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世圣手 >

第11章

盗世圣手-第11章

小说: 盗世圣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色绸装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圣旨到!”随着门外传旨太监的一声高叫,场中原本热闹、喧哗的众人瞬间鸦雀无声。太宰大人忙收起笑容,整整衣冠,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去,跪倒听宣。

第十三章 党同伐异() 
传旨太监身材高大,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下场中众人,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宰主持朝政多年,清除乱党,扫荡奸佞;纲举目张,兴利除弊,实乃劳苦功高。适逢知天命寿辰,特赐御笔亲书之匾额一幅,以褒奖其中直孝廉,钦此。”

    传旨太监一挥手,两个精瘦的小太监抬着一幅匾额走上前来,只见匾额上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国之栖柱。太宰浑身颤抖,涕泪横流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口中高诵:“谢主隆恩!”。爬起来后,躬身邀请几位宫人宴席上首就坐,传旨太监客气地表示宫中事务繁忙,起身告辞。太宰忙向手下使个眼色,封了几位宫人丰厚的敬谢之礼,亲自送出府门。这才返身而回,望着牌匾上的几个大字发起呆来。

    一位国子监老学究模样的白胡子老者上前说道:“太宰大人不必忧虑,国之栖柱即为国之栋梁,说明当今圣上对太宰大人十分器重,对您的政绩十分满意!”。众官一致拍手叫好,太宰大人这才转忧为喜,热情的招呼众人入席。

    欢宴已闭,一众人等醉醺醺的纷纷散去,太宰留了历宏昌书房小叙。先问了一些当地匪情、赋税征收,转而停顿片刻,轻轻一叹低声道:“你的那位岳丈听闻最近极不安分,联络了不少老臣在圣上面前弹劾本相。你也知道,当今圣上对朝臣结党最为痛恨所以听为师一句劝,尽量少在京城耽搁,早日回你任上,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历宏昌再次吃了一惊,想起岳丈也曾提点他早离京师,凭着浸淫官场多年的经验,他知道太宰和岳父两方已到了冰火不容,随时剑拔弩张要动手的地步。但究竟皇上如何考虑此事,他的态度决定了最终双方的生死存亡。只是从今天的情形看,皇上似乎对太宰十分倚重。然而虽经国子监那位老学究一顿白活,但历宏昌心里明白:国之栖柱和国之栋梁完全是两码事,甚至是南辕北辙,圣上想借此敲打太宰也未可知。无论如何,已闻到血腥味的历郡守打定了主意:隔岸观火,明哲保身,早日携妻女离京是为上策。虚应着客套了几句,历宏昌起身告辞。

    他前脚出门,这边从太宰高大的书架后面转出了几个人,其中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官拱手对太宰说道:“大人,这么早知会他,会不会打草惊蛇?”。太宰微眯着双眼,阴阴笑道:“难道你还怀疑本相的识人之能?我这个学生向来与他岳丈不睦,小施恩惠,倒是可以为我所用。”收起笑容,太宰又严肃的问道:“巡城兵马司都准备好了吗?”那位将官连忙俯首躬身回道:“相爷放心,一切依您的吩咐安排妥当!”。

    太宰微微颔首,转脸又问道:“高太监那里有什么消息?王府内线呢?”一位师爷模样的小胡子驼背回道:“禀相爷,高太监那里暂时没有消息,内线传讯来,几位尚书正在王府密谋,捏造了相爷的所谓十大罪状,准备明日早朝集体向圣上发难。”

    太宰接过那张罗列着他罪状的纸张,看着看着,突然脸色铁青,怒道:“岂有此理,简直一派胡言!这是要置老夫于死地呀!”沉吟半晌,咬牙说道:“知会高太监,我今晚就要入宫见驾!鹿死谁手,在此一搏了!”。

    初夏午后的阳光,和暖而慵懒。历诗晴和历夫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夫人在后花园漫步,十几个丫鬟、仆役远远地跟在后面。老夫人用手点指道:“这些花儿是从玉罗引种而来,千里之遥,原想着恐会不服水土,不易存活,可你瞅瞅,开的那叫一个欢实!”

