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134章

踢开永乐-第134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广传对广元说道:“北平白云宫也就罢了,也是当世大观甘州的大佛寺,陛下怎会叫他们进宫?还有那个小沙弥,陛下宣他进宫为何?”

    “不像是要责罚他的样子啊?”

    广元说道:“咱们在这里乱猜也猜不到,uuknshu等明日进宫以后就知道了。”

    第二天允熥早起上朝,先是说了几件平常的事情。

    然后等到允熥觉得不太正常的时候,已经从翰林院编修迁为湖广道御史的原质出列说道:“陛下,臣听闻,昨日陛下去了番馆,面见了的来到京城的僧人、道士。臣可是听闻有误?”

    允熥点点头说道:“原御史所言不错。”

    原质随即掏出一本奏折,说道:“那臣今日就要劝谏陛下了。”

    说着,将奏折递给一旁侍立的大汉将军,由大汉将军再转递给允熥。

    同时自己也说道:“臣,湖广道御史原质,劝谏陛下,勿亲近释教佛教道教。”

    “释教道教,不过愚民、愚妇信之尔,上不能济世安民,下不能足民饭食,于国有何益载。”

    “,陛下方继业,凡意指所向,亦示子孙万世,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fgfy……>;

第二百零六章 目的() 
一秒记住【】,。

    听到原质的劝谏,允熥顿时觉得正常了。是的,之前允熥觉得不太正常的原因就是没有人因为他去见这么多的和尚道士而劝谏。

    当年朱元璋那么牛逼,还有大臣孜孜不倦的劝谏朱元璋不要亲近和尚,更不必提他这个刚继位威信远不如朱元璋的皇帝了。

    不过允熥听了原质的话,还是很有吐槽的**的。允熥很想告诉他,告诉其他的大明的官员,宗教是种武器,全天下除了汉人这种十分早熟的民族以外,宗教都是比刀剑更为有效的武器。

    即使是对于汉人来说,宗教虽然不比刀剑管用,但是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武器。君不见,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多少教民主动帮助八国联军?顺民是老实待着谁都不惹,教民才会主动帮助侵略者。

    即使是汉人这种早熟的民族,也会有虔诚的信徒存在,更别说不少教会学校的存在了。并且西北的真神教徒,有多少是原来的汉人信了真神教以后变为回人的?

    更不必提清末时节,多少传教士以传教为名暗中也干着间谍的活计?特别是来自米国的清教徒的教堂,更是暗中摧毁中华文化、摧毁华夏人自信心的推手。

    据说从小信奉基督的、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的弟弟宋子文,就对于汉语不屑一顾,国内的报告也只看英文版的,和同样英米留学出来的人说话只说英语。

    所以在民族国家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前,给全国的老百姓心中都增加一点本土的信仰没什么坏处。在明末弗菻欧洲国家还没有侵略华夏实力的时候,就有多少华夏人信了天主教?宗教信仰这块阵地,本国的宗教不去占领,外国的宗教就会去占领。允熥要是有本事普及民族国家的观点,那一定会去普及的,但是现在没那条件,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当然,宗教氛围太浓厚,会阻碍国家的发展。英国、德国、米国都是进行宗教改革之后才成为强国,而一直没有进行宗教改革的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殖民海外最早,却慢慢衰落下去了。

    但是以华夏人的务实,宗教氛围过于浓厚是基本不可能的。

    并且宗教也不影响科学发明。牛顿就一直是一名虔诚的教徒,不是也开创了现代科学体系?爱因斯坦也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世界上绝大多数科学发明都是教徒发现或创造出来的。

    允熥不清楚朱元璋是不是意识到了占领宗教信仰这块阵地的性,

    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允熥没有问过他。

    但是朱元璋在全国的府州县都下令设立了城隍庙,并册封京城的城隍神为监察司显佑王、正一品,各府的城隍神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正二品,州城隍神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正三品,各县的城隍神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正四品。

    这样在全国每一个府州县都建立起了宗教系统。再加上华夏无所的土地庙,以城隍庙…土地庙二级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宗教体系,以防止被外国的新的宗教所入侵。

    当然以上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至于直接目的,允熥之所以非要让佛教、道教的人承认朱元璋是某某转世,就是要借助佛道两家的影响力来夯实大明在民间的基础,在国内会有多少作用不好说,但是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如果目的说的更明确一些,允熥就主要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于允熥来说只要能巩固大明统治的方法都会考虑。同时允熥认为这对华夏没有坏处,所以会施行。

    以儒学笼络上层人士,并且不断地对儒学进行改革;以地方官府直接、佛道软性控制下层百姓,这就是允熥的基本态度。

    但是这些东西都不好和下边的文臣们说,他们理解不了的,就连很多见识过宗教巨大影响力的现代人都觉得荒谬,更不必提这些见识少的古代文人了。

    所以允熥说道:“原御史,朕知圣学为正道,绝不会偏于释道二教弃儒学于不顾的。”

    “朕只不过是因为太祖皇帝颇为供奉释道二教而与他们有所安排,以安太祖皇帝之在天之灵。”

    然后允熥不等原质或者其他的人有什么话说,马上宣布退朝,自己也很快的从后面走了,只留下满脸无奈或者不甘的不少文臣。

    但是允熥不能不处理政事,所以也不能不处理折子。那些劝谏的折子虽然可以留中不发,但是四辅官是不能不见的。

    所以允熥虽然躲到了后宫,但是还是逃脱不了被进谏的命运。张温和郭镇没有进谏,暴昭、陈性善、卓敬三人就在开始处理折子之前也进谏起来。

    允熥叹了口气,决定和三人说一部分实话。允熥说道:“三位爱卿,御史原质说‘释教道教,不过愚民、愚妇信之尔’。这话不错。但是全天下,不是愚民、愚妇的人能有多少?”

