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踢开永乐 >

第90章

踢开永乐-第90章

小说: 踢开永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熥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到了午时又席地而坐用了午膳。待到饭后休息好了,正欲下去在海边漫步,突然大雨磅礴而来。

    王忠说道:“现在大雨如此之大,几位王爷还是再等会儿吧,要不然感了风寒就不好了。”

    允熥马上答道:“那就在此等一会儿雨小了在走。”朱棣等人自然不会反对。

    允熥一边极目眺望大海,一边与叔叔们聊天。正说着,允熥看见海上似乎有渔船若隐若现,暗呼:‘天助我也!’然后转过头对几位叔叔说道:“你们看,那是不是有渔船出没?”

    朱权站起看了看,说道:“确有渔船。”

    百户王忠说道:“这必是穷苦渔民不得已才于今日出海的。今日早上海浪就不小,出海有丧命之虞,一般渔民谁会于这样的日子出海。”

    又看了一会,那渔民在不远处的海岸登岸。允熥对侍卫说道:“你们几个,去把老渔民请来。”杨峰应诺而去。不多时,带着渔民来到了观海亭。

    那渔民年岁也不小了,被几个大汉强拽过来,正心中发慌。允熥说道:“老人家不必害怕,我是看这一带没有避雨之地,让老人家在此避雨。这样的日子,船停好了丢不了的。”见老人仍然惴惴,又说道:“若是船丢了,我赔你一艘船。”

    老渔民忙跪下感谢,然后缩在了一个角落。

    允熥觉得气氛似乎不太对,但是也不可能另选时间了,突然说道:“刚才,我观大雨与渔船,得词一首。待我写出来供叔叔们品鉴。”说完,不等朱棣等人答应,就接过一旁练子宁送上的笔墨纸砚。

    允熥把纸铺到石桌上,挥笔写到:

    浪淘沙*秦皇岛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等允熥写完了,练子宁第一个叫道:“好。”然后具体点评道:“这词一开始就极为大气。“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之感;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此情此景较之魏武诗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上阕后三句更是出彩。“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又与题目相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用及其精炼的语句写出,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进一步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

    ”上阕写景,景中含情,而下阕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想起魏武与《观沧海》诗。词的下阕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使人回想千年以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语句凝练之极也!吾等眼前仿佛有魏武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壮丽之极也!最末两句更是豪气冲天,非胸中有丘壑之人不能出也。真是好词。”

    然后热爱的朱植说道:“词句欣赏练子宁已经尽说,我是无可再说了。此词堪比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真是好词。”

    同样热爱的朱橞说道:“此词提到了魏武的《观沧海》,但是依我看来,此词比魏武的《观沧海》更好。”

    朱棣和朱权虽然不太懂诗词,但是也能听得出这首词大气磅礴,尤其是下半阙极其豪迈,并且略有拿魏武自比之意,必须是帝王之人才能用。

    因为允熥今日十分反常,朱棣认为允熥是提前准备好此词专门等着下雨天出来写出的,甚至有可能是别人代做。但是此词不仅提到大雨,还与地点如此贴合,且与允熥前两首诗词风格类似,不像代做;并且口吻如此,其他人怎敢代做!

    在场众人不管懂不懂诗词,都在称赞允熥;即使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认,就是曹操再世,诗词也不过如此了。‘但是不知道你是仅有诗词堪与曹操相提并论,还是治国、用兵均能和曹操相比了。’朱棣心道。

    允熥听得众人称赞,十分得意。回头看见在角落躲雨的老渔民,允熥说道:“今日此词,若无老人家出现断不能成。”说着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印戳上,uu看书 。uukan。cm 然后让人用油纸包好,对老渔民说道:“今日此词就送与老人家了。可不要弄坏了,到集市上卖了还能卖几个钱。”说着,又让人递给老渔民一贯散钱,十贯宝钞,说道:“这也是给老人家的谢礼,收好吧。”

    老渔民接住钱和写有诗句的油纸,磕了个头。

    朱植说道:“允熥你好不偏心!把亲笔写的诗词给了外人,怎不送我?”

    允熥笑道:“此时雨尚未停,我再写一幅给十五叔。”说着又写了一幅字给了朱植。

    然后朱橞和练子宁又要,允熥可算把这首词写(抄)出来了,心中舒爽,来者不拒,一连写了四五幅字。

    然后朱棣又要了一幅字。允熥惊讶,但是仍然写了一幅。

    过了一会儿,雨渐渐停了。允熥和几位叔叔一起返回去了。

    老渔民也要走,随侍的百户王忠羡慕地对他说道:“一定把这幅字保管好了。”然后让老渔民走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平城() 
ps:我发现在作者的话中的话盗版网站不会出现,所以在这里写:所有看盗版的书友,本书的公众章节曾经大改过,而盗版网站不会修改,所以请你们到正版的起点再看公众章节。【】

    ============================================================

    回到了山海关城,因今日齐泰没有随同允熥出去,等允熥和练子宁等人都回去了,练子宁与齐泰提起这首词,不免又是一阵赞叹。

    ============================================================

    朱棣拿着允熥写的这首词回到下榻之地,马上叫来道衍。等道衍到了,朱棣将允熥写的词句铺于桌上,对道衍说道:“大师请看,这是允熥今日做的一首词,这张纸上的笔迹,也是允熥的笔迹。”

    道衍听了朱棣的话,马上认真看起来。半晌,道衍起来摇头说道:“看不懂啊,看不懂。”

    朱棣听了他的话,问道:“大师何意?”

