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92章

奸雄天下-第292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前这位一身僧衣,满脸狠厉的凶老太婆,贾似道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杨妙真现在是太后了!那个十恶不赦的反贼李全则被李璮追封为大唐义皇帝!现在大唐的太后在向大宋索要义皇帝的骸骨了……

    “尔若不给,吾就令大唐将士出兵巩县,掘了老赵家的祖坟!”老尼姑看到贾似道不言语,便恶狠狠的威胁。

    现在的巩县是史天泽的地盘,而史天泽又是脚踏两只船,一方面接受了大唐委任的河南道行军大总管,骠骑大将军,永清郡王的官爵,一方面也没有和大元翻脸。任凭自己地盘上忠于大元的兵马撤走,又任凭刘秉忠、阿术等人过境。但是总的来说,史天泽还是倾向大唐的。而对于大宋,史天泽则不加理睬。如果李璮下令史天泽去巩义“考古”,只怕北宋皇陵立马又得遭殃!

    可是把李全的尸骨交给杨妙真……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可李璮、杨妙真的态度不对啊,也不上表称个臣什么的。还堂而皇之自称什么大唐皇帝、大唐太后。这比陈德兴在辽东自封明王可恨多了。

    明王其实就是个宗教头衔,而且只是“王”不是“帝”,也没有设立官署正式建国。陈德兴在辽东用的还是北地招讨司的名义,理论上就是大宋的臣子。

    而李璮、杨妙真倒好,直接抬出个泱泱大唐了!

    这大唐的年头比大宋早,而且也比大宋正宗!大宋得天下不正,靠一场军事政变上台,而且还丢了中原,丢了祖宗陵寝,还一百多年苟安江南不知恢复。若是在北宋承平时,南方的百姓也未必会厌宋思唐,毕竟大宋的治理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处在这南宋末世,连着几十年被蒙古暴打,百姓们早就苦于国弱兵疲,想念强汉盛唐也就不足奇了。对于陈德兴的邪教,江南百姓士人认同的少,反对的多。可是对于大唐……却是思念的多,反对的少了!

    哪怕是江南豪门,也希望能有个强大的国家把鞑子远远的赶走,好让他们安心过太平日子……这大宋虽然敬重士人,但是为了维持那支能吃不能打的军队,收的税实在是有点多了!

    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仨大宋忠良的脸色一下就全沉下来了。

    “妙真师太!”文天祥一身正气,淡淡开口。

    “本宫是大唐太后!”老尼姑一瞪眼,恶狠狠看着文状元,“你得管哀家叫太后娘娘!”

    文天祥冷哼一声,刚想开口驳斥。老尼姑身边一个生得长大,样貌堂堂,腰里悬着长剑的中年儒者却抢着开口:“文文山是吧?老夫大唐国子监祭酒,衍圣公,曲阜孔世安,有一事动问!”

    衍圣公,曲阜孔世安!文天祥怎不知道这是孔子之后?而对方又自称是大唐国子监祭酒……这说明曲阜孔氏已经承认大唐是天下正统了!

    “当今衍圣公是衡州孔存斋,他才是圣人第五十三世嫡长孙,你是什么人?胆敢冒充圣人之后?”江万里厉声而问。

    孔世安哈哈大笑,点头道:“没错,存斋丈夫的确是先祖嫡流,但是衍圣公一爵,却是天下正统之朝廷才能封的。大宋在绍兴十一年已经失去天下正统!你们的高宗皇帝称臣于金,其皇帝之位也是金国册封。便是将天下正统让于女真了!而吾大唐义皇帝起义兵逐女真收复齐鲁之地,大唐当今天子则起兵逐蒙古复中原。如今人心所向,天命所归,正好代金而起,成天下正统。在下的衍圣公乃是大唐天子所封,如何是冒充的?”

    这哪里是在争道统,分明是在争正统啊!

    江万里又哼一声:“荒唐,李全本是金人却作乱反金,而后又降宋再降蒙,分明三姓家奴!如今李璮以蒙古益都行省相公叛蒙自立,实乃乱臣贼子。父为三姓家奴,子为乱臣贼子,焉敢自命正统?”