    历诗晴娇笑道:“外祖母菩萨心肠,心之所系,关爱有加,那花儿也是有灵性的,自然千娇百媚回报主人。”老太太乐不可支,笑道:“瞧这小丫头一张巧嘴,专爱哄我开心。”转头又问神情恍惚的历夫人道:“今日为何不见我那贤婿?”历夫人忙回道:“他一早就出去说要拜访几位同僚故交”。

    历夫人之所以有些精神恍惚,是忆及昨夜夫君突然一改来时让她带女儿多盘桓几日的口风,转而催她早做返乡准备,问其缘由,却是闭口不答,令人费解。

    一名满头大汗的小厮慌里慌张的跑入花园,上气不接下气一脸的惶恐。老夫人沉下脸,斥到:“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小厮跪倒叩头道:“禀……禀告老祖宗,门前来了一大队………一大队手持利刃的官兵,还有………还有一个老太监,说………说是要找此间主人回话。”

    老夫人微皱双眉,问:“老爷上朝还没有回来吗?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何人敢来造次?!”

    说罢,便匆匆在女儿、外孙女的搀扶下直奔前院。到得近前,却见一位形容枯槁的老太监傲然而立,身后一堆手持刀剑的官兵气势汹汹。老夫人镇定地施了一礼,开口问道:“敢问公公有何贵干?”。

    那位太监并不回礼,冷冷地自鼻孔里哼了一声,沙哑的声音说道:“圣上有旨,户部尚书王儒修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已押入刑部大牢待审,其发妻由二品诰命夫人贬为庶民,圣上念其年迈,暂不问罪。全部家产抄没充公。”

    犹如一记晴天霹雳,几个人听罢全愣在了当地。老太监皮笑肉不笑的说:“老夫人,还不赶快谢恩?在下职责所在,多有得罪了!”说完,恶狠狠地向身后一努嘴,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兵毫无顾忌的冲进院内,开始翻箱倒柜,砸锅摔碗。但凡有仆役挡道便毫不客气地一脚踹翻在地,举刀便剁。一时间整个大院内哭号惨叫,乒乒乓乓乱成一团。

    老夫人面色惨白,汗如雨下,兀自强行镇定了一下自己,跪伏在地,口中喃喃道:“罪妇谢主隆恩。”忽然,她的身体猛烈抽搐了几下,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历夫人见状大惊失色,哭喊着冲上前去竭力想扶起她,用手轻探鼻息,已然完全没了生气。历夫人禁不住放声嚎啕痛哭,她的哭声引起了正从旁边经过的几个官兵的注意,为首的一个刀疤脸回首望了一眼,不禁喜形于色道:“老太婆死了,她身上可都是值钱玩意儿!”几个人争先恐后、互相推搡着欺身上前,历夫人见此情景,双眼通红、目眦尽裂地嚎叫着:“滚开!拿开你们的脏手!别碰我母亲!”。

    刀疤脸没有一丝犹豫,一把抓起历夫人早已凌乱的发髻,抬腿当胸一脚。

    身娇肉贵的历夫人被踹出去三尺开外,顿时晕了过去,嘴角渗出丝丝鲜血。早已花容失色的历诗晴尖叫着扑了上去,用身体死死地护住了历夫人。刀疤脸踏前两步,拔出刀来,高举过头,正准备劈下去,忽听得身后老太监干咳了两声,回头张望一眼,狠狠地朝地上啐了口唾沫,骂骂咧咧、极不情愿重新将刀收起。

    泪眼朦胧中,历诗晴眼睁睁看着一群官兵十分粗鲁的从尸骨未寒的外祖母身上拔去了扳指、戒指、玉镯,揪下了耳环,甚至连头顶的金钗也没有放过。将昏厥的母亲交给自己的贴身丫鬟裴珠,历诗晴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紧咬下唇,跪爬几步到了那位太监脚下,声音颤抖着说:“公公大人,圣上既然已经开恩赦我外祖母无罪,如今她老人家归天,还望公公大人行个方便,准许我等将其移尸院外,待我父亲大人归来处理后事,小女子感激不尽!。”说完,深深叩首。老太监犹豫了片刻,轻轻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

