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盗世圣手 >

第202章

盗世圣手-第202章

小说: 盗世圣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们还是争吵了一个晚上,嘴不停歇。争吵的主题是:如何让大楚相信他们不是诈降,如何充分利用手中的筹码,换取最大的好处

    歇息一日,关羽正准备率大军摧毁这阻挡他们迈入京城的最后一座屏障之时,程总兵的使者到了。这次还送了礼物,使者神秘兮兮地表示事关重大,要与楚军统帅单独密谈。

    关羽心中十分不快,顶瞧不上对手这婆婆妈妈,阴阳怪气的招数。

    他强压心头怒火,还是单独召见了齐军使者。当对方表明来意,他也不由得吃了一惊,有点出乎意料之外。

    按说,又可以兵不血刃,轻松拿下大齐京城,将这个数百年的王朝彻底埋葬,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此让天下黎民百姓不再承受战火的袭扰,安居乐业。然而,不知为何,他的内心却毫无愉悦感。

    那种失落的感觉就好比是在拳击台上,一个老对手终于在他的击打下摇摇欲坠了,只剩下最后一个回合自己便可以欣然接受观众的欢呼。突然裁判上来宣布:最后一个回合的比赛取消了,理由是刚刚查出那个对手得了急性脑溢血要送医院急救。

    无论如何,关羽还是接受了程总兵的归降,并硬着头皮夸赞了对方几句,譬如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弃暗投明诸如此类。挥手令使者退下之后,他命人唤来了崔大奎、杜仲年这两个得力助手。

    此二人初闻此讯,一时间大眼瞪小眼,也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将军,程宏卓这厮不会是诈降吧?或者想耍什么花样?”杜仲年皱着眉头拱手问道。

    崔大奎也上前一步道:“对呀,他手下还有数万兵马,虽无回天之力,好歹也能抵挡一阵。况且他身负大齐皇帝小儿的重托,就这么一箭不发地投降了?于情于理都太说不过去啊!”。

    关羽微笑着看了看二位,开口道:“这一层本将军不是没有想过,如今我大楚雄师兵临城下,将至壕边。诈降耍花样?就算再拖个十天半月,大齐也不会凭空变出来数万援军。而且姓程的这孙子心里很清楚:那样做只会让自己死得更惨!”。

    关羽停了一下轻叹一口气接着说:“这个程总兵是太识时务了!他如此卖主求荣,不但可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还会得到我家皇兄的嘉奖,将来在我大楚军中的地位恐怕不仅仅是怀远总兵这个官职了。说心里话,我现在倒是替那位大齐皇帝不值:怎么会养了这么一条吃里扒外的狗?何况从使者对本将军极尽献媚的口气,我判断这事也假不了。”

    听关将军如此说,那两员副将也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关羽挥手道:“齐军归降之后的繁杂事宜你们俩与使者详谈吧,无非是讨价还价。既然无仗可打了,本将军倒是想去京城走一遭,最后看一眼还属于大齐的都城。另外派快马去通知景澄贤弟,请他速来京城。怎么算平州派出的文官也该到位了。我军开进大都之后,还有很多婆婆妈妈的琐事等着他去打理呢。”

    夜,很静。守卫森严的皇宫之中不但肃静的吓人,还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

    一个黑影轻松地翻越宫墙,在墙角处的阴影中稍作停留,便好似轻车熟路地一溜烟往窗框里透出亮光的御书房游了过去。

    李弘基面前的桌案上堆积的奏章比以往少多了,不是下属官吏改掉了啰嗦推诿的习惯,更不是朝堂之上突然提高了办公效率,而是能送达他手中的奏章越来越少了。

    “圣上,时辰不早了,您明日还要按时早朝,不如早点歇了吧?”。

    大内总管洪公公垂手站在一旁,看到主子又开始没来由地坐在那里发起呆来,忍不住轻声提醒道。

    “城外情形如何了?可有贼寇围城的消息?”李弘基面无表情地问道。

    洪公公正打算迈步上前,跪倒回禀。忽然,一个黑影顺着梁柱悄无声息地从天而降,出现在他的眼前。

    毛骨悚然的洪公公大张着嘴巴,竟然一时半会儿发不出声响。

    李弘基未能及时得到回应,奇怪地扭头看了一眼,正看到那个嬉皮笑脸的黑衣人迈步向他走来。

    这位年轻的大齐皇帝虽然也大感意外,但并没像洪公公那样被彻底吓傻了。

    再次见到这个胆大包天的毛贼,李弘基的心中没有畏惧,倒反而生出了几分莫名其妙的亲近感。也许是因为近期有太多熟悉的面孔离他而去,内心倍感孤独的缘故吧。

    “你怎么又来了?该不会是又要送我些偷来的宝物吧?”连李弘基自己都没有察觉,他的脸上竟然挂着浅浅的笑意。

    黑衣人微微一笑道:“四处闲逛,此时竟然饿了。想来也只有皇宫之中能有些珍馐美味,故而顺道过来看看,想要讨口酒喝。”

    大内总管好不容易闭上的嘴巴再一次张开合不拢了。他想不通:堂堂一国之君竟然结识了一个飞贼,而且看上去他俩还挺熟!我要不要向门外高呼救驾呢?

