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40章

奸雄天下-第340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须再议了!”陈德兴突然开口,打断了众人的低声议论,“准备出兵南下吧!”

    李翠仙长吐了口气,感激地看着陈德兴,原本在眼眶中打转转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陈德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道:“忽必烈是一定要打一下的,不把他打怕了,咱的燕云十六州就不会太平!辽东之所以会太平,还不是因为塔察儿被咱们打怕了?”他放沉语气,“现在忽必烈还不知道怕,那么就要打到他怕!”

    张世杰忍不住插话道:“大王,可咱们的兵力不够啊!要是扫数南下,蒙古人再从燕山上下来怎么办?而且辽东的粮船已经到塘沽了,有三十万石米粮要运,没有个两万精兵遮护可不成……”

    陈德兴笑道:“燕京的兵马不必扫数南下,孤王的近卫师,郭卿的银甲兵,再加上一师步兵,一师骑兵,正黑旗马队,再带半个炮旅就行了。”

    李翠仙默默心算,近卫师不过三千人,郭侃的一旅兵也是三千人,一师步兵四千,骑兵师只有一千五百人,正黑旗马队有两千人,半个炮旅只有六百人。这些部队加一块儿仅仅一万四千一百人,而忽必烈的主力很有可能多达二十万!

    妖女顿时紧张兮兮地看着陈德兴。陈德兴冲她笑笑,然后对刘和尚和张世杰道:“和尚,运粮进燕京的事情你来管,中军留一个师守燕京就够了。

    军师,现在可以在燕京募兵了。燕云之民不比江南民众,他们多习武艺,长于刀弓。可以在燕云先募集丁壮万人,随征的民伕愿意入伍也都允了。先许他们军功田150亩和立功封爵,入伍时给安家钱十贯,同时按照寻常士卒的标准发每月一贯的兵饷。若自备武器者,再一次发给三十贯兵器钱,要求自备一刀、一弓、一杆长枪,另四十支箭簇。若携带马匹者再按照一马二十贯给钱。至于盔甲一律折现吧,给三十贯钱让他们自己去买。燕京本是蒙古军兵器的重要产地,城内有许多工匠,也给他们点生意做做。”

    十贯安家钱,三十贯兵器钱,三十贯盔甲钱,再加上150亩地,便是北明军募兵的基本开支了!绝对算不上便宜,不过没有这些开支,招募来的军队就很难上阵打仗。冷兵器时代的生产力就决定了武器装备价格的高昂,而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精锐军队,又离不开相应的武器装备。

    而中原王朝自唐朝的府兵制崩溃后,在武器装备方面一直就是个大问题了——**的封建官僚体系根本没有能力为多达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募兵提供高质量的武器。而明朝的军户们更加长期处于破产境地,同样无力负担价格高昂的武器装备。

    所以陈德兴采取了鼓励自购武器装备的军事贵族制,将单兵的武器装备都变成官兵的私人财产——既然是私人财产,当然会得到最精心的维护保养,兵甲的质量当然也是极有保障的,那种偷工减料的东西,可别指望北明的士爵、八旗会掏钱!

    当然,北明可以实行这一套制度,也是因为北明的官僚体系比较弱势。要不然谁肯把采购兵器盔甲这样的肥差让出来?

    而这一次跟着陈德兴南下的一万四千余兵将,在北明军中也算是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了。

    陈德兴的近卫师全部配了简易的板甲——不是历史上欧洲骑士穿的从头裹到脚的板甲,而是一副胸甲,一顶头盔,再加上腿部和手臂护具,总重量不到三十斤,比起宋国的步人甲轻了一半以上。

    郭侃的佣兵旅则有1200人配了板甲,余下的弓手都披皮甲,刀盾兵和长枪兵则都披着类似青唐瘊子甲的冷锻甲——郭侃的步兵是打过西征的,人人都抢了个盆满钵溢,这种职业雇佣兵有钱自然会购买装备,他们的盔甲刀枪也是私有的。所以武器装备也非常精良。

