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693章

挽明-第693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宽城同喀喇沁自卫军分手,杜度带着六百忠义八旗和八百科尔沁武士,第六日就抵达了龙山附近,连续击破了几个小部族,俘获了4、5百人人口,上万牲畜。

    杜度等人从这些被俘的牧民口中了解到,顺着大凌河分支源头向南,还分布着十来个部落,约二、三千人。而越过龙山向东,在小凌河和女儿河之间,则是苏布地和色楞首领的大帐所在。

    之后的军事会议上,雅荪、查干两人建议顺河南下先扫平了外围的小部落,然后等中路军派出援兵之后,再前往攻打苏布地和色楞的大帐所在,这才是最为稳妥的作战计划。

    不过杜度却不同意,他注视着帐篷内的一干同僚说道:“大明地广人稠,英雄豪杰之辈层出而不穷。昔日一个李成梁就压制着先汗数十年不敢动弹,若非李成梁故去,先汗起兵能否成功还在未知之数。

    昔日大明有豪杰而不能用之,全在于君臣暗昧。今有陛下励精图治,选贤用能,而革除旧弊,汉人之中的豪杰岂有不出头的道理。

    陛下用我等,一在于陛下心胸宽大,肯接纳我等弃暗投明;二则未必不会有千金市马骨之意。敢问各位,若是汉人中的豪杰冒出头来,似今日我等独掌一军的机会还会有多少?若是我等领军之时,未曾立下什么奇功,今后陛下不用那些知根知底的汉人豪杰带兵,难道还会继续依靠我等领军不成?”

    杜度的质问,除了科尔沁部的查干震动不大,其他女真人都目光闪烁着,不敢接杜度的话语。片刻之后,受封为凤城男的阿达海终于出声说道:“杜度旗主说的不错,既然我等已经投了大明,总要挣出一个前途来,难道还真的去同那些刀笔小吏为伍,只混个两干一倒么?杜度旗主你且说说计划,如果真的值得拼命,我阿达海这条命就卖给你了。”

    见到阿达海如此表态,其他几名女真将领犹豫了一下,也顺着阿达海的意见,要求杜度先说说作战计划,他们再来表态。

    杜度显然是早就想好了计划,见到众人不再反对自己的想法,立刻就合盘托出说道:“我们击溃这几个散居的小部落时,他们虽然已经收到了陛下要求他们前去承德谢罪的命令,但是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而且陛下此前的命令是,要求龙山一带的部族前去承德谢罪,但是对于龙山…大凌河以东居住的部族,则并没有做什么要求。想来苏布地、色楞他们还想不到,我们会越过这条线去进攻他们。

    当然,我们现在击溃了这几个小部落之后,附近的小部落一定会注意我们的动向。如果我们直接越过大凌河,恐怕苏布地和色楞不是跑路,就是召集部众对付我们了。

    但我们先以一只部队顺河南下,把附近小部落的注意力吸引到南面去,那么就有可能让一只部队悄悄的渡过河去。以蒙古诸部的议政方式,如果不是非常紧迫的状况下,不管是召集部众迎战,还是命令这一带的部族后撤,都需要各部台吉、那颜们共同作出决议。

    在马上进入到冬季的这个季节,如果盲目的进行迁移,无法找到一个足以越冬的草场,迁移后的部族就无法养活自己的牲畜,那么部族来年的生活就很难维持。所以,只要我们创造出一种假象,让他们以为我们只是在清理龙山…大凌河一线以西的部族,那么苏布地、色楞就无法很快的把整个部族的力量都动员起来,这也是我们拔除喀喇沁部大营最好的机会…”

    雅荪下意识的问道:“如果我们过了河,却发现苏布地已经把部众动员起来了,该怎么办?”

    查干则关心的问道:“那么谁来带领南下惑敌的军队?杜度旗主准备带多少人渡河?”

    杜度只是沉吟了一会,就回道:“如果苏布地真的这么反应迅速,那么我们只有监视喀喇沁部的行动,然后等待中路军的援兵上来了。

    至于分兵的事宜么,我认为,查干你带着科尔沁部人马南下,闹出一些动静来是最为合适的。至于渡河作战,还是由忠义八旗来负责较好。”

    听到科尔沁部的武士们不用去冒险,查干立刻就沉默了。雅荪和其他女真将领则陷入了沉默,他们感觉这个计划实在是过于拼命了,因此都有所犹豫了起来。

    看着这些女真同僚们的表情,杜度不得不再给他们添了一把火,“诸位,我知道这个计划很冒险,但是只要成功了,投靠后金的喀喇沁部从此就不再成什么气候了。

    大家想一想吧,陛下此次让我们出兵扫荡草原,不就是想要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建立一片无人区么?这些喀喇沁部族不仅为后金守卫着边疆,还是后金进攻大明时最好的跳板。

    如果我们能够一次拔除这片区域内的蒙古部族,以陛下的为人,大家难道还怕得不到满意的赏赐吗?昔日你们在后金国内,那一次上战场不是去拼命,难道在大明过上了两天舒服的日子,你们连怎么拼命都忘记了吗?”

