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赘婿 >

第787章

赘婿-第787章

小说: 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周喆只是小事,我造反造定了。哦,对了,左端佑左公。”

    李频走到近处。微微愣了愣,然后拱手:“末学晚辈李德新,见过左公。”

    左端佑站在那儿,点了点头:“你助秦家子守太原。置生死于度外,很好。”

    “此乃晚辈职责。太原最终还是破了,生灵涂炭,当不得很好。”这话说完,他已经走到院子里。拿起桌上茶杯一饮而尽,随后又喝了一杯。

    “造反造定了?”李频沉默片刻,才再度开口说道,“造反有造反的路,金殿弑君,天地君亲师,你什么路都走不了!宁立恒,你愚不可及!今日我死在这里,你也难到明日!”

    “造反……”宁毅笑了笑,“那李兄不妨说说。造反有什么路?”

    “你的路多了,你有吕梁山帮衬,有右相遗泽,南面,你有康驸马为友,你有康王府的关系。康王如今便要身登大宝。无论如何,你只要徐徐图之,所有的路,都会比你眼前走得更好。但你选了最鲁莽的路……不对,你选的地方没有路。”

    李频摇了摇头。看着宁毅,宁毅站在那儿,一直都带着笑,他将茶水再度倒上:“还喝吗?”

    “可以了。”

    “好。那我们来说说造反和杀皇帝的区别。”宁毅拍了拍手,“李兄觉得,我为何要造反,为何要杀皇帝?”

    李频微微沉默了片刻:“为武朝衰弱,为忠臣蒙冤,为努力没有结果?”

    “为万民受苦。”宁毅补充一句。

    “有吗?”

    “有的。你们总喜欢往大处看,秦老是忠臣,他受苦,就是受苦,别人就不是?我在夏村打仗,看见过被女真人强暴的女子,她被救回来,瘦骨嶙峋,非常可怜,休息了几天,起来给救她的兵做饭,给他们包扎伤口,有人说要娶她。夏村大战最后一天的时候,她拿着刀冲出去,你看,她学会了拿到,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人……死在战场上了。”

    宁毅摇了摇头:“为了守住汴梁城,有多少人死了,城里城外,夏村的那些人哪,他们是为了救武朝死的。死了以后,没有结果。一个皇帝,肩上有天下亿万人的命,权衡来权衡去就像是小孩子开玩笑一样,没有任何责任,他不死谁死?”

    “这就是为万民?”

    “求同存异,我们对万民受苦的说法有很大不同,但是,我是为了这些好的东西,让我觉得有重量的东西,珍贵的东西、还有人,去造反的。这点可以理解?”

    “你虽该死,但可以理解。”

    “嗯,那么李兄认为,造反这么大的事,最重要的是什么?”

    宁毅问出这句话,李频看着他,没有回答,宁毅笑了笑。

    “你、你们,很多人以为是如何实施,如何一步步的策划,徐徐图之。你们把这种事情,当做一种冷冰冰的事例分析来做,简单的一件事,拆掉,看看怎么样能做成。但我不认同:任何一件大事,高远到造反这种程度的大事,他最重要的是立意!”

    宁毅举起一根手指,目光变得冰冷严苛起来:“陈胜吴广受尽压迫,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方腊造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们读书读傻了,以为这种雄心壮志就是喊出来玩玩的,哄那些种田人。”他伸手在桌上砰的敲了一下,“——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笑了笑:“那我造反是为什么呢?做了好事的人死了,该有好报的人死了,该活着的人死了,该死的人活着。我要改变这些事情的第一步,我要徐徐图之?”

    李频冷冷道:“那你便要弑君?”

    “在于我有没有能力弑君。”宁毅道,“我若没有能力,当然是徐徐图之,我若是陈胜吴广,是方腊,我当然要徐徐图之,但我不是,这个可能性摆在我面前。我要造反,他要付出代价,我能杀他而不杀,那我以后也就不必反了。”

    院子里沉默了片刻,宁毅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做人做事都是这样,到最后,你的标准,会退到某个程度,因为世界严苛。你有一个最高标准,人生标准做事的标准都行,走不通,你可以退一点,你可以妥协一点,但你最后的成就,就在于你退了多少。宁死不退,熬过去了的,才能成大事,从一开始就讲徐徐图之的人,想得再清楚,也只能一事无成。”

    “你可曾想过……汴梁的百姓会怎么样?天下会怎么样?”

    “废话。”宁毅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他们得死啊。”

    砰!李频的手掌拍在了桌子上:“他们得死!?”

    宁毅目光平静:“选错边当然得死,你知不知道,老秦下狱的时候,他们往老秦身上泼粪了。”

    李频已经一字一顿地吼了出来:“那是他们的错?”

