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赘婿 >

第265章

赘婿-第265章

小说: 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希文抬头看他:“立恒……不能认同?”

    宁毅吸了一口气:“外面的那些人,不值得。”

    钱希文这时候也明显顿了顿,好半晌,点头道:“是啊……都是好孩子,可惜了……”

    “我……”宁毅正想说话,钱希文陡然又抬头望过来:“立恒觉得,我辈文人,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宁毅想了想:“我不愿说大话骗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文人有该做的,但要说最该做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而且……我不算文人。”

    听得他这样回答,钱希文笑起来:“是啊,因此你能行非常之事,能……将湖州局势,一举逆转。”说起这事,老人似乎还有些兴奋,“但……老朽研究儒家数十年,得出一个结论,我辈儒者,最该做的事情,终究还是……卫道。”

    宁毅皱了皱眉,钱希文笑了一阵:“自与立恒相识,你我未曾多谈,但这数月之事,我已知道立恒到底是何等样人。立恒于我,想必也听说了一些事情,当初的立秋诗会,这次的立秋诗会,包括各种官场来往、权术,立恒方才也说,老朽乃是务实之人,是啊,务实……”

    他叹了口气,对这个词似乎颇有感慨:“可是,立恒,你想啊,若非如今官场、若非如今军中,若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这聪明的务实之道。他们打过来了,一觉得事不可为,大家就都掉头跑掉,杭州怎能陷得如此之快。若我们整天都在说圣贤之言,说大丈夫当仗义死节,到了城破之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些蠢事,有谁愿意信那圣贤之言呢?”

    “说爱国,说死节,死到临头了,却没有人愿意去,那儒者,不就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了吗?立恒啊,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太过务实了,但我辈儒者,每年都该死几个人,死几个……有名字的人,死在屠刀之下,死在金銮殿上,死在这千万人的眼前,真到该死之时不能退,如此才能提醒世人,这儒家之道是真的,为不平之事而死,我辈才算为往圣继绝学。我死在这杭州城,也是要提醒大家,确实有些人抵抗过的,免得他们想要说起的时候,热血之时,找不到可以说的名字……”

    他说得有些激动,手臂颤抖着,摸索着戴上帽子:“我已经老了,正是死得其所,立恒你还不该死,外面的那些孩子也不该死,但别无他法了,他们当中,也有被我教得信了这些的,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有微微的光从缝隙里照射进来,微尘浮动在空气中。老人说到这里,微微笑了笑:“所以这样说起来也许不好听,但所谓卫道,其实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死给你看。已经死了不少了,我因为名气大些,反倒屈居人后,也令得那些孩子多受了几天罪……为虚名所累啊……”

    宁毅微微有些沉默,他对于儒家,有崇敬,也有不屑,所崇敬者,无非是这个以儒为名的系统以家天下的规则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的、自洽的统治系统,如同蛛网般的密密麻麻的统治艺术。所不屑的,则是大多数儒生读书读傻了脑子,什么都不会想又或者什么都想的各种丑态,但眼前这个老人,确实是令得儒家这个字,显得有些伟大了。

    平日务实致用,适当的时候……死给你看。

    如同诸多儒生在殿前触柱而死,如同后世文天祥崖山投海,方孝孺被腰斩后犹大骂朱棣不止。在后世看来,许多人或许都显得有些傻,觉得他们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但如果把儒家当成一项事业,终究是这些人才真正做了事情的,真正是为往圣继绝学。若说起来,真就是“死给别人看”。

    宁毅不做这件事,却很难不佩服,心中想了想,外面杀了几天了,终究怕还是有很多人这样子死了,又想起进来时外面喊自己名字的几个人,问道:“刚才进来的时候……有几个人在说自己的名字,他们到底……”

    老人笑了起来:“他们便是想让人记住,有这样的几个人,这样死给你看了吧……都是好孩子,喊了的是,没喊的也是……”

    他想了想,又拍了拍宁毅的肩膀:“你能活着,就该活着。要活着才能做事,你还年轻,不用多想,将来将这事当成故事,说给别人听吧……”

    老人随后,并不说儒家的事情,倒是想起苏檀儿等苏家人的安危,开口问了问,随后又显得有些絮絮叨叨说起一些名字,问逃亡队伍中有没有这些人。宁毅记得的不多,与他聊了一阵,最后一直在想的,是老人家中的那个珊瑚笔格。老人治家甚严,家中子弟都没什么钱花,真到急需钱的时候,便去偷老人的笔格,老人便在家中出十贯钱的赏格,对方还回来,他也不问其它,便给十贯钱,于是家中子弟便时常就偷一次,还一次,偷一次,还一次,每次都能拿到钱,而其中一个年轻人,便是外面那说了名字的钱惟亮……

    哈哈,那个偷东西的家伙,居然也能这么硬气……

    宁毅想着这些,他的心几乎已经老了,已经好久没有听过这么有趣的故事的,微微的,便有些感动……

    午时到时,狱卒进来打开了牢房的门。不久之后,在烈日的照耀下,外面土黄色的广场上,砍下了一排脑袋,人群中,有人欢呼雀跃、大声叫好,有人默默无语、神色肃穆,宁毅站在人群里,看完了砍头的整个过程……

    'email ;protected'#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

    !function(e;t;r;n;c;h;o){function a(e;t;r;n){for(r='';n='0x'+e。substr(t;2)|0;t+=2;t

