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597章

逆水行周-第1597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年轻的宇文维民和宇文维行恍然大悟,宇文维行有些懊恼,懊恼自己为何没能再想深些,而燕王宇文维翰的见解和太子相同。

    儿子们的见识不错,让宇文温很高兴,尤其嫡、庶长子,表现出色,他总结道:“一个人若身体虚弱,即便一次着凉感冒都会要了他的命,国家也是如此。”

    “侯景的八百残兵,不过区区感冒,梁国病入膏肓,才是太清之难发生的原因,即便没有侯景作乱,当萧衍去世,宗室内战也必然爆发,同样会是一场大灾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梁书》虽好,但内容有限,所以,想要更好的以史为鉴,还得多收集其他史料,才能明白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

    “若光看《梁书》,你们能知道梁国的各种矛盾能激化到何种地步?”

    “侯景南逃时八百兵、叛梁时八千兵、攻到建康城外十万兵,光看《梁书》,你们真能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所以,只看官修史书还不够,要多收集其他史料,然后自己多想想,带着疑问看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才能透过‘表’,发现‘里’。”

    见着儿子们点头,宇文温问宇文维翰:“燕王还有什么补充的?”

    宇文维翰回答:“孩儿并无补充。”

    宇文温闻言,想说什么,但还是没说出口。

    以儿子的见识,能看到当年梁国国内各方势力是把侯景当做刀来用,那就不该看不到另外一个问题。

    所以,应该还有补充,只是不敢说。

    其他人,大概也看到了,同样不敢说,也不敢在论文里提及。

    那个问题,就是萧衍活得太久了,年老昏聩,导致国内弊病重生、矛盾激化。

    皇帝寿命短不是好事,曹丕、曹叡父子之中但凡有一个能多活二十年,就没有司马懿父子的事。

    可皇帝若是活得太久,同样不是好事,萧衍就是例子。

    看着年富力强和即将年富力强的儿子们,宇文温有些恍惚。

    儿子都长大了。。。。可我。。。我还没老啊。。。

第五百四十二章 征途() 
闷热的夏夜,寝殿里因为开了“空调”所以有些凉爽,榻上风雨声渐小,宇文温停止动作,搂着双眼迷离的陈婤,侧躺着,轻轻喘气。

    尉迟明月躺在旁边,见两位完事,起身扯起被褥为两人盖上,然后紧靠着宇文温睡下。

    宇文温慢慢转过身,一手揽着陈婤,一手揽着尉迟明月。

    他最近火气有些大,不过在“七人救火队”的努力下,火气有多少灭多少。

    感受着两位佳人的体温,回味着两位佳人的风情,宇文温看着上方帷幕,目光仿佛要透过帷幕、屋顶,直视苍穹。

    中年人又如何?我一挑二都没问题!

    宇文温觉得自己吃得下、睡得着、玩得起,又长年坚持锻炼、保持良好饮食习惯,所以精力充沛,活力满满,没道理感慨“知天命”。

    一眨眼三十五年过去,他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五十岁。

    五十岁的中年人,没有谢顶,没有大肚腩,一身肌肉,不需要拿着保温杯泡枸杞喝。

    和史书上记载的同龄人相比,未显老态。

    五十岁的刘邦,还在率领义军和秦军作战;

    五十岁的曹操,刚平定袁家的河北没多久;

    五十岁的刘备,刚刚入蜀,为同宗刘璋抵御汉中张鲁;

    五十岁的刘裕,身为晋国大将,正在对外征伐;

    五十岁的李渊(历史上),还是隋朝的忠臣;

    五十岁的李隆基,还没发现儿媳杨玉环是个绝色美人。

    五十岁?五十岁怎么了!

    宇文温看着帷幕,满是不服。

    我,依旧可以披甲骑马日行百里,不觉疲惫;依旧可以每夜看奏章,不觉头痛;依旧可以关注天下大事小事,不觉繁琐;依旧可以抽空写,不觉灵感枯竭。

    我,依旧可以“三人行”,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了?笑话!

    宇文温这几日火气大、精神有些恍惚,原因是前不久和儿子们议论侯景之乱时有感而发:儿子都长大了,而他的年纪也大了。

    人总是会老的,等年纪一大(过了六十岁)就会开始暮气沉沉、精力和体力下降,反应渐渐迟钝,曾经的锐气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开始多愁善感,开始怕死,心态和年轻时截然不同。

    而且,还会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出现各种老年综合症,譬如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的前兆,就是性格改变、记忆衰退、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无法逆转。

    虽然不是每个老人都会患上老年痴呆,但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是必然的。

    普通人,若经济条件允许,这时就可以考虑颐养天年,若是官员,可以多让幕僚处理事务,若是皇帝。。。。

    一个老迈的皇帝,会愈发多疑,还可能脾气会越来越差、喜怒无常,因为精力不济,由前期的励精图治,变成中后期的懈怠。

    老迈的皇帝,对于平衡各方政治势力力不从心,却又要死死抓住大权,于是开始扶持“权力代理人”,很大概率任用佞幸为自己处理政务。

    老迈的萧衍,任用佞臣朱异;老迈的李隆基,任用佞臣杨国忠,最后,都玩脱了。

    萧衍饿死台城,即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李隆基亲手毁了自己开创的开元盛世,无奈变为太上皇,在冷宫了却残生。

    那么,我老了以后,会落到那种地步么?

