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396章

逆水行周-第396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耕一块田就累成这样,我可是耕三块田,还要时不时双杀,你这个战斗力只有半只鹅的渣渣!

    “郎主,时间快到了!”

    宇文温闻言向外走去,经过两年的普及,至少府里的时间观念是有了,无处的挂钟人都知道“时间快到了”。

    “不是我说你,你平日也经常锻炼,怎么这么。。嗯?是不是花样太多,扭到腰了?”

    “这不能啊,小的平日骑马射箭耍刀使槊样样拿手,都是呼呼作响的。。。”

    “呐,那本秘籍里面的招式,有的看起来很那什么,看看就好别乱来,会出人命的!”

    宇文十五腹诽已经出了“人命”,但也知道郎主说的是弄出性命危险,主仆二人没个正经,一路走一路叽叽咕咕,张鱼新近刚做新郎官,放了几日假所以没能随行侍奉。

    车队驶离邾国公府,向着官衙前进,但具体去哪个官衙,就很有说法。

    宇文温身兼数职,要去的官衙很多,作为大将军,有大将军府衙,要管辖黄州军府,这是军务;作为黄州总管,有总管府衙,要总管下辖八个州的事务,这是政务。

    一如常例,黄州总管宇文温,兼任驻在州刺史,所以黄州州衙也是宇文温的办公地点,他一个人分身乏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三个地方,

    自然是要佐官来帮忙。

    将军府军务由将军府长史代理,黄州州务由黄州长史代理,宇文温的常驻办公地点就是总管府衙,他的各处佐官直接到这里汇报相关事宜。

    巴州现已更名黄州,户数逾三万,由八命州升为正八命州,州佐官品秩随之提升,各佐官职务也有了变动。

    原巴州长史任冲,任黄州总管府治中,原巴州司马杨济,任黄州总管府司马,原巴州别驾郝吴伯,任黄州长史,按着惯例,兼任黄州治所西阳郡郡守。

    郝吴伯还要代理黄州州务,因为兼任黄州刺史的宇文温忙不过来,至于这位年轻的长史忙不忙得过来,其无良上司是不管的。

    宇文温的其他班底之中,许绍依旧担任巴东郡守,虽然好友郝吴伯的仕途如今略微领先,但许郡守却来不及多想,本郡治下日益繁忙的巴口港就有得他头痛。

    郑通转任鄂州长史,按惯例其中一项职责是监督刺史,也就是周法尚。

    但更多的是协调,作为宇文温的心腹,协调各项,协助周法尚治理鄂州,尽快恢复农耕,在各要地修筑营寨、烽燧。

    “面瘫帝”厍狄士文的次子厍狄钰任黄州主簿,长子厍狄钧被宇文温委以重任,提拔做黄州东市令,这是无数人眼红的肥差,不过厍狄大郎若敢贪墨一文钱,他那有道德洁癖的老爹可是真敢大义灭亲的。

    宇文温又从虎林军中征辟有才干的将士,入府衙、州衙任吏员,当年辛苦培养虎林军将士们读书写字,终于培养了足够的人才。

    车队来到总管府衙,这是在黄州总管府治所移驻黄州巴州西阳城时修好的,形制与其他总管府衙无异,只是外围建筑有些特别。

    尤其多的是拒马,还有杠杆式的栏杆,亦或是挂在半空,能让人毫无障碍步行通过,却会拦下马匹的“新式”拒马。

    这是防止“斩首行动”而设置的诸多障碍,宇文温历经数次入城突袭行动,所以尤其防范有人如此对付他,种种拒马栏杆,就是避免骑兵直接冲到官衙大门。

    “总管。”

    宇文温行走在官衙内,所到之处遇见的大小吏员们忙不迭问候,一路点头点到脖子酸,好容易在书案前坐下,瞬间被堆积如山的文牍淹没。

    “我才出去两日啊。。。”

    他看着一堆卷宗无奈的叹道,也亏得总管长史协助处理了大部分事务,否则工作量还得翻倍。

    “总管,南定州至光州的翻山官道拓宽进度受阻,往来大别山南北的人马太多,施工不便,南定州刺史请求增派人手。。。”

    “总管,蕲口水寨要扩建,需要追加钱帛和物料,这是蕲州司马的公文。。。”

    “总管,西塞山防主请筑新城。”

    宇文温闻言一愣:“西塞山已经如同刺猬般,他还要筑城?”

    “是在长江北岸,驻军要扩大屯田,需要城池安置家属。”

    “当本官没去过西塞山?北岸是一片大湖,还屯田?”

    “是在湖畔西侧开荒,那里距离江边颇远,有大片荒地。”

    “那地方没江堤的话,一发大水就被淹!”

    “西塞山防主选的是地势较高之处,历年大水都淹不到,筑城之地便在那里。”

    “拿舆图来。。。”

    这一忙就是大半日,好歹处理完积压公务走出官衙,已经是日落时分,宇文温忽然心有戚戚:“当总管就忙成这样,要是以后。。。怪不得有那么多不理朝政的昏君啊。。。”(。)

第七章 图书馆() 
州学,图书馆,孔颖达看着借阅处后面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这么多的书,肯定是花费许多人力物力才收集来的。

    每个都有一人向上伸手那么高,密密麻麻摆着书籍,而那些书和孔颖达所熟知的书有些不一样,他自幼读书,所看的书都是一卷卷的,可如今看到的书,果然是“一本本”。

    “郎君要查什么书?”

