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879章

挽明-第879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嗽诰雍笄诤徒崩隙纸胖猓亮肆奖舅镒颖ǎ拖胱乓富泳幼髡健=峁皇峭嚼臀薰Γ褪前汛竺鞯慕克偷搅说芯淖毂摺>薪可晕⒔⒘艘恍┕停怯峙芾辞拦恕

    他脑子里的这个印象终于被这些朝鲜官员们的表现给打破了,大明文官们贪墨物资总还会想出一个理由,但是这些朝鲜官员们连理由都不想,就这么把军用物资的库藏给搬没了。也幸亏他们来的早,这要是等后金入侵朝鲜后,他们才抵达江华岛,肯定要被这些朝鲜官员给坑死。

    祖大寿连续抓了29名管理江华岛物资仓库的官吏,才迫使这些朝鲜官员吐出了一些物资和财物,并开始从全罗道抽调物资运来江华岛。

    但是接下来,舅舅想要他带两营人马陪沈器远前往汉阳,却又遭到了朝鲜官员的反对。虽说他们带来了,后金可能入侵的消息。但是朝鲜官员却认为朝鲜有能力保卫汉阳,明军应当前往北方和东江镇一起抵抗后金入侵朝鲜,而不是派兵进入汉阳,扰乱汉阳百姓的人心。

    在沈器远出面拿出了皇帝的旨意,表明这只部队是用来保护朝鲜王,而不是替朝鲜抵抗后金入侵的。汉阳那边才勉强同意,沈器远可以带上一个营来汉阳。可祖大寿此次出征带的是小营,一营人数在250…300之间。有两营人马还能互相支援着撤退,这一营人想要保卫朝鲜王,恐怕就有些悬了。

    不过沈器远却劝说祖大寿答应了下来,他表示自己在汉阳城内有不少好友,如果明军能够提供武器的话,就能凑出6、7百人的义兵,到时也一并听从明军指挥。祖大寿这才不情不愿让吴三桂带着一营骑兵,同沈器远一起前往汉阳。

    在这一来一去的耽搁下,八月二十七日就抵达江华岛的吴三桂,直到九月十二日才进入汉阳。汉阳城虽说在朝鲜已经算是了不得的雄城了,但是在吴三桂的眼中实在是简陋不堪,不要说是锦州城,它连大明关内的小县城都及不上。

    当然,把城市修筑在这种群山环绕的盆地内,是有着极大的缺陷的。如果城市周边的山头失守,敌军对于城内的情形就一目了然了。再摆上几门大炮往城*击的话,汉阳城就难以守住了。

    虽说前几代的朝鲜王在北面的高山上修建了数十里的长城,但是吴三桂发觉汉阳城内丝毫没有战争将要来临的气息。在他询问了沈器远之后,才知道汉阳府尹金自点上奏朝鲜王:“为了不令汉阳百姓惊恐,在没有得到胡虏入侵的确实消息之前,一不要扩散胡虏将要入侵的消息,二不要调动人马守卫汉阳”

    吴三桂当时就很奇怪的询问沈器远:“难道我们送来的消息还不够确实吗?如果一定要等后金兵马进入了朝鲜,才开始准备作战,那么我们送来的消息还有什么价值?”

    沈器远面红耳赤不能作答。而过了一天之后,吴三桂又得到了一个消息,这位汉阳府尹居然还被举荐为都元帅,前往北方边境组织防御阵线去了。吴三桂觉得这些朝鲜人简直是拿国家大事当儿戏。

    “你,你是什么人?怎么站在这里?”身后传来的惊恐女声,终于惊醒了吴三桂。他这才想起,自己现在还在别人家的后院内。

    凭借着向沈器远学习的朝鲜话,吴三桂倒是听懂了身后女子的质问声,他转身后看到身后站着的三名女子,不由拱手说道:“在下是明人吴三桂,受邀来到府上作客,想出来散发下酒气,没想到迷路了”

    一位身材娇小,约十五、六岁的少女听了吴三桂的解释后,便令身边的婢女将吴三桂带回前面的凉亭去。

    吴三桂谢过之后,便跟着婢女离去了,同这位少女擦身而过时,吴三桂倒是看清了她的容貌,虽然脸上还带着一些稚气,倒是一位难得一见的美人。那名婢女带着他走到了看到凉亭的地方后,就打算转身离去。

    吴三桂忍不住叫住她问道:“这位姐姐,刚刚那位小姐是金大人的什么人?”

