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808章

挽明-第808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天津,一石大米价值1。5元,在北京则是1。6元。将一石大米从上海运到天津,现在的海运费是0。25元,扣除其他费用,每石大概还能赚上0。2…0。3元。但如果是采用运河运输,每石的运输费用就是0。45元,差不多无利可图。

    对于户部官员来说,自然是喜欢海运而不是内河运输漕粮。但1600万石的漕粮内河运输费用就是720万元,这其中将近一半是要落入帮会人员、承揽商人、漕运官吏和士绅手中的,他们又怎么肯无端端的损失这么多。

    从原先的漕运方式更换为现在的商运方式,已经让不少人损失了不少利益,只是新皇登基大家还看不清方向,加上崔文升这个总督漕运兼管河道的大太监手腕圆滑,令这些人最终还是忍受了下来。

    到了今日,朝廷虽然没有明说要用海运替换河运,但是河运漕粮的不断下降,已经说明朝廷确实是动手了。这自然让一些人开始躁动了起来,试图采取一些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只不过既得利益者的反抗总是会有些瞻前顾后的心态,特别是当皇帝并没有公开发文说要用海运取代漕运的时候。光是让这些人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应对漕运业务萎缩的状况,就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

    而让众人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更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情。眼看着冬季的到来,让运河都进入了停航季节,大家也没有讨论出一个办法来。清江浦的四家士绅终于忍不下去,决定出头组织码头无事的工人去漕运总督衙门前闹一闹,好让朝中的官员借此攻击海运的政策。

    这四家士绅之所以如此积极,还是在于一旦大运河的运输业务出现萎缩的话,首当其冲的影响便是清江浦码头。这四家士绅在清江浦都是建有私码头的大地主。别看淮安这地方工商业发达,其实此地是常年遭受水灾侵害的地区。光是漕运总督衙门因为历年的洪水都不得不搬迁了三次。

    大运河给沿途的城市、村镇带去财富之余,同样也给这些地区带去了祸害,不管是黄河携来的大量泥沙,还是为了保证运河水量而无视两岸农田的用水。

    因此运河两侧的士绅大多投资于工商业而不是田地之中,只不过他们的投资方式不是创造生产力,而是挖朝廷的根基。一旦漕运事业开始萎缩,这些依赖运河为生的士绅们就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了。

    12月9日,清江浦四家士绅出钱,码头上的帮会分子出面组织,蹲在码头附近草棚区歇冬的数千苦力被煽动了起来,走上了街头向着城内的漕运司、县衙等衙门走了过去。除了一些帮会分子在队伍里声嘶力竭的叫嚷着,“我们要吃饭,禁止海运,朝廷不要与民争利…”

    大多数混杂在队伍里的苦力都是双眼无神,看不出一点游行的热情,他们饿着肚子一步挨着一步跟着队伍前进。他们也并不知道身边那些把头们叫嚷的话语是什么意思,他们不过是为了两斗大米才出来走一走而已。

    看着那些帮会人员将近三分之一的码头苦力叫了出去之后,蹲在一张木凳上喝粥的张献忠终于跳下了凳子。穿着一身破旧衣衫的他,此时已经成为了码头工人眼中的带头大哥了。

    虽然已经带上了锦衣卫百户的帽子,但是张献忠倒还是没有脱离出身贫寒的影响,在这些漕工、船工之间潜伏时,完全没有任何障碍。凭借着一身好拳脚,和笼络人心的手段,他现在已经是运河码头工人工会中最有影响力的首领了。

    码头工人工会的成立,就是为了对抗运河上和陆地上的帮会分子,并为了维护工人权益和商人、官吏进行斗争的工人组织。在内务府和漕运总督衙门的扶持下,这个工会组织已经可以和那些老牌的帮会进行抗衡了。

    工会在清江浦、扬州等地的势力最强,这些帮会成员能够从棚户区带出近三分之一的码头工人,自然也是有工会人员混杂在里面煽动的缘故。

    张献忠在数日前已经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因此对运河沿线城市监督的很是紧张,前几天听说清江浦这边有人在煽动工人对抗朝廷,他便急匆匆的赶了过来。没想到真是看了一场好戏。

    将粥碗丢在一边的桌子上后,张献忠就对着身边的义子孙可望说道:“好了,这些鸟人把戏台搭好了,该轮到我们上去唱戏了。去通知各路组长,把剩下的码头工人都发动起来,打上横幅,要求惩办奸商,打击克扣工人薪水的工贼黑帮分子…”

    小了张献忠近十岁的孙可望,他的父亲原本是张献忠在延安府担任捕快时的同僚,因为受到农民起义的波及,父亲丧生,家中只剩下了母亲、自己和弟弟三人。在家中难以维持下去时,孙可望听说这位叔叔倒是发迹了,于是不由写信给了张献忠。

    正愁身边缺少亲近人手帮助的张献忠便寄出了一笔银两,让孙可望上京城来帮手。年仅15的孙可望狡猾多智,很快便获得了张献忠的喜爱,并被他收为了义子,并带在了身边办事。

    听到了张献忠的吩咐之后,孙可望立刻恭顺的回道:“是,义父。” 

第343章 自投罗网() 
当清江浦的码头工人开始上街游行,以反对海运的名义围住了城内的各个衙门时,城内的官吏并没有太过慌张,甚至于有人已经提早离开了衙门。

    各衙门里剩下的官吏一边令人关上了大门,一边派遣人员前往南面不远处的淮安府求援。不过很快衙门外面稀稀落落的叫喊声让位给了更有组织和节奏的工人呐喊,原本安坐于房内老神在在的官吏们,仔细听了外面工人高呼的口号之后,终于开始紧张了起来。

