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700章

逆水行周-第1700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周国从一开始就是想吃独食,新罗在这一场战争中能捞到的好处恐怕没有预想之中的那么多。

    深深的无力感在心中泛起,金庾信知道不要说前方的将领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算是大王也解决不了。

    面对一头猛虎,任何走兽都不敢当面与之对抗。

    这种绝望、无助的感觉很难受,金庾信不想自寻烦恼,将思绪收回,见使者风尘仆仆,便关切的说:“贵使赶路辛苦,还请早点歇息。”

    使者回答:“有劳国仙关怀,这一路南下并不辛苦,毕竟坐了火车,省事不少。”

    “火车?怎么,周军把铁路往南修了?”金庾信闻言大惊,他听说过火车,以及相关的一些事情,对于这种日行千里的交通工具十分好奇。

    新罗的海商、使节,会把中原的报纸带回国,所以新罗君臣能够了解到周国正在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渐渐意识到铁路意味着什么。

    使者回答:“是的,周军一边打仗一边修铁路,北边不知道,反正从平壤南岸往南修铁路,已经快要修到慰礼城了。”

    金庾信闻言面色一变:“要修到慰礼城了?”

    使者点点头:“是的。”

    金庾信呆坐良久,他大概能想到周军修铁路后,对于通车路段周围地区的控制力度有多大。

    在绝对优势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不会起什么效果。

    他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最后长叹一声:“唉。。。。”

    

第六百八十六章 煎熬() 
北风呼啸,雪花飞舞,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城为群寨环绕,城中权做王宫的住所里,高句丽王高建武定定坐着,看着面前的铜火炉,看着火炉上冒出的些许白烟,却感受不到些许温暖。

    战事不利,几乎每天都有坏消息传来,这让高建武的心情越来越差,尤其东部大人渊盖苏文投降之后,他几乎都没有笑过。

    自那以后,周军继续蚕食各地,不断有山城沦陷,而己方依旧打不出像样的胜仗,不要说攻出去,就连防守都开始吃力了。

    再这么下去,国家就要完蛋,而他们却无路可逃。

    东面是茫茫大海,南北两边的退路已断,高建武觉得己方陷入绝境,大概熬不了多久了。

    这和战前设想的不一样,当时贵族、将领们坚决主张己方坚壁清野、依托群山和周军对耗,耗到对方后勤撑不下去,自然就会退兵,但战局的发展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现在周军攻势丝毫不减,没有一点后勤撑不下去的预兆,而根据多方打探回来的消息,周军已经在占领区开展屯田,今年秋天有了个好收成。

    想着想着,高建武眼神一暗,从案上拿起刻刀,又拿其一截檀香木,继续雕佛像。

    这段时间以来,他有空就雕佛像,这截檀香木已经初具轮廓,而只有在雕刻佛像时,才能让高建武觉得心情平静,让他暂时忘记心中的煎熬。

    是投降?还是玉石俱焚?

    事到如今,局势已经清楚:国家就要灭亡了,与其苦苦挣扎,还不如早日投降。

    高建武想投降,不是他懦弱无能,而是周国实在太强大,他们实在打不过,但是他想投降,“国人”(贵族)们却不想。

    在十余年前的大战中,高句丽伤亡掺重,丢失大量国土、人口,许多贵族的利益受损,所以大家宛若输红眼的赌徒,嗷嗷叫着要翻本,但凡手中还有一点本钱(军队),就一定要赌下去。

    要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无数贵族的执念,渐渐演变为怨念,谁敢不赞成,谁就要倒霉。

    高建武的兄长高元,十余年前的大败付出了代价,死后儿子不得继位,反倒便宜了高建武,但登上了王位的高建武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被贵族们架在火上烤。

    贵族拥立他做大王,原因之一是报复高元,其次就是希望他能够改变现状,有一番作为。

    然而面对周国这种强大到让人绝望的对手,所谓的“改变现状”谈何容易。

    高句丽招惹不起周国,便和百济联盟一起对付新罗,而新罗有周国撑腰,这十来年间硬是顶住两国进攻,时不时还能反攻。

    高建武知道,因为自己一直未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像样的胜利,所以贵族们开始不满,大概觉得他无能,所以言语间也多有不敬。

    高建武一开始很恼火,对此却无能为力,贵族们能够拥立他做大王,那么同样可以拥立其他王族做大王。

    他的高祖安臧王(高兴安),就是因为对外扩张失败,导致贵族极大不满,最后死于非命,从那时起,历代高句丽王都不得不面对王权衰落带来的各种影响。

    与之对应的就是权臣的出现,即便历代国王都在想办法压制权臣,但一个权臣完蛋了,另一个权臣又冒出来了。

    贵族们只认利益,若国王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就拥护国王,若权臣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处,那就拥护权臣,架空国王。

    然而,谁要是无能,不能给大家利益,反倒让大家利益受损,那么贵族们翻脸的速度也很快。

    渊氏家族就是例子,渊子游在对外用兵方面成绩斐然,于是得贵族们拥戴,其子渊太祚同样如此,于是一个高于大对卢地位的官职“莫离支”,就成了渊氏父子相传的囊中之物。

    但是,当高句丽在和周国的交战中惨败、丢失大量国土和人口之后,渊氏很快大失人心,渊太祚连保证儿子渊盖苏文继承东部大人一职都做不到。

    想到渊盖苏文,高建武放下刻刀,呆呆坐着,良久,叹了口气。

    说实话,看到渊氏被国人们疏远,他是很高兴的,但是对方好歹有机会投降,而且据说是被部下裹挟投降,这让高建武很羡慕。

    事已至此,国是保不住了,他觉得若能投降,做一个富家翁也是件不错的事,至少自己一家能够苟活于世,而不是死于非命。

    但是,他没有渊盖苏文那么幸运,因为身边的贵族们基本上都红着眼要和周军拼命,一定要在群山之中坚持下去,和周军斗。

    己方士兵伤亡越来越大,兵力渐渐不足,那就让老人、少年也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兵器不够,就用削尖的木棍当长矛。

