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608章

逆水行周-第1608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百五十六章 锻炼(续)() 
叶榆池畔叶榆城,西郭内市场里热闹非凡,来自叶榆池周边诸诏的商人聚集在叶榆,用各种特产换取中原商人手中的商品,然后销往各地。

    中原的商品五花八门,有日用品,有奢侈品,每一样都是诸诏需要的,而诸诏手中的金银,也是中原商人青睐的等价物,所以叶榆边市的贸易额逐年上涨,边市规模越来越大。

    内城城墙上,许多身着戎服的年轻人靠着女墙,眺望市场里的热闹景象,时不时低声交谈。

    他们是军校“应届毕业生”,到南中“实习”,随军辗转于群山峻岭之中,在河谷、密林深处和诸蛮交战,风餐露宿,喂了大半年蚊子,如今已锻炼出来,褪去了最初的青涩。

    昔日让人闻之色变的烟瘴之地,让人看见就头痛的崇山峻岭,对于现在的就军校生而言,已经不是什么禁忌之地。

    “那面旗帜。。是‘浪穹诏’的旗帜吧,怪显眼的,生怕别人看不到。”

    “哎哟,看不看得到,反正市场里他家也有邸店,回头客那么多,还怕买卖做不成?”

    “我说,诸诏真的有商队走陆路去天竺?据说这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深山老林,运费怕是不低,这买卖不怕亏本的么?南司的大海船直接走海路去天竺,可不比他们方便许多?”

    “我觉得吧,这一路上也有许多蛮部,兴许诸诏的商队是和沿途蛮部做买卖,不一定要把东西贩到天竺去。”

    “你这说,好像也蛮有道理,不过听说,从这儿往西南去数百里可以抵达骠国北境,骠国南部靠海,南司的海船时常靠泊海港,和骠国做买卖,是不是真的?”

    “报纸上是这么说的,想来应该不差吧。。。”

    “我还听说,听说南司在骠国开的海港是在一条大河入海口处,若乘船沿着那大河逆流而上,可走千余里,然后转陆路,向东北方向走陆路七八百里,就能到叶榆。”

    “不用听说,是真的,南司的探险队就走过全程来到叶榆,如今这段陆路,由诸诏商队承包,所以人家心急火燎的在叶榆进货,货进得少,就赚得少。”

    议论声中,一名年轻军校生看着前方市场陷入沉思,同学们见他沉默寡言,未参与讨论,打趣道:“定方,莫不是打算做边贸吧?”

    “嗯?边贸?”苏定方闻言一愣,随后回过神来,眯起眼:“这种秘密都被你识破了,看来得灭口。。。”

    那人笑道:“别,这么多人都识破了秘密,你可灭不了口!”

    “灭不了?一会我请大家吃辣椒面,辣到你们喉咙冒火,连话都说不出来!”

    “呐,你说的,请客!辣椒面,人人有份!”

    嬉笑声中,大家的议论焦点又转到南中的山山水水,苏定方继续看着市场,思考着问题。

    苏定方是军校生,姓苏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今年二十三岁,入学前就有领兵的经验,因为当年父亲作为郡守,时常带兵围剿强人、马匪,他带着部曲助战,所以不是战场新手。

    但是,考入军校之后,他发现自己要学的军事知识有很多,尤其火器这种新式兵器,是无法在以前的兵书里找到作战方法的。

    经过数年学习,临近毕业之际,“应届毕业生们”要随军进行实习,体验实战,实习地域要抽签,苏定方抽中了南中,于是在南中喂了大半年的蚊子。

    多亏有蚊香、各类防虫药膏和祛湿的大碗茶,苏定方和同学们才在这烟瘴之地“幸存”下来。

    南中到处都是山、密林,作战的战法和平原地区截然不同,苏定方和同学跟着官军还有义兵(捕奴队)辗转各地,吃了许多苦,总算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山地战”、“丛林战”。