    王陆飞指挥的一师重骑兵也都是人人板甲在身,实际上他们是最早装备板甲的明军部队。这点重骑可以说是陈德兴的宝贝,全都是士爵身份,家家都有田庄农奴,薪俸也比其他士爵部队的军将高五成。当然不会在装备上省钱了。

    杨阿喜的正黑旗马队的装备稍差一些,因为是轻骑兵,所以只配了皮甲,不过黑漆漆的一大片,瞧着也挺唬人的。

    而北明军中军第四师算是大路货的部队,兵器已经换成镶钢、夹钢的家伙,但是没有什么人自购了板甲,都是从南宋带来的步人甲,也没披在身上,而是由驮马携带。远远看着就好像是牵制马行军的无甲骑马步兵,不过随同他们一起行军的中军炮旅的三个炮连的18门青铜大炮可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武器!

    一万四千精锐,就这样在大宋咸淳二年十月初一,浩浩荡荡的离开了燕京雄城。。。

第458章 输不起的忽必烈() 
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中军大营,设在了太原以东的平定州,一连几天都没有挪动位置。

    在忽必烈指挥的大军攻入忻口之后,二十余万人马就分了几路。霸突鲁指挥四个蒙古万人队和一万陕西刘家(刘黑马子刘振元部)的汉军包围了太原城;兀良合台则指挥四个蒙古万人队和一万巩昌汪家的兵马越娘子关进入河北,然后再向南扑击汴梁;塔察儿(不是那个汗王)和钮麟指挥两个万人队也出娘子关进入真定路、保定路警戒燕云方面;药木忽儿和重喜(契丹人,汉军万户)则指挥三万大军南下潞州、高平直扑洛阳;剩余的五万多大军,则在榆次、寿阳、平定州一带休整,由忽必烈亲自掌握。

    看忽必烈的部署便不难发现,他现在最忌惮的还是陈德兴率领重兵南下寻求决战。虽然他用燕云之地这个香饵套住了陈德兴,还有陈李相忌的因素,但是忽必烈也不敢保证陈德兴一定不会弃了燕京南下。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对忽必烈而言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虽然在收编了东道四王的兵马之后,他的兵力大大的雄厚起来了。但是李璮的兵力也不弱,东唐的府兵加上各镇藩兵总数不下二十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消灭的。如果陈德兴的六万人再加入进来,忽必烈可就一点胜算都没有了。

    所以忽必烈才会将两个万人队摆在真定路、保定路,又在娘子关以西放了五个精锐的万人队。一共七万大军,专门就是为陈德兴准备的!

    不过忽必烈用屁股想也知道,包括他的怯薛军在内的这七万蒙古大军根本打不过陈德兴的六万人。哪怕这些蒙古军队也装备了火铳和天雷箭……

    说起h药武器,忽必烈就气不打一处来,陈德兴早年使用的h药明明就是南宋供应的。可是南宋现在却没有把当年供应陈德兴的h药送给蒙古,拿来的都是和京兆府所产h药差不多的东西!根本不能和陈德兴使用的h药相比——蒙古人当然得到过北明军的h药,是从没有爆炸的天雷箭中取出的。也拿去给京兆府的h药匠人瞧了。可是那些匠人都是笨蛋,根本不知道那种h药是怎么造出来的。

    很明显。这种h药是南人密藏的杀手锏,是用来防备大蒙古国的秘密武器!

