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882章

挽明-第882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名官员的口中和其他朝鲜侍卫的补充下,吴三桂总算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昨晚女真人的袭击让李倧极为担心自己的安危,他并不清楚来袭击的女真骑兵有多少,也不知道吴三桂这一营骑兵究竟能不能挡住,或是能挡住女真人多久。

    在他边上服侍的吏曹判书崔鸣吉看出了李倧的惶恐,于是便劝说他不如转道前往附近的南汉山城,召来附近的勤王军护卫再前往江都。以避免他们落在女真追击部队的手中,到时朝鲜就真要覆亡了。

    李倧几乎没怎么思索就同意了崔鸣吉的建议,他换上了侍卫的服饰,然后便带着崔鸣吉及半数侍卫转向了南汉山城,又令剩下的军队护卫着马车继续向江都前进,以迷惑有可能出现的女真追兵。

    听完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吴三桂半响说不出话来。他在心里不知道骂了崔鸣吉和李倧多少声,却也说不出一个掉头的命令。

    大明新军和旧军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军看重的不是斩首之功,而是保护战友的功劳。只要有一线可能,军队都不得丢下战友尸体和伤员。平日里同吃同住同训练培养出来的战友情谊,再加上战场上对死者和伤员的重视,这也是新军维系团体精神的一种方式。

    昨晚的交战失败对于自家这只部队士气的打击不小,但更重要的是战死者的尸体和伤员都没能带回来。这相当于告诉众人,在这里受伤就等于死亡,连尸体都回不了家,这就很难再让这只伤亡率近半的部队返身再战了。事实上,剩下的将士居然还能保持住军纪,就已经让吴三桂很是满意了。

    新军之中没有什么家丁的存在,但是军官所带领过的军队,总是能够留下一点痕迹的。吴三桂可不希望,自己第一次单独领军就成为了士兵们的嫉恨对象。他现在倒是能够强迫剩下的队伍调头,但是却不能保证这些士兵是否还能和昨晚一样奋勇上前。

    而且,吴三桂也真没打算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这场功劳。如果连性命都没了,再大的功劳对他都没有意义了。

    他扫视了身后的部下,发觉他们的目光都躲开了自己,于是下定决心说道:“罢了,罢了。既然殿下想要等各地的援兵来护卫他,那么我们就先赶上两位大君,护送他们去江华岛之后再说。”

    吴三桂的决定,让他身边的明军骑兵都松了口气。而那些朝鲜官兵和官员们也很高兴,有上国兵马护卫着他们,想必接下来的2天旅程就安全的多了。

    汉阳城内,随着朝鲜王的离去,原本喧嚣不已的朝堂反而安静了许多。受命守城的领议政金瑬及其亲信,在李倧面前只会说些他想听的主张,但是对于汉阳城能不能守住,大家都是毫无信心。

    但是当朝鲜王离开之后,这些在李倧面前大言不惭,一味指责议和就是投降的官员们,才发现事情有些不妙。他们可没预料到,守卫汉阳的责任会落在自己身上,原本他们是想要保卫李倧出巡的。

    特别是后金军的统帅多尔衮派人送信入城,言明他已率三万大军抵于汉阳城北,要求朝鲜王亲自出城入后金军营解释,为何要背叛丁卯之盟,连续几年不听从沈阳下达的命令云云。

    多尔衮最后在书信上写到,若是过了中午还不回复,他就要出动大军攻打汉阳,大军攻城恐难留手,到时全城上下恐怕就要皆为粉末了。

    金瑬及其亲信顿时被多尔衮的三万人马给吓坏了,从原本的偏向主战迅速变成了议和派,想要派人出去同多尔衮谈判。

    但是主和派的领袖崔鸣吉已经护卫着朝鲜王离开了,此刻汉阳城内正是主战派官员占据了上风。

    弘文馆校理尹集、修撰吴达济及台谏官洪翼汉三人,更是高呼:“胡虏在信中如此羞辱殿下,领议政如何能够与之妥协。岂不闻:主辱臣死吗?