    一说到打仗,许多人脑海里就浮现出千军万马呼啸而过的场景,但那是在平地多的中原,在这到处都是山的南中,大规模骑兵冲锋根本就冲不起来。

    军队沿着山路前进,基本上都靠双腿翻山越岭,若是兵多,行动速度缓慢,队形也施展不开,若是兵少了,前后左右都是山和密林,一不留神就会中埋伏,全军覆没。

    不适应的人,看着四周的山林,心中打鼓,很容易风声鹤唳。

    所以,在这种地方打仗,靠的不是兵多,而是兵精。

    这就是军校生们的感悟,所谓“山地战”、“丛林战”,确实和平原地区不同。

    但核心战术思想都是一样的:以少数精兵突击,以动制静,迂回包抄,直击敌军要害。

    这一核心思想,无论是平原上的骑兵对决,还是步兵翻山越岭迂回包抄,都不会变。

    他们在学校时,学过当年官军平定南中的战例,当时,鄂国公史万岁,率领区区数千战兵,在南中的群山峻岭间轻装前进,风餐露宿、就食于敌,辗转千里,打得爨氏大军首尾难顾。

    最后,硬是来个“黑虎掏心”,击破爨氏首领所率军队,将其擒获,随后部众一哄而散,南中平定。

    若是朝廷派出数万大军入南中,且不说要花多久才平定爨氏,就说军需消耗、动员的随军青壮,恐怕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鄂国公不愧为当世名将,无论麾下是骑兵还是步兵,无论战场是草原、平原、丘陵还是崇山峻岭,都能够以少数精锐战兵迂回包抄,直击敌人要害,打胜仗。

    我,将来也要做到!

    苏定方时常以鄂国公史万岁的战绩来激励自己,所以即便抽签抽中南中也不气馁,因为名将无论在哪种地形作战,一样能取胜。

    与此同时,要想成为名将,打仗还得多动脑子。

    军校教员在进行战例分析时,就向学生们分析过,为何鄂国公能以区区数千兵在南中辗转千里却不失锐气:只是路过,而不是沿途攻城拔寨。

    南中爨氏实力雄厚,但各部之间矛盾颇多,面对外来之敌周军,虽然心中警惕,却未必愿意全力以赴。

    道理很简单,一旦某个部落和周军拼得两败俱伤,那么战后自己就很容易被其他部落吞并,所以各部酋帅的态度实际分为两面:

    明面上喊打喊杀,暗地里却是对周军‘目送出境’,只要周军不进攻他们的寨子,他们就不会主动或者全力出击。

    而周军巧妙利用了这样的心理,在南中地区转战千里,基本上只要沿途部族不拦路,也就不过多纠缠,除非为了补给,否则不会强攻什么寨子。

    于是,鄂国公领着数千精锐,就在南中腹地转来转去未逢敌手,径直往爨氏老巢而去,一战破敌,生擒敌酋。

    一如数百精骑突入万军之中,避开大阵径直往敌方中军而去,在对方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就把敌军主帅击杀或者生擒。

    这样的战例,让苏定方每次琢磨都觉得热血沸腾,他暗暗发誓,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如同鄂国公一般,无论在什么地形的战场上都能打胜仗。

    打仗,必须动脑子,不能一味蛮干,这就是苏定方的心得,那么,既然在南中“实习”,他就要认真观察当地形势,一旦将来自己有机会在南中作战,那就用得上了。

    眼下,他就在琢磨叶榆池周边地区的诸诏,亦或是“六诏”。

    叶榆池周边,生活着许多蛮部,这些蛮部自称“某某诏”,其中的“诏”,是蛮语“部族”的意思。

    弱肉强食,是世间的生存法则,在这南中的崇山峻岭之中,大小部落相互攻伐、兼并,诸诏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的腥风血雨,如今诸诏数量渐渐减少,形成几个实力较强的“诏”。

    是为:蒙诏、越析诏、浪穹诏、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这六诏。

    当然,这六诏还管着几个依附的小诏,但将其吞并是迟早的事。

    朝廷平定南中,至今已有十八年,开发、经营南中,也有将近十八年,为了防止南中大族爨氏死灰复燃,为了压制诸蛮,朝廷借助六诏的力量,以其为鹰犬,弹压地方。

    这种做法,实际上有养虎为患的风险,因为啃食年老猛兽长大的幼兽,很大概率变成更凶猛的猛兽。

    政事堂诸公,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个风险么?