    这名婢女抬头看了英气勃勃的吴三桂一眼,脸色不由一红的小声回道:“小姐是金瑬大人最小的女儿,也最得大人的疼爱,大人还是赶紧回去吧,奴婢看到好像有人来找大人了。”

    这位婢女说完便向吴三桂再次行礼告辞了,吴三桂在原地踌躇了片刻,便向着前来寻找自己的仆役迎了上去。        

第436章 朝鲜遇袭() 
崇祯六年九月初八,多尔衮、豪格率正白旗、镶黄旗、蒙古左旗九千人,从宽甸跨过了鸭绿江。而在他们过江之后,多尔衮又下令户部承政马福塔、参将英俄尔岱率300多人为大军先锋,绕开关卡直扑汉阳府,动摇朝鲜的抵抗决心,并阻止朝鲜王逃离汉阳。

    九月十五日晚,吴三桂和沈器远参加金瑬招待他们的私宴时,从北方边境传来的入侵警报也终于送达了汉阳。而此时马福塔、英俄尔岱率领的先锋已经过了开城,距离汉阳不足百里。

    在他们身后,多尔衮、豪格率领的前军自转入长山口南下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所遇州县的守军不是望风而逃,便是难以抵挡后金军的一次突击。朝鲜西北重镇安州、平壤也一一落入了多尔衮和豪格之手。

    新上任的都元帅金自点,虽然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前往西北边境整顿防务,但他一路上却依然缓缓而行,似乎这趟出行只是普通的游山玩水一般。两天时间才走到距离汉阳北面不足50里的扬州。

    九月十六日,正准备从扬州起身的他,收到了后金军队已经越过鸭绿江的消息。金自点顿时停下了行程,在扬州观望了起来。两日后,安州沦陷的消息再度传到了扬州,金自点顿时坐不住了。

    作为新上任的都元帅,他有责任立刻赶往平壤组织人马守住这座北方最重要的重镇,一旦让后金军队夺下了平壤,那么后金几乎可以直接打到开城这座故都城下了,开城一旦陷落,汉阳门户也就洞开了。

    但是金自点很清楚,凭借着那些北方州县中的酒囊饭袋,必然是守不住平壤的,更别提现在他距离平壤还有近400里的道路,没有五、六日根本赶不到平壤。

    在这样的局势下,不要说金自点有些乱了手脚,就是他的随从也慌乱了起来,大家都想着要怎么去劝说家主放弃前往北方送死的念头。

    不过金自点倒是很快清醒了过来,如果他在这样的关头继续停留在扬州,北方失利的罪责必然是要落在他的头上,而继续向平壤前进的话,无疑是等于送死。不过作为都元帅,他拥有调度整个北方军队的权力,后金军队既然在西北,那么说明东北的咸镜道和江原道还算是安全的。

    金自点理清了思路之后,立刻催促自家的家奴准备行装,准备赶往江原道的群山中避一避后金的锋芒了。他临走之前,生怕汉阳得到安州沦陷的消息后,派人逼迫他北上组织抵抗,还勒令扬州城的官吏将报信的信使扣押了一天,避免让汉阳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为了保护自己,金自点还以都元帅的权力调动了一路上经过州县的人马跟随自己,直到快到了雪岳山下,方才停下了脚步。金自点的行动不仅没有尽到身为都元帅的职责,还令汉阳东北面的州县失去了防御的能力,令得知后金入侵后的汉阳朝廷想要从这里调兵守备汉阳都无能为力了。

    就在金自点带着军队向江原道的深山里逃亡时,汉阳城内也是一片混乱不堪。当沈器远带着后金将要入侵的消息返回汉阳,并带来了大明皇帝的命令,要求朝鲜坚壁清野抵抗后金入侵时。他在朝中的政敌拼命在朝鲜王李倧面前诋毁他,认为沈器远是在借宗主国的权威想要揽权自专。

    领议政兼都体察使金鎏更是担忧沈器远借助明国的力量取代自己,因此极力在李倧面前力证,后金这两年来同朝鲜并没有什么冲突,连世子都在他们允诺贸易之后放了回来,怎么可能大张旗鼓的进攻朝鲜呢?

