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24章

奸雄天下-第524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天道教明洲大教方又在宣传什么“信天道,避瘟疫”,这意味着什么,吴逸轩又如何想象不出?

    只是这话儿可不能点破了说,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

    过了好半晌,吴逸轩的目光只是在文天祥身上打量,室内安静已极,到了最后,才听见他咳嗽一声儿,朝文天祥点点头,笑道:“文山先生,听说您想要远行欧罗巴洲,然后再去天竺一游?”

    听到他岔开了话题,文天祥也没有再扮什么海外孤忠,只是点点头道:“本官正有此意,扎马州制作司的造船务如今正在造船,准备打造大三角帆船50艘。待所有的帆船造好,本官就要横渡大洋了。”

    在明洲呆了几年,文天祥已经懂得了刀把子上面出真理的道理,可不敢两手空空去欧罗巴洲传播孔孟之道,怎么都得有几千阿兹特克绿营兵跟着一块儿去,遇到欧罗巴的秀才就讲理,遇到不讲理的就让阿兹特克人上。

    50艘大三角帆船!?吴逸轩心说,这文天祥什么路子?是去欧罗巴洲一游还是去欧罗巴洲打仗?50艘大三角帆船,上万人都装得下了……

    “文山先生,据下官所知,这欧罗巴洲和天竺都是疫病丛生之地。”

    吴逸轩脸上闪

    过一丝担忧,拿起茶盏喝了一口巧克脱里,微微蹙眉。这种看似泥浆的饮料,是真心难喝啊!

    “疫病丛生?”文天祥也皱起眉头。

    “正是疫病丛生!特别是天花……”吴逸轩道,“此种恶疾,极有可能是源自天竺的。”

    “竟有此事?”文天祥蹙紧眉头,仿佛担心起来,“吴医官,可以办法能化解防治?”

    吴逸轩道:“种痘,给扎马城的阿兹特克绿营兵种痘。”

    这其实是蒙起的命令,阿兹特克绿营兵是扎马城的守卫力量,自然都要种痘免疫了,否则一场瘟疫袭来,扎马城搞不好就要换主人了。

    ……

    “50艘大三角帆船!?扎马城的造船务能造那么多船?”

    吴逸轩带领的医官队很快就完成了种痘的工作——这非常简单,只要有牛羊猪马的痘痂,用小刀刺破痘痂,再用刀尖沾上一点浆液,然后在人的皮肤上轻轻扎一下就行了。

    完成种痘之后,吴逸轩并没有在扎马久留,而是立即返回了神州城,还带回了文天祥在扎马大搞儒家教化,推行宋制,还有大造帆船的事情。

    其中传孔孟之道和推行宋制,蒙起早就知道,只是睁一眼闭一眼。他现在忙于压制墨西卡谷地中的奇奇梅克城邦,连自己的封地奇伊城(就是奇琴伊察)都没有功夫去管理,哪儿能管得了扎马城的文天祥?

    不过文天祥要造50艘大三角帆船的消息,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回禀君侯,属下去扎马城的造船务看过了,规模倒是不小,堆放的木料也极多,工匠民伕更多达数千。”

    扎马本就是玛雅的海边大城市,而且又是海贸重镇,造船场是一直存在的。不过没有建造大船的能力,如今文天祥着人从银山港请了工匠,倒是提高了那里的技术水平。

    “不过那里的工具很差,铁器很少,玛雅工匠使用的都是石木之器。这50艘船……只怕够他们忙上10年了。”

    “10年?”蒙起一笑,回头看看刚刚从银山港回来的周小七,“如何啊?”

    “太久了。”周小七摇摇头,微笑着说,“不如给文文山一些铁器,再送几个真懂造船的大匠过去……给文天祥一年时间……再让海军送几百名军官和水手过来,最好再送些大炮过来,这样我就能有一支西洋舰队,要在玛雅海沿岸建立据点便容易多了。”

    “只怕到时候文文山不肯把扎马城和船队交出来!”已经穿上白衣,成为天道使和大教方主持的杨阿过插话道。

    周小七看着蒙起,蒙起哈的一笑,“文文山会交出来的,他的那些阿兹特克兵的家眷都在神州城呢。”

    蒙起会把几千阿兹特克人交给文天祥,当然是留了后手的……要不然那些阿兹特克人会乖乖的让文天祥教化?他们的家眷,现在都在神州城当人质呢!所以这几千人的武力,对蒙起根本不是个事儿。

    蒙起顿了一下,又道:“而且……他是真心要去欧罗巴洲的,去天竺的。他的宋国,不是要被分封到西天竺去了吗?那里仿佛离欧罗巴不远啊。”(。)

    。。。

第692章 兴,百姓苦() 
临海江上,帆影连绵,高桅大船在江上络绎不绝,来往相错,其间还夹杂着瘦小的渡船渔船,在大船间隙里见缝插针般的穿行着。

    随着明宋战争的大幕落下,台州商港,似乎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江岸边,田垄密布,也是一派兴隆气象。现在正是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稻田中,农民们正挥动镰刀,将沉甸甸的稻子,一片片割倒。偶见数十户家聚为一村,青砖灰瓦,茅草屋顶,跟繁闹的江上风景动静相衬,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

    仿佛一个太平盛世,已经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降临人间了。

    自靖康之耻以来的百年战争,已经终结于大明帝国了。虽然中原的西边儿还有蒙古人和吐蕃人盘踞,小规模的战争连绵不绝。但是这和东南沿海的富庶之土,又有什么关系呢?大不了用点岁赐安抚一下就是了。

    反正如今的大明朝国库充盈,根本不缺这几个小钱。难道不应该花点小钱,买来一个与民休息的大局吗?

