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572章

逆水行周-第572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然真的不带护卫?

    更让人想不到的还在后面。

    “丞相!侄辈宇文亮,携犬子宇文明,向您磕头了!”

    嘭嘭声中,宇文亮在尉迟迥灵柩前磕起响头,一如子为父磕头般,不要说尉迟顺尉迟惇,就连在一旁的小宗伯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按说宇文亮无需行此大礼,甚至可以认为是失礼,可他们知道宇文亮所说也不算错。

    磕头磕得额头淤青的宇文亮扶棺大哭,如今他不是以宗室的身份,不是以大冢宰的身份,也不是以杞王的身份,而是以侄辈的身份,为叔伯辈的尉迟迥哭丧。

    宇文亮之父宇文导,和尉迟迥是表亲,当年一同在武川镇长大,光的交情,一起放羊拾牛粪,一起跟着宇文家的大人们南征北战。

    六镇之乱,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宇文家四兄弟,大郎二郎三郎相继殒命,剩下四郎宇文泰,领着侄子宇文导宇文护和外甥尉迟迥尉迟纲,还有武川镇出身的同伴们奋战,直到打下江山基业。

    宇文导和尉迟迥,同受宇文泰器重,相互间关系又亲近,宇文导之子宇文广宇文亮宇文翼宇文椿宇文众,和尉迟迥与妻之子尉迟谊尉迟宽还有尉迟顺的关系也很不错。

    宇文导英年早逝,其儿子们颇受身为叔伯辈的尉迟迥多方照顾,双方有着父辈的亲情,又有着同辈的友谊,两家人的关系,确实很近。

    也正是因为如此,宇文亮之侄子宇文温,才会娶了尉迟顺之女尉迟炽繁,两家联姻不光出于政治考虑,也是出于情谊。

    哭声阵阵,一如杜鹃啼血,即便再有想法的人,也无法从宇文亮的哭声之中听出半点虚情假意,这位带着儿子孤身前来,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蜀王遗孀王氏,握着宇文亮的手悲伤不已,尉迟顺尉迟惇尉迟佑耆三人在一旁黯然神伤,这一场痛哭,催动了无数人的眼泪,泪水把的阴谋诡计都冲刷掉了。

    眼眶红的尉迟炽繁松了口气,而松了口气的不光她一人,在场许多人心中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阿弥陀佛,既然杞王都做到这份上,那局面可就乱不起来了!,,。请:

第四十章 郁闷() 
世事无常,原本晴空万里,可能片刻后便阴云密布,然后瓢泼大雨将人淋得透心凉,也有可能眼见着就要电闪雷鸣,结果片刻后却多云转晴。..

    蜀王薨,杞王宇文亮及世子宇文明,孤身前往灵堂吊唁,原本紧张的局面随之缓和,许多人都松了口气,其中就包括李三九等人。

    作为王府管家,李三九深受郎主主母信任,此次跟着主母来到邺城,他最的职责就是保护王妃及世子的安全。

    如果有得选,西阳王不会让王妃和世子来邺城,但这事情没得选,即便再担心,王妃回娘家探亲都是理所当然,更别说住在娘家。

    这就导致随行的西阳王府卫队很郁闷,在邺城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住在胙国公的西阳王妃和世子,很容易被一锅端,他们又不能硬来,只能憋着。

    按照计划,小部分护卫潜伏在邺城,大部分护卫要在王府司马张定率领下,跟着杞王及世子突围,而李三九则是留在王妃和世子身边,成为最后一个贴身保护之人。

    或者被人弄死,王妃和世子无依无靠,先是被关在胙国公府,接下来任人摆布。

    那是最坏的局面,李三九没想那么多,他无所谓自己的性命安危,只希望王妃和世子平平安安,所以即便如今局势缓和,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仔细检查了一下储气罐,下上面的简易气压表,确认一切正常之后,李三九将储气罐接上手铳,这把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气铳,是最犀利的防身武器。

    备弹十,致命,即便对方身着铠甲,近距离内依旧挡不住气铳射的弹丸,身手再好的人,近距离吃了一弹不死也残。

    耐摔耐砸故障率低,造价过两千贯,贵是贵但物有所值,李三九将气铳小心收好,整理了一下衣裳后走出房间,花园里,宇文维城正在用放大镜

    “李管家,今日还是不能烧蚂蚁么?”

    “世子,如今正是丧期,不能杀生。”

    “用放大镜烧蚂蚁也算是杀生么?”

    “总归是不好的。”

    “那今日有何好玩的?阿娘说府里不能喧哗,真是无趣得紧。”

    宇文维城抱怨着,他还不太懂此时府里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母亲每日要穿着麻衣,府里上上下下都不许笑,即便是他也是如此。

    正要缠着李管家找些好玩的,未曾料这位直接拿出一个本子来:“世子,这几日的功课都放下了赶紧补上。”

    “啊?可否宽限几日?”

    “前几日王妃未曾有空检查,万一事后想起来。。。”

    “好吧,我这就去写。。。”

    宇文维城无奈的交出放大镜,拿着作业本到自己房里去“做作业”,这几日尉迟炽繁帮着父母忙丧事,都没空管自己儿子的功课,所以小家伙就放羊了。

    隔壁院子,尉迟炽繁正和母亲以及妹妹说话,这几日在蜀王府哭灵,弄得母女三人眼睛和喉咙都有些不适,好歹她们是女眷,不用再熬下去。

    “如此一来,三娘还得在邺城待上一阵子,记得给西阳王写信,免得那边担心。”

    “母亲放心,女儿知道的,女儿在邺城多住一阵子,又能陪着母亲还有妹妹多说些话了。”

    王氏迟明月,叹了口气:“唉,接下来,四娘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了。”

    “母亲,此事已经不是家里能够决定的,还得怎么定。”尉迟炽繁说到这里,安慰起妹妹来:“四娘莫要胡思乱想,无非是延后一些时日罢了。”

    尉迟明月默默地点点头,这种时候她除了沉默也不好说些什么,若是表现得急了,会让人诟病不孝,如果表现得不以为然,又容易惹得母亲急。

    你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再不嫁人哪里得了!