    “全天下,能算得上是明理之人的,也就是在社学读过书的人了,这些人才占大明百姓的多少?其他的人,有多少不是愚民?”

    “朕治理我大明,绝不会弃儒学,天下非有儒家治理不可!”允熥先给在场的几个文臣吃个定心丸,然后说道:“但是这些愚民,明不了理,极易被邪教所蛊惑,去年三秦的白莲教造反不就是无知的愚民被邪教所蛊惑?”

    “与其让他们被邪教所蛊惑,不如让他们信奉释道两家。”

    “但是朕也绝不会建立什么地上佛国或者道国的,治国必靠文武百官。”

    允熥比较直接的亮出了自己想法,看书wwuukansu。ne就看这几名文官的是坐在大明一边,还是坐在儒家一边了。

    在场的三名文官又不傻,当然听出了允熥的意思,所以三位文官马上沉默了。他们虽然是文官、儒家信徒,但是现在当着大明的官,并且允熥对他们极为礼遇,虽然达不到诸葛亮的程度,也是结恩深厚了。

    即使按照‘良禽择木而栖’的标准,允熥如此重用他们,他们也没理由不允熥。

    所以三人中,陈性善长叹一声,回去接着干活了。最为纯粹的陈性善反而是最早解脱出来的。

    然后卓敬又纠结一会儿,也回去干活了。最后是暴昭,他躬身对允熥说道:“望陛下勿忘今日所言,勿弃圣学。”然后去干活了。

    允熥也吸了一口气,他也很害怕的。

    然后下午批答完了奏折,就是召集的佛道高人的时间了。允熥在送五位官员出去之后,先把佛教的人都叫来了。,。<;!……fg_bqgzw……>;

    1

第二百零七章 ‘西征’与‘东征’() 
允熥见到他们来了。【全文字】对他们说道:“几位大师坐。”

    少林的方正大师赶忙说道:“不敢当陛下的‘请’字。”然后行了一礼坐在蒲团上。其他人也先后推让之后才坐下。

    允熥又和方正大师、广元大师等人寒暄一阵,权当开场白。

    然后允熥清了清嗓子。允熥现在清嗓子成一个习惯了,表明他要说正事儿了。这些人也都打听清楚了他的这一个习惯,所以也都直起身子,认真的倾听起来。

    允熥说道:“今日几位高僧、道长前来,主要是有件大喜事要和各位说。”

    “朕知道,西域万里之地,原来都是佛国,但是现在很多都变成了真神教的国家。”

    “朕欲中原的寺庙,去西域弘扬佛法,再造万里佛国。方正大师,你为天下高僧之中最有名望的之一,对此如何看?”

    方正还能怎么看?这对于佛家当然是大好事!方正说了一声佛,说道:“陛下此举,从此之后天下的僧众都会赞颂陛下的仁德!”如果说昨日被逼着替朱元璋弘扬还会有人反对,那今日就无人反对了。

    允熥说道:“那好,几位大师可有其它的看法?”

    谁也不敢有其他的看法,所以都是连连。并且他们也确实很。

    允熥接着说道:“那好。朕以为,传教之事还是让你们自己来办的好。朕欲设兰州为向西传教的根本之地。少林为当今天下第一大寺,方正大师若是自己不方便派少林的其它得到高僧到兰州主持。”

    “化城寺、广济寺、华藏寺也是当世大寺,都要派人参与这次传教盛事。”

    “甘州地处西北,有地主之谊,甘州两个大佛寺的主持也都要参与这次传教盛事。依朕看,你二寺都称为大佛寺,不如合二为一,共襄盛举。”两个大佛寺的主持都挤出笑容来。允熥传教的事情传出来,天下的佛教徒都会赞颂允熥,他们怎敢不答应?还不被当成反对向西传教的典型给办了。

    少林方丈此生已经已经位及中原佛教的顶峰了,如果能够在向西传教中留下一笔,那声望会再上升的,所以对此很热衷。但是他也知道传教的困难。

    所以他问道:“陛下,那这传教的花销?”

    允熥奇怪的看着他说道:“既然是佛教盛事,

    少林寺身为中原第一大寺,难道不付出什么?”

    方正让他噎了一把,但是也还是说道:“陛下,少林虽大,但是也承担不起传教的开销啊?”

    允熥早知道要让他们出钱一定是推三阻四的,所以说道:“当年达摩大师从印度而来,难道是带着一车又一车的金银来到了中原?”

    允熥扫视在场的年轻僧人,接着说道:“难道我中原的大寺,就没有如达摩大师一般愿意为我佛的荣光献身之人?”

    年轻的和尚与老成精的和尚不同,一个个的还是很有理想的,顿时不少人说道:“不需一文钱,只要陛下给予通关文书,贫僧贫尼愿意一路西行去弘扬佛法。”

    几位主持顿时亚历山大。今日在场的年轻僧众不多,每寺不过二三人,但是在寺内还有不少的类似的年轻僧人呢。朱元璋时期对于僧人、道长的考核很严,度牒也很少,所以能有真正度牒的都是优中选优的僧人。

    但是这些僧人往往对于佛法也很信奉,所以很容易被弘扬佛法的事情所蛊惑。

    几位主持顿时无奈了,允熥这是软刀子割人那!相比于直接没收寺庙的土地,更加糅合,但是同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