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水行周 >

第985章

逆水行周-第985章

小说: 逆水行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氏势大,即便遭受了邵陵之败、广陵之败,对于两淮之地的豪强来说,依旧是值得投效的势力,而宇文氏一方在两淮的存在感很弱,想要让这些豪强诚心投效,简直就是妄想。

    所以,是选择吃一碗夹生饭然后花大量时间坐着慢慢消化,还是把饭倒了重新煮一碗、吃饱了提刀去打仗?

    西阳王选择了后者,而效果确实不错,阴世师从中还看到了西阳王杀伐果断的另一面。

    这样大开杀戒,朝中必然有不同的声音,而淮西坞堡豪强们肯定有漏网的族人、子弟,或者有各种姻亲、连襟,日后这些人可能会投入朝廷这边,待得时机合适必然沉渣泛起。

    这种隐患,西阳王是知道的,但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阴世师认为若换成自己,怕是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决心。

    他一行人策马来到城门处,只见大量零散队伍正排队接受守门士兵的检查,等候入城。

    这些人见着身着戎服的阴世师一行人,赶紧行礼并让过一边,态度之恭敬让阴世师颇为意外,看了看这些身着布衣却带着弓箭骑着骏马的人,他心里大概有了数。

    守门官认得阴世师,所以他一行顺利入城,径直向官署而去。

    涡阳官署,如今是行军元帅行辕,官署门口,同样聚集了许多人,排队依次接受士兵检查、登记,都完成后方能入内,阴世师看着这门庭若市的热闹情景,不由得想起当初。

    当初在悬瓠,落难天子号令各地官员、豪强起兵勤王,几乎没人响应;后来西阳王领兵南下,即将对两淮用兵,同样号召各地豪强踊跃起兵,支持官军讨逆,依旧是应者寥寥。

    那些淮西的坞堡豪强们,只是派人送了些粮草聊表心意,实际上还是想坐山观虎斗,左右逢源,没把西阳王当一回事。

    这样做的后果,大家都看到了,而西阳王把淮西“清洗”了一遍之后,加上尉迟氏大军新败、涡阳守军不战而降,未等入城的西阳王向各地派使者,各地豪强们马上不请自来,派嫡子到涡阳“等候差遣”。

    要人,要粮,都没问题!

    涡阳是谯州州治,谯州临近地区的豪强之所以如此‘热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尉迟佑耆大败,淮北已无尉迟氏的野战力量,而淮西坞堡豪强的下场,这些豪强都看在眼里。

    面对磨刀霍霍的西阳王,谁不会脖子发凉?

    西阳王在尉迟佑耆大军尚在的情况下,还敢对淮西豪强下手,那么现在的形势下,更不会对不听话的人心慈手软,阴世师觉得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懂的豪强,真的没必要留着了。

    所以,方才排队等着入城的人,现在等着进入官署的人,都是各地豪强派来的嫡子或者亲信,要入城聆听西阳王的教诲,看看有什么机会能为官军讨逆而效力。

    这种门庭若市的场景,数月前阴世师还不敢想象,他觉得如何同各地豪强打交道、获得对方真心支持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如今西阳王轻而易举做到这点,真是有手段。

    走进署内,阴世师远远看见议事厅前人头攒动,那是等着西阳王召见的人们,忐忑不安等着关键时刻到来。

    阴世师要去的不是议事厅,他沿着回廊向前走,刚拐向另一边,却迎面看见数名布衣男子在廊下窃窃私语。

    那几人看见身着戎服的阴世师过来,恭敬地行礼,阴世师随即停下脚步,向其中一人点点头,以示还礼。

    这些商贾,即便是来自黄州,也不值得朝廷官员回礼,阴世师之所以要向其中一人点头还礼,是因为对方为西阳王的大掌柜王越,他好歹要给点面子。

    寒暄几句后,阴世师提醒王越:“王掌柜,大王要接见许多客人,你们怕是要久等了。”

    “无妨无妨,草民等就在这里恭候大王召见。”

第一百三十五章 要求() 
午后,涡阳官署议事厅内人满为患,来自各地的豪强子弟们,此时屏声息气,个个竖起耳朵听西阳王发表谈话,虽然坐在上首的西阳王笑容和蔼、满面春风,但下首的听众们没人敢掉以轻心。

    数百年来,两淮之地的强宗著姓在南北相争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套生存法则,那就是左右逢源,为了保证宗族的延续,采取两面下注的策略,确保在南北朝廷的统治下都能存活。

    无论是南、北哪个朝廷统治,当地豪强们都要做良民,而当另一方的军队过来时,会‘迫不得已’提供一些粮草,待得当地归属改变,由另一个朝廷所管辖,那么他们就是新朝廷的良民。

    这套法则现在不好用了,因为有人要求他们必须选边站,而试图左右逢源、甚至站在对立面的宗族,下场可不怎么好。

    那个人就是西阳王,而淮西地区发生的事情,在场的人们都有所耳闻,甚至都知道得比较清楚,随着尉迟氏军队的溃败,西阳王率领大军驻扎涡阳,没人敢再首鼠两端。

    至少明面上不敢如此。

    各强宗著姓以坞堡为核心聚族而居,他们的坞堡对于贼寇来说坚不可摧,但对于拥有投石机、轰天雷以及大量兵马的官军来说,要攻破坞堡只是时间问题。

    而西阳王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和他作对是什么下场,傻瓜才敢对着干,所以,对于西阳王提出的要求,没人敢不以为然,也没人敢阳奉阴违。

