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赘婿 >

第558章

赘婿-第558章

小说: 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与舟海在北边,似乎也做得不错。”

    宁毅点点头:“成兄是很厉害的,有他与德新联手,那些人翻不起什么浪来。”

    “嗯,舟海用谋太狠,与我早年有些类似,不过做起事情来,确实是面面俱到的,我倒是……不怎么担心……”

    老人如此说着,对于成舟海这个用计厉害的弟子,其实也寄望颇深……

    ****************

    秦嗣源与宁毅之所以说起成舟海,是因为成舟海原本就在北面负责军粮的事情,赈灾开始后,他暂时接手了北面的密侦司事务,再之后,便与李频接上了线,互相配合。

    然后在前些天,河东路那边,大户第一次激烈反弹,便来自于孝义县的郭家。

    自从李频到郭家威逼放粮之后,郭明义去找了左继兰商议,左继兰又找了齐家的齐方厚,双方合计之后,两名幕僚,王致桢与徐迈给了郭明义第一条计策。

    此后,郭明义回到家中的第二天,他在家丁的护卫下,去到外面向那些饥民声泪俱下地说了一番话:由于官府认为郭家一直施粥,肯定家中有粮,因此威逼郭家放出更多粮食,他只好做出一些不得已的退让。同时宣布,这一天将是郭家最后一顿的施粥。

    他要……煽动民乱,直指官府!

    无论李频的官有多大,无论他背后有着怎样的后台,如果在他上台后的第一项措施就引起民乱,配合着左家与齐家在京城的影响力,他的这个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去的。

    这一天,或许因为是施粥的最后一天,郭家煮得粥特别稠,也给了连续肚饿的众人能够消化这一消息的力量。一众饥民听着郭明义的话,目瞪口呆。

    骚乱,眼看着就要起来。便有人在人群一侧大喊:“他说谎!”

    ps:

    回想古代的一些书,当好人孝子,可以成状元,可以得皇帝赏识,到了现在,宣传的往往是做好事会死,这个做了好事的人,有多么凄凉。而由于社会民众逻辑辨别能力普遍不高,最后变成了一种氛围:若是这个人没有死或是没有过得很凄凉,那么他做的好事就不算,或者说这个人一开始就是为着利益做好事的。动机论让我们大家普遍的讲礼而不讲理,让一个普遍需要善意的社会却得不到善意。就类似于陈光标这一类人,如果说他做了好事,想要炫耀一下,为什么就不行呢?做了好事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夸奖?社会需要善意,而行善之人也确实需要一些动力去让他继续行善,在这之中,夸奖,真是一种最卑微的回报了。嗯,这是无聊中的小感慨。

第五〇八章 雷霆() 
饥荒之年,大户施粥,孝义县这边,善心以郭家为首,但真正在施粥的,却并不止郭府一家。孝义县内,也有其它的几户人家,偶尔会善心地出来布施粥饭,这其中也包括了官府的赈济。这次受灾之后,各地的余粮虽然不多,但官府总是要保证一些人能活着,这也符合豪绅大户们的利益。

    但这类赈济又不能太多太饱足,总得让一些人放弃尊严,艰难地去求去抢才能活着。这样一来,尚有田地的不愿意太受折腾,只好变卖家当,豪绅大户也就因此完成了土地兼并和资本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讲利益、活着,不讲尊严这类事情,是在现代资本横行之后的人身上见得更多。若是在古代,尤其在生产力不高的乡村,人们还是相当有骨气的,当然,这类的骨气表现得也比较简单,只要家中还有一口吃食,便不向人过多的求救帮忙,稍微有些家当的,会比一般人更讲面子。

    也是因此,大多数人在饥荒到来时,首先动的是自己的粮食,然后是跟亲朋借一借,大家都没有了,只得卖田卖地。若是再进一步,才会放弃尊严乞求施舍。

    平日里郭家在自家门口的小广场上施粥时,由于这边占地较广,人也多,官府偶尔也会将粥摊摆到这里来。另外有两辆马车,有时候会运了粥饭、粗粮馒头过来发,据说这是外地来的善人,见众人饥寒,于是心怀恻隐,过来赈济。

    对于这些事情,郭家是欢迎的,毕竟是在他家的广场上,往后别人说起,也都只会说郭家的仁善。到得今天要煽动人群,郭明义也让人买通了在附近防止暴乱的一些衙役。查过官府并未太过注意这边,才开始宣布,谁知道话才说完,人群之中便有人大喊:“他说谎!”

    那人一开口。声音洪亮,传遍全场,郭明义就心知不妙,当即便喊:“你是谁,你是那狗官的走狗——”

    他喊的声嘶力竭,立即便有人符合:“揪出他来!”但那人随后的话语也出了口:“各位乡党,他是骗你们的,郭家因家中屯粮,蓄意抬高粮价被查!今天他还想煽动你们冲击官府,此乃谋反大罪!诛九族!官兵早已在路上。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便到!谁信他的话,只会与郭家同罪!”

