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32章

奸雄天下-第332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德兴一笑:“他要来了燕云,就是一桌酒席来了两桌人了!”

    “蒙古东道四王至少有1o万精兵,忽必烈起码也会带1o万人来。燕云原有元兵不下6万……三下合流就是26万呐!”张世杰咂咂嘴,眉头拧了起来。

    陈德兴摇摇头。道:“还须加上东道四王的部众六十余万,燕京城的官民起码二十几万。忽必烈若入燕京。就有一百多万张嘴要养。而我们要入燕京,也有三四十万人要养活!这燕京是好,可惜就是太费粮食了!”

    由于北明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少,分给士爵和八旗的田庄只能广种粗耕,最后的收成自然也是薄的。所以粮食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幸好还有高丽这么一个大后方可以提供补给,还可以通过海贸从南宋和日本购入粮食。

    可问题是燕云之战一旦不能决,打个一年半载,前线几十万军民的吃饭问题还是个大麻烦。而且战争只要拖到明年春天,辽东的春耕面积起码减少五成,明秋的粮食供应就会大大吃紧。

    到时候如果战争还在继续,陈德兴恐怕就得和那位总是粮尽退兵的诸葛孔明一样,挥泪撤离燕云了。

    所以粮草供应问题,一直被北明军参谋司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次选择秋季兴兵就是为了不影响秋收,对于在战区“掠获”的汉人、色目或蒙古人,北明参谋司和政务司,也制定了完备的安置屯田计划。以便将这些劳动力尽快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

    现在可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那会儿,中国的人口足够多,可以用流寇战术四处劫掠筹集军粮裹挟士卒。现在北地的情形类于汉末三国,人口太少,强盗太多……

    看着大群大群的汉人百姓扶老携幼,带着包裹,拄着木杖,被驱赶出了堡寨。陈德兴仍在中军旗号下一张胡床上大马金刀的坐下了。拈着颌下浓密的须髯眯着眼睛自是思量。

    打仗这事儿,从来就不是两军约个地方摆开来干一架那么简单的。

    耗兵粮,打后勤。一直都是兵家常用的手段,老于军阵的忽必烈肯定不会想不到。

    死守在燕京城内挨炮轰的仗,忽必烈是打不出来的,那是南宋的作风。如果自己是忽必烈,也不会那么傻。明明知道北明军有破坏城墙的大炮还去守城。而且,蒙古人的优势不在守城而在野战,二十万骑云集在大平原上,便是北明的士爵兵和八旗兵,也不可能一鼓而破之。

    如果北明大军再开进燕京城,将阖城百姓的吃饭问题背在身上,那蒙古人靠打击自己的后勤线也能取胜了!

    所以这燕京城,很有可能是个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坑!

    ……

    “大王?”

    一声轻柔动问,将陈德兴从满腹的盘算之中拖了出来。再转头间,已经做人妇的小妖女李翠仙的盈盈俏丽正笑眯眯的对着陈德兴。

    “仙儿,有什么好事么?”

    李翠仙浅浅一笑,将一封书信递了过来。陈德兴低头一看,信上的抬头是“大唐皇帝李”,李璮的信。

    “老泰山他……”

    “爹爹他已经看破了忽必烈的图谋,正挥军北上太原。”李翠仙笑道,“另外,爹爹还让妾身的三哥督军出屯济南。”

    陈德兴想了想,问:“北上太原?太原现在……”

    “还在唐军之手。”

    原蒙古太原总管李毅奴哥和达鲁花赤戴曲薛起兵相应李璮,被封为河东节度使和河中节度使。李翠仙所说的唐军就是指李毅奴哥和戴曲薛的军队。

    “如此唐军当可取河东大部,”陈德兴思索着道,“河东表里山河,有高屋建瓴之势。济南又系坚城,且背靠益都,足以可旷日持久。吾兵又据塘沽、平滦,控扼燕山东麓,也是可以持久的……”

