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97章

挽明-第97章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看着自己的钱袋子被丢给了赵雄,以为这钱算是没了,还有些心疼的感觉。但是这时听见崇祯说的话,才知道陛下并没忘记把钱还给他,心下不由有些羞愧了。

    走进了茶馆,朱由检才知道,为什么王小黑说这里是极热闹的了。

    这茶馆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是一个通透的天井,天井上的屋顶是用蚌壳磨出的明瓦所盖,因此光线良好,走进茶馆之内朱由检没有觉得阴暗的感觉。

    天井之内搭设了一个高台,上面摆着一张黑漆方案,和一张太师椅,看来就是说书人说书的所在,不过现在上面空无一人。围绕天井一圈的是16根暗红漆就的木柱子,茶馆地面全用青砖铺设,看起来甚为干净。

    茶馆的一楼是一个通间,大大小小的方桌就这么围绕着天井中心的高台摆放着。现在是午后2、3点左右,应该是人数较少的时候,但是茶馆内也坐了小一半人,大约有3、40人左右。

    看到朱由检等一行人进来,茶博士顿时迎了上来,“几位爷,可是来喝茶的吗?楼上正有雅座空着呢。”

    “楼上还有雅座?”朱由检不由好奇的向上望了望,楼上靠着天井这面的大约有八、九扇窗户,看来打开窗户就能听到楼下说书人的说书,关起窗户又能安静的谈些事情,倒也的确是雅座了。

    王承恩看到朱由检点了点头,就对着茶博士说道:“去沏上两壶好茶,再上些干净的点心。奥对了,顺便去叫上几副驴肉火烧。”

    茶博士满口答应着,叫来了一个小厮带着一行人去了二楼就坐,而他自己就开始去张罗吃食去了。

    小厮带着他们进了雅间就要离去的时候,朱由检突然叫住了他问道:“你们这茶馆有几位说书人啊?今日什么时候开说?”

    小厮恭敬的回答道:“回客官话,茶馆有3位说书人,再过上一刻钟,齐师傅就会上台说《岳传》,今日讲的是岳爷爷三伏何元庆。”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示意了下,王承恩顿时掏出了几文钱打发走了小厮。

    不一会茶博士就拿来了他们点的茶水和吃食,整整摆满了一桌子。

    这还是到了大明朝之后,苏长青第一次品尝北京小吃呢。咬了一口驴肉火烧之后,顿时他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火烧是东城一绝了,同时他更确定了,上辈子他吃的驴肉火烧的确不正宗。

    看着偌大一桌食物,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吃,朱由检不由开口说道:“你们也别站着了,都坐下喝茶吧。这都什么地方,你们这么站着,别人还以为我是什么勋贵世家子弟呢?”

    王承恩和*等人,在朱由检的强迫下,终于坐了下来。不一会,一位40来岁的说书人走上了天井中间的高台。

    这位说书人拜会了四方之后,按照往日的习惯应该讲一两个小故事,活跃下气氛,再进入正常的说书环节。

    不过今天他讲了一段开场词之后,却给茶客们读了一篇文章。

    “齐先生,您读的这是谁写的文章啊?虽然不如那些秀才们写的文章那么花团锦绣,不过我倒是觉得,要是朝廷真能照这文章写的去做,我大明百姓的日子可就真要好过了。”一名相熟的茶客,不由出声询问道。

    “哎,你就拉倒吧。这文章都没有出现过之乎者也。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饱学之士所写。这大明的朝廷,终究是读书人的天下,没有才学之人,就算想法再好,朝廷会在乎吗?”

    “赵老三,你可注意哈。这齐先生读的文章我看到过,是大明什么报上的文章,我听说这什么报可是东厂主办的,你这么妄加评论,可要小心番子啊。”

    被警告的赵老三顿时一缩脖子不言语了,而茶客们也不再讨论关于大明时报的文章了。

    王承恩听的脸色不由青一阵白一阵,如果不是崇祯在他身边,他到是很想把那个指出东厂是报纸主人的茶客,请回东厂去,好好让他尝尝东厂的诸般刑罚。

    茶客们的冷淡固然让朱由检有些失望,但是他却并不愿意在王承恩等人面前表现出来。

    朱由检突然展颜笑道:“还算不错,起码这位齐师傅没有被茶客们轰下台。东厂之名在百姓心中不佳,岂是一篇文章就能够挽回的。王伴伴,要让东厂改变在百姓心中的印象,你可是任重而道远啊。”

    “回陛下,臣回去后一定会好好整顿东厂的风纪,决不让今天在酒楼门口的事再发生。”王承恩起身对着朱由检行礼说道。

    朱由检这时才发觉雅间之中还有一位外人,那位王小黑正一脸惊恐的看着自己,口中还咬着半个火烧没咽下去。

    看着王小黑正想要跪下向自己行礼,朱由检突然伸出右手食指在嘴边,做了一个禁声的手势,王小黑僵持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

    朱由检笑了笑,“朕想看的也看过了,现在时候也不早了,*和王承恩陪朕回宫,你们两人在这里慢慢用了点心,听完说书再走吧。” 

第137章社会调查研究所() 
大明时报的推出,就像是一片柳叶飘落在了静谧的池塘之中,只是泛起了几朵涟漪就消失不见了。并没有像朱由检想象的那样,掀起民间舆论的反馈。

    朱由检回宫之后,让锦衣卫、柳敬亭等人在京城各色人等之中摸底调查,想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于大明时报如此不屑一顾。

