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71章

奸雄天下-第271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大蒙古的武力显示出衰弱之后,忽必烈统治北方汉地的基础汉侯,也出现分化。实力位居汉侯之首的益都李璮已经公开打出了反旗!济南张荣、徐州李杲哥、邳州张邦直等人已经举兵响应。史天泽、董文蔚、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等人则态度暧昧。

    虽然李璮的起兵后的反应如历史上一样迟钝。并没有以优势兵力扑击燕云。而是在浪费时间和各方汉侯势力交涉,拉拢他们一块儿造反。但是由于陈李同盟的存在,忽必烈根本无力扑灭李璮。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挖自己的墙角!

    面对这样的局面,忽必烈如果不甘心坐以待毙,那么就只能铤而走险,采取更加激进冒险的措施。

    忽必烈必须要赌命!去不剌川阿里不哥大营是赌!称帝,行汉法,开科取士同样是一场豪赌!

    如果他的“汉化”没有取得北地汉人中上层的支持,却又让他失去了蒙古人的爱戴。那他和大蒙古国都会万劫不覆!

    “可是吾常听人言:辽以释灭,金以儒亡!”

    忽必烈沉默半晌。再开口说出的却是辽金两朝废亡的教训。这不是忽必烈总结的,而是金亡蒙兴之时,北方汉地社会上通行的认知。

    女真的败亡,就是因为遵奉儒家而丧失了女真的蛮勇本性!

    姚枢闻言。和身边的刘秉忠对视一眼。姚枢笑道:“若女真法度可行,熙宗、世宗、章宗又何苦行汉家制度?金虽以儒亡,但毕竟有大定盛世和明昌之治,此皆是汉法儒家的功劳。”

    刘秉忠道:“现在若不行汉法,辽东女真入八旗,北地汉侯归李璮。大汗所有不过十余万蒙古壮士,真的能用他们克陈灭李么?”

    忽必烈叹了口气:“原来金行汉法,尊儒家乃不得已也!”

    同样的问题,忽必烈早在十几年前就问过,那时他只是将金以儒亡看成教训。现在却知道那是女真武力衰弱之后不得而向北地士大夫让步!

    是女真武力衰弱在先,行汉法尊儒学在后!

    而如今,由于陈德兴、李璮的崛起,蒙古的武力相对而言便衰弱了。没有了压倒性的武力,那么蒙古人再要想维持中原的统治,自然就要依靠士大夫了。

    当然,行汉法、尊儒家未必能帮着忽必烈振兴局面。但是不这么搞,肯定是死路一条!

    “若蒙古不从,如之奈何?”忽必烈思索着又问。

    就他个人而言,只要能克陈灭李,一统天下,行什么法,尊什么教都无所谓!但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却未必肯卖汉法的帐。

    姚枢回答道:“以蒙御儒,以儒御汉,蒙古为本,汉儒为辅。蒙古与士大夫共天下!”

    忽必烈沉默半晌,最后点了点头:“此事容我再想想,等我解决了阿里不哥,便做决断!”

    ……

    辽东,故盖州,建安废城。

    现在已经是庄水之役后的第四天,整整四天,陈德兴的大军都在日夜不停地追击塔察尔儿的败兵。直到今天中午,陈德兴的中军开进建安废城,才下达了休整一日的命令。

    现在虽然是白天,但是整个城池却犹如睡城,除了极少数人还睁着眼睛,大部分人都在呼呼大睡。

    而身为三军统帅的陈德兴,此时却和赵复一块儿在巡城——他在来建安废城的路上,已经在一辆马车上小憩了一会儿,现在还能压住睡意,和赵复讨论战胜以后的治辽之策。

    塔察儿已然惨败,光是在庄水之役中斩获的首级便超过一万五千!俘虏也多达八千,除了洪福源所部,蒙古俘虏也过了一千。这几日,陆续上报的斩首和俘虏又有两千之多!只是没有获得塔察儿和霍图的首级,刘孝元和郭守敬也踪影全无。

    不过即便没有抓到塔察儿、霍图等人,是役也算是决定性的大捷了。

    塔察儿的精锐损失惨重,今后顶多就是退居辽北草原和陈德兴对峙周旋,在战略上由攻转守。辽东半岛、高丽半岛甚至辽西走廊,都极有可能被陈德兴夺取。

    陈德兴开国辽东的构想,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是开创一个国家比建立一支军队要复杂的多!一个国家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军事只是一面,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是几乎和军事一样重要的。而在一国鼎立之初,又是创建各项根本制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创立出来的制度,往往影响深远,有时候会持续数百年。

    如果没有安排好,那就会变成遗害数百年的弊端,有时候还会成为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譬如大宋的以文御武,明朝的以文御武和军户制,满清的八旗为本,都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在一定时期让国家强盛,后来又成为国家衰亡的原因。

    而所有的重要制度安排的根本都是利益的分配!