    然后接下来就是那个路数:“我苦命的女儿呀。。。”说着说着眼泪就流出来,絮絮叨叨能说上一晚,尉迟明月已经吃过几次苦头。

    她就怕母亲如此,所以只能沉默,无奈等着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

    按照事态展,她的婚礼怕是遥遥无期了,其中缘由,说起来就让人郁闷。

    杞王到蜀王府吊唁的次日,天子亦亲自到灵堂吊唁,蜀王的葬礼按着礼制有条不紊进行着,因为这个缘故,原本即将进行的天子大婚,自然也要往后延缓。

    原本云集邺城的权贵,本来是要参加天子册后大典,如今天意弄人,喜事被丧事取代,他们自然是要参加蜀王的葬礼,许多人和杞王父子一般,没有离开邺城。

    而身为蜀王的孙女,西阳王妃尉迟炽繁自然也得留在邺城,为祖父守居丧礼,孙孙女为祖父服丧为齐衰,若按周礼那么得服丧一年。

    当然这不是真的就要服丧一年,自汉以来,丧期之数,以日易月,一年十二个月,那么只需要服丧十二日即可。

    待嫁的尉迟明月同样要服丧,其婚事近期就不要想了,且不说她本人亦是蜀王孙女,其父尉迟顺,按礼得为亡父斩衰三年。

    三年就是三十六个月,若按以日代月,莫非三十六日就结束了?

    此乃大不孝!

    天子崩,太子即位后要以国事为重,所以在悲痛欲绝之下以日易月,这是可以理解的;重臣的父母去世,如果国事离不开他,那么天子下令夺情以日易月,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其他人,子为父服丧敢以日易月,三十六日后就回来当官,那就是大不孝,可以称之为恶行。

    蜀王世子尉迟惇,即将继蜀王位并继任丞相,要主持朝廷事务,所以天子必然会“夺情”,而尉迟顺尉迟佑耆不可能有理由得到如此待遇,为亡父服丧期若是草草了事,这不是大不孝是什么?

    尉迟顺为蜀王在世诸子之中最年长者,又是嫡出,按说世子之位本该归他,奈何蜀王当年续弦,弄出两嫡妻来,王氏所生之子也成了嫡子。

    一番权衡利弊之后,蜀王世子之位归了四郎尉迟惇,三郎尉迟顺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他算是嫡子之中年纪最长者,却不是蜀王的继承人。

    如今若真是服丧三十六日便结束,那可是会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是不是对蜀王未立你为世子不满?人伦纲常还要不要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再有过错,做臣子的都得孝顺!

    不说别的,就是言官的弹劾奏章,还有朝野内外的舆论,都能让尉迟顺羞得无地自容,尉迟丞相劳苦功高,结果家里出了不孝子,若是不处理天下人怎么br/>;

    尉迟家再怎么权势滔天,最基本的脸面总是要的,世子要赶紧接任控制局面,其他儿子就得为亡父服丧,尤其尉迟顺,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

    以日易月不可能,但是否服满三年丧期也是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会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他的女儿尉迟明月,还要不要出嫁当皇后?

    嫁?父亲新亡,做儿子的在丧期内嫁女办喜事,这算什么?

    不嫁,待得三年丧期满,尉迟明月都快满二十岁,天子和一个逾龄女子大婚,这太失礼了,而大周的皇后之位也得空三年,这算什么事?

    更别说三年时间,可以生很多事,皇后的人选只能是尉迟家的女子,不允许出现意外,别人倒是希望拖,可尉迟家的人决不希望拖。

    天子下旨尽快举行婚礼册封皇后?

    天子在丞相过世后不久便举行大婚操办喜事,虽然皇后是丞相的孙女,但如此行为,和丧礼上张灯结彩吹锣打鼓哈哈大笑有何区别?

    若如此行事,那么天子在世人眼中,就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望之不似人君!

    可想而知,围绕这几个问题,还有得折腾,是否会弄得场面难就不知道了。;**;:1

第四十一章 郁闷 续() 
安6,西阳王府别院,宇文温上的纸条有些郁闷,这是刚从邺城飞鸽传书经西阳再转送来的,他按计划“顺理成章”的抵达安6,开始为兄长宇文明镇守山南。..

    原以为邺城那边会斗得血流成河,未曾料却峰回路转。

    杞王和世子孤身到蜀王府吊唁,化解了蜀王世子尉迟惇极有可能出现的误会,本来双方都无心,那么最担心的一幕便不太可能出现。

    邺城正要出事,杞王和世子有个三长两短,那么留在山南的宇文温,就可以顺理成章接过父兄的衣钵,统领山南及关中地区。

    然后以此为基业,数年之内席卷天下?

    宇文温没那么乐观,除掉报仇之外,想要立刻逐鹿还力有未逮。

    先他的小团体实力还不行,接不了这么大的盘,虽然父亲和兄长事前已经做了安排,他短期内也许能稳住局势,可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关中地区,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心腹大将坐镇,这块地盘迟早要丢,唯一能做的就是固守山南,和南朝结盟抱团取暖。

    和陈叔宝那个窝囊废昏君结盟?

    这种猪队友只会坑人,宇文温觉得与其被陈叔宝坑,还不如单干的胜算大,可还是那句话,他的小团体实力还不行,即便是维持山南的局面都会很吃力。

    所以没出事那就最好,王妃和世子如今平安他松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