    孔世安冷冷道:“老夫就不提什么陈桥之变了……只说一点,吾大唐有驱逐胡虏,复兴汉家,一统天下之大志。尔赵宋早就弃了中原,百多年来不思恢复,只知苟安一隅,如何还敢称中华正统?”

    连中原都丢了也不知恢复,还敢称什么正统?这话儿算是点了赵宋的死穴。贾似道带来的一干高人,个个面红耳赤,拳头都捏得紧紧的,不过看看对面一帮“武林人士”,立马就没了火气。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第4o2章道统和正统求月票:

第403章 普陀山上的定时炸弹 求月票() 
加更可能要到明天凌晨了,罗罗努力点,争取早点码好。谢谢大家的支持!

    普陀山辩法还没有开始,儒释道三家倒先起了内讧!当了大唐太后的灭门师太杨妙真气势汹汹,一上来就让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等一票南朝高人下不来台。

    其实也不是南朝高人们不够高,主要问题还是大宋朝太不像话!一个弱国做了三百年,从头到尾就没有想过要自强!一味苟且,一味重文抑武。只要皇帝老子和满朝朱紫眼前能有富贵安乐可享就得过且过了,基本不考虑强兵复中原的事儿。

    而如今中原却叫陈德兴、李璮两个奸贼折腾的快要恢复了。那么大宋的汉家正统的面具,如何还能戴得下去?就算杨妙真不在普陀山飙,东唐南宋谁家正统的问题,早晚也得让人翻出来说道。

    而且和东唐北明这两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为支柱的政权不同,南宋的武力早就衰弱了。临安朝廷虽然新练了由士大夫直接控制的三衙军,但是谁也不会把这支新军当强兵。所以真正维持南宋的就是一个三百年传承下来的正统名分。

    靠着这个名分,临安朝廷才能勉强压住各方藩镇,才能得到江南士大夫的拥护并且在他们的协助下搜刮江南的财富以维持朝廷开销、收买藩镇头目。

    而名分一旦失去,缺乏武力支持的临安朝廷,恐怕立时就会面临崩溃。

    从这个角度出。南宋现在是和北明争道统,和东唐征正统!前者输了还一时半会儿死不了。而后者要是败了……那灭亡可就在眼前了!

    贾似道何等精明,见到杨妙真以大唐太后自居。就已经知道其中的关节了。只是他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替大宋争这个正统争正统可以不比争道统,靠的不是道理而是刀剑!

    场面正尴尬的时候儿,和大喇嘛八思巴一块儿从一艘福船上下来的刘秉忠突然上前几步,挡在南宋、东唐两伙人中间,笑吟吟道:“今日吾等上普陀山,论的是道,和唐宋元明四家之争无关,不如大家且退一步,暂且勿论谁是中华正统如何?”

    杨妙真嚷道:“尔乃蛮夷。也配论道?”

    刘秉忠道:“师太所奉之佛祖便是传自天竺,这天竺之人是蛮夷,是华夏?”

    “胡说!哀家所奉之弥勒佛不是天竺来的,乃是中国之佛!”老尼姑怒斥一声,然后低声问永心大和尚道,“永心和尚,你是少林方丈,得道高僧,一定比这酸儒懂事。你说弥勒佛是哪国的佛祖?”

    大和尚双手合十,一脸肃容地道:“白莲花开,弥勒降世……这弥勒菩萨将来所降之世必是中原,自然是中原的佛祖!”

