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137章

踢开永乐-第137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熙瑶这才舒缓了一口气说道:“真是吓坏我了。”

    然后王喜他们扶着允熥向书房走去。半道上正巧遇到了宝庆他们三个。

    话说宝庆她们三个已经成宫里的混世大魔王了,

    到处捣乱,捉弄这个捉弄那个。偏偏宫里除了允熥、熙瑶夫妻,谁也不敢责罚她们。本来一般都是男孩子更为淘气,但是抱琴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庶长子,整天拘着他‘教导’他年仅三岁,还是虚岁的朱文垚跟个小大人似的,弄得允熥不太喜欢他。

    抱琴当然是知道允熥喜欢什么样子的孩子的,但是允熥对于什么只是调皮捣蛋,什么事会惹他厌恶也是有自己的标准的,抱琴还摸不准这个标准,所以宁愿让自己的儿子规规矩矩的不惹事。

    所以就显出宝庆她们来了。宝庆一直受到宠爱,她母妃又觉得女孩儿限制少,所以变成了这样;敏儿是因为熙瑶很忙,一直交给熙怡来带,而熙怡自己还是个孩子性格,根本没有教育的意识,允熥又意。

    至于思齐,整天和大魔王混在一起,想不变成大魔王也不可能啊!

    不过宝庆她们三个干的事情在允熥看来都不算什么。没有恶意伤害下人的行为;至于毁坏些东西,允熥表示自己家差不多是现在大明最富有的家庭,乎这些小玩意。

    宝庆见到允熥被人扶着,顿时很惊讶地说道:“大侄子,你这是怎么了?”

    敏儿也问道:“爹,怎么你会要人扶着?”

    思齐就不一样了,并非公主的她一向是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才会说话,所以一下子现了熙瑶没有悲戚之色,顿时知道允熥没什么事情。不过她不能表现出来,所以稍微慢了一点之后也说道:“舅舅你怎么了?”

    允熥很欣慰啊,她们三个还比较关心他,说明这都是好孩子嘛!

    然后允熥笑吟吟的说道:“我没事,只不过是腿麻了。”

    允熥随即带着三个小孩来到休息的殿阁,与她们说了会话,腿就不麻了,毕竟之前从谨身殿到乾清宫也是有段时间的。

    允熥随即带着她们去吃饭,饭后让宝庆她们三个回去休息了。

    等着她们三个走了,熙瑶对允熥说道:“看你!不让我管着敏儿,现在宫里的下人都怕她了;思齐本来是好孩子敏儿和宝庆带的也整天捣乱。”

    允熥笑道:“让人怕,总比让人看轻的好,咱们家是皇家,不是谁也惹不起的小老百姓,这有什么的!”

    =

    朱棣回到燕王府,把自己的几个亲信都叫过来,对他们感慨到:“今日陛下确立了实封之制,看着尚炳,朱楩,朱松他们三个以后就是独立的先帝了,以后可以在封地立社稷了,心中羡慕啊!”

    张玉安慰道:“殿下,以后陛下一定会册封殿下为先帝的。”

    道衍却又泼冷水了:“殿下,我看陛下很是顾忌殿下,恐怕不会册封殿下为先帝。那岂不是让殿下潜龙入海了!”

    张玉因为自己的儿子在中央,不便于说话;好在朱能和他的观念一样,所以朱能说道:“大和尚,你是又要劝说殿下造反了吧!”

    “且不说你说的对不对,就算你说的是对的,那么若是造反有几成成功的把握”

    “北平西边是宣府,谷王殿下不足为虑,但是东边是宁王和辽王,俱是劲敌。殿下之兵,不过是燕王三卫五万余人,其余平日听殿下节制的卫所怎会听从?怎能敌宁王,辽王的十几万大军?”

    “要说他们会转头帮助殿下就更不可能了,不说三家加在一起也未必比得上朝廷,单是他们有封国之望,就绝不会帮助殿下。”

    这个道理很简单,朱植、朱权与朱棣联手也未必打的过朝廷,那封国自然没戏了;就算联手打的过朝廷他们也不会和朱棣联手的。真要是打赢了,岂不是证明藩国有推翻中央的可能?

    那么不管朱棣说的多么好听,他也决不会再行实封封国了,甚至现在的亲王守边的策略都会改变,以防止有人有样学样再推翻他的后代。朱植和朱权都聪明着呢,才不会算不清这个账。

    在场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都沉默不语。朱棣长叹一声,在心中默念:‘看来只能等着封国了,军心、王心、士心,皆我啊!’随即让众人散去。

    回到后院,朱棣还是闷闷不乐。

    徐王妃见到朱棣的样子,知道他在想着什么,于是说道:“殿下,臣妾观陛下所为,是颇为大气的,殿下若是想要实封,不如去找陛下毛遂自荐,秦王殿下不就是这样的吗?”

    朱棣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又说道:“但是尚炳是有封国可争之时毛遂自荐,与此时不同。”

    徐王妃说道:“不管成不成的,殿下去试一下,陛下还会怪罪殿下不成?”

    茹蟐今天晚上又和自己的三位好友聚在一起喝酒。

    茹瑺本人现在是刑部尚书;郁新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现在都察院没有左都御史,他实际上是都察院的头头;李庆现在是应天府尹;廖升现在是鸿胪寺卿。

    他们四人都是朝廷重臣,除了李庆因为是地方官所以不上常朝,其他三人今日都上了朝;李庆虽然并未上朝,但是他在下朝之后也马上听三位好友说了此事。

    廖升说道:“茹兄,ww。李兄,郁兄,咱们都错了,陛下即位以后,仍然坚持推行分封之制,我等文臣危咦。”

    郁新说道:“哎,廖兄所言虽然有所夸大,但是其理却不错。”

    谁知茹瑺笑道:“廖兄,郁兄,此言大谬啊!”

