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575章

奸雄天下-第57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德华王子只是笑笑,坐在那里没有说话。乔桑王子说的事情,他当然知道。虽然热那亚和威尼斯通过包销丝绸瓷器和香料。暂时保住了它们在欧罗巴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但是长期来看,澳门和香港必将崛起取代这两个商人城市。而英格兰也将因为香港的存在变得如意大利一样的繁荣。

    而且,一旦欧罗巴诸国在抵抗蒙古入侵时遭遇到危机。那么有英吉利海峡保护。而且驻扎有赛里斯舰队的英格兰就会成为欧罗巴资金和杰出人物的避难所……

    这对英格兰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啊虽然英格兰在同赛里斯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失去一些权益,但是却能从欧罗巴的其它国家身上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这就是失于赛里斯,得于欧罗巴

    码头上,陈冲冠带着几个汉人军官还有新进得到提拔成为一团之长的特斯文正在等候来客。几辆马车就停在这个空旷的码头之上。大西洋舰队的四艘“新大陆”级已经回明洲去了。香港岛的码头上只有三艘热那亚人的柯克船,加上爱德华王子乘坐的那艘船,就是如今香港岛的全部海上防御力量了。而香港的陆上防卫力量稍微充足一些,拥有一个阿兹特克火枪兵团一个瑞士佣兵团一个黑森林佣兵团一个热那亚弩兵营和一个明军炮队。区区五千多人,和当初入侵英格兰时动用的兵力一样。但是陈冲冠却没有信心用这支军队再发动一次入侵了当然,发动战争。狠狠教训英格兰人的报告已经交到大西洋总督府了。计划动用三万德意志雇佣兵用于入侵,为此需要花费数百万贯用于雇佣军队和购置装备。

    大明在欧罗巴的兵力还是太薄弱了陈冲冠心想。如果能有一个步兵师驻扎在欧罗巴,应该就能轻松打垮爱德华王子的军队了。

    可是一个师……真的只能想想了。大明在新大陆的正规军都没有一个师啊。看来在三万德意志佣兵训练装备好之前。自己拿英格兰人是没有什么办法了。

    陈冲冠暗自叹气的时候,高亢的军号声响起。英格兰王储爱德华已经在卡斯蒂利亚王子乔桑的陪同之下,从一艘热那亚的柯克式帆船上面走下来了。

    这次会面无疑会诞生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将是英格兰王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开始。而在这些条约上面签字卖国的爱德华王子,则会在后世背负骂名他将是卖国求荣的爱德华

    但是正因为有这么一个卖国贼,英格兰王国始终只是一个半殖民地,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后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

    ……

    “好好好,这才多长时间

    啊澳门有了,香港也快了,还扶起来一个教宗,神圣罗马的皇帝眼看也是咱们的朋友了,还有了热那亚和威尼斯两个买办这梁崇儒和陈冲冠果然会办事。凭他们在欧罗巴的功劳,都可以封侯了”

    就在陈冲冠满心不甘的和爱德华王子见面谈判的时候,几万里外,北京城内的大明皇帝陈德兴,正在连声夸奖梁崇儒和陈冲冠。

    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泰晤士河之败”,也不知道香港岛已经到手。不过在他想来,英格兰王国凭什么对抗大西洋总督府和大西洋舰队?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

    而且割让朴次茅斯岛和戈斯波特半岛南端给大明作为海军基地是教皇敕令所要求的,英格兰国王何苦对抗到底?那两块地盘又没有多大,给了大明英格兰也不会有太多损失,还可以因此抱上大明帝国的大腿,靠大明帝国的支持去吞并苏格兰。总之,英格兰是不吃亏的

    陈德兴笑着放下了大西洋总督府的奏报这份奏报可是跨过了两个大洋,在海上漂了几个月才送到北京城的。在没有电报的时代,跨过大洋的通讯真的是太困难了。这样的通讯和交通条件,已经决定了大明帝国是没有办法在欧罗巴保持太大的直属领地和数量庞大的驻军的。

    所以只能选择控制几个关键点。香港澳门……将来或许还有苏伊士,唔,也要起个中国名字,就叫“神门渠”吧。那里是通往神洲亚洲是捷径,正是神门的所在。

    想到这里,陈德兴提起毛笔在大西洋总督府的奏折上批示了“梁陈二人议封侯”的文字后,就将它递给了杨婆儿。然后又问:“乌斯藏的八思巴到了没有?”

    今年正月,乌斯藏的大宝马头金刚到京兆府拜见陈德兴的时候。萨迦大宝法王八思巴就离开了萨斯迦,带着上万乌斯藏的土兵和大批的财物还有喇嘛,驻扎到了青唐高原南部的玉龙哈牙。并不是想和攻入高原的明军交战,而是预备苗头不对就远走西域。

    而在大宝马头金刚带来了陈德兴的条件之后,八思巴就立即离开玉龙哈牙,日夜兼程赶往京兆府,到了京兆府才得知陈德兴已经结束了西巡,返回北京了西征之战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了,包括河套河西河湟在内的地盘,皆已收复。大明朝廷在这些收复的地盘上设立了一个甘肃省,省城就在灵州。甘肃地盘上的蒙古部落都已经驱走了。但是吐蕃部落还是有不少,其中的大部分也不是正宗的吐蕃,而是汉藩混血,因为长期远离汉文明而出现了藩化。如今甘肃省督府和驻甘的西征军都把精力放在了整顿地盘上面。没有什么好说,就是化藩为汉,去佛崇道把山里面的吐蕃部落捉出来,打散安置在事宜农耕的富庶之地,再用天道教去教化人心。

