牵来坐骑之后,朱由检一行人便走出了府邸,顺着街道向张家口的关口走去了。然而就在关口前的街道上,英国东印度公司亚洲地区总经理梅思沃尔德也拦到了队伍之前,请求跟随皇帝参加和鞑靼人的会晤。

    这些日子都差点忘记有梅思沃尔德这个人在身边的崇祯,对他的举动很是好奇,于是不由伏下了身子看着他问道:“为什么?朕这次可不是去饮酒取乐,而是去同那些蒙古首领谈判的,带上你又有什么作用呢?况且这一次,朕可保证不了你的安全。朕觉得,你还是等在关内等候消息比较合适。”

    梅思沃尔德深呼吸了一口之后,看着崇祯的眼神诚恳的说道:“皇帝陛下和那些鞑靼首领们会谈,岂能没有一个见证者。在下虽然只是海外之人,但也愿意站在陛下身边,见证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以保证陛下今日的高瞻远瞩能够被传扬出去,而不是埋没在荒野之中。

    更何况,鞑靼的贵族一向喜欢背信弃义,有在下做一个见证,陛下今后也算是出师有名了。至于危险什么的,在下相信陛下的运气一定能够庇护在下安全归来的。”

    对于梅思沃尔德的说辞,朱由检在心里过了一遍,终于点了点头吩咐左右给了他一匹马,接着继续向关外走去了。

    虽然梅思沃尔德说崇祯的运气能够庇护他们安全归来,但事实上朱由检还真不是拿运气在赌。距离大明、右翼蒙古诸部对察哈尔部的那场大战过去也快两年了,柳敬亭负责的民族宗教委员会和大明的商人们,不仅积极的对右翼蒙古诸部进行联系,同样也对察哈尔部的部众进行了交好往来。

    光是民族宗教委员会主持的牛痘种植委员会,就救活了左、右翼各部不知多少人,除了林丹汗和一些蒙古贵族们,因为反对把牲畜身上的液体涂抹在自己身体上,还在坚持拒绝牛痘给自己接种外,大部分的蒙古人都开始接受了这种预防天花的医疗技术。

    也因此崇祯在左、右翼各部中的名声,还不是一般的好。而柳敬亭同左翼各部台吉、那颜的接触中,也一直掌握着察哈尔部上层人士的动态。据崇祯掌握的情报,现在察哈尔部内部最大的矛盾,不是察哈尔部同后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左翼诸部和右翼诸部之间的矛盾,更不是察哈尔部同大明之间的矛盾,而是林丹汗和察哈尔部诸部台吉、那颜之间的矛盾。

    林丹汗的西迁政策,从一开始就没能得到察哈尔部上下的一致赞成。只不过在后金收服了内喀尔喀五部,又不断的挖掘察哈尔部的墙角,使得察哈尔本部直接暴露在了后金大军的兵锋之下,在察哈尔部有可能灭亡的威胁下,大家才不得不听从了林丹汗的主张。

    但是左翼诸部西迁之后,不仅没能完成林丹汗设想的两翼蒙古合一的计划,反而把原本在名义上还服从于察哈尔部的右翼蒙古诸部完全逼迫到了明国那边,形成了左、右翼蒙古诸部之间的敌对关系,这让左翼蒙古诸部的不少人感到很是失望。

    而右翼蒙古和明国的联合,也使得驻扎在归化附近的察哈尔部并不能占据武力上的优势,为了保证归化城的安全,林丹汗不得不抓紧了对于左翼诸部的控制,不肯让他们远离归化放牧。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土地的利用效率上,前者是极为低下的。

    明国可以把右翼蒙古诸部按照草场进行划分,并要求他们驻扎下来。那是因为明国在这些地方有足够的农耕产出,加上贸易上的补充,使得这些定居的右翼诸部可以生活下去。但是左翼诸部受到的限制远比右翼诸部大的多,贸易上的好处又首先被林丹汗的直属部族先侵吞了,那些同林丹汗关系较远的部族,发觉西迁之后,他们过的反倒是不如迁移之前了,因此要求迁移到更远的草场,或是返回辽东的声音就多了起来。

    林丹汗听到这些声音之后,并不认为这是大家对于物质生活下降才发出的不满,而是怀疑那些信奉黄教的台吉、那颜想要串联搞事,因此他毫不留情的加大了部族中对于黄教信仰的打压。

    黄金家族的威严和林丹汗的马鞭并没有让这些声音低落下去,反而促使那些不满的台吉、那颜们真正的联合了起来,在察哈尔部民众之间掀起了更为广泛的要求返回辽东的声音。

    在这样激烈的矛盾面前,朱由检觉得林丹汗应当不会再破坏和大明的友好关系才是,除非他真的是一个疯子,而看林丹汗面对后金时做出的西迁决定,就知道这是一个很顾惜自己性命的人,不是什么疯子。

    所以,朱由检决定接受林丹汗的邀请,并不是完全拿自己的性命在冒险。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海兰珠和梅思沃尔德会主动要求跟他前去而已。

    林丹汗此次前来同崇祯会面,随身带了三千精骑,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贵英恰的直属部下。为了能够在会面开始之前压一压崇祯的气势,以避免对方小看了自己,林丹汗在大营外布置了五百全副武装的铁骑,倒是把一座简单的大营装点出了杀气腾腾的样子。

    不过崇祯在城墙上看到了林丹汗摆出的阵势之后,并没有一口回绝林丹汗的入营邀请,反而让两个小王子来传话,说是要沐浴更衣之后再来赴宴。

    没能让崇祯胆怯退缩,林丹汗此时自然也不好改变命令将站在营外的骑兵们召回来,只能硬着头皮让他们继续在营外继续守着。但是额哲、阿尔斯兰带回来的酒菜,营内那些没出勤的骑兵们可没就此放着,等候外面列阵的兄弟回来一起享用。

    于是,大营外列阵的蒙古骑兵们,便只能穿戴着沉重的铠甲,听着营内的同伴们喝酒吃肉,在等待崇祯到来的这段时间,倒是让这些骑兵们生出了满腹的怨气来了。这些怨气一半是对着令他们出来列阵的贵人们,一半则是迟迟不来的明国皇帝身上。

    当朱由检在贵英恰的陪同下来到大营前时,立刻发现刚刚在城墙上看起来杀气腾腾的骑兵们,现在都坐在马上东倒西歪的,犹如和人置气的孩童一般。

    贵英恰看着自己这些部下懈怠的神情,顿时感觉有些脸面上下不去,于是沉下脸上前训斥了起来。

    原本朱由检并不想介入贵英恰对部下的教育工作,但是他来到了大营门口,林丹汗居然都没带人出来迎接自己,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了。他是来和林丹汗会盟的,可不是来晋见蒙古大汗的。

    于是朱由检不由轻轻带了带马缰绳,就走到了贵英恰训斥带队百户的地方,对着贵英恰说道:“贵将军不必如此发火,想来也是朕沐浴更衣耽搁了些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