    廖升问道:“茹兄因何说我等大谬?”

    茹瑺说道:“我之前本以为,陛下会如同汉祖一般,将现在诸王之地分封给各王;但是近日最后确知,只是将边地,还是偏远边地加封给诸王,现在大明所辖之地,几乎全未分封,而是让他们去教化蛮夷、以蛮夷之地为封国,这对我文臣会有何妨碍?”

    郁新说道:“当然会有一些怀才不遇的人才得到重用,方今可称得上是治世,又行科举,总会有一些人才被埋没。但是陛下重立四辅官,又是两文两武。四辅官如何,相信三位都已经知道了,权力大大过于前朝的翰林院学士,其中却有两位是武将。”

    “所以我虽然不赞同廖兄所说的危咦之话,但是茹兄还是太过乐观了吧?”<;!……fgfy……>;

第二百一十一章 田赋高了?() 
茹瑺说道:“怎会是我乐观。虽然陛下即位之后重立四辅官,并且其中两文两武,可以看出陛下要维持文武平衡但是陛下自己或许都没有感觉到,兵部仍然在文官手中,卫所的粮草补给、武将的承袭、功劳的赏赐,还都要兵部过一遍手续,实际上仍然是以文御武之策。”

    “当然,这也可能是权宜之策。我做出类似判断的依据就是,陛下自即位以来对于文官大动干戈,但是对于武将却没有变动官制的举动,并且连一丝一毫的迹象都没有。”

    “当今陛下做事,一向是谋定而后动。早在太祖皇帝驾崩之前,陛下就派人传各地的僧道进京早在太祖皇帝驾崩之前,陛下就和别人商议过分封之事早在太祖皇帝驾崩之前,陛下就已经透露过要重修元史、编纂书籍早在太祖皇帝驾崩之前,陛下就已经按照四辅官的方略在处理朝政。”

    “而现在陛下对于军队却无一丝一毫的改变的风声,可见最近不会有什么动作。”

    茹瑺这一番话一说,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没有发言的李庆说道:“我在地方朝堂之上,或许看事情比诸位要清晰一些。”

    “当今陛下虽然仍然维持太祖皇帝的文武平衡之策,但是现在并非是开国之时,只要天下没有大战,等这些开国勋贵先后过世之后,文必然会压在武之上!”

    允熥当然不知道有人在孜孜不倦的分析他的想法。当然,它即使知道了这件事,并且听到了他们的分析,也只会付之一笑。此时的人怎么可能完全猜透他的想法呢。

    接下来几天,允熥还是上午先上朝。因为七月初一定下了仿周封国之策,所以今日大家的注意力都改到了这件事上,虽然大体的事情昨日都已经决定了,但是还有人揪着一些细节或者礼仪的事情纠缠不休。

    所以没有人盯着允熥、尚炳他们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了。允熥联想起后世的舆论控制:想要人们忘记一件事情怎么办?就是制造另一件很大的事情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转移话题此乃操控舆论的不二法门。

    允熥在批答折子的时候也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把很多折子看完以后,留中不发了,不仅浪费时间还还惹得文人不满。

    允熥下令相关部门开始准备实封事宜,尚炳等人整日的泡在有关部门,研究具体的实施细节。

    但是在封国的事情热度还没有过去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开始浑水摸鱼了。

    七月初四,在成堆的关于封国的进谏折子中,允熥发现了这样一封折子。

    折子的叫做刘川,官位是御史。他在折子上写到:,江、浙之赋独重,且苏、松准私租起科,致使民生疲敝,,天下所无也陛下予以减免,官田、民田赋税当与他地类同。

    允熥知道早晚会有人提出削减江、浙一带的赋税的,因为这里的赋税一直是全国最高的。

    大明的赋税是很低的,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地区,官田亩税5升3合5勺,民田亩税3升3合5勺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官田亩税1斗2升,民田亩税8升5合5勺。

    苏、松、湖、常、杭五府的田赋最高,官田1石左右,民田3斗5升到6斗。

    朱元璋制定的田赋显然是经过了仔细推敲的。依据每亩地粮食产量、一年几熟,大部分地区官田的亩税大约是三十税一,民田的税率还不到三十税一。

    江、浙五府官田的税率大约是10到15,民田的税率也不过是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而已。

    允熥对卓敬笑道:“卓卿你过来看看这个折子。

    ”

    卓敬起来,接过折子看起来。允熥等着卓敬大概看完了,说道:“这个刘川我还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但是总逃不过是苏、松、湖、常、杭五府之人。他是在以为朕是不食五谷之人吧。”

    “江、浙五府的赋税单看之下的确较高,但是他们怎么不提江、浙五府的粮食亩产多少!江、浙五府一年两熟,每亩地打得粮食远多于其他的地方。按照其他的地方课税,呵呵。”

    “还说什么民不聊生,即使现在这种税赋,每亩地百姓剩下的粮食也远远多于北方之地。若是江、浙五府民不聊生,那北方百姓岂不是早就饿死了?”

    “当年先帝迁江、浙五府的百姓至凤阳、京城等地,江、浙五府的百姓每户占有之田地,并不比其他地方少多少,还要低税,这是明晃晃的欺君啊!”

    早在允熥开始说话,其他四人听到允熥的话就也竖起耳朵听起来。听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就知道这名官员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uuashu。n

    但是他们听了允熥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顿时大惊失色。因为允熥很少打诳语,所以他们以为允熥要治这名上折子的人欺君之罪,这可是死罪。

    所以陈性善马上说道:“陛下,虽然此人所上之折子不合实情,也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