    李弘基点头道:“你来巧了,寡人正好夜不能寐。不如你陪寡人唠唠嗑,说些奇闻怪事也好。”他转头对洪公公吩咐道:“去通知御膳房,准备些酒菜呈上来,寡人突然有了胃口。”

    洪公公机械地应了一声,朝房门走去,中途他又扭头观察了一下主子的表情,见他并未向自己使眼色命他召唤大内侍卫,怀揣着满腹狐疑,径直走出门去。

    不大一会儿工夫,洪公公手捧一个朱漆托盘,身后跟着几个小太监举着金银的食盒、器皿,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李弘基命他们将其摆放在一张低矮的案几之上,便挥手令他们都退了下去。

    李弘基离开龙书案,迈步走了过去,一抖袍袖,端端正正地坐了下去。

    一身夜行衣的关羽如同回到自己家一般,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在了他的对脸。

    李弘基板着脸问道:“你该不会又是为了如烟姑娘而来吧?朕金口玉言,次日便命人将其放出了牢房。”

    关羽抬头望了他一眼,脸上挂着诡异的笑容道:“身为一国之君,重信守诺,委实难得!这次到访与那位如烟姑娘无关,专程是为你而来。”

    李弘基见手持酒壶的洪公公手腕一抖,竟然将几滴酒水泼洒在桌面上,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低声吩咐道:“你也先下去吧,这里暂时用不着你伺候了。”

    洪公公连忙满脸堆笑地点头哈腰,放下酒壶躬身施礼后,迈着小碎步,倒退着出了房门。

    关羽抓过酒壶,给自己面前的杯中斟满了酒,放下酒壶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你重信守诺,那么还记得我说过想为你做点事情吗?”。

    李弘基歪着脑袋,用审慎的目光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飞贼,并不急于发问。

    关羽不慌不忙地接着说道:“身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曾经不知有多少人的性命都捏在你的手心里。如今,沧海横流,乾坤倒转,普天之下能救你性命的,也许只有我了!”。

    李弘基用目光快速地扫了一眼关羽的杯中酒,发现纹丝未动。

    他心中暗笑道:既然还未喝多,这厮怎的满嘴胡话?倘若惹得寡人不悦,他能不能活着走出皇宫都在两可之间。

    关羽端起酒杯,咂了一口,轻轻放下道:“你可曾想过?有朝一日,大齐覆亡,你将何去何从?”。

    李弘基闻言脸色一变,屁股向后挪了半寸。虽然他对眼前这个飞贼的口无遮拦有相当的容忍度,然一旦触及底线,身为一代帝王,他也一定会勃然大怒。

    “坐下坐下,我知道你想即刻召唤刀斧手冲进来,以欺君之罪摘了我的脑袋,别冲动。一位伟大的爪哇国哲学家说过:冲动是魔鬼!”。关羽仿佛已洞察对方内心的变化,头也不抬地挥手做下压状。

    李弘基有些愕然。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缓了一下自己的心绪。

    李弘基挺直了腰杆,正色道:“身为一国之君,当胸怀壮阔,海纳百川。但我告诉你小贼,朕的宽容是有限的!其一,大齐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永不会亡;其二,若真有那一天,寡人虽无颜九泉之下面对先祖,但也绝不会苟活于世!”。

    关羽微微点头道:“倒也算有些骨气!至少比你手下的很多将军、臣子强上百倍。天意弄人,竟使你我有缘相识。我这个人呢,从来是对事不对人。我们要推翻的,是你所代表的腐朽势力,对你本人,既没有太多的好感,也无多大的仇恨。”

    说着他抬头直视着面前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君王,一字一句地说道:“在你的眼中,我也许只是一个飞檐走壁的盗贼,实不相瞒,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楚定北王!”。

    李弘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出生到现在,也从没有人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

    他猛然“嚯”地站起身来,眼中充满了浓浓的杀意。

第二十八章 帝国衰亡() 
为什么帝国衰亡

    如大梦初醒

    为什么血流成河

    先于纸上谈兵

    为什么画地为牢

    以自由之名 ………北岛

    关羽的人马接受了怀远总兵程宏卓的投诚,护卫大齐京城大都的最后一道所谓屏障形同虚设,转瞬间便荡然无存。

    为了表示诚意,程宏卓派人马骗开了京城的大门,早已埋伏好的红巾军将士一跃而起,蜂拥而入。城门的争夺战半天就宣告结束,守城官兵见大势已去,稍作抵抗便放弃了,心甘情愿做了楚军的俘虏。

    皇宫的保卫战更是不值一提,禁卫军倒是拼死挣扎,但人数上整整差了一个数量级,完全于事无补。这就好比一个光屁股的三岁顽童,咬牙切齿地拎个小石块,去对抗一个手握巨斧的壮汉,结果显而易见。

    楚军大规模涌入大都,城中的百姓起初惊慌失措,乱成一团,以为要大难临头了。三日之后,大伙儿发现楚军虽人数众多,但军纪严明,也没有传说中的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之举。相反,楚军很快接管了当地的治安,还捉了十几个趁乱打砸抢的地痞无赖,公开斩首示众。老百姓这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皇宫被楚军占领了,大齐皇上生死不明,据说楚军攻入当晚他就被斩杀在乱军之中,也有人说他在皇宫被攻破之前,就找了个僻静所在,悬梁自尽了。总之他的死活只是被老百姓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多少人真正放在心上。

    楚军攻入京城前三日的混乱当中,朝臣们最是人心惶惶。有数十个忠心耿耿的老臣,热泪横流,投河的投河,服毒的服毒,以死明志。也有个别的书呆子如丧考妣地恸哭之后,步了他们的后尘。无从考证这其中有多少得了绝症,趁机自杀博个好名声的。

    更多的文武大臣则是院门紧闭,躲在家里惶惶如丧家之犬,等着被抓进大牢或者早晚挨上一刀。也有比较活泛的,换了便服四处托人找关系,想要攀附上大楚的权贵,改换门庭。虽然以前在大齐王朝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们有信心改换门庭之后,在大楚王朝再立新功。

    果然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这些人占了朝臣中的主流,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娘。太阳总要照常升起,明天还得继续,人活一世,干嘛非要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