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1703章

逆水行周-第1703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来激励军人士气的勋官制度,必然随着大规模对外战争的长期化而走向“贬值”的不归路,虽然这个过程大概要花上数十到一百年左右,不关宇文温的事,但他还是想“抢救一下”。

    国家不能黩武,但应该有尚武之风,因为老虎越强壮就越好,而猪越强壮则死得越快,这就是宇文温的看法。

    对此问题,杨济表示无解。

    立功必须要赏,然而田地必然不够赏,朝廷也没那么多钱财赏赐,自然就选择滥授爵位、勋位,随后爵位、勋位就会贬值,附带的荣誉、地位跟着贬值。

    这是必然趋势,和人会衰老一样,不可能解决得了。

    宇文温知道杨济说得有道理,然而火车和电报出现了,朝廷的军队投送能力、控制范围有了质的变化,接下来大规模对外扩张已成必然,那么,随着战事频繁,勋官制度的衰败速度也会加快。

    勋官制度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物,没了就没了,然而如何继续激励人们从军,保证军人的地位,维持整个国家的尚武之风(不是黩武),却是执政者要考虑的问题。

    对外扩张,占了地盘还得守住,驻军要面对各种敌人,军事压力不小。

    这种时候,需要大量来自中原的移民和军队守住新地盘,只有整个国家的尚武之风浓郁,才会有大量的青壮愿意前往边疆军屯,上阵杀敌,为国效命。

    所以,宇文温要想办法维持军人的荣誉感、维持军人的正常社会地位,那么给勋官制度“续命”,就是必然选择。

    他有了个主意,想让杨济帮忙参谋参谋,提提意见,看看可行性如何。

    要解决问题,先找到原因,宇文温认为,勋官贬值的原因和货币贬值一样:超发。

    货币的发行量远超过社会商品的供给量,导致钱不值钱,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勋官亦是如此

    之所以会这样,首先是朝廷能发的勋田不够,用钱财取代勋田来作为赏赐的话,朝廷财政又吃不消,于是开始“超发”勋官(勋位),爵位同样如此。

    勋官制度的吸引力在于“同某品”,譬如最高阶的上柱国,“同正二品”,意味着获此勋官的人,名义上和“正二品”的大官们是平起平坐的(实际上不可能)。

    与此同时,勋官本人犯法后可以减罪若干等,或者使得亲人(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子女)减罪若干等,而且勋官可以荫子(传给儿子)。

    或者,身份是奴隶、贱民的人,立了军功,得授勋官,就能解除奴籍、贱籍,成为良民。

    所以,对于立功将士而言,拿不到勋田,有勋官也是不错的,既有荣誉,也有不错的待遇。

    但是,当勋官滥发之后,必然会贬值,因为任何一种东西多了之后都会贬值。

    在经济政策上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的办法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商品供给等。

    至于勋官制度,想要解决贬值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除非不打仗,否则只要一打仗,必然要给立功将士授勋。

    宇文温的办法是辟蹊径:用另外的奖赏制度,满足立功将士的需求,如此才能控制勋官的“发行数量”。

    勋官代表着地位、荣誉,还有法律上的减罪待遇,那么,另外的奖赏制度,同样也要有类似的效果。

    那就是上书言事的权力。

    其上书言事的“受众”,是门下省谏议院的参知政事、平章政事们。

    参知政事、平章政事不方便离开京城,所以需要有合法的耳目、眼线分布在各地,为他们观察民情,汇总各地贤达的呼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有效的参与国是。

    然而,这样的合法耳目、眼线,严格来说目前还没有。

    “将士们浴血奋战,向国家展示了自己的忠诚,他们承担了义务,所以,应该得到权力。”

    “比起勋官的减罪,‘同某品’待遇,更吸引人的,是上书言事权。”

    宇文温如是说,将自己的设想娓娓道来:

    “勋官之外,设议郎,当然此议郎非汉时的议郎,是授予立功军人的勋职,任职之后,终身有效,至于荫子。。。。除非是任职之后为国捐躯,否则不荫子。”

    “勋官和议郎只能二选一,可以由勋官转任,但不得再转回去。”

    “议郎分为道、州、县三级,有探听民情并向平章、参政汇报的权力,还要定期写报告上呈谏议院,与此同时,各级议郎有作为民间代表、向同级地方官上书言事的权力。”

    “这样的权力是获得之日起,终身拥有的,议郎若触犯律法,地方官须得通知有司方可抓捕,不得随意用刑。”

    杨济听到这里,悚然动容,因为他想到了这种制度一旦实行,意味着什么:这不就是另类的各级地方乡绅代表么?

    乡绅,大概可以看做士大夫和地方社会的结合体,以杨济熟悉的明代为例,乡绅为居乡的有功名仕宦之人(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致仕官员),或有财势有名望的地主。

    乡绅可以归为一个阶层,类似于朝廷(地方官府)与底层百姓之间的桥梁,而乡绅的人脉很广,致仕官员可以通过官场人脉、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可以通过同年,施展出不可小觑的力量。

    因为乡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多有能耐,所以地方官一般都不轻易招惹这个群体。

    现在,所谓的议郎制度一旦实行,那就意味着小小县议郎都有了通天的人脉,且不说这人脉实际上有没有用,至少会让人趋之若鹜。

    想想,一个乡野村夫,靠着军功当上议郎后,居然能和京城里的参政甚至平章说上话,定期通信(通电报)、上呈报告,这可不得了。

    如此特殊的权力,好像不是什么“县官不如现管”的实权,但足以让地头蛇们眼热得睡不着觉,厚着脸皮上门巴结。

    同理,立功将士但凡不是傻瓜,都该知道议郎不比勋官差,勋官代表着彰显功勋的荣誉,而议郎代表着人脉(实惠)。

    这人脉用不用得好且不说,但大把人想有这种人脉而不得,所以。。。

    杨济问道:“陛下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改革勋官制度为名,强化谏议院的影响,顺带着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宇文温笑起来:“没错,与其让土豪劣绅掌握基层,不如,让为国洒过热血的军人来提前占位置!”