    王府门外的大街上,一堆闲人一边围着看热闹,一边指手画脚议论纷纷。

    被围在当中是一群丫鬟仆人,居中席地而坐的是一个泪眼婆娑的妙龄少女,怀中紧紧抱着一个衣着华丽,面容惨白,嘴角渗血的贵妇。旁边一块白布罩着一具尸体,只露出两只脚丫。

    “王府被抄了?太好了!活该!又是个大贪官吧?你看官兵抄出来不少值钱东西!”围观的人群中,张三对李四说。

    李四目光猥琐地答道:“我看当中那个小娘子颇有几分姿色,凡抄家后家人、奴仆不都会拉到西街人市上去卖吗?如果价钱合适,买回去暖床应该不错………嘿嘿嘿”。

    在众人的嬉闹声中,自西向东疾驰而来三辆马车。“让开!让开!”车夫煞有介事地挥动着鞭子,驱散了人群。马车停稳,历宏昌跌跌撞撞的下了车。“父亲大人。”历诗晴轻呼一声,欲言又止,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颗颗滴落。她挣扎着想起身,可能是坐的太久,一个趔趄险些跌倒,裴珠忙伸手扶住了她。

    历宏昌脸色铁青地低头先看了历夫人一眼,抬首扫视一周,一言不发地摆了摆手。片刻之后,马车滚滚而去,荡起了一溜烟尘。如此地面上便空空荡荡,只有府门前的一对石狮怒目圆睁,冷冷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灰蓝的天空上,残阳如血。

第十四章 兵临城下() 
经过三个多月的招兵买马,拉练筛选,红巾军将士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据石军师的建议,将部队中拖家带口、体弱多病的、拉练筛选下来的统统分以耕地安置。原本对外宣称的十万大军真正能投入战斗的不足五万,如今的十万大军能派上战场的却是实打实十万人马,至于战力的良莠不齐却非短时间所能解决。红巾军目前面临的形势是:富安县辖区所有能分配的土地都被瓜分一空还远远不够,急需扩大地盘容纳更多的投军者。

    于是,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整个府郡。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红巾军兵分三路,分别由刘谦、阮武、唐万年率队接连攻克附近的平安县城、永安县城和新安县城,兵锋直指郡府所在地………平州城。

    郡府大堂上,历宏昌双眉紧锁,面对铺满书案的各地告急信函一筹莫展。自京城归来后,他一直担心自己被岳丈之事所牵连,几个月过去了,却一直没有收到圣上的降罪旨意,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专心应对红巾匪患。但考虑到府兵人数有限,能否自保尚且存疑,若想要四处救火,唯余杯水车薪、力不从心的感慨而已。

    “禀报郡府大人,府门外有人求见!”老管家的话语打断了历宏昌的沉思。

    “何人?”

    “回大人,来人一身戎装,说是奉兵部之命前来协助郡府剿匪。”

    “哦?朝廷终于下决心出手了?!快请他进来。”历宏昌心情愉悦地站起身来,仿佛从一团浓雾中看到了希望的阳光,背着手来回踱步。

    “末将萧成贵拜见郡府大人!”来人三十出头,脸膛红中透黑,体格健硕,风尘仆仆,浑身上下透出一股久经沙场的沉稳、干练。

    “萧将军请起,朝廷派王师前来剿除匪患,历某万分欣慰。只是,为何我未收到兵部信函?统兵将领又是哪位?”

    萧成贵微微一笑答道:“圣上接到历大人及各县府军情急报文书,龙颜震怒。钦点骠骑营大将军马钰统兵十万,星夜兼程,据此地尚有两日脚程。萧某特来打个前站,兵部信函我也一并带来了。”

    历郡守听闻不由老脸一红,伸手接过萧成贵递交的文书,忙掩饰道:“马钰将军威名赫赫,历某早有耳闻,三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