    于是,西征就暂时中止,陈德兴便返回北京处理朝政了。而八思巴不敢怠慢,连忙往北京赶来,又走了一个多月,三天前才入了北京新城。

    。。。

第757章 神圣天道的起源 求月票() 
陈德兴问起乌斯藏的八思巴时,这位大宝萨迦法王正在北京新城的天道宫内。这里是天道教的总部,和在燕京老城的布局一样,仍旧紧挨着皇宫。不过这座新天道宫的占地面积比老天道宫要大上几倍。除了太一殿明王殿和天道殿还有太一广场这些老天道宫就拥有的建筑之外,还多出了一座传法院。传法院其实就是一所宗教学校,是用于培养天道教道人的。

    原本天道书院的天道系是培养高级宗教人员的学院,但是这几年,随着以紫萱酒行孟记枪行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商行”由天道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创立出来,天道书院中的商业和科研气氛变得越来越浓郁。而神学气氛变得越来越淡薄天道书院毕竟不是一所真正的神学院嘛

    而且,随着中学和蒙学书院的大量出现。天道书院变得越来越难考,许多想要为天道“奉献终身”的低级道人根本考不进去,他们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研究天道教经典的机会。而那些考入天道系的学生,又未必对天道教有多大兴趣,他们不过想找个进入天道书院的门路而已。许多考入书院天道系的学生,都会千方百计的转修别的系。

    在这种情况,天道教就需要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宗教学校了。天道教传法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和天道书院属于“大学”不同,传法院是拥有蒙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系的宗教学校,秉承的是神棍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其中传法院蒙学的课程和普通蒙学大致相当,只是宗教气氛浓郁一些。而传法院中学除了提供普通中学的课程之外,还拥有相当多的宗教课程,是一所培养低级道人的学校。至于传法院大学,并不公开招生。只是招收天道教的中低级道人,课目也都和神学有关。而天道书院的天道系,从大明天道五年起。就不再招生了。天道系的三大书院,至此已经基本上和神学脱钩。变成了三所综合类大学了。

    在弟弟大宝马头金刚陪同下抵达北京的八思巴,这三日都在等候圣人传召,也不是一直呆在天道宫内,而是在北京城和燕京城内到处游览。

    早些年跟随蒙哥忽必烈的时候,他就在燕京住过些时日,还在这里和中原的道人们辩过法。中原道人们在理论上的造诣都不高,和他们辩法并不难取胜。就算他们现在进化成了天道教,在宗教理论方面也不大严谨。要用辩论战胜他们也不难。不过陈德兴时不时的显示神迹倒是很难对付……神迹什么的,对那些精通哲理的读书人没有什么大用,但是却容易迷惑文盲。

    因此,一旦喇嘛们离开乌斯藏,天道教的道人就很容易迷惑雪域高原上的农奴了没错,八思巴已经决定带着雪域的政教高层出走天竺了。和明军对抗是没有活路的,即便汉人上了高原雪域会水土不服,陈德兴也能利用乌斯藏内部的纷争瓦解萨迦派的统治。就算到最后大明还是很难在雪域立足,那也没有萨迦派什么事了。八思巴法王又不傻,自然不会去替古格王或是别的什么王做嫁衣。对乌斯藏来说。出路或许有许多。但是对萨迦法王而言,只有找根粗一点的大腿抱着。

    至于乌斯藏的农奴,看来也会和蒙古北荒还有新大陆的蛮夷一样。变成天道教的忠实信徒了。这天道教,仿佛就是专门迷惑蛮夷的

    实际上,现在的天道教高层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他们的宗教在中原本土没有多少“真信徒”,就连穿着道袍的道人,许多也是为了混个舒服差事,要他们背诵天道三经没有问题,说起真信,那都在忽悠人。

    但是在蛮荒之地,譬如五辽省新大陆蒙古本部还有更加北方的北荒森林指西伯利亚那里。天道教却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几年间就信徒无数,都是深信入教之后。都会尽可能遵奉《陈礼》行事,对天道教道人也非常尊敬。遇到什么疑难都会请教道人,相互之间有矛盾也会找道人解决,而且大部分信徒都会缴纳“天道捐”类似什一税的东西,理论上是教徒自愿缴纳收入的十分之一,不过在中原基本没有人会足额缴纳。但是在蛮荒之地,天道教却能征收到许多马匹牛羊可可豆和“神的大便”。

    而为了进一步加快教化,蒙古北荒新大陆的天道教教方还请求陈德兴颁布了一部《明王教化经》,专门规定信徒的生活细节。包括吃什么样的食物穿什么样的衣服行什么样的礼仪说什么样的人话每天拜几次太一神每旬上几次天道观每月洗几次澡青年男女几岁可以嫁娶嫁娶对象如何选择嫁娶仪式如何举行生出来的孩子如何命名……总之,这些都是“明王圣训”,一票蛮夷天道徒都要人人遵守的。而且,他们居然也愿意遵守因为照着本书过日子,他们就会很快从蛮夷变成文明人。

    当然,这部《明王教化经》在大明本土和海外的汉人聚居区根本没有发行过,也没有人会拿本书照着上面的规定过日子。

    这会儿,八思巴手中就捧着一部《明王教化经》,站在一处课堂外面,听着里面传出的朗朗读书之声,若有所思。

    “法王,您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了。”

    说话的是哈尼波罗,就是鸠摩智波罗送入陈德兴宫中的空行母,不过陈德兴并没有使用她。倒不是看不上她的美貌,而是对她的密宗背景有所顾虑。于是,就打发她到天道宫的传法殿念书,试着把她改造成一个天道徒。在八思巴入住天道宫后,墨影娘则安排哈尼波罗带上几个道人,陪同八思巴四下参观。

    “哦,”八思巴微微一笑,指着正传出读书声的课堂,“空行母,谁在那里读书?”

    传出的声音仿佛都是童声,念得正是《明王教化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