    另外,蒙古东道的那些千人队的战斗力也让忽必烈有些担心。由于蒙古东道四王没有扩张方向——想去高丽蒙古大汗们不许,别的方向都荒无人烟,没得打——除了塔察儿之外也没什么机会参与大蒙古国的扩张(这帮成吉思汗的旁支在蒙古体系中一直不值钱),因而他们既没有积累战斗经验的机会,也没有分到过什么战利品发一票。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技能都比蒙古的中央和西道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除了塔察儿的5000黄帐兵像点样子,其余的九万多人……刀都熟的(熟铁)。甲都皮的,弓都是软的。怪不得会在庄水之战中输得那么惨!原来这帮家伙就是群顶着蒙古铁骑名号的牧民。

    而忽必烈虽然很想把他们装备起来再好好训练一番,但是他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装备十万大军的开销可不是小数!按照北明步兵最基本的配置,步人甲、镶钢大横刀、夹钢枪,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装具配置,没有六十贯绝对不行,十万人起码都六百万贯……把忽必烈卖了也没有那么多钱啊!而且就算忽必烈有钱,那么多的好装备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打造出来的。

    所以除了少数东道兵得到了一些中央兀鲁斯库存的武器装备(数量很有限,因为除了怯薛军外,蒙古兵的武器都是自备的)之外。绝大部分东道兵还和原来一样,都是样子货,看看就算了。

    可这些东道兵吓唬一下李璮还行。李璮胆子小嘛,要是遇上陈德兴的兵一准腿软——他们可是被陈德兴那些装备精良的八旗兵欺负苦了的!

    因为担心北面的陈德兴,忽必烈这些日子就和一头困兽一样在自己的金顶大帐中走来走去,一**的探马游骑派出去,去打探北明军的动向。然后就焦急的等着回报。

    就在这个时候,大帐外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然后是大声的对话,接着就看见十五岁的怯薛长安童飞也似的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人满头满脸都是灰尘汗水。人都快臭了的蒙古汉子。

    看到两人心急火燎的样子,忽必烈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不过面子上却更多几分凌厉之气,目光一闪。便问:“如何了?”

    安童道:“陈贼出兵南下了!”

    忽必烈目光如电,看着那灰头土脸的汉子,那人是怯薛军中的探马,已经单膝跪下,恭谨回报道:“大汉,明逆的大军已经进入了保定路!易州、雄州都被明逆攻占!明逆大军占据二州后并未停留,还在继续南下……”

    忽必烈点了点头,又问:“知道有多少人吗?”

    “最少有三万。”

    战场上最难搞清楚的事情莫过于敌人的数量,靠几波探马游骑当然得不出精确的数字了。而且通常情况下,处于不利形势下的一方很容易高估敌人的数量。

    ‘最少三万……’忽必烈的心一沉,挥挥手让那名探马下去领赏。

    “头辇哥、阿术、伯颜、阿里海牙!”忽必烈大声喊了两个人的名字。

    这四人中的头辇哥是万户长,另外三人都怯薛军的千人队长,都是忽必烈的心腹。此刻都在大帐外面,随时等候大汗的召见。

    “参见大汗!”四人闻言立即就飞奔进来,单膝跪成了一排。

    “都起来!”忽必烈在自己的御座上稳稳坐下,语气沉沉地道:“明逆的大军南下了!”

    “大汗,请让怯薛军出战吧!”站一旁的安童第一个跪下来请战。

    忽必烈一挥手,道:“准了!”他咬咬牙,“陈逆敢来,朕还不敢战吗?”

    “大汗,此战须得万分谨慎……”头辇哥在高丽、辽东和陈德兴交过手,虽然没有大打,但是也知道对方的厉害。

    忽必烈看看他,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头辇哥道:“如今北地豪强,南朝藩镇都在作壁上观。我大蒙古若是显出弱势,必会被天下群雄围攻。反之……李逆、陈贼就是众矢之的。所以迎战南下明逆一战,是万万不能输的!”

    要是输了,不仅太原之围立解,还在观望犹豫的南北豪强立即就会跳出来站到李璮、陈德兴一边。连目前站在蒙古一边的汉侯也会立即倒戈。

    到时候忽必烈要打的就不是二十多万李陈联军,而是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