    一番开场白之后,西阳王宇文温首先对与会人员“心向朝廷、踊跃拥军之举”表示欣慰,然后直截了当提出要求,

    要求之一,各宗族宗主必须送嫡子到涡阳“协助处理军务”,这就是遣子为质。

    要求之二:输送粮草以供军需,这就是要各地宗族们拿出足够分量的粮草犒军,而不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而具体输送多少粮草,每家都有‘定额’,与会者原以为西阳王会狮子大开口,结果听得自家要输送的粮草数额后,不由暗地里松了口气:要的数量尚在宗族承担能力范围内。

    这几年两淮年年打仗,说各地宗族不受影响那是说瞎话,无论是隋军、周军、陈军都控制过两淮,结果两淮之地数次易主,摊在各地宗族身上的负担可不少。

    与会人员原以为此次西阳王携大捷余威会强拿硬要,可如今要的粮草却没有大家预想中的那么多,许多人松了口气的同时,不由得担心起来。

    他们担心西阳王是不是有什么更苛刻的要求,果不其然,第三个要求来了。

    西阳王要求各地宗族参与“联防”。

    什么是联防?那就是各地宗族在当地驻军的组织下,对外联合以防备敌军细作,必要时派族人协助当地驻军抵御外敌,对内则防备有人做敌军的内应。

    各宗族要盯着自己的地头,不要让敌军细作潜入,如果发现别的宗族有勾结外敌的迹象,或者发现族内有人勾结外敌,要及时报官。

    如果是不知情,那就算了,如果是知情不报,就会被判定为同谋,后果自负,而举报及时的话,有奖赏,若是举报别的宗族勾结外敌,查实之后,对方宗族被斩草除根的同时,族产一半归举报的宗族。

    既然要实行联防,就得群策群力,各地宗族必须出人出马,在当地驻军组织下成立“联防队”,每日在各处要地巡逻,盘查形迹可疑之人,一旦发现有问题,必须立刻将其扭送驻军处,由驻军处置。

    对于西阳王的这个要求,与会人员没有一个人敢说半个“不”字,毕竟只要没那种念头,参与联防也没什么,只是想到极有可能被人诬告,以至于给官军以口实抄家灭族,许多人心中不免惴惴。

    即便西阳王没这种想法,但那些想拱掉主家自己上位当宗主的旁支子弟,那些想要兼并其他宗族的强宗著姓,都有可能借此机会牟利。

    这种忧虑,没人敢说出来,但宇文温对此早有准备,开始解释“联防”的几个原则。

    首先,联防不实行“连坐”,也就是说一旦某个人做了敌军细作,在没有确凿证据下,其不知情的左邻右舍或宗族不会因为连坐而被处置。

    同样,一个宗族若是和外敌勾结,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其相邻地域的不知情宗族不会受到牵连。

    此举,是为了避免某些居心叵测之人,故意以“被告发后会连坐、牵连宗族”为要挟,裹挟族人甚至宗族参与谋逆。

    其次,凡事都要讲证据,官军(西阳王)保证,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嫌疑人最多是被软禁,不会因此牵连别人或者宗族。

    而最关键的一点,一个人或宗族通敌与否,将会由西阳王亲自做最后的裁决,涉事人员、告发者、证人及宗族的宗主,要在他面前当堂对质,当地其他宗族可以派人旁听。

    西阳王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在场的各色人等即便不相信也得说服自己相信,而西阳王的第四个要求,又比之前的苛刻了一些:官军要向大家“借贷”。

    按照情况,每个家族要“借给”官军一定数量的物资,折铜钱十万贯到三十万贯不等,当然若是铜钱最好,一般以布帛粮食为主。

    借贷期限是一年,到期归还,还会有利息,利息一成。

    当然,借贷要有借契,官军这边因为东南道行军是战时编制,待得战事结束便会解散,为了消除‘债主们’的担忧,“债务人”的主体是黄州总管府署。

    西阳王宇文温,是以本官(黄州总管)任东南道行军元帅,他有权利做出借贷的决定,并且签订的借契是有效的,继任者不能不认。

    所以即便东南道行军编制解散,黄州总管府署这个“债务人”依旧存在,所以债主们大可放心借贷给官军,而这笔“借贷”,“本钱”五日内必须到位。

    听了这个要求,各与会人员不敢吭声,也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这种所谓的“借”虽说还的时候还有利息,但他们觉得大概是有借无还。

    肯定是西阳王打着“借贷”的名义盘剥各地宗族,也不说不还,到期就说“府库钱粮不足、以后再说!”

    然而想是这么想,没人敢不借,因为这明显是西阳王要筹措军饷,谁敢不借的话,西阳王恐怕就要“借”人头一用了。

    对于借贷一事,西阳王说了很多,既然对方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与会人员有哪个人敢推诿?有谁敢叫苦?有谁敢说一个“不”字?

    坞堡和田产,可是家族的根基,是无法用钱帛来计算价值的,如今花上折铜钱十几二十万贯的物资保下坞堡、田产,就当是花钱消灾了。

    宇文温看着堂下一片“点头称是”,喝了杯茶润润喉咙,他当然不会真的相信与会人员是心悦诚服,不过他不在乎,自己既然当众做了保证,就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所言非虚,对方现在信与不信,无所谓。

    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在他的兵面前,什么强宗著姓、地头蛇,统统都要跪下唱征服!

第一百三十六章 要求(续)() 
下午,城外大营,行军元帅、西阳王宇文温正在召集主要将领开会,他刚在城里结束会议,马不停蹄赶到城外大营,在还差五分钟的时候赶到中军大帐,帐内众将已经准备就绪。

    会议主持是元帅长史卫玄,行军总管杨素、史万岁、韩擒虎,还有其他许多主要将领亦在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