    虽然杜度的话语虽然不好听,不过雅荪等女真将领终于还是被说服了。对于这些女真人来说,想要荣华富贵,就要拿命去拼搏,这种观念已经深入骨髓了。

    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之后,杜度率领的东路军再一次进行了分兵。翌日,查干带着科尔沁武士大张旗鼓的向着南方继续进攻,而杜度带着六百忠义八旗躲藏在了山林中,待到对岸没有异样之后,才趁着黎明前的黑暗,从早已经探测好的一处浅水渡过了大凌河。

    11月25日,昼行夜伏的杜度所部终于在几名俘虏的带领下,绕过了一路上的部落,来到了距离苏布地大帐七、八里外的一处小山上。

    就算不用望远镜观察,前方那一处处肉眼可见的蒙古包,也标志着这里聚集的是一处大部落了。看着眼前这些蒙古包之间分布的距离,杜度等女真人也辨识出了,喀喇沁苏布地部已经开始集结部众了,但却并没有集结完成。

    于是围绕着出击还是退走,杜度同几位同僚又争执了一番。最终杜度发了恨,表示把部队分成三队人马,自己领第一队人马上前。

    如果进展顺利,则他们两队人马随后跟上。若是不顺利,则他为其他两队人马断后,这才说服了其他人。 

第211章 突袭() 
杜度带领的东路军是25日下午抵达的,虽说杜度说服了自己的同僚,但是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在当晚发动进攻。因为在夜幕的遮蔽下,虽然能够隐藏进攻者的动向,但也很难看清战果。

    比起担心进攻过程中被蒙古人提前发现,杜度更担心那些三心二意的同伴不跟上来。虽然蒙古人看起来才开始集结部众,可也未必是他带领的200人马能够一次击垮的。

    是以杜度选择了在黎明时分开始进攻,为了能够缩短进攻的距离,杜度把自己这队人马伪装成了响应征召而来的部族。

    虽说是伪装,但是没有携带牲畜的大队人马,在这个时候出现还是很令人奇怪的。更别提,虽然杜度让部下在棉甲外面套了蒙古人的袍子,但是只要有人走的近一些,就能发现他们其实是一只军队的事实。

    不过好在今天的天色昏暗,即便是清晨的晨光也是极为朦胧,让人很难看清远处的人影。位于队伍最前方的杜度,紧张的计算着距离大帐的位置,黯淡的光线不仅遮蔽了他们,也同样遮蔽了蒙古人大帐的位置。因此他只能按照昨日下午用望远镜观察到的地形作为参照物,来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

    杜度的全神贯注,让他完全感觉不到今日天气的寒冷。事实上,现在的天气差不多可以称为滴水成冰的日子了。如果不是这些女真人熟悉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作战,加上他们的防寒措施做的极好,恐怕还没开战就要损失一小半的战斗力了。

    不过这样寒冷的天气倒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他们前进的时候,也几乎没什么人愿意跑出来查看。于是他们这队人无惊无险的抵达了杜度想要发起进攻的地方,虽然依旧看不到远处大帐的轮廓,但是杜度差不多已经确定,这里距离苏布地的大帐不会超过4里地了。

    他正准备对着部下发号施令的时候,却感觉脸上一凉,他顿时抬头向着天上看去,看着稀稀落落的雪花正慢慢的飘落了下来。看到这个情景,他不惊反喜,这个时候后队人马除了上前拼命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了。

    杜度低下头对着身后的部下说道:“诸位兄弟,今后咱们在大明究竟是吃干的还是吃稀的,就取决于今天了。只要冲进大帐抓了苏布地和色楞,这趟出征我们就功德圆满。你们可愿意跟我冒险一搏吗?”

    能被杜度挑选进第一队的,不是跟着杜度投奔明国的亲信,就是一些不甘寂寞的人。他们已经跟着杜度跑到了苏布地的大帐外,都没有被人发现,此刻又怎么肯放弃呢。因此杜度的问话,得到的是一片低沉但是坚定的回答。

    得到了部下们的肯定之后,杜度随即发号施令了起来。杜度的人马在西面,而苏布地的大帐就在东北面,一处临河的高地上。虽说苏布地的大帐选在了临河高地上,但是此处的地形却是西高而南低,也就是说杜度所在的位置依旧是高于大帐的位置的。

    杜度很快将人马分成了四队,他自己率领60人沿着北面的河岸进攻大帐,遇到蒙古营地之后,由西北向东南冲击。

    第二队60人由现在的位置直趋大帐,看到营地之后,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过大营。第三队、第四队各为40人,他们紧跟在第二队人马的后面。当第二队人马发起进攻时,第三队下马步射,继续制造大营中的混乱,并防止蒙古人集结起来。第四队负责护卫第三队步射不受攻击,并围剿想要脱离大营的人员。

    分派完任务之后,杜度再次抬头看了看天空,看着空中慢慢密集起来的雪花,他不由低吼了一声道:“尔等若是没有问题,便各自遵令而行,有敢违令者,畏惧不前者,领队之官可当即斩之…”

    当色楞被部属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扒出来时,他还没反应过来,外面声嘶力竭的哭喊声是什么意思。直到他被扶着冲出了帐篷,刺骨的冰寒从穿戴不整齐的袍服缝隙中钻了进去,他才打了个冷颤,彻底清醒了过来。

    原本在他耳边嗡嗡作响的杂音,现在终于变成了可以听懂的人话,“…色楞塔布囊,我们被袭击了,苏布地塔布囊不在这里,你可得拿个主意出来。我们到底是战还是走啊…”

    “够了,都给我住嘴。”看似老迈的色楞终于挺直了腰板,对着身边惊慌失措的部属大吼了一声。喝止了部下之后,他便开始皱着眉头仔细倾听了起来。只可惜除了自家部众的呼喊声,帐篷不断被拉倒的崩坏声,利箭撕破空气的声音,还有遍布四处的马蹄声,他始终没有听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无法断定敌人的数量和进攻方向,色楞终于放弃了倾听,他开始不停的对身边的部属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去收拢部众向自己这里集合,派出人员去召集附近的部族来援助,并把周围的帐篷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圆形的障碍,阻止敌人的骑兵突袭这里。

    虽然色楞的应对并无不妥,但本身就只是一个散居的部族营地,根本没有什么障碍可以供这些牧民和已经形成战斗队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