    刘秉忠张了张嘴。呆呆看着永心和尚,一时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佛教禅宗的大和尚还是白莲教的大和尚了。

    “永心禅师莫要妄言!”和贾似道一起的九灯大师怒吼一声,“弥勒二字乃是梵文音译。意为慈爱,是天竺婆罗门姓氏。其与释迦牟尼乃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如何成了中原之人……”

    话说到这里,九灯高僧却突然停住,然后双手合十,恢复了高深莫测的模样儿,一言不了这高僧果然是莫测的。

    而永心大和尚则轻轻挥了下手,身后的三十六棍僧也将举起来准备敲闷棍的铁棍收好,全都一手持棍,一手持佛礼,同样是宝相庄严。

    大和尚振振有词地道:“佛祖和弥勒并非天竺人,《法华经》中所述: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可见佛祖早在无数年前已经成佛,托生天竺释迦族不过是为了普渡众生。而弥勒菩萨早就是佛祖弟子,他是追随佛祖托生天竺,并非一开始就是天竺之人。而弥勒菩萨再次降世,必在中原,成佛也必在中原,自然就是中原之佛!”

    大和尚说话的时候,坐在步辇上的老尼姑频频点头,仿佛颇为赞同。老尼姑赞同,那些扛着长枪的小尼姑,拎着宝剑的道士、儒生也就赞同了,再加上三十六个铁棍僧……立时就驳得一票南朝的大儒高僧哑口无言。

    贾似道当然也带了打手上岛,五百个殿前诸班直就护卫在码头上。在隔海相望的昌国县还布勒了五千精兵和数十艘战船,一声令下就能上岛拿人。

    不过老尼姑背后可有个大唐!要动了她,李璮立马就得挥军两淮!更麻烦的是,昌国周遭的海面上还有二三十艘北明的炮舰,那可是船坚炮利啊……

    想到这里,贾似道咳嗽一声:“永心大师果然佛法高妙,本官甚是佩服……”

    看来辩法的时候带着棍僧是有道理的!估计全真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少林寺举行的佛道辩法中败给八思巴的。

    贾似道又笑着对灭门老尼道:“李……先生的骸骨,在下立即着人去取来,奉还给师太……”

    “本宫是太后!”灭门尼姑冷冷道。

    “好好好,您是太后,奉还给太后……”

    贾似道也懒得和灭门老尼计较,这次普陀山辩法争的是道统不是正统,无论如何不能让儒释道三教自己先掐起来,要不就得让陈德兴看笑话了。

    想到这里,贾似道忽然现下船的众人当中好像没有陈德兴?他不是和灭门老尼一起来的吗?怎么没有上普陀山呢?

    ……

    陈德兴的确没有上普陀山,而是上了桃花岛就是金大侠笔下东邪黄药师的桃花岛,距离普陀山有六十里水路。在把灭门师太等人送上普陀山后,陈德兴就乘坐霹雳号战舰前往了桃花岛。

    这座岛屿比普陀山要大三倍,因为拥有一处适合建设港口的海湾,因此成为屏蔽昌国县城和普陀山的要点,上面建有一处水寨,寻常驻扎着一部水军。本来该是阻挡陈德兴入侵昌国县的武力,不过却早就被南洋舰队和锦衣堂的特务合力摆平,暗自投靠了北明。

    于是,陈德兴将此地变成了自己在浙江外海的大本营二十艘战舰,好几千6师也不能白来一趟普陀山吧?普陀山太小,没有优良港口,那就取了这桃花岛吧。只可惜,这桃花岛上只有桃花没有黄蓉……

    这一天晚上,他在桃花岛水寨中听刘阳汇报白天生在普陀山上的“闹剧”。

    刘阳这个特务头子早在一个月前就上了普陀山,运动了几座寺庙的方丈主持,在岛上设立了情报站,让十几个锦衣卫的特务化妆成和尚潜伏在岛上。今天老尼姑在岛上闹事儿的前因后果,也都让这些特务瞧了个正着。

    “灭门老尼想干什么?”陈德兴一边吃着杨婆儿亲手煮的鱼烩,一边儿淡淡动问。问话的对象,自然还是杨婆儿。

    “杨太后行事素来有些古怪,让人很难捉摸……奴奴估计,她在普陀山上让贾似道下不来台是做戏给大王看的。”

    “给孤王看?”陈德兴思索着道,“为什么?”

    “还不是为了取代大宋成为中华正统。”

    陈德兴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