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91章

奸雄天下-第491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泥地上面当然是不舒服的,好在绳子在他被牵过来的时候已经解开了。

    杜十秀才怕人认出自己,偷偷摸了两把湿泥抹在脸上——其实早就有人认出他了,只是没有人把他出卖给明军而已。他这个“杜扒皮”在不明真相的群众们眼里,其实是杜大善人。

    “乡亲们,本官孔进,是杜桥镇新任的一镇之长。”

    一个衢州口音,嗓子有点沙哑的人正在训话。听声音是个老头,杜寅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仿佛是绿色官袍,头戴着形制古怪的乌纱帽(郭芙儿设计的),胡子刮得很干净的老头子,正站在一辆不知从哪儿拉来的板车上面训话。

    “衢州,孔姓……”杜寅冷哼了一声,低声嘟喃着,“这等败类,也配姓孔!”

    “十秀才,小声些……”

    “十秀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几个明显压低了的声音在杜寅耳边响起。杜寅抖了一下,赶紧底下脑袋,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了。

    孔进,就是那个在去舟山的船上遇上梁崇儒的老书生。也不知道是怎么蒙的,居然混过了种种考核,现在是大明朝的九品芝麻官了——大明朝的军官有军衔,并不讲品级。而文官则沿用了九品官人制,而且把最低的吏员也纳入了官僚体系,定了从九品。孔进则比最低级的吏员稍高一级,是正九品的镇长。这份差遣是徐子元给他的,因为徐子元看他比较老,觉得他的为人处世经验比较丰富。

    “……杜扒皮的团练兵已经完蛋了!杜桥镇,现在是大明的地盘了!”

    孔进还在训话,他现在是人生得意啊!大明正九品文官,一镇之长,还是大明复兴社的社员,当然还入了天道教……前途一片光明,老婆也可以娶得上了,真是不枉此生了。

    杜家完了!

    杜桥完了!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杜家团练兵和周围不知从哪里聚集起来的农民,都在心里面长叹一声。

    不过……还算幸运,仿佛这些明贼,呃,是明军还有几分王师的样子,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还有团练兵们这样想着。

    士爵兵都是贵族,当然不会去抢老百姓的东西了,只是杜桥三成的土地都是他们的了!

    “杜扒皮家……”孔进说着话,自己都有点想笑,这个名号谁想出来的?江南义门又不是蒙古强盗,什么时候会扒老百姓的皮?佃户苦是不假,但是他们的苦和义门没有关系,那是宋国朝廷无能。一年搜刮一亿多贯,花出去两亿贯(不足部分都用会子填补),那么多钱花出去,还打不过蒙古人。

    “就是台州义门杜家!”孔进怕老百姓听不懂,又解释了一下,“杜家反抗大明天兵,十恶不赦,全族都要流放的……他们的土地、房产,统统都要充公!”

    流放,充公……

    杜十秀才眼前一黑,险些就要晕过去了。虽然早就知道台州义门杜要完,但却没有想到会那么严重!全族流放,家产充公……多半还要打入贱籍吧?

    秀才心里琢磨着,他对大明的政策不了解。他们杜家是汉人,汉人不为奴,自然也没有什么贱籍了。陈德兴只是想把他们从台州移走——也不可能都弄走,这年头没有这样的基层控制能力,能把其中的骨干和嫡系弄走就差不多了。

    至于去处,一个是北地,一个是明洲,一个大洋洲,一个可能是印度——当然是去当特高级种姓的统治阶级啦!陈淮清的手腕权术再高超,没有爪牙走狗还是不行的。

    把江南义门统统杀光什么的,陈德兴可没想过,而且在他看来那么干对华夏民族也是不利的——因为义门体制和先立业后成家的思维模式,科举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起到了个人工培育高智商人类的作用。这些人只是读了让人变傻的书(其实也不是变傻,只是读成了书呆子),生物学上的智商其实是不低的。都杀光了,说不定会拉低整个民族的智商水平……这智商可是会遗传的!

    孔进突然提高了嗓音,大声道:“但是,杜家充公的家产,并不是大明朝廷拿走,而是要分给台州这里愿意为大明朝效力的老百姓!大明朝预备在江南实行军户制,凡是愿意出丁当兵的人家,出一个壮丁,就能得到一百亩田,一百亩啊!好几千贯的家业!

    乡亲们,可有人想要这一百亩田?有人要吗?”。。

第650章 良心和吃苦() 
把杜老财家的田土没收,然后分给贫下中农!

    多么伟大,光荣,正确的事情啊!这事儿要搁在民国那会儿,劳苦大众还不立马跳起来高呼伟大领袖陈主席万岁?

    可是现在不是民国,现在是南宋末年,而且科举义门也不是民国的土豪劣绅。两者格调完全不一样,前者真的是“诗礼传家”,这可不是一代两代读点书就敢那么自称的。那得十代八代,甚至十几代人,代代读书,代代有人中进士!

