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251章

逆水行周-第1251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面上,到处都是楯车的残骸,不过还有许多楯车依旧完好无损,这是因为没有被火炮集中的缘故。

    独孤平云见着如此情景,不由得感慨火炮威力之大。

    楯车可以有效掩护步兵,如果是正常的战斗,除非用火攻或者水攻,没有什么武器能够将坚固的楯车瞬间打得支离破碎。

    即便是轰天雷,也只是能把坚固的楯车炸裂,面对拥有轰天雷的敌人,进攻方只要准备好足够的楯车,就能掩护己方士兵移动,逼近敌军战阵展开白刃战。

    但对方有了火炮,这就不同了。

    独孤平云和同学们奔跑着,看着前方远处那一字排开的火炮,他们心动不已,就像看着梦中情人那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

    每一门火炮边,都有数人在忙碌着,这是炮术科的学生正在操作火炮,准备进行下一轮炮击。

    军校的毕业生,将会进入新军成为骨干军官,而新军的战术,是围绕火炮(野战炮)展开的,要学会如何使用火炮,就得先感受火炮的威力。

    学生们会轮流进行实弹射击以及“被实弹射击”,便于更快掌握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

    而每一次操作火炮,都让学生们激动万分。

    独孤平云跳入战壕,蜷缩着,等着第二轮炮击的开始,和其他人一样,期待着一会到自己后,要好好的“来一炮”。

    用火炮对着敌人“来一炮”,看着敌阵在火炮的设计下土崩瓦解,这是军人的浪漫,可比对着乐坊小娘子“来一炮”愉悦多了。

    他们是幸运儿,进入军校深造,可以接触到火炮,学习如何用火炮打仗,将来还要率领装备火炮的新军作战,想着形形色色的敌军在火炮面前被击垮,学生们就兴奋。

    天子设军校,军校有初等、中等、高等共三级,每一级收的学生,要求不一样,无论是平民、军人还是官宦子弟,都可以报名。

    只要达到报名要求并通过入学考核就能就读军校,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毕业后成为新军中、下级军官。

    像独孤平云这样的武勋子弟,因为基础好,弓马娴熟,能读会写,又不同程度有过军旅经验,所以一上来就能在高等学院就读。

    但那些就读于初等、中等军校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晋升上一级军校继续深造,毕业后进入新军,踏入仕途。

    独孤平云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以这样的方式从军,而他们,必将走出一条和父辈们不同的道路,待到那时,老头子们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炮击开始!所有人注意!!”

    听着教官的呼喊,听着火炮的轰鸣声,感受着实心炮弹击中地面时的震动,听着炮弹从头顶掠过时的呼啸声,独孤平云的心又砰砰跳起来。

    待得哨声响起,他和同学们起身,爬出战壕,继续向前方下一条战壕冲去。

    视线里,远处有几个飘在半空的热气球,这是用于战场侦察的热气球,此时是军校生在教官的指挥下学习如何收放,

    用热气球进行战场侦查,这同样属于新军战术的一部分,每个军校生,都要掌握这一侦查手段。

    新式军队,和现有军队相比,有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而独孤平云及同学们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

    再看着前方,那一门门火炮越来越近,他心中愉悦无比:未来的战争,是属于新军的,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

第三十章 时代(续)() 
上午,襄阳城北,港区,大量旅人拾级而上,离开码头进入城内,又有大量旅人走下台阶,登上不同的船只,前往各自目的地。

    襄阳是荆襄重镇,位于汉水南岸,又是交通枢要,四面八方的过客云集,所以人流量很大,毗邻港区的地段,邸店的生意异常红火。

    所以这些地段寸土寸金,但凡能在这里开设邸店的东主,都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繁荣的汉水航运,让襄阳城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量的人气,带来大量的商机,而襄阳港的规模,早已扩大了许多倍,临港地段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家在这里开设邸店,获取大量利润。

    临港一处食肆,此时人声鼎沸,大量过路旅客在此用餐,然后继续踏上旅途,操着各种口音的客人,吃着不同花样的菜肴,但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垂足而坐。

    食肆里,都是高脚坐具,有高高的桌子,有高高的椅子、凳子,用餐的客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坐在高脚坐具上吃东西,虽然显得有些无礼,但没人在乎。

    大家风尘仆仆赶路,只是吃顿饭而已,旁边没有人认得自己,垂足而坐又怎么了?

    吃饭时坐着(盘腿坐、正坐),肚子憋得慌,垂足而坐就不会这样,更何况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没那么多讲究,于是高脚坐具在荆襄各大城池的食肆、酒肆、茶肆里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适应了这样的坐具。

    人声鼎沸中,端着菜肴的伙计们,在各饭桌边穿梭,柜台后的掌柜,坐在凳子上打算盘,今日又是一个生意红火的好日子,无论是掌柜还是伙计,脸上都带着笑容。

    二楼临街一处厢房,杨智积倚窗而坐,他看着窗外远处的码头,看着江面上宛若过江之卿的船只,看着码头上宛若蚂蚁的旅人,听着楼下大堂传来的喧嚣声,有些恍惚。

    作为这家食肆的东主(东家)杨智积实际上没怎么操劳过,他平日里时不时来这里看看,对对账,喝杯茶,和掌柜、伙计们谈谈心,一天就过去了。

    春夏秋冬,雷打不动,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看着窗外热闹的街景,杨智积感受着勃勃生机,他和母亲以及弟弟们在襄阳定居一年有余,日子渐渐好起来,心中的忧虑,也渐渐消失。