    更何况如今殿下南狩,却将守卫汉阳的重任托付给领议政,难道不正是因为此前领议政在殿下面前夸口,说区区胡虏微不足道,必能教他们在汉阳城下头破血流而回的吗?

    领议政在殿下面前是一副模样,殿下离去之后又是一副模样,如此表里不一,岂是人臣所为”

    在主和派官员的压迫下,金瑬不得不改口,说要和后金军队抗争到底。于是在一番公论下,众人决定沈器远带人守西门,金尚宪守东门,尹煌守南面,金瑬则守北门。

    沈器远同金尚宪步出昌德宫后,两人相约今日要以死报国,要让胡虏知晓朝鲜并非无人。

    然而当沈器远带着六百私兵于西门整顿防务,正和城外的女真部队对峙时,却突然从城北传来了极大的喧哗之声,一时之间让西门众军皆惊疑不定。

    片刻之后便有一名官员骑马跑来向沈器远大声喊道:“遂之,北门已破,胡虏已经入城,领议政在北门上不知生死,汉阳城已经不可保,赶紧和我一起出城去追寻陛下吧”

    沈器远顾不得身边的将士听到这消息后都开始混乱了起来,他匆匆上前拉住了对方的缰绳,询问事情的始末。

    原来金瑬前往北门之后,便要求士兵出城背靠城墙而战,试图挫一挫后金军队的锐气。他还颁发命令,未得令而后退者斩。但是金瑬自己和他的党羽都不肯出城指挥,只肯在城门楼上遥控。

    汉阳官兵本就疏于训练,此前他们跟随吴三桂出城剿灭不到自己一半人数的女真前锋,占据了地利都未竟全功,可知这只部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弱小了。

    不过汉阳官兵虽然作战能力低下,但是作战的勇气还是不缺乏的,毕竟他们的家人也同样在城内,女真人的凶残之名早就传遍了整个朝鲜。

    因此只要依托城墙守备,再有几位靠谱一些的军官指挥,倒是还能守上一段时间的。

    但是金瑬的冒险指挥,却把这只部队彻底葬送了。豪格原本还有些担心攻城战会出现大量的损伤,但是朝鲜官兵居然出城迎战,且队列混乱毫无士气,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豪格令两队蒙古骑兵成疏散横队冲锋,自己则带着镶黄旗成三只纵队冲锋。前面的蒙古骑兵吸引了朝鲜兵的一轮火力,而他们则趁机冲入朝鲜军的队伍中去,展开肉搏战。

    豪格的战略非常成功,即便朝鲜军官再怎么重申命令,没有经过长久训练的火枪兵,也很难在这种骑兵正面冲锋下,还能冷静的听从上官的命令的。

    在蒙古骑兵还没有冲到射程之内,已经有士兵忍不住开火了,一枪响而百枪响。*被点燃的轰鸣声彻底压倒了军官们的指令,朝鲜的士兵们顿时失去了冷静,不约而同的扣动了扳机。

    朝鲜人使用的还是火绳枪,也没有装备刺刀。一旦失去了指挥,就难以再形成交替射击的次序。当后金骑兵冲入他们的队伍之后,这就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朝鲜军在北门外连后金一轮进攻都没有挡住,在付出了近四分之一的伤亡之后,他们就四散而去了。而此时城门都还没能关上,就让女真骑兵一鼓冲入了汉阳城。

    沈器远听后脸色惨白,他的心中一片绝望。如果王都连半日都守不住,那么朝鲜王国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抵抗后金的进攻呢?万念俱灰的他顿时想要抽刀自尽,但报信的官员却及时抓住了他说道:“遂之冷静,殿下眼下还在城外,只要殿下不落入胡虏之手,我们就还有收复汉阳的机会。眼下只有靠上国援兵,才能把这些胡虏赶出朝鲜了”