    李翠仙笑道:“如今的燕云战局好似一盘大棋,边角已经被唐明两家据有,只剩中间还是空白的,就等蒙古人往里面钻了!大王,此战之后,天下可就是唐明两分了……这大明的都城,不如就迁到燕京来吧。”

    陈德兴不置可否,只是站了起来,扬了下手,因为李翠仙到来而闪在一旁的张世杰和张熙载二人又凑了上来。

    陈德兴道:“走了,去平滦城下,且去看看郭侃那个花岗岩脑袋有没有想通吧。”

    ……

    当当当……

    平滦城内,郭侃的衙署之内出了清脆的敲打声音。郭侃正拿着把榔头,用力敲打着一副板甲。这副板甲是今天上午北明军的使者郭守敬亲自送进来的。

    “仲和,别白费力气了,6厘(大约2毫米)厚的钢板怎么可能砸的碎?这玩意儿是烧红以后用水力锤锻打成的,绝对刀枪不入,随你用什么宝刀宝剑招呼都一样,哪怕把你那几把宝贝乌兹钢刀拿出来劈都没有用!”

    郭守敬是老实人科学家的性子就是实事求是。郭侃和他是亲戚,当然知道他的性子。听他这么一说,也不白费力气,把锤子往地上一丢,哼了一声。

    “某家可不信陈德兴能给他的几万大军都配上这等钢甲!”

    “我也没说过明军人人钢甲啊,”郭守敬一笑,“这钢甲贵着呢,一副没有上千贯拿不下来。现在明王军中这样的好甲拢共不到3ooo副,除了明王近卫师有一旅钢甲兵外,就是一些品级比较高的军官有这样的好甲了。”

    3ooo副也不少了!

    郭守敬倒吸口气,他如何不识货?那一旅钢甲兵要上了战场可就犀利了。弓弩是很难伤着他们的,要是近战肉搏,乌兹钢的刀剑应该可以刺穿这种钢甲。但是普通刀剑的刃口太软,砍是不行的,刺的话得用极大的力量。如果这些钢甲兵再配上藤牌和同样材质的钢刀,谁当他们的对手,简直就是在送死……(……)

第448章 很反常 求推荐,求月票() 
郭侃黑着脸道:“明王既然有这等精兵,还要来招降郭某,那便是郭某有招降的价值!”他伸出两根小粗萝卜一样的手指,“某家有两个条件,明王应了某家就降。明王不应,某家便是战死也不降他!”

    郭守敬笑道:“说吧。”

    “第一、郭某的兵都是郭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调教出来的,只有郭某能用,所以不能交出去;第二、郭某要1ooo副钢甲,开城后先给3oo副,剩下的7oo副三个月内交付。”

    郭守敬皱眉:“仲和,你不交兵权……那你的兵要不要授爵封地?北明军的饷是不大多的,得用田庄、农奴来补。”

    封建军队素来是分成支薪和不支薪两种。南宋的雇佣军就是支薪的军队,而蒙古军和汉侯军则是不支薪的军队。而不支薪是指军队的拥有者不直接放薪金,而是以土地、牧场或是别的方式替代。

    当然,也有一些军队是两者兼而有之。譬如蒙古的怯薛军,北明的士爵军,都是在授予土地(蒙古军的土地并不是授予士兵个人,而是授予士兵所在的千户,由千户负担士兵的装备和开支)之外,再额外给一笔军饷。而北明士爵兵(包括未获得士爵的普通士兵)所得到的军饷并不丰厚,仅够养家糊口。不过加上士爵的3oo亩田庄或普通士兵的1oo亩授田(八旗是15o亩,但是完全没有军饷),收入也就不算低了。

    而授田,特别是封士爵赐田庄,便是将士兵变成了明王的“直臣”。他们自然就不大会效忠自己的上级军官了。按照欧洲人的说法“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些封士赐田的士爵都是陈德兴的附庸。而不是北明军官们的附庸。而且北明军中又有大义教官制,陈德兴本人又是“半神”,因此北明军中压根没有产生军阀的土壤。

    “不要什么田地封爵。某家的3ooo兄弟只管收钱打仗!”郭侃说,“还是来现的好!平日就按寻常明军饷。上阵之前给一笔开拔钱,打完后按照功劳折现。你可别告诉我明王没有钱,他可垄断着海贸呢!”