    作为杨家和尉迟家联姻的结果,作为时代的悲剧,杨智积和弟弟们身负双重罪过,他们的大伯杨坚,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他们的舅舅尉迟惇,同样是大逆不道的罪人。

    杨家覆灭,杨智积兄弟有母族庇佑,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当尉迟家覆灭,他和母亲、弟弟,就只能随波逐流。

    母子被罚没为奴,给人做牛做马,起早贪黑,累得形销骨立,不过虽然日子过得艰苦,母子倒也没有遭到故意虐待,至少生病还能得到医治。

    苦日子过了几年,转机来了:杨智积的表姊夫成了天子,表姊成了皇后。

    新君颇有气度,大赦天下,其中就包括杨智积和弟弟杨智明、杨智才,以及母亲尉迟氏。

    当然,爵位什么的不可能有,他们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得朝廷任用,不过在表姊(皇后)的安排下,杨家母子在繁华的襄阳有了安身之所,还有了几处产业,足以让兄弟几个养家糊口。

    杨智积知道,表姊作为尉迟家的女子,处境有些微妙,之所以能这么做,必然得到天子的首肯。

    而他家能在这寸土寸金的临港地区获得如此好位置的店面,也多亏了黄州商会的照顾,当然,黄州商会如此帮忙,自然也是天子的意思。

    杨智积收回视线,看向手中的账本,这座食肆,每月能给他家带来十余贯的净收入,足以供养一家人的开销,加上其他几处产业,足够让他和弟弟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的母亲尉迟氏,不再需要于寒冬腊月给人洗衣物,冻得双手开裂,可以安享晚年,冬天在暖和的房间里看书。

    他的弟弟,各自有了妻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只是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踏入仕途。

    但这对于杨智积兄弟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自己能保住一条命,能够过上平凡的生活,那是他们之前不敢奢望的事情。

    天子是看在皇后的份上,对他们网开一面,还是因为定年号“明德”,故而赦免他们一家,以示宽宏大量?

    杨智积不想知道答案,他只想安守本分,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杨智积只想母亲能颐养天年,自己和弟弟们平平安安过完余生就行了。

    正走神之际,杨智积忽然听得有人在街上喊他,循声望去,却见街道上有几个人正看向自己这边,当中一人挥舞着手臂,是他店里的伙计。

    当街呼唤,有些失礼,杨智积却不着恼,待得他看清伙计身后站着的人,不由得面色一变。

    。。。。。。

    “叔,请喝茶。”

    “莫要如此客气,叔自己来就行了,,哎呀,见着你们兄弟仨都好,为叔就放心了。”

    “叔,不在襄阳多住几日么?”

    “不必了,赶路要紧。”

    私第,杨智积和弟弟杨智积、杨智明正招待不速之客,他们作为身份敏感之人,本不会有故人登门拜访,但今日真的有人来了,让兄弟仨惊喜不已。

    年近五旬的杨瓒,近日得朝廷赦免,结束了将近十年的流放生涯,携妻儿离开流放地,于昨日抵达襄阳,获襄阳官府许可,特来探望自己的侄儿一家。

    杨瓒是杨坚的弟弟,是杨智积兄弟的叔叔,他的妻子宇文氏,是皇朝顺阳公主,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杨瓒一家当年得以逃过一劫。

    而现在,终于得到赦免,结束流放,到叶城定居,中途路过襄阳,特来和侄子一家碰个面。

    宇文氏此时在后堂和妯娌尉迟氏叙旧,杨瓒带着儿子们,在前堂和杨智积仨兄弟交谈,说起这十年间的经历,唏嘘不已。

    当年为武帝宇文邕重用的“杨三郎”,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能有如今的待遇,已经难能可贵。

    他和侄子们碰了这次面,就不会再碰面了,适当的保持书信往来即可,毕竟他们的身份敏感,杨瓒不想给自己家和侄子家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安安静静的过完余生就行。

    当年,他不肯休掉宇文氏,如今,是妻子不离不弃,夫妻俩才熬出头,天子应该是看在顺阳公主的份上,也知道当年杨瓒和杨坚不对付,才做出了赦免的决定。

    还在叶城置了一座府邸,以“顺阳公主府”的名义,让杨瓒一家定居,又有禄田、产业些许,足以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

    当然,因为身份的问题,杨瓒一家和杨智积兄弟仨,在居住地必然受到当地官府监视,而他们此生再不可能得朝廷起用。

    这对杨瓒来说,却是莫大的恩典,他没想过自己一家还能结束流放生活,以平民的身份返回中原定居。

    天子仁厚,未对罪人家族斩草除根,杨瓒和侄子说着说着,对此感慨万千。

    年号是明德,时代似乎变了。

第三十一章 千军万马() 
方城外,长长的运河横贯东、西,河里航行着大量货船,相互间距离很近,几乎是首尾相连,一眼望去望不到头,每一艘漕船都吃水颇深,其上满载着货物,船上船夫不时撑蒿摇奖,让船只缓缓前行。

    岸边驿道,过往行人络绎不绝,许多人纷纷停下脚步,驻足岸边,看着运河上的船只,啧啧称奇。

    赶往叶城的顺阳公主一行人,也停在路边,看着这不可思议的运河,只道大开眼界。

    顺阳公主驸马杨瓒,之前就听随行吏员提起过这条运河,如今看着繁忙的河面,深深感受到何为鬼斧神工。

    叶宛道,自古以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