    “呃,在下先看看书单。。。”

    面对借阅处“借书员”的询问,孔颖达有些讷讷,他今日来的主要目的不是看书,而是要看看萧瑀称赞有加的图书馆是何模样。

    如今看来果然实力雄厚,孔颖达觉得上的书若都是真的,那这图书馆的藏书量可真是不简单,而要看书的话,手续也有些特别:统一在借阅处办理。

    借阅处是一个长条柜台,里面坐着十余名身着统一服色的男子,是为“借书员”,胸前还有标牌,上面写着名讳。

    想要借书的人,可以拿到一本书单,上面写着这个分馆内藏书的目录,当然方便访客查阅,借阅处对面墙上还有布告栏,贴着硕大的书单方便众人查看。

    确定下来之后,把相关书名、卷数告诉借书员,片刻后便有人从上把那本书拿来,花费时间并不长。

    书只能到一旁的阅览室看,想要外借书籍的话要办借书卡,还得是州学学生方可,而黄州州学图书馆,共有四个借阅处,对应书籍分为“经、史、子、集”。

    每个借阅处收藏的都是相关名目下的书籍,想要的人得到相应借阅处办理“手续”。

    经部,收录经书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其中正史又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纪传体史书。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等。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等。

    孔颖达如今是在“经部”的借阅处,仔细的看着书单,发现种类十分,自幼熟读的相关书籍全部都有,足可以和许多世家大族的藏书相媲美。

    虽然借阅处有十几个借书员,可同时接待相同的访客,但如今柜台前均已排满人,孔颖达身后借书的人也渐渐增多,虽然没人抱怨但他不敢耽搁太久。

    “劳驾,论语·公冶长第五。”

    借书员口中重复了一边以做确认,然后拿出一对木牌,分一块给孔颖达拿着:“郎君请到那边柜台等候。”

    书很快便拿来,那名借书员将书交给孔颖达时低声交代着:“郎君请到阅览室看书,离开时须得将书归还,切记莫要喧哗,如有需求或疑问,那里有书僮可帮忙解决。”

    孔颖达点点头拿着书向里走,转入隔壁阅览室,却见里面几乎已是座无虚席,服饰、年龄各异的男子,个个都伏案看书,偌大的阅览室里除了翻书声,几乎没有别的声音。

    正张望寻找空位之际,有一名年轻人上前,引导着孔颖达来到一处空位坐下,一案一席,书案上摆着牌子,上书“丁字,巳午”。

    “郎君请记住这个书案,以免更衣回来之后找不到位置。”

    孔颖达低声道谢,待得那人轻轻离开后,他抬头四顾,发现阅览室有身着同样服色的年轻人,静静坐在墙边的胡床上,想来就是方才借书员所说“书僮”。

    现在是上午,阅览室采光很好,各个位置的光亮都不错,而房间当中立着几个奇怪的小柱子,末端有琉璃盏,却不知是何用途,孔颖达琢磨着莫非就是萧瑀口中所说的“长明灯”。

    ‘想来是要到夜晚时才点灯吧,那柱子末端的琉璃盏,莫非是放灯油的?’

    孔颖达如是想,随即翻开手中的那本书,《论语》对于他这个先师后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公冶长第五》也不知看了多少遍,他之所以看,是要看看书的质量如何。

    这种线装本的书,所称“书籍”上有书名,还有卷名,一眼看去真是一目了然,只是孔颖达觉得既然是“本”,上面又写着“卷”,看起来有些别扭。

    但这种形式的书,确实翻阅起来方便许多,书的封面上写有书名及卷名,然后从右往左翻开,行文从上到下,从右往左,没什么别扭的地方。

    关键是每一张书页正反两面都有,而纸张的质量不错,上面的字迹清晰,正反两面的字迹不会在另一面看到,这样一来,一本书的就有很多。

    细细的看了一遍,孔颖达发现该书没有错漏之处,错字别字也没有,也就是说书真是不错。

    让他感兴趣的是书的每一页的页脚都标有页码,而所谓的“页眉”处则有一小行字“正统五年出版”。

    如今是周国的正统六年,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去年出的,但孔颖达的其中两个字代表的意义:这本书不是手抄本,是“出版”的。

    何为出版?

    孔颖达百思不得其解,翻着书,想起前面有“前言”,随即再次翻到前面仔细看着,前言主要说明本书基本、编著意图、成书过程,

    “校书,吴兴章华。。。求学社正统五年七月出版。。。”

    求学社,出版,这两个词引起孔颖达的注意,他知道这书肯定是一个叫做“求学社”的书肆“出版”的,所以想要解惑,就得找到这个求学社。

    然后他又发现一行小字:求学社,黄州西阳城,南城东端,书肆街南侧贰拾叁。

    ‘地址都有了?这样都行?!’

    孔颖达只觉得无法用语言描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他从未见过书中会有如此明目张胆的“广而告之”,但也正是如此,他的好奇心愈发不能遏制。

    “求学社,我定要一探究竟!”(。)

第八章 书肆() 
书肆街,很直白的名字,因为这一条街的两边店铺,真的就只有书肆而已,孔颖达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不敢щā

    山南黄州,并不是什么文风昌盛的地方,也不是世家大族聚集之地,更不是什么名城,会有诸多学子士人聚集,为何书肆会如此兴旺?

    “光想没用,不如一探究竟罢。”

    同行的萧瑀知道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