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96章

奸雄天下-第296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诸位都想要购买发石和天雷?”

    所有表达了购买意向的使臣。都被带到了赵复和邓明潮两人办公的木屋里面。陈大明王是不能给他们随便见的——人家起码是个半神,得有点神秘感。所以负责接见的就是赵复、邓明潮两个“外交官儿”还有便是白衣胜雪的墨影娘了。

    “对,我们要买!”

    “我们有香料!”

    “我们有象牙!”

    “我们有宝石和黄金!”

    “我们有大米,多少都有……”

    回答是让人满意的,南番诸国虽然落后,但是并不缺乏支付能力。高棉、安南和占婆的农业相当发达,水稻的起源之地就是那里一带。至于香料、宝石、象牙和黄金,在南番都有产出。

    “但是我们还不能卖给你们发石机和天雷!”墨影娘却突然出人意外的回绝了马上就要到手的宝石、黄金、香料、象牙和大米。

    有使者发问:“为什么?难道你们想要更高的价钱?”

    “不,不是价钱的问题,而是威力强大的武器不能卖给异教信徒!”墨影娘目的淡淡地看着坐在她对面的使臣们,“你们都不是天道的信徒,而是佛和婆罗门的徒众,你们不能拥有天道的利器!”

    “可是我们有钱!”使臣们抗议道。

    墨影娘只是淡淡一笑:“可是我们不是商人,我们是在世间传播太一神的真理的使者。我们当然需要钱,但是钱不是一切!”她放沉了语气,“只有皈依天道,才能买到明王殿下发明的武器,这是明王的旨意!”

    “可是我国的国王陛下连天道教都没有听说过,怎么可能立即皈依?”

    立即就有使者提出了反对意见。和中国人多少有点轻视宗教不同,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进入现代之前,都将宗教当成护佑政权的支柱。而且宗教的背后还有这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而每一次国教的变动,往往都伴随着一场腥风血雨。不少一度强大的国家,有时候就会因为宗教变动而亡!

    譬如眼下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败的高棉帝国,数百年来高棉王国都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帝国,疆域一度广阔到了东临南海,西接孟加拉湾。可是这样的大帝国,却在将国教从婆罗门教变成佛教之后,迅速的从极盛走向了衰弱,最后不仅大部分国土失于敌手,连首都吴哥都被迫放弃。从一个称霸东南亚数百年的泱泱大国,变成了又穷又小的柬埔寨。

    墨影娘也知道传教这事儿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所以她也没想过要一步到位。当下便淡淡道:“明王知道要传播天道不是一朝一夕,所以明王愿意给你们各自的国王一段考虑的时间。在他们做出决定是否要皈依天道之前,明王可以少量的出售发石机和天雷,每个国家以3架发石机,100枚天雷为上限……天道教的道人将会和发石、天雷一同进入你们的国家,负责传播天道真理,同时也教会你们正确使用发石机和天雷。如果一年后,你们的国王愿意皈依天道,支持天道教的在他们的国土上传播,派遣留学生到明都府的天道教总坛来学习,那么明王殿下就会敞开供应天雷和发石机!”

    听了这番话,一票使臣都是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一年的时间不算久,但是却能决定一国是兴还是亡了!如果他们的国王不肯皈依天道,那么用不了多久,装备了发石和天雷的敌人,就会来灭亡他们的国家!若是早一点皈依,那就能买了利器去消灭别人……

    可要是所有的王都皈依了,各国买了这种厉害的杀人武器,估计也不会放在库房里面不用吧?不用说,等南番各国都装备起了发石、天雷,就该用这些h药武器互相杀戮了。而他们这些国家,无论谁输谁赢,北明和天道教肯定都不会亏本的!

    可是即便知道了其中的关键,又有哪个国家敢断然拒绝天道教和他们的杀人武器呢?

    墨影娘站起身,目光冷冷地在一众使者的表情复杂的脸孔上扫过,淡淡地道:“愿意将发石机、天雷和天道教道人一起带回国的使者,现在就请随我去拜见明王吧。不愿意的……现在就可以离开桃花岛了!”

    现在离开?回去等死?看到墨影娘飘然而去,使者们连忙一窝蜂的跟了上去,唯恐走的慢了见不着那位用心险恶的陈大明王。

第408章 去开启大航海时代 第四更() 
终于补上给南海阵云大大的加更了,罗罗继续努力去了!

    。。。。。。。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陈德兴的王帐内一片寂静,杨婆儿在一旁静静地煮着茶,小爱则跪坐在他的身后。

    陈德兴盘腿坐在筵席之上,看着来访的任道兴和墨影娘,淡淡地问:“还记得我们是为何而来的吗?”

    任道兴拈着胡子道:“自是为辩法而来的。”

    墨影娘道:“是为弘法而来!”

    陈德兴口气随意地道:“是为开启一个时代而来!”

    任道兴和墨影娘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不禁有些糊涂,互相看了一眼,墨影娘才问道:“什么样的时代?是天道教一统天下教门的时代吗?”

    目前天道教恐怕还做不到这一点,儒释道三教的根基太深。而天道教的道又和三教严重对立。现在的天道教分成了上下两层,上面就是科学神教,下面就是单纯的迷信。

    科学神教讲究的是探索真相,研究未知事物,以便掌握更多的学问,让人更近于神——从这个角度出发,墨影娘又琢磨出来了学问越大越容易上天庭享极乐的歪理邪说。算是将天道教的科学思想和宗教勉强联系在了一起,但是要让这一套深入人心却有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甚至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和儒学的激烈斗争!