    反倒是明国这两年不仅逼迫朝鲜打开了国门,允许明国商人在朝鲜自由贸易和开办工厂,还夺走了朝鲜水师的控制权,令朝鲜水师官兵现在只知有皇帝而不知有殿下。现在沈器远又带着这么多明军回国,难保不会是奉皇帝之命架空殿下的。

    金鎏的说法令李倧很是犹豫,而朝中大臣们对于沈器远的态度也是不一。吏曹判书崔鸣吉认为,应当相信明国传来的消息,但不能接受明国的命令。以朝鲜之国力,坚壁清野和后金死战,无疑是看不到希望的。不如派出使者前往后金,了解后金为何有入侵朝鲜的念头,在一定程度之内向后金低头,以保全宗社,免去百姓的灾劫。

    礼曹判书金尚宪则坚决反对崔鸣吉未打先求和的主张,他在朝堂上向李倧说道:“自从上国新皇继位以来,就一直在励精图治,此后大明同后金之间发生的数次战争,后金都没能得到多少好处,去年皇上更是率兵在草原上击退了胡酋亲自率领的大军。

    可见华夷之势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朝鲜一向自诩为小中华,如今又有上国在身后支持着我们,怎么能够刚刚听到一点风声,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向胡虏低头呢?臣以为,我国应当按照皇上所言,做好后金入侵的准备才行”

    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支持金尚宪的主张,但这些官员却大多没有什么权力,只能在舆论上加以影响罢了。至于那些手握实权的官员们,倒是很清楚朝鲜军队究竟能不能打,一个个都站在了言和的立场。

    吴三桂和沈器远在汉阳待了三、四天,没能等到朝鲜王发出在北面坚壁清野的命令,倒是听到了后金军队越过鸭绿江的消息。后金军队的入侵,很快就传遍了汉阳城,让整个汉阳的百姓们慌乱了起来。

    不少两班贵族已经开始将家眷送出城,去了南方的全罗道、庆尚道,而百姓则四处打探着后金军队究竟到了什么地方,会不会打到汉阳城下来。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很快就高涨了起来,即便是现在正是新粮上市的时候。

    至于朝中的大臣们,现在倒是不再讨论沈器远带来的消息是真还是假了,而是开始讨论是否调集人马北上抵抗,还是派出使者前去讨饶求和了。此前极力指责沈器远用心叵测的领议政兼都体察使金鎏,现在倒是一言不发了,对于是战是和的问题总是一句,“臣以为,这事应当由殿下裁断。”

    至于崔鸣吉和金尚宪两派官员之间围绕主战、主和问题,倒是争执了个不亦乐乎。只是那些主战派官员虽然人多势重,却没有一个愿意主动站出来北上御敌的。就连朝鲜王李倧都看出来了,崔鸣吉虽然极力主和,但好歹还是想要保存宗社和百姓。至于那些主战的官员,则大多是想要推卸责任而已,他们除了引经据典反驳求和派的主张,对于如何抵挡后金军队南下,几乎没有一点办法。

    九月十七日,后金小股军队出现在北汉山一带,守备这一地区长城的朝鲜官兵顿时散去,汉阳城北面的山脉落入了后金军队的手中。

    当这一消息传入汉阳时,李倧立刻想要跑路了。不过金尚宪、沈器远拦住了他,两人都认为后金主力没这么快打到这里,如果只是一小队人马出现在汉阳城外,李倧就把汉阳城丢下逃亡了,那么汉阳城的守军必然是军心涣散,最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