    道衍指着词句说道:“这首词文采非凡、意境深远,更兼有豪情壮志,绝非等闲之人能填出。”

    然后道衍又指着词句说道:“但凡这等人,写字未必如何好,但是其字必然大气,如当今圣上与殿下你;但皇太孙殿下的字,却并非如此:虽然算不上小气,但是并不像能写出如此词句的人。”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问道:“这是为何?”

    道衍摇头道:“贫僧与皇太孙殿下接触过少,无从判断。有机会,可以让贫僧看一看皇太孙殿下;那样贫僧才好说话。”

    朱棣说道:“那怎么行!”

    道衍笑道:“殿下可是因为昨日张千户的长子张辅被皇太孙殿下拉拢之事?呵呵,那皇太孙殿下好武,与张千户长子又如此出色,皇太孙殿下当然会拉拢他;贫僧一介出家之人,又年过六旬,那皇太孙怎会看上贫僧。”

    朱棣听了道衍的话,也觉得是自己草木皆兵了,点点头说道:“那有机会了,让大师见见允熥。”

    ============================================================

    第二天允熥终于不在山海关待着了,

    带着朱棣他们沿着长城向西巡视。一路上经过了宽河千户所等北边卫所,均是军营整齐,兵器齐备。

    这一路上,统领护卫的蓝珍夜间安营扎寨,只要不是宿在卫所之中,均是按照军法扎寨。允熥问他为何如此,蓝珍回道:“殿下,长城一线虽离边关尚远,但是长城以北并无如长城一般的险要隘口,如果有蒙古人欲袭扰,是可以一直绕到长城的,如果兵卒不多,也难以被发现;殿下万金之躯,此处又有四位王爷,臣实在是不敢大意。”

    允熥听了蓝珍的话,好好赞赏了他一番;不管他是不是过于小心,这份心总是对的。

    朱棣、朱橞、朱植没啥反应,但是朱权大为不满。原来到宣府之前的长城一线是朱权和朱棣的防区分界线,有些卫所是朱棣管辖,有些是朱权管辖。蓝珍如此说话,虽然他可能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朱权也听着不得劲。

    朱棣虽然似乎也涉及,但是朱棣怎会有所不满?他还常常和蓝珍说话,与蓝珍讨论关于行军打仗的事情。

    这样一路行进,九月二十二日,就到了北平城。

    北平城是北方大城,又是前元的都城,及其雄浑壮阔。允熥前世是来过北平城这一块地方的,但是那时哪有什么城墙。虽然京城的也十分壮阔不比北平城差,但是允熥可能是看习惯了,乍一见到北平城,还是一惊。

    然后众人拍马进了城。北平城是燕王朱棣驻地,燕王府又是前元的皇宫改建而来,地方宽敞,众人当然是住在燕王府中。

    朱棣还想着让道衍见一见允熥的事情。他很快想了一个方法。

    他们进北平城的第二日,朱棣一早叫醒了允熥等人,对允熥说道:“允熥,你在我北平城也待不几日,今日做叔叔的就带你逛逛这北平城。”

    允熥对于朱棣如此热心是有些警惕的,但是猜不出朱棣想干嘛;他又确实想逛一下北平城,所以就答应了。

    朱权和朱植皆来过北平城,前一天又鞍马劳顿,所以推辞了,朱棣只带着允熥和朱橞逛城。

    此时的北平城和后世的大不相同。就不说后世北平城的标志性建筑物皇宫了,像什么雍和宫、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等都没有;什刹海虽然有,但是和允熥在后世见过的大不相同;唯一区别不大的,或许只有崇祯帝上吊的景山了。

    朱棣带着允熥来到了一座寺庙。朱棣指着寺庙说道:“此为庆寿寺,是金国时修建的寺庙,内有八角九级塔一座,八角七级塔一座,所以又称之为双塔寺,其本身的景致不错。”

    “并且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北平城,也是一景。”

    庆寿寺?后世好像是没有这么个寺庙吧,反正允熥没有听说过。不过也可能是改名了,这也正常。

    允熥随朱棣走进寺内。

    大殿之内,寺里的和尚正在做午课。此时已经是午时,有僧人在做饭,传来阵阵的饭菜的香气。

    允熥本来是不饿的,闻到了饭菜的味道就饿了,说道:“四叔,我还没吃过僧人的饭食,今日就在这庆寿寺用膳吧。”

    朱棣眼睛闪过不易察觉的精光,然后马上收敛,让侍卫去安排。

    一名知客僧不多时就走过来引着他们往用膳的地方走去。

    允熥见朱棣的侍卫十分轻车熟路,笑道:“看来四叔时长来这庆寿寺吧,这侍卫,王聪看起来十分熟悉路径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