    毕竟中土的百姓,已经苦于战争一百多年了!就算要出什么穷兵黩武的汉武唐玄,是不是也该先让老百姓喘口气儿呢?

    可惜,世事总是没有那么如意的……

    在临海江畔的一个小村子里,这会儿正有人用昂扬腔调读着文章,却不是四书五经,也不是天道三经,而是小报上的各种消息文章。

    如果说陈德兴建立的大明朝和前朝南宋有什么地方是一脉相承的话,大概就是宽松的舆论管制了。宋朝是和士大夫共天下。自然管不住士大夫的口。陈明则是贵族民主的根基,自然也管不了国人议政。

    除了天道教和陈圣人不得妄议。其他的什么不仅可以随便议论,还能在小报上发表出来。

    “……朝廷欲对四方用兵。江南军户兵将作为屯田兵被运用于辽中、辽北、漠南蒙古、西域等地方。动员之令已下,凡是得到军令者,皆须在十一月底之前,往临海军户旅部所在之地报道。可携带家眷、仆役同往,违令不往者,军法必定严惩!”

    “朝廷用兵辽地之法乃是屯田长戍,非数十年不得还。每兵皆可于辽地得荒田50亩,耕马一匹,农具种子若干。以田充饷。平时种田开垦,战时充军上阵。凡是大明百姓,皆可自愿报名前往,一并分配土地,入籍军户,每人可得土地150亩,另给开拔购械之资三百贯,耕马一匹,农具种子若干……”

    村子中间的平坝里。一个中年儒衫之人正得意洋洋地读着,满脸都是说不出来的快意。他临海义门方的子弟,这个村子里的居民曾经都是义门方的客户。几代人受方家的恩惠,因此在方家大难临头的时候。他们也保护了不少落难的方家子。这位名叫方克思,人称方四秀才的儒生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随着战争结束,抓捕义门子弟的风头也已经过去。之前屠杀义门子弟的传闻,现在也被证明是虚假的。陈圣人给义门子弟最重的惩罚。不过是流放边境和海外殖民之地而已。

    因此那些东躲西藏的义门子,现在也都出来活动了。要回土地继续当地主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土地都有了新的主人,不是北方来的士爵贵族,就是本地的军户兵,这些人可不是破落义门子能招惹的。

    所以漏网的义门子们,只得想办法自力更生了。有些人改名换姓去考大明的底层官吏,虽然薪俸不高,仿佛也没有多少上升的空间,但总归能混个温饱。有些人则开个私塾收徒授课——大明虽然废了科举,但是却有官考,虽然只是下层的小吏,但是总比当个农民要强,而且还比较容易考上,因此农民们让子弟读书的动力比之前宋仿佛更强了一些。各地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的私塾,也总是能招到学生的。

    方四秀才现在就是个私塾先生。实际上他是有点本事的,不仅有文采还懂一些武艺,完全可以去考个小官来做。陈明的地方财政比较有钱,工商发达的临海县的财政更是个富的流油,所以开给官吏的薪水也高,足够让孑然一身的方四秀才成家立业,过上体面的生活。

    但是方四秀才是有志气的,读了半辈子孔孟,怎么肯去当天道教的官?虽然他的私塾里面一样要教天道三经(不学这个考不上官啊),但是他本人是说什么都不会去当大明官的。

    农人们这时纷纷嚷嚷的议论起来了,神色也和方四秀才一样,都有些幸灾乐祸。

    “果然是恶人无好报,叫那些军户子再得意啊!这下好了,要去北面的苦寒之地呆一辈子了。”

    “是啊,俺就知道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好事,一百亩水浇地啊,好几千贯的家产,怎么可能白得呢?陈皇帝会那么好心?”

    “哼哼,都是些好吃懒做的无赖子,这下可有的他们苦了!”

    “最好是死在北面,永远都别回来,这样咱们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死在北面又如何?圣人又不会把所有的军户兵都拉去北面,况且还有士爵,有他们在,咱们还是回不到以前的。”

    农人们显然在怀念义门方,义门方是发达了几百年的望族,虽然一样要剥削佃户来养肥自己。但是一个几百年的望族必然是有些手腕和规矩的,他们知道要如何精心伪装,知道必须约束子弟,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也知道如何在给农人留条活路的前提下,压榨出最多的财富。

    一言蔽之,义门对佃户的剥削是立足于长远,要的是细水长流,不大会杀鸡取卵。

    可是陈德兴封的军户地主,却大多是穷凶之辈,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地主富农,自然要穷凶极恶地搜刮一下,好让自己和家人尽快过上体面的日子。

    还有一些军户家里人多,本也是租地耕种的佃户。现在有了土地当然要自己耕种。一百亩水浇地,有两个壮劳力,家里的女人孩子再搭把手,农忙的时候再临时雇工,最多再养两头水牛,就足够应付了。而且陈明不禁屠宰耕牛,耕牛老了还可以出售给屠户。

    这样的“富农经营”,比起租地给农民可划算多了。由义门租地给小农的生产模式,往往意味着对土地的投入不足。有财力的义门不会投资农业,而佃户又无力投资。而新兴的“军户富农”既有土地,也能借到资本,而且还有一定的政治上的庇护,不会被谁压迫搜刮——军户虽然不是贵族,但也是预备贵族,随时可以变成士爵,所以地方官吏是不敢欺负他们的。

    因此有不少军户在得到土地之后选择了最遭人恨的退佃!而陈明的朝廷和官府同前宋不一样,根本不采取任何措施阻止退佃,甚至隐约还在鼓励退佃。天道庄在江南各县开设的分号,都在用低息贷款给有土地的军户之家,以帮助他们购买耕牛、农具,自己经营土地。

    而失去土地的佃户,也就没有了生活保障。出路无非就是进城做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