    之前那些工人叫喊着抵制海运,起码还是要求朝廷替他们做主,只要关起门来,对方也不会冲进来。现在这些工人喊的口号可不是向朝廷哀求,而是指名道姓要各个衙门的负责人出来谈判,否则他们就要冲进衙门去。

    大明的官吏虽然以无能居多,但是有一件事他们还是很明白的,就是众怒难范。一旦这些码头工人冲进了衙门,就代表着城内再也没有官方的秩序了。自从江南士绅学会了操纵市民冲击衙门,以对抗中央的权威之后,苏州、徽州、福建等地都出现过这种大规模的市民暴动,只不过之前都是针对锦衣卫、矿监和中央办案官员,还没有多少次是针对地方上的衙门的。

    因为市民们很清楚,跟着本地士绅同中央闹,朝廷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很少把事情搞大,给自己找麻烦的。但是如果把目标对准了本地的士绅和地方官吏,那么就算他们一时低头屈服,事后也是要找这些领头的算账的。这些地方上的权力人士,可对他们这些人的底细可是门清。

    不过一旦市民把矛头对向了本地的士绅和官府,那基本上就不是什么市民暴动,而是闹民变了。民变其实就是有人造反。到了这个时候,城内很快就会失去秩序,然后变民会冲进一个个士绅富豪家中,劫掠这些人的家产。衙门中的官吏,也很少会活下来,因为变民最为痛恨的还是这些直接压榨他们的官吏。

    当张献忠带着工会组织起来的码头工人加入了游行,并改变了口号之后,原本死气沉沉的工人队伍顿时活跃了起来。相比起要求朝廷禁止海运的目标,工人们更接受工会提出的,提高薪金,禁止船头、把头和商人克扣工资,把帮会分子驱逐出码头等口号,毕竟这些口号才是他们每日都要面对的被剥削行为。

    坐在城内酒楼上观战的士绅豪商们,刚开始看着街上那些人挤人的码头工人在游行时,心里还是很得意的,认为今日总算是弄出了一点动静。

    但是随着工人们开始活跃起来,喊出了他们没有教授过的口号之后,这些人立刻失去了闲情雅致,开始质问起自己的同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快便有人将负责组织游行的帮会头目找了过来,命令他立刻阻止街上工人所喊的口号,如果实在不行就干脆驱散了游行的工人,不能让他们真的去冲撞城内的衙门,那可就破坏了士绅和地方官吏之间的默契。

    一名帮会头目还有些搞不清状况的问道:“敢问老爷们,那把他们驱散了,这每人4斗大米还发不发?”

    一名林姓士绅顿时恶狠狠的对他训斥道:“事情办成这样,你们这些贼厮鸟还想拿米?老爷不让你们把那一半定金退回来就不错了…”

    在这位林姓士绅的训斥下,其他帮会头目赶紧按着这名多嘴同伴低头认错,然后忙不迭的低头退出了酒楼的二层。

    走下了一楼之后,那名多嘴的头目这才有些不乐意的往地上吐了口痰说道:“啊呸,就这吝啬劲也能被叫做林大善人,皇上还不差饿兵呢。各位哥哥你们刚刚为何拦着我,这没有米粮,我们拿什么驱散这么多人回去?”

    另外一名头目从怀里拿出了铁尺,挽起了袖子凶狠的说道:“拿什么,自然是拿家伙了,左右不过是些码头的苦力,要是敢不听话,就让他们被人抬回去就是了。”

    不过顿时有人幽幽说道:“黄哥,你们刚刚上去的时候,我们看到码头工会的人也参加了游行,好像这些新口号就是他们喊出来的。那些苦力倒也罢了,工会里的那只黄虎可不是好惹的,上次我们同他斗殴的那些兄弟,现在还被关在淮安卫的大牢里,连大河卫的林百户去说情都没人理。”

    这些帮会的头目们顿时沉默了下去,不过片刻之后拿着铁尺的头目便恨恨的说道:“这码头工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与我等为难,连那些缙绅老爷们也得罪了不少。

    既然他们今日要插手工人的游行,还要驱逐我们出码头,那倒不如干脆同他们摊牌算了。不如我们先去城西的城隍庙埋伏着,然后邀请那只黄虎去谈判。他要是同意让工人散去也就罢了,要是敢说个不字,爷爷就给他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一个小时之后,城西城隍庙的大殿内,声称要给张献忠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那位头目,已经被孙可望捅了个透心凉。从死人身上拔出牛耳尖刀的孙可望若无其事的在死人身上擦干净了血迹,方才收回了牛耳尖刀。

    作为一名陕西人,这些年里他已经见过太多的生死,因此对刚刚手刃一人毫无感觉。对于那七、八名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帮会头目,不由大起了鄙夷之心。

    背对着孙可望和其他人的张献忠,正拿着三只信香祭拜着城隍,口中还念念有词的说道:“城隍老爷莫怪,你是朝廷册封的正神,俺老张也是替皇上办事的,这城隍庙说起来也和官府衙门差不多,借你这贵宝地办个事,你可千万别埋怨俺老张。”

    张献忠祭告之后,便将三只信香插在了香炉上,转身来对着跪在地上的那些帮会头目问道:“你们究竟考虑的怎么样了?是和这位兄弟一起上路呢?还是替我锦衣卫办事?”

    几名帮会头目赶紧连连回道:“愿替老爷办事,愿替皇上效力…”

    孙可望在一边顿时听不下去了,他抬起脚踹倒了离他最近的一人后说道:“就凭你们这副肮脏的样子也配替皇上效力,我义父说什么你们就回什么,别自作主张的添油加醋,否则就和你们的兄弟一起上路吧。谁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小爷就给你们治一治。”

    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