    一个国家的利益要如何分配才能让足够多的人成为政权得以维持的基础,同时又能将整个国家引向积极和上进的道路上去,这才是国家根本制度安排的关键。

    而陈德兴现在有了立国的条件,自然开始安排各种将会影响国家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制度了。

    “大王,如今北地招讨司治下的土地、人口日多,势必要设立州府郡县,管辖地方,收取税赋,还需……培植基础。”

    赵复掰着手指头,一一给陈德兴讲述着将要实行的种种。过去陈德兴虽然拥有挺大的名号,什么招讨司,什么节度使司的。但是治理的地盘却不大,就是高丽沿海几个小岛,还有台湾岛的淡水市舶务、澎湖岛和崖山岛。实际上需要管理的民政商务非常有限,除了军队之外,陈德兴的政权也没有什么统治基础可言。

    而现在,陈德兴俨然将要开国辽东,将来还要入主中土,那就必须要考虑国家的统治基础了。。

第378章 宿命之敌 三() 
“地盘大了,的确需要花功夫治理……”

    陈德兴和赵复步上了建安废城的城墙,望着城外的苍茫大地,颇有些感慨,“此处本是人间繁华乐土,自战国时起,便是吾华夏先民的家园,如今却是一片荒芜。不过……荒芜也有荒芜的好处,如同一张白纸,可任凭发挥。”

    “大王已经有了腹案?”赵复笑问。对于这位明王殿下的办法,赵复是很有些佩服的。

    “有一些想法,”陈德兴轻轻拍着斑驳的城墙垛口,思索着道,“北伐军乃是从周制而建,如今欲立国设官,统治地方,自然也要参考周制。”

    “周制?”赵复皱眉,“大王的意思是要分封诸侯?”

    陈德兴笑了笑,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抄,如今的天下毕竟和西周不同,照抄周制是不成的。但是应该取其精华。江汉先生,您知道周制的精华是什么吗?”

    这个……还真不知道!虽然儒家自打诞生之日起就喜欢吹捧周朝,但是身为真正的大儒,赵复是知道那些吹捧的话儿不能当真。周制若真有什么精华,又怎么会不为后世所用?

    “是分封吗?”赵复想了想道,“臣鲁钝,只能想到分封。”

    “是自治。”陈德兴笑道,“周之精华,乃是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周礼》曰:君要朝国人,有三询。乃是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左传》又曰: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论语》也说:天下有道,庶民不议。可见周之国人是可以议政的。至于周之分封为何?其目的还是在于将君王难治之远荒地方,交由封君自治。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乃是周制之精华!吾从周,当使国人有议政之权,当使地方有自治之权。”

    这是真的?赵复愣了又愣。这国人……要是有了议政之权,君王的权柄不就小了?这地方要是有了自治之权,朝廷的权力不就小了?

    现在陈德兴是在和赵复商量怎么管理自己的地盘,不是在商量怎么折腾大宋朝……这国人议政、地方自治难道真的要在陈德兴的地盘上面实行?

    “大王真的要行周制?”

    “自然要行的,”陈德兴拍了拍城墙垛口,半开玩笑道,“吾乃是真儒,不似南北汉地一干伪儒,口称宗周之仁而行秦法之暴。自秦以来,国家治乱循环,天下几度将倾,究其根本,皆在地方无自治,国人不议政。一国之权,皆在天子,天下万民,皆是奴仆!

    而天子……虽称英睿圣明,其实多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顶多略通权术驭臣之法。对于天下诸多事务,根本一窍不通,非常容易被奸佞小人蒙蔽。所以这天下名义上是天子治理,实际上就是一**臣小人在为祸。

    在吾看来,与其让奸臣小**国,还不如让国人议政,地方自治呢!”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赵复微微点头,这个明王的确有点儿门道。一眼就看出了汉家天下千年以来的弊端所在——皇帝老子多半的昏君,满朝朱紫大多是奸佞。

    “大王口中的国人是……”赵复当然知道“国人”和“野人”是怎么回事儿了。

    周朝只有国人议政,并没有野人议政——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精英民主。所谓中国没有民主传统的说法是偏颇的,只是传统虽有,但已经失去了两千多年!

    “国人是士!”陈德兴道,“士乃是国家之基,当可议政治,理地方。”

    陈德兴要搞的当然不是一人一票的西方民主,而是周朝的国人议政,是贵族精英的民主……而且不是科举精英们来民主,而是追随陈德兴打天下的军事贵族来民主!

    这样的安排,同时也是要将这些打天下的军事贵族逐步改造成国家中上层建筑的主体。类似于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和中国地主士大夫一样的存在。

    当然,在目前的辽东,似乎也只能这么搞。辽东这里现在没有“地主阶级“,更没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各种鞑子部族和大片大片的荒野——部族肯定要拆散,荒野肯定要分配。那么给军功贵族分配土地和农奴(部族中的弱者),让他们成为土地贵族,那就必然之选了。

    “大王,这士该如何议政,地方又该如何自治呢?”赵复言道,“大宋亦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之说,地方士绅也极有势力。”

    “吾与赵宋不一样。”陈德兴笑着摇头,道,“赵宋虽称与士大夫共天下,但是如何共治之法却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味优容文官文士,算不得什么共治。吾之议政、自治都是光明正大,有法度可依的。自治可先从地方始,各县皆设立议会,由落籍之士投票公推。再由议会和招讨司所委派之知县共商一县之政。田赋地税多寡,如何征收,如何使用,皆由地方议会与知县共商而定。官吏薪俸,地方乡校之费,地方建设之费,也都由地方自筹。招讨司只收些摊派承包之税以充军用。”

    陈德兴的地方自治是放权,同时也是在推卸责任,将地方推给贵族去自治。他的招讨司只直管几个“商业大城市”,同时抓住海贸这颗摇钱树。以大城市的商业税和同海贸相关的税收(包括北地招讨司所辖几个大港口的关税和北伐军海军所控制海域的通行税),为北伐军的主要军费来源。

    实际上这也是无奈之举,辽东这里百废待兴,虽然有沃土无数,但是要开垦成良田不是一朝一夕的。就算陈德兴能抓到很多农奴分给他的军事贵族,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