    存粮的消耗过大,那就控制口粮发放,贱民们吃树皮、野菜,反正饿不死就行了,省下粮食留给军队。

    为了鼓舞士气,把寡妇、未成婚的女子分配给将士,为了尽可能给周军造成麻烦,把能射箭的人都组织起来,到各处山林中潜伏,袭扰周军营地。

    每次军务会议,贵族们都积极议论御敌策略,而高建武则如同木雕的佛像,坐在上首,时不时点头称是。

    他不敢表现出求和(投降)的倾向,甚至不敢表现出丝毫软弱,每次看着亢奋的贵族们兴致勃勃地商量如何给周军造成杀伤,就宛若看着一个个赌红眼的赌徒在商量如何翻本。

    这种时候,谁敢劝,谁就要倒霉,高建武看着贵族们嗷嗷叫着“玉石俱焚”,面上淡定,心中却备受煎熬。

    你们现在喊着“玉石俱焚”,等周军真的攻到城下,怕不是麻利的投降,然后把我推出去,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高建武越想越气愤,呼吸也急促起来,看着手中的佛像(半成品),深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继续雕刻起来。

    他要亲手雕刻佛像,然后日夜诚心许愿,希望那一天到来时,佛祖好歹保佑他一家平安无事,哪怕是被周国一辈子软禁,都好过死于非命。

    

第六百八十七章 歌声嘹亮() 
冬去春来,天气转暖,消融的雪水汇聚成涓涓细流,进入溪水,又汇入小河,冰凉的河水自高向低流淌,穿过山涧、树林,流向远方。

    饥肠辘辘的人们,在河边尝试着钓鱼,又在河流经过的山林里寻找任何一种可以吃的食物。

    但经过一个寒冬,树林里到处都是枯枝落叶以及开始融化的积雪,并没有多少可以食用的野菜、野果。

    整个冬天,周军都在进攻,所以高句丽各山城、城寨的军民,主要靠存粮来维持一日两餐。

    但是,只有将士们才能获得足够的口粮,至于平民,要么靠吃秋天时存下来的野果、野菜,要么就得冒险出城、寨,在四周山林寻找可以吃的东西,或者想办法钓鱼、打猎,猎取食物。

    一个冬天过去,城寨周围可以采摘的东西都已经被平民民搜刮干净,许多人饿得面黄肌瘦,但为了填肚子,顾不得危险,只能向周军军营所在地区靠近,看看能否找到可以果腹的东西。

    若不去,留在城寨分不到多少粮食,附近树林也找不到吃的,肯定会饿死;若去了,也许会被周兵杀死,或者被对方抓走,在这样的风险下,也许找到一些能吃的东西,撑个一两天。

    谁都不想死,但饿死也是死,对于饥肠辘辘的高句丽平民而言,该怎么选,其实不用想,因为除了冒险往更接近周军营寨的山林去,没有别的选择。

    众人正在林间小心翼翼摸索,忽然听得树林里有声音传来,那声音很大,用大家熟悉的乡音大声说着:“快过来,王师这边有炊饼,热腾腾的炊饼!”

    “热腾腾的炊饼,想吃多少吃多少!王师不会为难大家!”

    声音回荡在山林间,惊起飞鸟无数,本来就小心翼翼的高句丽平民听了之后,面面相觑:谁的嗓门那么大,声音能传这么远?莫非是周军请来的妖怪么?

    胆小的人吓得转头就跑,慌乱间跌倒在地,不顾一切爬起来,跌跌撞撞往城寨跑去。

    有人惊疑不定的看看四周,看看是否有什么妖怪出现。

    有人则仔细听起来。

    声音中所说的“王师”,当然指的是周军,因为声音是从周军大营那边传过来的,按说这种“妖言”不该信,但许多人已经饿得不行了,听到“热腾腾的炊饼”,肚子就跟着叫起来。

    那声音一直在说“热腾腾的炊饼”,人们心中纠结,不知过了多久,有人迈开步伐,循着声音走过去。

    吃东西,成了他们唯一的念头,至于去了之后到底有没有炊饼吃,还是被周军抓了、杀了,已经没力气去想了。

    胆大的人终究是少数,但大家全都饿着肚子,所以其他人见着有不怕死的真往那边去,不由自主也跟着去,只是保持较远的距离。

    大家远远跟着,想要看看前面几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吃到炊饼,如果情况不对,自己就跑。

    至于到时候跑不跑得掉,饥饿已经让大家自动忽略了这个问题。

    甚至潜意识觉得,真要是死了,倒也一了百了,若在城寨里苦熬,熬完一天,还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死,那感觉可不好受,和活受罪没区别。

    从去年春天到现在,大家已经在山里住了差不多一年,这一年时间里,不仅住得差,吃不饱,还得干许多活,太苦了。

    随着战事愈发不利,上头发放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但劳动量依旧很高,平民们既要修建各种防御工事,又要为军队砍柴、担水做许多杂务,但肚子却越来越饿。

    夏秋之际还好些,冬天就难熬了,许多人吃不饱又穿不暖,在冬夜里睡过去就再也醒不来,有的人则跟着官军去打周军,一去就再也没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