    宇文温想着想着,又开始为自己变老之后的结局纠结。

    他没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也没有什么心悸、头痛、眩晕等症状,心跳和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

    因为没有什么陈年旧伤,从未受过重创,平日里饮食基本不酗酒,不过量吃肉(包括肥肉),又不可能有烟抽,所以什么高血压、肝硬化、脑血栓应该是没有的。

    宇文温觉得自己还能活很多年,如果能活过七十岁,那么在七十岁以前,不可能变成老糊涂。

    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也许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隐疾,却因为无法进行有效体检,所以不得而知。

    甚至,也可能会因为一次负伤、一次着凉、一次吃坏肚子,就此身染重病,然后“崩”。

    五十岁,不大不小,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道坎。

    周太祖宇文泰,去世时不到五十岁,而宇文泰的对手高欢,去世时五十一岁。

    宇文温觉得即便自己就在这个年纪“崩”了,他的太子,完全可以扛大梁,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想着想着,宇文温心情又好了一些:生死无常,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迟早走上嗑仙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不归路。

    或者,看太子不顺眼,各种“敲打”,最后父子决裂。

    那又何必呢?按着自己拟定的施政纲要,一年一年过下去就行了。

    耳边都传来轻轻的呼吸声,宇文温侧头看去,发现先后承受雨露的尉迟明月和陈婤已经睡着,而他自己依旧很精神。

    轻轻抽回手,宇文温继续琢磨。

    怠政?那是不可能的,我还有许多事没做完。

    今年是明德二十年,这二十年,宇文温完成了四个“五年计划”,现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了。

    当五年后,这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天下又会是一个新面貌,一想到那个新面貌,他不由得心驰神往。

    第四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火车,有线电报、火轮船都有了,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东西,所以,新的“五年计划”其前景会更加光明。

    火轮船、火车要提速,各种各种蒸汽机械要改良,与此同时,要大炼钢铁、大规模采煤。

    只有充足的煤、铁供应,才能确保蒸汽机械的大规模普及,所以,新的五年时间里,全国煤、铁产量争取翻倍。

    争取让鄂州大冶制铁所的年铁产量超过三千万斤,让徐州利国制铁所、许州舞阳制铁所的年铁产量超过两千万斤。

    与此同时,大型化工厂的产能也要翻倍,生产更多的“三酸”、“两碱”以及各类化学制品。

    继续推行学政,完善官办学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寒族子弟能以更低成本接受教育,进入科举这个战场,和士族子弟决一高下。

    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江南地区继续推广交州稻,继续在中原各地压低粮价、布价,让传统庄园走向破产。

    天下各地要架设主干电报线,身处长安的中枢,可以和东、南、西、北边陲通电报。

    几条重要的铁路要通车,其中包括关中铁路。

    要继续开发荆湖、辽东、南中、河套、两广,继续流放犯人到澳州,在适合农耕的澳州东南部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开荒。

    继续支持探险队探索美洲,适当增加据点,用五年时间,摸清楚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海岸沿海地区状况。

    也许,五年后,有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但宇文温不急,他觉得有这样的人生目标在,自己就不会觉得疲倦,以至于开始懈怠。

    年过五旬的萧衍,觉得克复中原遥遥无期,梁国国力也发展到定点,于是开始吃斋念佛。

    年逾五旬的李隆基觉得能做的都已经做了、都做好了,所以,要和前儿媳一道享受快乐人生,从此君王不早朝。

    而我的征途,远没有结束,只要还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第五百四十三章 五十知天命() 
上午,邺城,权做政事堂的官署议事厅里,工部尚书何稠向天子、三高官官介绍长安火车站的建筑方案,该方案的建筑模型(纸)就摆在厅内。

    拟建中的长安火车站,分北站和南站,加上相关配套建筑和设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工期大概是一年。

    即便是一期工程,也要需要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因为一期工程是“骨架”,一旦出问题,就会连带着后继工程遭到拖累。

    工部已经组织人员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此刻,何稠将该方案的实施计划向三高官官进行介绍。

    长安火车站的勘址工作在去年已经结束,经过多方考虑,朝廷决定设南、北站,南站位于城中,为官、民两用;北站位于长安城北郊,主要是官用。

    之所以这么设置,是因为有司综合考虑了多方面需求,其中之一就是“利民”。

    火车是新式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其运载能力会远远大于任何一种现有交通运输工具,所以铁路运输必然成为最重要的路上运输方式,那么,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利国利民,就是铁路建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长安火车站的选址,最初有北、中、南三种方案,现在确定的方案,实际上是三选二,也就是备选方案中的“北”和“中”。

    之所以要在长安城里设置火车站,就是为了方便人员和物资通过铁路前往目的地,让长安百姓不需要出城,就能直接在城内火车站搭乘火车出行,或者在火车站下车后,很方便的回家。

    货物同样如此。

    乘车方便、下车回家方便,买票也方便,因为按照现有的轨道运输经验,客运的车票,必须提前几日购买,总不能让百姓为了乘坐火车,花费大量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