    实际上,天道教对下层的迷信宣传,和儒学的冲突并不大。但是却会和佛道二教产生严重冲突。

    因为儒学虽然有宗教的性质,但并不是真正的宗教。在孔孟之道里面可没有天庭地狱什么的,因此不能满足人们对迷信的需求。所以,佛教才会在儒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传入中国。并且发扬光大。

    相反,在佛教首先占到统治地位的地区,譬如西域、高棉、暹罗、缅甸等国。儒学便很难进入了。因为佛教本身拥有从高深的哲理到浅显的迷信的一整套思想,可以满足各个阶层对于精神思想领域的全部需求。

    而儒学。只有哲学、伦理和礼仪,还有一个理想中的社会。但是却没有多少迷信的东西。因而才会有佛教的大举侵入,也才有了道教的发展和汉地的儒释道三家在某种程度上的合流。

    因此,儒家对天道教中的迷信成分最多的厌恶,而不会将之视为死敌。因为儒家本身并没有多少上天庭下地狱的迷信成分。这套东西,不是来抢大儒小儒的饭碗的。而是来同和尚道士抢饭碗的——现在的辽东就没有和尚、道士们的立足之地了。

    而真正会和儒学发生激烈冲突的,就是天道教上层的科学神教思想。因为科学神教的思想和道理,同样不是真正的宗教。也是一种和儒学类似的学问。只是一个偏重哲学,一个偏重实学;一个敬天法祖崇古,一个则认为科学可以让未来成为天堂;一个主张孝治天下,以宗族法度为社会基础;一个主张封建民主(周氏的封建民族其实也是部分儒者所向往的,但是在13世纪的儒家中并不是主流),以士爵和天道教作为社会基础。

    不过两者在思想理念上的冲突,还不是儒学仇视天道教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利益!因为对13世纪的绝大部分儒生而言,孔孟之道,不过是他们取得富贵的阶梯。而陈德兴推崇科学。自然要把科学变成一架通向荣华富贵的阶梯。

    这就剥夺了儒生们考试做官,和皇帝老子共天下的利益。

    如果让天道教和陈德兴做大下去,那天下百万为了做官发财而学儒的儒生。他们一辈子的所学,可就派不到什么用处了!

    所以一个天道教算是把儒释道三家都得罪了,将要面临的抵制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教不会那么快垮台的,”陈德兴轻轻叹了口气,“一千多年形成的三教合一,不会在短短几年内就破碎的。”

    事实上,天道教从一开始就吸收了道教的迷信形式,吸收了儒家早期的政治思想,同时也是孔子的理想——复周礼。考试做官从来不是孔子的理想。虽然他游说列国看着好像在求官。但是他提出的道理摆明了很难被急功近利的诸侯所接受。若是孔子有后世大部分儒生求官第一的精神,早就丢了自己的学说改用法术势了。

    而周礼的精髓。其实就是一套约束君王权力的封建民主秩序。而后世所谓大儒的政治家们所推行的,却是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秦制。甚至。任何试图向周制靠拢的努力,都会遭到大部分士大夫的反对……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德兴才是真正合乎孔孟之道的儒——除了他制造出了一尊高高在上的科学大神。

    “天道教……不会很快成为天下正道的,”陈德兴沉默了一下,接着又说,“而三教的根基太深,需要更大的冲击才能动摇它们的地位。”

    “更大的冲击?”

    陈德兴沉声道:“大航海时代的冲击!将要来临的是大航海时代!天下,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大航海时代?”

    任道兴和墨影娘互相看看,都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陈德兴起身道:“都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启程,我们去开启大航海时代!”

    “是。”

    ……

    去开启大航海时代,当然是要坐船去的,而且还要浩浩荡荡的带着一整支舰队前去。

    第二天一早,陈德兴便登上了北洋舰队的旗舰霹雳号,率领着桃花港内所有的战船,浩浩荡荡的向六十里外的普陀山而去。

    而他此次普陀山之行最主要的对手贾似道,今儿大半个白天却在自己暂住的不肯去观音院内和刘秉忠会面。

    会面的地点是一间静室,三杯清茶飘散着浓郁芬芳的香气。贾似道、刘秉忠、廖莹中三人分宾主落座。旁人未经召唤,不得入内,显然是一场绝密的会谈。

    “今年秋天大概就是唐元决战的日子,形势对大元很不利啊……”

    刘秉忠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盏,语气凝重地说。

    “怎么会呢?”贾似道摇摇头,“忽必烈的蒙古本部兵就不下20万,汉军、色目军不下15万。合计35万众!李璮的本部兵最多10万,依附他的汉侯拥兵也不会超过10万。合计只有20万。”

    “陈德兴,他还有10万人呢!”

    “他?”贾似道摇摇头,“他不会帮着李璮打忽必烈吧?没有好处啊……”

    “但是他会打东道四王!”刘秉忠道,“打垮了他们,陈德兴就全据辽西、辽东了……而东道四王肯定要防着他来打,这样他们的10万大军就动不了了。”

    “20万对20万……忽必烈的赢面还是不小的。”廖莹中插话道。“李璮素无勇名,20万兵在他手里,怕是发挥不出10万兵的战力。倒是忽必烈久历战阵,很能打的。”

    刘秉忠摇摇头,掰着手指头道:“吕文德、刘整、高达、张珏、夏贵、俞兴、杨文……这些人手中总有2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