    苏定方如是想,他根据这大半年在南中的耳闻目睹,以及各种经历,琢磨出朝廷在南中的布局非常有意思:朝廷与其说是在防爨氏,不如说是在防六诏。

    

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誉() 
上午,叶榆城西,准备就绪的商队开始出发,驮马脖下的铃铛发出悦耳的响声,无数铃铛声汇聚在一起,宛若一曲美妙的乐曲。

    拥有上百匹满载货物驮马的商队,浩浩荡荡向着西面前进,伴随着“丁零当啷”的铃铛声,向云雾弥漫的绵延群山前进。

    西川贸易公司叶榆分号前,有见多识广的中原行商,认出这踏上旅途的商队,属于浪穹诏。

    浪穹诏和其他五诏一起被称为“六诏”,这六诏得朝廷许可,获得参与边市、与西川贸易公司做买卖的“贸易许可证”,可以在叶榆城里设邸店,方便做买卖。

    这六诏,作为西川贸易公司的“分销商”,组织商队,将从西川贸易公司以及中原商人手中收购的货物销往西南面的骠国、北面的诸羌之地,亦或是销往遥远的天竺。

    这种转手贸易的利润十分丰厚,让昔日囊中羞涩的六诏很快富裕起来,各诏商队的规模快速扩大,而商队随员的衣着,也由一开始的衣衫褴褛,变成衣帽鞋袜俱全,人人还外罩一件绘有图案的裲裆,彰显各自归属。

    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所以六诏诏主对于朝廷十分恭顺,因为一旦做错了什么事惹怒朝廷,取消“贸易许可”,那么其诏必然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要说从此无法做买卖,朝廷会号令其他五诏群起而攻之,没有哪个诏能在围攻中活下来,即便侥幸击败五诏联军,若官军出击,一样要完蛋。

    因为朝廷对南中地区的控制能力日益增强,所以叶榆池周边地区的规矩已经定下,六诏之间停止相互攻伐,老老实实作为朝廷的鹰犬,有事时派兵协助官军平叛,平日无事,就作为“分销商”,做买卖、赚大钱。

    所以,到叶榆做买卖的中原行商,免不了和六诏商人打交道,用各种商品,换取六诏商人手中的金银、宝石、翡翠、玉石以及各类特产。

    其中,尤以玉器、翡翠最为热销,大多产自骠国北境的玉石、翡翠原石,被六诏的商队运到叶榆,中原行商将其买下,然后直接在叶榆城内作坊将其雕琢加工成各类玉、翡翠首饰,再运回中原销售。

    这样的买卖,利润可达十倍以上。

    所以,叶榆城内交易量最大的货物之一就是玉石和翡翠原石,而“产自”叶榆的玉器、翡翠制品,如今在全国都已打响名气。

    当然,叶榆城内有许多商家销售玉器、翡翠,根据商号声誉的不同,价格也有不同,此刻,正在西川贸易公司叶榆分号办事的赵旭,其玉器店就是叶榆城内玉器、翡翠行业的“老字号”。

    当年,朝廷平定南中,随后开始经略南中,赵旭跟着叔叔进入南中经商,可以说是头几批入南中“开荒”的蜀商。

    一转眼,十七年过去,当年未满二十的赵旭,如今年近四旬,名下产业、邸店若干,是家族买卖的顶梁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