    譬如李庭芝出身的随州义门李,那是十二代诗礼传家。陈德兴自家的江州义门陈更厉害,陈霸先的后人,四百多年的义门。实际上这些义门已经发展的和汉晋时代的衣冠士族差不多了,不过科举义门的德行比衣冠士族强太多了——衣冠士族靠投胎就可以当大官了,科举义门可得凭真本事去考!要是一代人没有一个进士,门第立马就大跌。

    所以义门子弟根本没有时间去纨绔,他们人人都在为东华门外唱名而努力呢……看看陈德兴他爹就知道了,在考中文进士前,就守着陈德兴他亲妈一个女人,成天就是读书练武教儿子。

    至于作弊?做梦吧,义门子弟数以十万,人人都盯着三年才出五百多的进士名额。其中就算有猫腻,那也得遮掩到天衣无缝才行。要不然就是在和全天下的义门为敌,这种事情……也只有陈德兴这尊大神敢做。

    而且科举义门的子弟读多了儒家经典,也就容易往君子或伪君子的道路上走,也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中了进士就去外面当贪官,在家乡一般都是谦谦君子,都是道德模范,都是乡民们仰视崇拜的对象。

    而义门本身。自然也是乡民们膜拜和托庇的对象——在“和买”制度的压迫下,成为义门的佃户至少可以活下去,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年劳动所得被胥吏们用废纸一样的会子换走!至于遇上大灾小难之年。在江南的大部分地区,贫下中农们可以指望的也只有这些诗礼传家的义门。

    所以杜桥这里的佃户们并不憎恨义门杜家。反而都很感激杜家这么多年来的保护,仿佛没有杜家,他们这些人根本活不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事实!

    而且……宋朝的民风显然要比民国更加淳朴,知恩图报这回事儿是深入人心的,佃户们以往都受了义门杜家的恩惠,现在怎么好意思去夺义门杜的家产?

    这等忘恩负义,还能算人吗?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样做,神明都不饶啊!

    因此,当孔进的喊话结束良久之后,现场还是鸦雀无声。

    现在要分田了,农民伯伯们却不要!

    看来斗地主什么的,就更别想了。

    在场的士爵兵也有点懵,虽然他们听不大懂浙江话,但也知道孔进在说什么。四五千贯的土地啊!居然没有人要……江南的老百姓莫不是傻的?

    陈德兴的士爵兵不是淮人就是北人,那里义门早就在异族入侵的过程中崩溃了——这些义门说真心话并不坏,就是没有武力。这其实是赵家皇帝刻意引导的恶果。若是科举能鼓励义门子弟文武兼备,赵宋天下又如何会有今日?

    士爵兵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孔进,都想看看老带路党有什么高招。

    孔进当然是有办法的!他虽然不是孔氏南宗这样的义门。但他是胥吏之家出身的,他的老爹在衢州下面的西安县当过押司的。他若不是一心想要高中,早就子承父业去当胥吏了。这种胥吏之家的子弟,谁不是老于事故?

    杜桥佃户们不肯要杜家的田,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换成了衢州西安县,一样没有人肯要孔氏南宗的田,不过孔进还是有办法的。

    “乡亲们,本官是知道你们和杜扒皮家是老乡,不好意思拿他们家的田。”

    孔进用力摆了摆手。笑道:“这个好办啊,杜桥的乡亲。可以拿宁海的田,拿天台的田……你们又不认识叶梦鼎和贾似道。想来也没有受过他们的恩惠,这个田拿得可安心么?”

    这个仿佛可以啊!临海的贫下中农去拿宁海的地,宁海的贫下中农去拿天台的地,天台的贫下中农去拿黄岩的地……这地拿的就不昧良心了!

    “孔官人!您看俺能当个军户么?”

    已经有人站出来了,杜寅扭头看去,原来是杜桥镇上的泼皮李,好吃懒做,滥赌滥嫖,而且自幼喜欢枪棒,练了些功夫,还纠结了一帮和他差不多的烂人在杜桥镇上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为此也没少被杜寅教训,不过他犯的那些事情也不是什么大恶,教训一下也就放了,然后又是屡教不改。这次杜家大办团练,便把他和他的那些兄弟都招去了,以为能用他们的“勇武”,现在看来也没有啥用处……

    一个披着钢甲的士爵兵大步走到泼皮李身边,好像捉个小鸡似的把他拎了出去,丢在孔进跟前,又仔细瞧了瞧,见他身上有不少花纹复杂的刺青,肤色也白皙,又摸摸他的手掌,没有发现多少茧子。便摇了摇头,粗声粗气地道:“地痞一个,上不得沙场,吃不了大苦,无甚用处!”

    招兵不要地痞那是常识,这种人太滑头,上了战场根本靠不住,也只有杜寅这样的书呆子才相信能靠地痞的勇武去打仗。

    “无妨!”孔进一笑,“留着吧,当个走狗也好!这种地痞,最适合当狗了。”说着话,他就冷笑着对泼皮李道,“老夫可不是杜扒皮,你要敢在老夫手下偷奸耍滑,老夫也不拔你的皮,一纸文书就收了你的田,再把你流放去辽北黑水河,去和鞑子为伍!”

    听到“辽北”和“鞑子”,泼皮李就是一惊,连忙跪下冲着孔进就是磕头如捣蒜,一脸讨好地道:“小的不敢,小的什么都听官人的!”

    孔进也不看他——孔老头子当然知道这一百亩地不好拿!军户可不是士爵贵族,甚至不如北地的长征兵(其实和军户差不多,也是当兵换田),四五千贯的地就是“买命钱”,他们的命就是卖给陆军部了,以后要有好日子过才是活见鬼。

    “还有没有人?一百亩田啊,在台州怎么也值四千贯吧?你们当佃户的,十辈子都攒不下来!”

    孔进用充满诱惑力的话语说着:“有了这一百亩田,你们可就是有田有土的老爷啦,可以住上瓦房,有爷娘的可以让老人家吃好用好,没有婆娘的可以娶上一房……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多好啊?”

    “算俺一个吧!”这回站起来的是个黑汉子,矮壮敦实,倒是有些军汉的模样。

    杜寅却是眉头一皱,这汉子他也认识,姓赖,人称赖蛤蟆——倒不是因为他长得丑,而是他不知怎么居然迷上了杜家的一个小姐!天仙一样的小姐,是他这样的庄稼汉敢想的?

    好吧,想就想吧……杜寅还想过赵琳儿呢!可是这位不仅想,还去向杜家小姐表白,说要去从军立功,等做了大官就回来娶她。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