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635章

奸雄天下-第63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对信奉婆罗门教的村子征收额外的人头税,而且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也优先选择高种姓的佛教徒。

    总之就是要用和平的手段将天竺的婆罗门教徒转化成佛教徒。同时还要将大乘佛教扶上全天竺国教的地位!

    “……此次西征德里,乃是除魔卫道。昔日佛教之所以没落于天竺,就是因为只有弘法之愿。没有卫道之剑。应该以经弘法,以剑卫道。只有诛除佛敌。佛理才能大兴。当以佛陀之刃,反对外道之刃。当以佛陀之圣战,反对外道之圣战。只有如此,佛教才能世世代代昌盛兴隆。”

    “佛法太过庞杂,经卷多如牛毛,真伪难辨。僧侣究其一生。也难尽晓其中真理。相比之下,基督教、天方教和天道教之经文就简单多了。简单才方便信众学习,才能吸引愚昧之民皈依。这教派之争,归根结底不是靠讲理而是要比人多的。人多力量大,打起来才容易取胜啊!那个投靠了天道教的觉信尼姑家的道理就不错。普通信众。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那个天方教不也这样,只要相信‘万物非主,唯有真神,穆罕默德是真神使者’就行了。”

    “一味避世出家,只知个人修行,只晓经营法产,却漠视国家兴亡。如此焉能不招致法难巨祸?避世隐修之僧当然可以有,但是数量一定要有限制。今后天竺佛教应当入世,佛教不出三界,当入红尘。僧侣也可繁衍后代子孙,法产也当依律纳税。如此崇佛之国才不至于衰弱,国强才有力量弘法……”

    “群龙无首,内争不熄,也是天竺法难的一大根源。欧罗巴有所谓大公教会,可以号令四方,帝王公侯莫敢不从。天竺佛教也应该效仿一二,该有个普世僧团来号令天下佛徒!僧团根本之地,就是佛陀悟道之地。当修复此地的大菩提寺、那烂陀寺、超戒寺、飞行寺,以为佛教神圣之地。然后孤王再以大宝天圣法王之名号令天下,一如西方大公教会之宗主。孤王百年之后,再传大宝天圣法王之位给儿孙,如此才能世世代代护佑佛教昌盛……”

    陈淮清这时盘腿坐在菩提树下,假模假样在悟道。其实是在琢磨着怎么用佛教来统治天竺。在他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大明的天道教,乌斯藏的喇嘛教,西方的天方教和基督教不都搞得有声有色?佛教怎么就不能效法一二?

    他虽然是个儒生,但也是烧香拜佛的。当然知道和尚们的毛病在什么地方,也可以琢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办法。

    “好了!今日且悟到此处了!”

    陈淮清站了起来,大步走出了树林。外面等候的和尚、尼姑都双手合十,全都向他叩拜行礼。

    “都起来吧,”陈淮清大手一挥。颇有些志得意满。“孤王今日与毕钵罗树下悟道,颇有心得。对了,那些婆罗门智者可到来了?”

    鸠摩智波罗答道:“回禀大王,已经有十余婆罗门智者到了。”

    陈淮清笑着点点头,“好,孤王就去见见他们。顺便同他们讨论一下佛法。”他冲着那位波罗家的空行母点点头。“达玛波罗,你跟着孤王。”

    他不会说梵语,也没有兴趣学习,因而需要翻译才能和婆罗门智者交谈。

    至于谈什么,当然不是什么吠檀多不二论,也不是什么“上梵”、“下梵”的。这些他都不懂,相信德里苏丹国的那个吉亚斯丁。巴勒班一样不懂。可是人家照样让天方教在天竺大范围传播,还把婆罗门教的寺庙拆了建材去造天方寺了。

    不过他却知道怎么说服大部分神棍跟自己合作毕竟如商羯罗那样的高人只是极少数。没有哪个教派可以靠极少数高人维持强大的,婆罗门教可以在天竺生存。靠的不是道理,而是能让控制天竺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贵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能让他们毫不费力的骑在贱民头上作威作福。

    而天竺的佛教虽然最后也承认了种姓(此时天竺的天方教还没有发展到承认种姓的地步),但是其教义中还是有太多关于平等的内容了。这是不利于天竺贵人的,而且也不利于外来的华夏诸国,一定得修改掉!

    只要佛教能够和婆罗门教一样保护这些天竺贵人的利益,相信他们一定会愿意合作的。

    ……

    “砰”的一声枪响,七十步开外的标靶应声而倒。

    江都大明宫花园内,陈德兴将刚刚打完的步枪。丢给了身边的白女奴娜塔莉,这个女孩子已经被陈德兴用过了。果然有料。真不知道这妞的身段是怎么长的?居然婀娜如此。女孩子接过枪,立即手脚麻利的开始上子弹。这女孩子很聪明,学东西极快,不过四五天,就能熟练的使用这支最新式的燧发滑膛枪了。

    “人人带枪,明王也怕……”看着女孩子行云流水的动作。陈德兴的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如娜塔莉这样的女孩,都能在几天内学会使用这支滑膛枪,能够用它打死一个最勇敢的武士就如陈德兴这样的人!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了。

    “民弱其实也有弱的好处,民强也有强的苦恼……”

    想想历史上华夏百姓被压制。被解除武装,被驯服成绵羊的后果,陈德兴带着点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的满足,不甘地轻叹一声。

    “圣人,这枪……”

    孟记枪行的大老板孟德听到陈德兴的叹息,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支燧发滑膛枪可是孟记枪行花了好几年时间反复改进而来的产品。不仅设计上已经无可挑剔,生产成本也极其低廉。如果大量生产,一支滑膛枪的成本不会超过10贯!虽然大量生产的产品不可能如这支献给陈大圣人的滑膛枪那样,可以用鹿皮子弹命中百步之内的人形目标。可是在四五十步内的杀伤力是不用怀疑的,这威力绝对要超过弓弩弓弩在四五十步内也能命中,但是对方只要披上一身好甲,就很难伤着了。

    战场之上,身中数十箭还大呼酣战的勇士多的是。但是中上一发三分半(约合10厘米)的铅弹还能活蹦乱跳的,那一定是神仙!