    那人掀开身上的一件破衣服,只见他身材高大,顶着一颗光头,但又并非和尚。有人认出他来。这是常来施粥饭那两辆马车上跟随的人,身形看来虽然有些可怖,但施粥施饭,却是慈眉善目,许多时候他还在人群中给一些人治疗伤病,早跟众人混了个脸熟。这时候他一开口便是“谋反”、“诛九族”、“官兵就到”,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却委实是给了郭明义一下当头棒喝,在众人的头上,也浇下一盆冷水。

    郭明义那边原想用声音压过他,此时仍在大喊:“这是那狗官的人,诸位,他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哪。这些狗官贪得无厌,眼见郭某家中有粮,就来敲诈……”

    人群中也有人喊:“郭老爷可是善人哪。”

    郭明义行善多年,毕竟也是有底蕴的,接着有人附和:“我这条命便是郭老爷救的。”

    “是啊。必是官府搞错了……”

    “郭老爷不是坏人……”

    此时众人你一眼我一语,但由于那光头大汉的几句话,终究没人敢轻举妄动,只有人群中原本就是郭明义的人,此时试图煽动众人起来帮手:“抓住这狗官的人……揪他出来……”一些人喊着从人群中挤过去,挥着棒子绳索便要拿他,却被那大汉抓住一根绳索顺手一挥,只听一声暴喝:“谁敢乱来!”那绳索崩断在空中,连带着想要拿人的家丁都在地上摔出丈余。

    “诸位,不要受了这老儿的煽动,孝义县粮价上涨,便是这些人把持的。如今不是没有粮,只因他们牢牢把住,不肯放出!如今河东新来的李大人马上就到,他会给大家一个公道,还有朝廷准备的数千石赈灾粮,如今就在城外。郭家不施粥,官府不会不管你们——”

    煽动饥民作乱,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快,只要让一部分人失去理智,做出了过激的举动,其余人就会被裹挟着再难回头。然而这光头大汉的应对却在第一时间就等在了这里,他话语中有多少可信旁人并不知道,但是简单的几句话,却已经成功地吓阻了众人。郭明义当即眼前便是一黑,知道对方能以如此迅速的手段压下骚动,必然是数日以前就在准备。真是没料到,自己这边才刚刚想做点什么,立即就迎来了这等雷霆一击。

    他在人群之前直接倒了下去,待被人抬回家中,他便当即叫来最看重的一个儿子,让他立刻赶去左家通风报信,同时寻求庇护。

    “那位李大人早已做好准备,此计未成,咱们家要万劫不复了,你快去左家告知三少,就说我郭明义誓死不会松口,让他想办法救救我们郭家……快走!没时间了……”

    那儿子当即要走,老人陡然又睁开眼睛,狠狠揪住他的手:“等等、等等,你不要去左家,你让个下人去报信,你找个地方好好的躲起来,若是、若是这次我郭家熬不过,至少留你一根独苗……”

    老人是清醒的,知道事情不成,郭家的处境便走到了绝处。他行事之前还未曾这般细想,被那光头打断的一瞬间就意识到了这些。那位李大人手段凌厉,自己这次是送上门去了。果然,儿子离开才不久,过来的第一拨人首先便围住了郭家的前后各门,半个时辰之后,驻扎在城外的一支军队便杀到了。李频自大门领兵长驱直入,来到郭明义的榻前。

    “郭老爷,你这可不聪明。”

    郭明义早已哭得老泪纵横:“李大人,小老儿认栽了,小老儿也是一时鬼迷心窍。”

    “那么……放粮?”

    “李大人,您慈悲心肠,放粮郭家就要死完啊。小老儿死不足惜,求您给郭家一条生路。”他一面哭着,一面压低了声音,“李大人。李大人,有五万两银子以及珠宝,是我郭家的镇宅银,你抄不出来,我愿献给李大人,求李大人……”

    他还在说,李频原本还在躬身听着,这时面无表情地直起腰,朝后方挥了挥手。

    “封。”

    ****************

    李频对郭家的动手,堪称雷厉风行。第一时间下狱、封门、抄家、安抚灾民。背后属于阴谋的一部分。却是成舟海在操盘。

    不仅如此,郭明义一家人下狱五天之后,成舟海成功撬开了对方松动的心防,这也是五天的牢狱生活消磨了郭明义的硬气,而事实上。在郭明义安排儿子离开的当天,对方的行踪就已经被密侦司的人缀上,当时劝说郭明义,李频只作不知,到了五天以后,才将这个消息告知对方。不久之后,双方完成了交易。

    郭明义保留自家那五万镇宅银。此后由举家迁至江南,再不回河东,而郭家放出所有粮食、家当,帮助赈灾。

    虽然郭明义心中也明白,自家一旦倒戈,必然引起左继兰的大怒。而另一方面。若是不倒戈,顶多是自己被杀,家人流放。但权衡谁都会做,问题在于,毕竟并非谁都是不怕死的硬汉。一旦有了一线生机,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

    郭明义这条线的松动,使得汾州一带粮价出现了一定的缺口,首先是给官府可以动用的粮食资源增了了八千石左右,隐性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大户的倒下,令得一小部分小商贩相信粮价要跌,开始出粮赚上一笔。此后,左家、齐家的震怒也一如预期般的压了过来。

    左继兰、齐方厚拜访各方,动作频频,官场上的压力骤增,不少人找到李频,表面亲热,暗地里却是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而在左、齐两人点头,王致桢、徐迈的操作下,两家下了血本,一时间,汾州附近的粮食如同长鲸吸水般的被一扫而空。此时这事情关系的不止是粮价,还有两家的面子在了。左继兰在人前说:“这件事情,我是一定要追究到底的!”

    消息灵通的商人们感受到了这股气息,随着天气的下降,粮价再度上升,而后又在官府的打压力度中下降。这种拉锯战一般的波动中,两边都陷入了僵局,京城的宁毅在等待着下雪后的一次机会,而对于王致桢、徐迈两人来说,作为地头蛇,天气下降以后他们竟然没法让粮价继续涨,这便是大大的打脸。在不断加大的情报力度中,他们终于也反向地知道了京城操盘人的名字。

    “相府之中负责这次粮价的人,名字叫做宁毅,你们看看。”

    左继兰将拿来的情报递到两人面前,徐迈一皱眉:“宁立恒?”

    王致桢便也看了他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