    “不是他们的错?”宁毅摊了摊手,然后耸肩,“哦,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无辜的。”

    宁毅说完这句,目光中有着怜悯,却已经开始变得严厉起来,缓缓的,坚定的摇了摇头:“不,就是他们的错!他们不是无辜的!他们是武朝人!武朝打不过女真,他们就死有余辜——”

    他声音浑厚,内力激荡,到后来,声音已经震荡四周,远远传开:“你们讲情理,是因为你们组成武朝!农人耕织劳作,士人读书统治,工人修葺房屋,商人通货四方!你们一同生存!国家强大,人民身受其惠!国家虚弱,人民死有余辜!这是天罚!因为国家面对的是这片天地,天地不讲情理!天理只有八个字……”

    他的声音传出去,一字一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声音隐隐如雷霆,李频皱着眉头,他想要说点什么,对面如此作态之后的宁毅陡然笑了起来:“哈,我开玩笑的。”

    这一下,就连旁边的左端佑,都在皱眉,弄不清宁毅到底想说些什么。宁毅转过身去,到旁边的盒子里拿出几本书,一面走过来,一面说话。

    “确实啊,汴梁的百姓,是很无辜的,他们为什么不无辜,他们一辈子什么都不知道,皇帝做错事,女真人一打来,他们死得屈辱不堪,我这样的人一造反,他们死得屈辱不堪。不管他们知不知道真相,他们说话都没有任何用处,天上掉什么下来他们都只能接着……呐,李频,这是秦相留下来的书,给你一套。”

    宁毅将书扔在桌子上:“所以,在这中间,诸位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东西吗?他们太无辜了,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做了这种错事怎么还能无辜呢?所以我在想,给他们一个说话多少能有用国家怎么样?这样一来,再出什么事情,人就死有余辜了,道理也就齐了。”

    这絮絮叨叨犹如呓语的声音中,隐约间有什么不对劲的东西在酝酿,宁毅坐在了那里,手指敲打膝盖,似乎在思考。李频素知他的行事,不会无的放矢,还在想他这番话的深意。另一边,左端佑眉头紧蹙,开了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中间的道理,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那边,敲打膝盖的手指停下来了,宁毅抬起头来,目光之中,已经没有了半点的戏谑。

    不久之后,他开口说出来的东西,犹如深渊一般的可怖……。

    ps:  嗯,这章七千字。

    给点月票呗^_^

第六七四章 弥天大逆 战争伊始(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中间的道理,可不只是说说而已的。”

    这一天的山坡上,一直沉默的左端佑终于开口说话,以他这样的年纪,见过了太多的人和事,甚至宁毅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时都未曾动容。唯有在他最后戏谑般的几句絮叨中,感受到了古怪的气息。

    坐在那里的宁毅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如深潭,看了看老人。山风吹过,周围虽有数百人对峙,此时此刻,还是宁静一片。宁毅的话语平缓地响起来。

    “我的妻子家中是布商,自远古时起,人们学会织布,一开始是单纯用手捻。这个过程持续了或者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出现了纺轮、纺锤,再后来,有纺车。从武朝初年开始,朝廷重商业,开始有小作坊的出现,改进织机。两百年来,织布机发展,效率相对武朝初年,提升了五倍有余,这中间,各家各户的手艺不同,我的妻子改进织机,将效率提升,比一般的织户、布商,快了大约两成,后来我在京城,着人改进织机,中间大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如今织机的效率对比武朝初年,约是十倍的效率。当然,我们在山里,暂时已经不卖布了。”

    左端佑与李频皱着眉头,看见宁毅交握双手,继续说下去。

    “观万物运行,穷究天地原理。山下的河边有一个水力作坊,它可以连接到织布机上,人手如果够快,效率再以倍增。当然,水利作坊原本就有,成本不低,维护和修缮是一个问题,我在山中弄了几个高炉研究钢铁,在高温之下,钢铁愈发柔韧。将这样的钢铁用在作坊上,可降低作坊的损耗,我们在找更好的润滑手段,但以极限来说。同样的人力,相同的时间,布料的出产可以提升到武朝初年的三十到五十倍。”

    “我们研究了热气球,就是天上那个大孔明灯,有它在天上。俯瞰全场。打仗的方式将会改变,我最擅用火药,埋在地下的你们已经看到了。我在几年时间内对火药运用的提升,要超过武朝之前两百年的积累,火枪目前还无法代替弓箭,但三五年间,或有突破。”

    “所以,人力有穷,物力无穷。立恒果然是墨家之人?”左端佑说了一句。

    宁毅摇头:“不,只是先说说这些。左公。你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道理并非说说。我跟你说说这个。”他道:“我很同意它。”

    “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更是契合天地之理。”宁毅说道,“有人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都是穷书生的妄念,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世界没有愚人开口的道理。天下若让万民说话,这天下只会崩得更快。左公,你说是吧。”

    左端佑没有说话。但这本就是天地至理。

    “聪明人统治愚蠢的人,这里面不讲人情。只讲天理。遇上事情,聪明人知道如何去分析,如何去找到规律,如何能找到出路,愚蠢的人,一筹莫展。岂能让他们置喙大事?”

    “远古年间,有百家争鸣,自然也有怜悯万民之人,包括儒家,教化天下,希望有一天万民皆能懂理,人人皆为君子。我辈自称文人,何谓文人?”

    “自仓颉造文字,以文字记录下每一代人、一辈子的领悟、智慧,传于后人。故人类孩童,不需从头摸索,先人智慧,可以一代代的流传、积累,人类遂能立于万物之林。文人,即为传递智慧之人,但智慧可以传遍天下吗?数千年来,没有可能。”

    “书本不够,孩童资质有差,而传递智慧,又远比传递文字更复杂。因此,智慧之人握权柄,辅佐天子为政,无法传承智慧者,种地、做工、伺候人,本就是天地有序之体现。他们只需由之,若不可使,杀之!真要知之,这天底下要费多少事!一个太原城,守不守,打不打,如何守,如何打,朝堂诸公看了一辈子都看不清楚,如何让小民知之。这规矩,洽合天道!”

    宁毅的话,冰冷得像是石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