    孟德吸了口气,又道:“圣人,臣觉得,对大部分的兵士而言,五十步外杀敌的兵器已经足够了,便是用神臂弩,也很难做到百步外杀敌的。而且这枪还能装上套筒刺刀,当成一条短矛使用,近战肉搏也不吃亏。至于五十步开外之敌,可以用火炮杀伤,还能让神射手使用精制的滑膛枪和鹿皮子弹……”

    孟德说的战法就是线列步兵、轻步兵和炮兵配合的战术,如果再加上一些轻骑兵和枪骑兵,基本上就能让人口众多的农耕民族吊打弓马娴熟的游牧民族了。

    而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大明而言,这种可以快速暴兵的战法,无疑是最为适用的!

    实际上,在燧发滑膛枪出现后,大明陆军部和陆军参谋部早就在研究一场前所未有的军事改革了实现步兵的火器化,全面淘汰步兵现有的冷兵器。打造一支使用火枪和刺刀作战的新式步兵。

    “圣人,子弹已经装好了。”娜塔莉的声音响了起来,她单膝跪地,将一支上好了子弹的步枪高举过头顶,送到了陈德兴跟前。

    “不,朕不打了。娜塔莉,你打一发吧。”陈德兴温言对这女孩道,“若是打中了,朕有赏,重重的赏。打不中,朕就罚你,重重的罚。”

    女孩子抬起头看着面带温和笑容的陈德兴,明眸一闪,俏丽白皙的脸蛋上就浮出几分绯红。这位东方大帝最喜欢戏弄女孩子了。时常叫人家赤条条的去和杨大总管表演摔跤给他看。胜了有赏,败了领罚。可是那赏和罚,却都是差不多的事儿……

    “奴奴领旨。”娜塔莉满脸娇羞,应了一声,就站了起来,照着陈德兴教她的法子,将枪托抵在肩膀上,把枪管上的准心瞄准了前方的靶子,稍稍压低,然后轻轻勾动扳机。动作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不是头一回玩枪了。

    “砰”的一声,远处的一个靶子又应声而倒。

    “不错!打得很准!”陈德兴笑着拍了拍手,回头对孟德道。“连个小女子都能运用自如,想必我大明将士也会很快掌握的!孟德,这枪朕很满意,你的枪行会得到订单的!不过这回陆军部、海军部要采购的火枪可是多到极处。靠你们孟记枪行是做不过来的,所以在下订单的同时,陆军部还会买走你的专利。你回去好好想想,该要个什么价钱吧。”……

第825章 一场军事革命() 
大明天道六年十月十一日,是旬初之日,依例是朝廷召开御前会议的日子。

    大明是没有七天一个礼拜的概念,这是基督教的规矩。天道教徒是每旬上一回道观烧把香,然后在家里面供奉太一神牌位,早晚一炷香就可以了。而上道观烧香的日子就是每旬的最后一日,就是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这三天同时也是休假日。大部分公共机构和学校都会放假一日。

    顺便提一下,二月份也有三十日。根据大明公布的《天道历》,每月都是三十天,另外每年年头有五到六个(每四年有一个六天道日)天道日,是全国性的休假日——当然只有吃公家饭或是在学校、书院读书的学生能够享受休假的福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无法休假,还可以得到双倍的日薪水或换休)。

    旬末休假,旬初自然就是大部分公共机构开例会部署一旬事务的日子了。大明朝廷也不例外,上午是各衙门自己开会,下午则是内阁、四军部和咨议会的首脑到大明宫紫宸殿开会。

    十月十一日的旬例要讨论的事情,已经由内阁丞相、咨议会仪长和四军部的尚书写了奏折送到御前秘书处了,由御前大臣陈德瑞(陈德兴的堂弟,也是陈明的开国老臣)整理好了送给陈德兴过目了。

    除了些琐碎事情,就是四件大事儿。一是天山省督府告西征军屠戮掳掠和陆军参谋部报告西征军军将朱四九私建童子军的,虽然有两个衙门上报,但却是一件事情;二是海军部上报南洋舰队提督王水飞身体不适,想要调离海上返回陆地任职的;第三件事情是议论过好几回的北明洲自治城市事宜,这事儿从九月份讨论到现在,还没有最后拍板呢;第四件事情是陈德兴自己提出的:讨论陆军军事改革试点。建立装备大量燧发枪的步兵模范师。

    陈德兴还像往日一样,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与会的官员们畅所欲言。

    “掳掠屠戮蛮夷就罢了。咱们大明王师素来如此!要不然何以激励将士斗志?不过组建童军这个就不对了!清郡王过分了,一定要召回京城严加管束!”

    “对。这事儿可不能姑息,否则将来人人如此,天下还不乱了套?”

    “该给清郡王施以薄惩,起码要降爵三等!”

    “还应该夺去军职,早点打发去南明洲封地了事!”

    朱四九仿佛成了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不过他们给朱四九议定的惩罚,也就这么回事,最重就是降爵和就国。没有人说要杀一儆百……

    陈德兴目光一转。最后停留在了刘和尚身上,这位殖民地部尚书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他是琼花楼兄弟中年纪最大的,而且人也厚道,素有威信。让他去西北代替朱四九是最合适的选择——毕竟朱四九在西北领兵多年,没有一点根基是不可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