    沈器远终于清醒了过来,他咬牙切齿的说道:“不错,我们还有大明可以依赖,只要保住殿下,就能保住宗社。

    来人,跟我一起冲去东门,和金判书合兵一起冲出汉阳,去找殿下去”        

第440章 战争机器的启动() 
九月二十二日晚,旅顺口的守将陈继盛接到来自平壤的鸽书,已知黄台吉主力抵达平壤。于是便于当晚召集了旅顺诸将,向众人宣告了总参谋部的命令。

    旅顺、大连、金州三地军民近10万人,其中驻军超过四万。大部分来自于东江镇,少部分则来自于山东。自从旅顺要塞和金州南山堡寨群落修建完成之后,旅顺、大连两地因为优渥的港口条件,使得常住的商民数量就开始呈上升趋势。

    应该来说,凭借着本地中转港口的贸易税收和北方渔获交易第一大港,这块在辽东半岛上的飞地还是活的很滋润的。但是对于军中的将领来说,这种滋润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随着朝廷对边军的整顿进入正规化的轨道之后,像东江镇这样形如海外独立藩镇的部队就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朝廷将东江镇水营、登莱水师、天津水师统合进渤海舰队之后,基本上东江镇就失去了对于海上的控制权力。

    虽然皇帝对东江镇诸将还是极为重视的,比如提拔了陈继盛为旅顺口总兵,毛承祚为济州总兵,尚可喜为库页岛镇守副使,赵承东为滨海边疆区总兵。但是如果失去了渤海舰队的保护,这些地区就只能成为互不相连的孤岛。

    东江镇的势力扩张,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山东地区和东海巡阅府及海军参谋本部对东江镇部队的分化和吸收。东江镇现在还能控制的地方,也就剩下铁山郡和皮岛、广鹿诸岛了。

    被调至旅顺、大连的东江诸将,现在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在朝廷新的军事体系下建功立业,以证明他们对于朝廷的忠诚,和削弱东江镇给朝廷留下的独立藩镇印象。

    陈继盛宣读的总参谋部命令其实内容并不多,只是要求旅顺诸军派出人员扫荡营口以东地区,将这一地区的人口全部迁移到旅顺、大连地区。命令中并不要求他们消灭多少女真人,也不要求他们收复失地,甚至连牵制后金多少力量都没有要求,可谓是相当自由的军事指令了。

    对于这样的指令,不管是山东军还是原先的东江军都不会有人反对。出去劫掠一把人口就能返回,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任务了。他们唯一要担心的就是,不要让女真人拦截住自己就好。

    九月二十三日凌晨,登莱巡抚衙门也接到了来自汉阳的鸽书,知道后金前锋已经抵达了汉阳城下。九月二十三日晚和九月二十四日凌晨,总参谋部连续接到了来自旅顺和登莱转呈的鸽书。

    于是在九月二十四日一早,孙承宗就带着后金军已经大举入侵朝鲜的消息送到了皇帝面前。看完了两份情报之后,朱由检抬头向孙承宗询问道:“孙传庭和茅元仪现在都到哪了?”

    孙承宗不假思索的回道:“孙传庭现在应该还在宁远,茅元仪的话应该抵达承德了。”

    朱由检拿起笔在成立大本营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文件递给孙承宗说道:“那就开始实施作战计划吧,孙先生这里,每三日给朕汇报一次战情就可以了”

    孙承宗拿着文件匆匆离去,朱由检刚刚思考了一会这场战事的胜败,对于大明会有怎么样的影响时,吕琦走进了房间向他报告道:“陛下,许心素过来了,您现在要接见他吗?”

    朱由检顿时放下了思索,抬头说道:“当然,让他进来吧。”

    一进入房间,许心素就兴高采烈的向皇帝报告道:“陛下,事情已经办成了,除了荷兰人反对之外,东协其他成员都赞成了”

    朱由检一边令吕琦泡壶茶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