    ……

    “这郭侃是想抓着兵不放,怕是有些志向啊!”

    陈德兴回到平滦城下的大营时,郭守敬已经带着郭侃的条件回来了。

    听了郭守敬的回报,陈德兴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也没有露出什么不快。士爵兵、八旗兵,本就不能符合所有人的要求。陈德兴现在采用的兵制。其实就是府兵制的升级版,把府兵变成了军事贵族,而且也不用像军户那样代代服役。只需要服役一代,就能得到田庄和贵族身份。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是非常优厚的,所以北明军的中下层打仗很卖力。

    而对于北明军的高层而言,他们可以靠功劳一步步上升封大贵族,理论上还有机会成为封建诸侯。画饼是很好的,但是要吃到嘴里并不容易。

    但是对于郭守敬这种真的有点实力的军阀而言,可就不大如意了。像严忠嗣那样没有什么实力的小军阀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自然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可是郭守敬的3ooo人都是百战精锐,要是配上钢甲横刀,战斗力犹在怯薛之上。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让陈德兴吞并了!

    而像郭守敬这样的军阀。在北地,在中原,甚至在南宋,可以说遍地都是。陈德兴既入中原,就面临着怎么利用、整合或消灭他们的问题了。

    对于军阀,一律立即消灭,那倒是挺合乎后世人思维的,但是陈德兴知道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兵为将有。军阀遍地的时代。

    不仅北地汉侯、南宋藩镇是军阀,就连书生掌兵的南宋团练和蒙古的大小宗王。实际上也都是军阀。不列入军阀的,就是陈德兴的士爵、八旗。李璮的府兵,和忽必烈中央兀鲁斯的嫡系。

    “行!”陈德兴一拍大腿,笑着对左右道,“孤王麾下也是用得着汉侯的!谁都知道郭侃兵精善战,若能实心归附,将来必有大用。”

    他一扭头,对郭守敬道:“若思,且去告诉郭侃,孤王答应他的条件了,给他3ooo军额,兵饷按照普通明军放。遇有战事便另外加钱。至于地嘛,中原的地不能封给他。将来孤王远征大食,必有他郭家的一个封国!”

    ……

    大宋咸淳二年九月,燕京城。

    这座北地名都,就立在燕山脚下,守着漠南草原通往中原汉地的通道。以燕京为核心,分布于燕山南北的燕云十六州,则是华北大平原抵挡塞外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随着石敬瑭割让了这片原属于华夏的故土给契丹之后,中原汉地腹心便完全暴露在了北方铁骑的兵锋之下。而十六州汉民所拥有的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又被契丹、女真还有后来的蒙古所用,使得这些塞外蛮族的刀锋更加锐利,兵马更加强盛。历史上得以逞强于中原四百余年!

    而在这个时空,历史虽然生了重大转折,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这座北地名城的繁荣。

    至少在远道而来的刘孝元看来,比起他上一回离开的时候,燕京城更加喧嚣而嘈杂了。

    各种民族的人交错往来,一队队的骆驼,一队队的车马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涌来。包着铁圈的木轮碾得街道石板上火星四溅。穿得鼓鼓囊囊的蒙古人腰里别着弯刀,大摇大摆的在城里瞎转悠,看到好吃的好玩的上去就拿,也不知道给钱。那些开铺子的汉人、色目人,也没有一个敢和蒙古大爷计较。

    刘孝元知道,这些横行霸道的蒙古人一定是刚刚从开平过来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