    经过了数日的调查,朱由检总算是了解了些情况。京城虽然是首善之区,但是识字的人口也不过大约占据京城人口二成多而已。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购买一份售价20文的大明时报,一是他们看不懂,二来20文钱可以买上两斤猪肉和1只鸭子了,在平民眼中,精神食粮自然是不如物质食粮重要了。

    其次有能力购买报纸,并想要了解朝廷动向的,基本都是读书人、缙绅及一些商人。对比起大明时报,他们更愿意观看由朝廷发行的《邸报》,毕竟《邸报》上有完整的皇帝的诏谕、官员的升迁罢黜、朝廷各部门的财政收支、九边军事状况、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时事评论外,还有关于朝廷大政的讨论。

    对比起东厂的大明时报,《邸报》权威性明显更高。因此手抄的《邸报》反而供不应求,而大明时报却处在无人问津的地步。

    朱由检还明悟了最后一点,大明王朝是一个封建王朝,这是一个丈夫可以典卖妻子,父母可以典卖儿女,主家可以买卖奴婢的时代。

    大明虽然划分为士、农、工、商的四民阶层,但是实则上大明只有三个阶层,一个是被称做主家的地主缙绅阶层,一个是依附于主家的奴仆阶层,最后一个是人身独立的良民阶层。

    对于奴仆来说,他们所获取的一切信息,都来自于主家的发布。在人身依附的封建伦常秩序之下,只要主家没有造朱家皇帝的反,那么主家说太阳是方的,这些奴仆也只能应和道这太阳长的真是方正。

    在这种封建伦常秩序的枷锁之下,这些奴仆怎么会想去了解大明时报上的文章,大明的法律可不会保护他们和主家之间的争端。

    大明所谓的良民,严格来说只能是士和自耕农,前者是还没有进入缙绅阶层的读书人,他们只会为缙绅们摇旗呐喊。

    而后者在大明糟糕的田赋税收制度下,已经开始不断的破产,或是把自己的土地投献到大地主、官僚缙绅的门下,脱离了自耕农的身份。

    总而言之,朱由检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大明的人身依附关系等封建义务还存在,那么指望用报纸这种舆论手段去打击地方上的缙绅势力,就是一件事倍而功半的事。

    而在他的眼皮底下,东厂直接能够控制的京城都是这副模样,那么在其他地方,大明时报也就更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

    看到崇祯关注着关于大明时报的影响反馈的调查报告,整整一个下午没有动弹,王承恩心里总是感觉有些七上八下。

    大明时报的推出虽然是崇祯的意思,但是东厂的督主却是他王承恩。现在大明时报在民间如此悄没声息,显然就是东厂番子们办事不利,那么他这东厂督主还能做多久,就要打个问号了。

    王承恩正思索着,朱由检终于合上了调查报告,抬头对着他问道:“东厂的人员编制和服装都整理好了吗?”

    王承恩赶紧回道:“回陛下,原东厂共有人员1797人,其中锦衣卫抽调人员689人,东厂自己招募1108人。按照陛下的命令,遣回锦衣卫576人,东厂自己招募的番子也遣退了971人,然后又重新招募了若干人员,现在东厂共有367人,其中归属于大明时报社计97人,还有270名番子尚无归属。

    原东厂番子们穿戴的服饰、腰牌已经全部收回,但是接下去应当如何安排他们,陛下可有什么吩咐吗?”

    “大明时报社的人员保留官吏的编制,但不再是官吏身份。时报社内分为记者、编辑和总编辑三个等级,记者采访新闻,编辑选材,而总编辑负责最后的审核。

    朝廷内各部门官员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记者采访。原本朝廷办的《邸报》也纳入大明时报社的管辖范围之内,《邸报》今后只面对现职官员,并按照官员级别和部门进行发送,不再面对大明百姓,有敢把《邸报》内容随意泄露给平民的,最高处罚为革职。”

    朱由检想了半天,决定还是把《邸报》强行并入大明时报的管理之内,现在的《邸报》本身管理的就是一群吏胥,他们靠抄送最新的朝廷消息给一些民间人士,赚取一些酬劳。在朱由检想来,文官们应该不会注意《邸报》的管理权力。

    看到王承恩答应之后,朱由检终于想好了对剩下的人员进行安排的事宜。

    “至于其他番子,按照南北一十三省、朝鲜、日本、弗朗机、辽东后金、东西蒙古、乌斯藏、安南分成21个小组,按照各自地方的风俗、语言进行培训,并学习行商的手段,各小组分好之后,严禁私下联络,教授这些番子的老师也不许相同。”朱由检思索着慢慢说道。

    王承恩先是一惊,继而大喜。按照崇祯的命令,东厂的权力反而大大的扩张了。因为之前的东厂除非皇帝有命令之外,是不允许出京城的。

    而现在东厂人数虽然大大减少了,但是东厂监控的区域,却从京城附近扩展到了整个大明及海外各地。

    朱由检并没注意到王承恩的惊喜,他思索着继续说道:“…这培训也算是一种学习,在学习未完成之前,他们还不算是正式的东厂人员。

    在培训之前,从都知监挑选一些人手出来,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登记造册。

    从培训开始,他们就必须忘记自己之前的名字和人生。在培训结束之前,他们只被允许记住自己的编号。培训结束成功通过考核的,才算是真正成为东厂的人员。

    嗯,东厂这个名字不好,改成社会调查研究所好了。培训的事务,让吕琦协助你。”

    王承恩正听的兴高采烈,突然就被崇祯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他下意识的就回道:“陛下,这吕琦要管理乾清宫的日常事务,再让他去管理这个培训事务,是不是过于疲累了。微臣愿意自己再坚持一下,努力完成陛下的托付。”

    朱由检看了眼王承恩,虽然对他的举动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