    “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向朝廷展现了忠诚,那么,朝廷就应该给予回报和信任,这是他们用命换回来的待遇,为什么不能拥有这样的权力呢?”

    “让立功将士有一个改变自身阶层的机会,虽说这个机会把握得住与否要看他们的造化,但多了个选择,总是不错的。”

    “多了个选择,就不会一股脑往勋官序列里挤,勋官贬值的速度,自然就变慢了。”

    

第六百九十一章 形势() 
盛夏,天气炎热,然而殿内却十分凉爽,凉爽到身处其间的高建武都觉得有些不敢相信:殿内并无冰鉴之类盛着冰块的器皿,怎么就那么冷呢?

    平壤冬天会下雪,夏天也颇为炎热,达官显贵们消暑时靠的是冰块,但这里用名为“空调”的装置就能实现降温,所以高建武是第一次体会到“空调”的威力。

    他之前听说过中原有“空调”,但按照描述,好像那“空调”的降温能力似乎不像现在那么厉害。

    虽然心中有疑问,但高建武还是不好发问,他身为阶下囚,来到周国国都长安等候发落,今日得周国皇帝召见并且宴请,诚惶诚恐之际,哪里还敢问来问去。

    坐在上首的宇文温,见着这个位亡国之君一脸疑问,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于是化身讲解员,通过通事,给高建武和几位亡国宗室介绍起新式空调来。

    考虑到对方是没有见识及科学素养的“土包子”,宇文温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大概介绍了新式空调的神奇能力。

    这是一种制冷装置,以“硫化酒精”做制冷剂,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可以有效降温。

    根据其制冷原理,既可以做成新式冰鉴(冰箱)来直接制冰,也可以制作冰窖用于冷藏物品,还可以装在房间里降温,将夏天的炎热挡在房外。

    高建武等人听得似懂非懂,不过好歹知道这是一种降温装置,是“最新科技产品”。

    随后颇为感慨。

    他们投降之后,被周军软禁,然后乘船渡海,当时就感受到那“机帆两用船”的力量。

    上岸之后,又乘坐日行千里的火车,看着车窗外飞快往后退的景色,一个个惊讶不已。

    等到了长安,被那气势宏伟的长安火车站(南站)所震慑,对于周国国力之强盛有了切身体会。

    现在,见到了周国皇帝,看这个气色极佳的男人,心中再不敢有半点杂念。

    高建武和其他人,终于看清了形势:周国,就如同一轮红日,正是冉冉升起的时候,任何国家,都无法和这个庞然大物对抗。

    先前他们以为的依托群山对峙策略,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极。

    宇文温时不时和客人们交谈(通过通事),嘘寒问暖,态度颇为热情,虽然这些人是阶下囚,但周国会给予对方体面的待遇,就当立个榜样,让周边国家看看。

    陪同出席酒宴的,有魏王宇文维宁,此次他作为元帅领兵出征,灭了高句丽,如今凯旋归来,当然心情不错,看着一众亡国君臣,想起了先投降的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先行一步进京,得了封县公爵位,然后到益州成都做个逍遥富家翁去也,不需要和高建武等人碰面。

    对此,宇文维宁觉得有些遗憾,因为渊盖苏文去益州时,入蜀铁路尚未通车,所以对方没机会见识那堪称奇迹的伟大工程。

    不过,入蜀铁路明年年初就要建成了,宇文维宁在想等铁路通车后,一定要坐一次入蜀火车,感受一下那盘山铁路。

    “说到铁路,如今皇朝正在修河西铁路,再过五年。不,四年,就能通到敦煌。”宇文温兴致勃勃的向客人介绍起河西铁路,“届时,碛西诸国使者会经常来长安,届时你们可以多聊聊。”

    宇文温向客人小小炫耀铁路的作用——让碛西距离中原越来越近,至于对方听不得懂,无所谓。

    铁路是好东西,这种新的陆地运输方式,轻松超过人力、畜力的运输极限,由此带来的形势变化,许多人都还没意识到。

    至于草原上的可汗们,大概意识到了,却无能为力。

    。。。。。。

    酒宴过后,宇文温在偏殿和儿子宇文维宁交谈,宇文维宁方才在席间听到父亲提起河西铁路,提到碛西诸国,觉得朝廷接下来可能要对碛西有大动作,便打听起来。

    宇文温说:“你去年年初修完了渭水峡谷那段铁路,河西铁路才开始修,预计要修五年,现在才过了一年,要对碛西有动作,还早呢。”

    “再说,先东后西,这样比较稳妥,东突厥这边还没动静,西突厥那边急个什么?”

    听到这里,宇文维宁问:“父亲,那北海铁路。。。。”

    “这只是规划中的铁路,若真开始修,就等同于往东突厥可汗脖子上套绞索。”宇文温说到这里,笑了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