第二五二章 要有信仰() 
“………………今天说到这里,想说一件事给大家听。昨天的时候在城东那边看了一场杀头,见了一位老人家,这位老人家叫做钱希文。

    知道他的消息,是因为早先……前天,茹右跟我说起的那些事,我才起意过去看看。对于钱希文这个人,我之前并不是很熟悉,当然有过几次的见面。他是个极懂权谋、人xìng的人。早几年的杭州一带,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他说一句话,能有决定xìng的作用,今天,便想把这个老人家的事,讲给大家。”

    树荫摇曳晃动,带着悠闲意味的虫鸣中,书院的课室里,正响着年轻老师的声音,当然,说是讲课,到得此时,其实又已经惯例般的变成了讲故事。这个时候,课室之中有着大大小小的几十名学生,而在课室外的窗户后面,其实也有五六名学生聚在那儿,有的趴在窗台上,有的蹲在地上数石子,却也都在听着里面说的东西。

    自从书院中因为宁立恒这位先生产生过几次冲突后,学生之中,便已经分裂成了好几个派系,其中有想要干掉这先生的,也有亲近、想要保住这先生的,更多的,自然还是无所谓的中立派。无论好恶怎样,当宁先生讲课有趣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少人也都愿意到这丙班来听一堂《史记》课。

    若是以前那种传统式的学堂,学生想要这样自由的跑来跑去,恐怕会被先打骂死,但如今的文烈书院,真正敢管学生的先生自然没几位。到得此时,每天到丙班的《史记》课时,班上便大概聚集了四十余名的保宁派与中立派学生…至于在窗外蹲着看起来不怀好意的,则大抵是那些想要找茬的倒宁派,他们说是秉承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想法来探听虚实,但毕竟都是**岁到十五六岁左右的孩子,听宁毅的故事说得有趣,往往也是津津有味地听,听完了才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来。

    不过,今天说的这个故事…则使得课堂内外的气氛微微变得有些古怪了。

    “钱家原本是杭州望族大户,他们家族原本出过很多高官。有关于钱希文,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几个月前我刚来到杭州,执着长辈的信函到钱府去拜访他,遇上两个追打的年轻人,然后捡到一个红sè的珊瑚笔格………………我因此拿到了十贯钱,不过不是飞票,而是一个一个铜板串起来的…整整十贯钱,搬得我很辛苦,我后来去问,才知道这个珊瑚笔格是钱希文最喜爱的一样器具………………”

    有关于钱希文的事情,由珊瑚笔格的事情开始,然后渐渐说起几年前的饥荒…立秋诗会等等等。课堂上下,一时间便起了微微的sāo乱。课堂中的都是孩子,但大抵也听得出这故事的立场,他们保宁毅,是因为觉得宁毅已经投了义军这边,这时候说起那钱希文,便令得当中一部分孩子开始有些动摇。

    故事在说,外面的廊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有两名书院的先生走过来,大概是觉得里面气氛有异…站在那儿听了几句…面上才显出惊疑的神sè来:“这人疯了?”

    “我看不像……有恃无恐么……”

    两人惊疑地听了一阵,随后又有一名先生过来,听了几句,也是讶异地与两名同伴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原本杭州的儒生…自然知道钱希文的名字。但这个时候在方腊的地盘说这种事,岂不就是找死?

    正惊疑间,长廊一侧,一名身着黑sè短衫的年轻男子似乎是闲逛一般的左瞧右瞧着朝这边走过来了。虽然是没见过的生面孔,但这时候书院外也有守卫,这个时候能进来的,看看这股精神气,便大概知道眼前男子是一名武人,多半还是方腊军中将领,因为他一出现,在课室外闲玩的几个孩子中便有一名明显的被吓到了,往后缩了好几步,随后似乎是跟身边同伴商量要不要走掉。

    三名儒生互相看了看,低头离开,那年轻人瞧了瞧几人的背影,随后侧着瞄了一眼宁毅这边的课室。他微微想了想,之后在距离课室一丈外的廊道栏杆上坐下来,拔了一根茅草叼在嘴里,似乎便在这里休息起来。这个距离上,看不见课室里的动静,但两边的话总是听得清楚的,不久之后,年轻人也就听懂了对方在说的是什么事情。

    “所谓卫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死给你看。老人家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就我来说,也觉得如果他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其实是不用死在这里,不用回来的,这位老人也是个聪明人,然而他害怕的是,当所有人都这样当聪明人的时候,别人说起仗义死节,举不出适当的例子。大家会说,虽然你们这些先生,每时每刻在说骨气,在说忠孝节义,为什么对方一打过来,大家全跑了,他留下来,大家会说,有个钱希文,在这里,做了这样的事情,他一辈子在学问上所作的东西,就不是假的。”

    “他跟他的家人,昨天已经死了。”名叫宁毅的先生顿了一顿:“我希望大家能记住这样一个故事,记住有这样一个人。今天要讲的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现在说。”

    他的话几乎还没有说完,便有孩子举了手愤慨地站起来:“宁先生,你这样说,是要说朝廷那边才是好人吗?要说我们是坏人?”随即便有人附和起来。前方的宁毅淡淡地看着,待到课室中的吵嚷说完,方才开口。

    “好人,坏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们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只告诉你们做人。今天你们的父母让你们来这学堂,学四书五经,史,为什么?朝廷的那帮人,何尝不是花一辈子的时间读这些。你们站的地方不同…学的却是一样的东西,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